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近观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日期:2020-08-29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近观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改,高中,课程,背景下

近观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本文简介:近观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四川省越西中学李加明大家知道,新课改是对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系统性改造,是很大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四川进入新课改还不足120天,经验积累明显不足加之目前的相关政策也不明朗,所以,任何关于新课改的论定都还为时尚早,但我们位居改革前沿应该有我们当然

近观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本文内容:

近观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四川省越西中学

李加明

大家知道,新课改是对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系统性改造,是很大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四川进入新课改还不足120天,经验积累明显不足加之目前的相关政策也不明朗,所以,任何关于新课改的论定都还为时尚早,但我们位居改革前沿应该有我们当然的话语权,今天由于时间关系,不说远了,我们回头看看自己手上的“活”。

一、

体验新教材

通过省培国培感觉到了会有一些变化,但变化有多大,变在哪里仍然不知道,直到新学期开学教材到手,第一感觉是“变厚”;第二感觉是“变难”;第三感觉是在这两个变化的背后,见证了本学科城乡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现实,贫穷落后地区,如果站在本学科链条上来看,本学科已至“无药可救”的地步。

(一)

新教材的特点

1、

高起点、大容量

2、

课标是:“技能+思考”,比老教材更加强调了学生的理论性思维。

3、

备课模式的创新:传统备课+自编练习。

新教材取消了传统的配套练习,取而代之的是开放性很大的“任务、交流、探究、实践”等,练习(极少),为学生建立起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教材平台;毫无疑问,这与老教材相比,无论是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或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通都是一次革命性的改变,基于历史原因,这在客观上也就造成了教师不适应,学生也不适应。所以,新教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从而成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第一大障碍。我们很难想象,一种“只讲不练的教学模式”会是怎样的教学效果。

l

教材配套练习解决方案

面对教材变化,教和学都得跟进,但又必须是渐进,度的把握对教师又是一个难题,但教师是一人容易实现“转身”,学生是一个群体“转身”相对困难,这在客观上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法必须是:新老结合,折中过度。体现在教学中的学生作业这个环节上,即要体现教材思想又要照顾学生传统学习习惯,哪就是必须自己精编一套具有专业水准的新教材配套练习;在此,我结合我自己的学生实际,偿试总结出了一个叫“3+3模式”的解决方案,即基本原则是:“技能优先、兼顾思考、掌握梯度”;基本路径:“学生→教材→课标”,目标定位:直指学生收益的最大化,再力求课标要求。

(1)

技能优先

学科特点决定了,必须是技能优先,勿庸置疑。

每个练习的第1题小题,向“基础性、帮助性、检测性”拓展,对学生完成本次练习能提供最有效帮助和支持的知识点及操作技能。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完成本次作业是否存在基础性障碍。

其余各题:按教材中相关部分的“任务、交流、探究、实践”等按以上原则、路径、目标进行改造。

(2)兼顾思考

人脑的工作机制是:问题在先,思考在后,有了思考才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思想方法”。其大致演变过程是:通过多看受到启发→想别人是怎么做的→产生探究性动机→遇到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个体差异)。

所以,思考环节,我们只要通过实际问题把学生引过去,你就会有收获。另一方面,还必须强调互联网的学习功能,让学生逐步养成有问题“请百度一下”的习惯(学习方法指引:视频、文章等)。

(3)掌握梯度

A、“易→较易→易→较难→选”的练习结构。

B、配相对应的作业提示,包括作业内、外提示。

主要是基于学生离散性的思考。

l

作业评价方式

(1)

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2)

上交、批改:邮件方式。

(3)

作业公示:Excel表→机房或校园网→每周更新两次。

(详见学生作业公示样张)

注:不布置也不收任何的纸质作业,见课就有,有必交,交必改,并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公示。

l

精编配套练习方案说明

新教材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备课模式,自编练习是备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好处主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出来;教的方面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对教材、对课标的深入理解基础上的配套练习编制,客观上不可逾越,钻研教材自然成为教师备课的一个规定动作,最直接效果就是课堂的“一气呵成”。学的方面,由于是给自己的学生量身定做,相对容易做到各个层面学生收益的最大化;更为重要的是自编练习可以是地区有别、学校有别、班级有别、学生有别,这样“因材施教”不就实现落地吗,教材高明之极。

