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总结 本文关键词:宣传,精神,卫生日,世界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总结 本文简介:鹰潭第三医院“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总结2015年10月10日是第2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推进精神卫生工作深入开展,号召全社会关注、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保护和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按照鹰潭市卫生局关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总结 本文内容:
鹰潭第三医院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总结
2015年10月10日是第2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推进精神卫生工作深入开展,号召全社会关注、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保护和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按照鹰潭市卫生局关于在全市开展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我院紧紧围绕“心理健康,社会和谐”的活动主题,开展了本次健康宣传咨询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
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
根据卫生局《关于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为保障本次活动顺利开展,卫生院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本次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有朱安雄副院长全面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制作并印刷了主题横幅和宣传单,安排公共卫生科人员到活动现场进行健康现场和咨询指导。统一部署,积极准备,全力做好本次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咨询活动。
二、紧扣宣传主题,突出宣传内容
10月10日上午,我们在鹰潭公园老码头集中开展了健康宣传活动,现场我们悬挂“心理健康,社会和谐”主题横幅一条,摆放宣传展板3块,通过设立咨询台、向过往居民发放精神卫生防治宣传单、小册子等形式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并有公共卫生科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解答群众的咨询。现场气氛热烈,极大地调动了居民参与地积极性。部分患者及家属也参与了此次活动,工作人员向他们详细地宣传了《精神卫生法》、精神卫生政策措施和防治核心知识,倡导患者接受正规治疗,还专门为他们派发了包括宣传资料、纸杯在内的健康礼品袋。
本次健康宣传咨询活动共发放精神卫生宣传单、宣传册900余份,健康礼品袋150余份。提高了街道居民对精神卫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良好的从医行为,促进了公众对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识度和关注度,为实现“心理健康,社会和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强了患者及其家属战胜疾病、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决心。为使患者尽早摆脱疾患、平等的融入社会营造了积极的氛围。下一步,我们将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防治、宣传工作力度,努力使街道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鹰潭第三医院
2014年10月11日
附: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图片
篇2:2020年世界卫生日演讲稿精选
20XX年世界卫生日演讲稿精选 本文关键词:演讲稿,精选,卫生日,世界,XX
20XX年世界卫生日演讲稿精选 本文简介:20XX年世界卫生日演讲稿精选大家好:同学们知道4月7日是什么日子吗?XX年的4月7日是第59个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23日在日内瓦宣布,将XX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保护健康不受气候变化的危害”。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在一份声明中说,气候变化将会更频繁地对公共卫生施加压力,这就需要把改善公
20XX年世界卫生日演讲稿精选 本文内容:
20XX年世界卫生日演讲稿精选
大家好:
同学们知道4月7日是什么日子吗?
XX年的4月7日是第59个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23日在日内瓦宣布,将XX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保护健康不受气候变化的危害”。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在一份声明中说,气候变化将会更频繁地对公共卫生施加压力,这就需要把改善公共卫生放在气候变化议程的核心位置。人民的健康和福祉必须成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所作努力的决定性因素。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卫生日什么时候才开始有的吗?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卫生日始于1949年7月22日。为了纪念61个国家签署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届世界卫生大会(1948年6月—7月)决定将每年的7月22日作为“世界卫生日”,倡议各国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第二届世界卫生大会考虑到7月22日绝大多数国家的教育机构和学校都已放假,无法参加这一庆祝活动,决定自1950年起将4月7日《组织法》正式生效的日子作为“世界卫生日”,
自1950年开始,每年的世界卫生日活动都确定一个与公共卫生领域相关的特别的主题,旨在提高全世界对某一卫生领域的认识,借机发起一项长期宣传活动,促进在该领域工作的开展。
那么我们同学们应该做点什么呢?营造校园氛围,广泛宣传发动,达到人人皆知.我们要怎么宣传呢?比如,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版面,张贴宣传画报等形式营造校园氛围.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等宣传手段,让全体师生都知道4月是爱国卫生月。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现在是春天了,同学们要注意卫生,不能吃不干净的食品,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剪指甲。希望同学们度过一个健康、安全的春季。
篇3:心的和谐--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心的和谐--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本文关键词:和谐,宣传,精神,活动,卫生日
心的和谐--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本文简介:心的和谐--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提倡心理咨询促进精神健康(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心理健康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由于生存压力的增加,心理问题愈加突出,严重时便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健康包括哪些内容?心理障碍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与应对?这是公众普遍关
心的和谐--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本文内容:
心的和谐--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提倡心理咨询
促进精神健康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心理健康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由于生存压力的增加,心理问题愈加突出,严重时便造成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包括哪些内容?心理障碍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与应对?这是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里我们选取了卫生部近期发布的《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中的内容,以及部分常见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预防和治疗知识,介绍给大家。
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
核心信息:
一、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二、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三、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四、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
五、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正规的诊断与治疗。
六、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七、关心、不歧视精神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
八、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知识要点
一、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健康(health)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精神卫生问题(mental
health
problems),又称心理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
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又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现行的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将精神疾病分为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10大类为:
1、
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老年期痴呆。
2、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如酒精依赖综合征。
3、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4、
心境(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和躁狂症。
5、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如焦虑症。
6、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如失眠症。
7、
|/SPAN>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如偏执型人格障碍。
8、
精神发育迟滞。即通常所说的智力低下。
9、
心理发育障碍。如儿童孤独症。
10、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二、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产前产后的发育情况、躯体疾病和成瘾物质等。如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没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相互影响,精神疾病会加重躯体疾病,患有躯体疾病也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心理因素包括人的个性特征、对事物的看法、应对方式和情绪特点等。如心理负担过重、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心理反应大,均可能诱发精神疾病。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社会因素包括生活中的各种大事、意外事件和不良事件、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文化、环境等。如天灾人祸、亲人亡故、工作或学业受挫、婚姻危机、失恋等重大生活事件是诱发精神疾病的重要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生的各个阶段。各因素之间的良性作用是精神健康的保护因素,反之则是精神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当危险因素作用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而通过消除危险因素、加强保护因素可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促进精神健康。
三、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婴幼儿(0-3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学龄前儿童(4-6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学龄儿童(7-12岁)和青少年(13-18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中青年(19-55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中老年(55岁以上)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各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等,除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外,还会引起明显的心理痛苦,严重的可引起精神障碍。认识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变化,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救助,是避免突发事件导致的精神卫生问题的可行方法。
四、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急性期的主要表现有幻觉、妄想和思维混乱,部分患者转为慢性化病程,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和回避社会交往,最终可成为精神残疾。当一个人出现不寻常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变化时,应及早就诊。精神分裂症的防治策略是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的连续治疗和康复。
抑郁症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和身体的疲劳衰弱为主要特征,常伴有焦虑和无用、无助、无望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伤和自杀倾向。抑郁状态下还常出现多种躯体不适,常被误认为躯体疾病。上述主要特征持续两周以上时,应及早就诊。抑郁症的防治策略是提高知晓率、就诊率、识别率和治疗率。
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和其它行为障碍。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较为常见,发生于6岁以前,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因而影响学业和人际关系。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的防治策略是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及早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老年期痴呆是指老年人出现持续加重的记忆、智能和人格的普遍损害。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表现为逐渐发生记忆、理解、判断、计算等智能全面减退,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日益降低,随着病情进展,逐渐生活不能自理。当老人在短期内出现明显的近记忆力减退、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等问题时,应及早就诊。老年期痴呆的防治策略是早期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脑外伤等)、早发现、早治疗,控制病情进展。
五、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正规的诊断与治疗。
怀疑有明显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者,要及早去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进行咨询、检查和诊治。
如发现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等周围人有明显的言语或行为异常,要考虑他可能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应及时劝告其去医疗机构检查。
心理行为问题的处理,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为主,辅以社会支持和药物对症治疗。
在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目前已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及心理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方法。
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者,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遵照医嘱全程不间断按时按量服药,以达到最好效果。不愿意接受治疗、不正确治疗或不规律服药,会导致病情延误、难以治愈或复发。
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
六、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精神疾病的防治分为三级。一级预防的目的是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二级防治的目的是降低精神疾病的危害,三级防治的目的是减少精神疾病所致的残疾和社会功能损害。
一级预防主要是增强精神疾病的保护因素,减少危险因素。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改善营养状况、改善住房条件、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减少经济上的不安全感、培养稳定良好的家庭氛围、加强社区支持网络、减少成瘾物质的危害、防止暴力、进行灾难后心理干预、开展健康教育、发展个人技能等。
二级防治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控制疾病,降低危害。为此,需要建立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为骨干、综合医院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依托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
三级防治是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训练,以减少残疾和社会功能损害、促进康复、防止疾病复发。为此,需要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疾病康复工作。
采取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调适对社会和他人的期望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人保持和促进精神健康。
七、关心、不歧视精神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
l
精神疾病患者和躯体疾病患者一样,也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帮助。
l
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对患者负有照料和监护责任,不仅不应该嫌弃、遗弃患者,还要积极帮助患者接受治疗、进行康复训练,担负起照料和监护责任。
l
社区不应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要创造条件帮助患者康复。
l
单位和学校应该理解、关心和接纳康复后的精神疾病患者,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工作和学习条件。
l
精神残疾属于我国六类残疾中的一类,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保护。法律规定:保护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歧视、侮辱、侵害残疾人。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疾病经久未愈,患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功能受到明显损害,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l
对流浪乞讨人员中有危害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的精神疾病患者,应实施救治。2006年民政部、公安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卫生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和城建城管监察部门负责将患者送到当地定点医院;卫生部门确定定点医院并负责患者救治;民政部门按照规定支付救治经费,其所属救助管理站在患者病情稳定或治愈后接回,或通过其他方式帮助患者离院。
l
在农村和城市已经开展医疗救助工作或试点工作的地方,符合条件的精神疾病患者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2003年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和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对农村中五保户、贫困户家庭成员,对城市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实行医疗救助。
八、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l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估计,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在其一生中会出现精神或行为障碍;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五分之一有发育、情感或行为方面的问题,八分之一会出现精神疾病。
l
根据我国浙江、河北两省的流行病学调查,推算全国15岁以上成人精神疾病的总患病率在15%左右。
l
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原则是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工作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
l
2002年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和中国残联联合发布《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提出了精神卫生工作的目标:到2010年,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50%;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降到12%;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60%;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工作覆盖人口达到8亿人。
l
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的模式,加强重点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突出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努力开展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建立健全精神卫生的法律法规,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预防和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
l
2006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包括卫生部、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务院法制办、中国科学院、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等部门和单位,办公室设在卫生部。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为,研究拟订精神卫生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推进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讨论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并协调落实,指导、督促、检查精神卫生各项工作。
l
2006年国家制订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系列政策,将开展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和居民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列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公共卫生工作内容,工作补助经费由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