注意事项:

由于学生基础离散性很大、不系统,上交作业环节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不交作业,比如,不会建立文件、不会保存、存了找不到、不会发邮件等等基本操作技能问题,所以,精编作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基础因素,这也是我开学初进行调查的真实用意。

(三)教材有多处错误

(1)

教材第83页倒数第10行。

(2)

P81页的图4-9算法说明与77页图4-7源程序变量使用混乱。

(3)

P79页的顺数第17行“mm$”应改为“xw$”。

(4)

教材《选修1》第3页倒数2、3行,“X≤16”应改为“X≤4”;“Y≤12”应改为“Y≤3”。

二、

教学中的二大困惑

相关政策缺失,带来必然后果,“亡羊补牢”是时候了。

1、

教学上大面积“零起点”学生带来的困惑

四川越西中学2013级2、3班学生入学现状调查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喜欢

学生PC量

家长支持率

经济原因未购

自认为熟练

自认为会上网

自认为会Word

自认会Excel

自认会PPT

自认会Email

会QQ

自认会Baidu

94%

22%

39%

34%

29%

78%

34%

7%

7%

47%

87%

63%

上表说明:

(1)

开学3周后,经过反复清理认定,两个快班140人中不会开机、不会打字的共计15人,普通班可能更多。

(2)

经过练习(补1、补2、补3初中的操作内容)三周6课时上机清理认定,有85%左右的学生是“零起点”。

(3)

传统优生层面也不容乐观,特别是乡下和少数民族学生。

(4)

向学校提交最终“高一新生信息技术技能的调查报告”。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新教材,起点提高了不仅仅是教学难度的增加,还使学生起点与教材发生了断裂式的改变;在大面积的传统优生中存在严重的“信息技术学科瓶颈”,这是我校高2013级面临的第一个最为棘手、最为严峻的问题。

通过与其它班级比较发现,这些问题如果能在初始阶段把它解决好,会走得很顺,如果解决得不好,很快将步入教学上的恶性循环而难以自拔。本人3个月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解决办法:

(1)

补:基本操作+上机时数

利用周日或节假开放机房,1:30——5:30。(绝对不值得推崇)

(2)

教材调整:参见《教材调整意见附表》

效果评价:显示作业公示,比较评价效果。

2、

学生家庭电脑普及率太低带来的困惑

众所周知,要想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必须满足如下三个条件,即师资、硬件和上机时数,三者缺一不可;而信息技术学科明显区别于传统学科的高成本特点,必使其学科受制于本地方经济发展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这恰好击中了“老、边、穷、少”地区的命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贫富差距,这是个解不开的“死结”,迈不过的“坎”,这意味着信息技术学科这个巨大的城乡差距将长期存在。师资就成了唯一能有所作为的选项,也仅仅是个权宜之计。

(1)

师资条件

按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公允点的说法是:还有一段路要走。特别是“老、边、穷、少”地区。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在应试教育的软环境下,对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不产生需求,“市场”就会逐渐萎缩,直至消失,这只是个最简单的经济学常识。所以,随着新课改政策软环境的改变,一定会加速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优化调整。现在的问题是:决策者,看清楚这个问题没有。

(2)

硬件条件

实际上,学校只是提供了一个完成正常教学所需要的场所,在学校学生的作业时间、探究性学习时间、合作学习时间都是很有限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所以,学生家庭电脑的普及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水平,以及本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差距就源于此、也消于此。

(3)

上机时间条件

众所周知,熟练电脑操作要靠硬件条件支持下的上机时数来积累,从这点上看,城乡学生差距主要来自于节假日,这对,“老、边、穷、少”地区显然只是在“画饼充饥”。

我们把这三个关键要素再作一纵向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在“老、边、穷、少”地区师资还不是最大的问题,真正最大的问题是硬件条件,按现有师资对付大面积的低起点甚至“0起点”学生,已经是绰绰有余。

综上所述,相对于“老、边、穷、少”地区,各种社会矛盾和复杂问题相互交织,“剪不断理还乱”,加之,整个社会系统观念的极端落后,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信息技术学科的退化,要想止住这种退化,只有寄希望于相关的政策改良,让所有问题都浮出水面,才能让我们的决策看得清也辩得明。

四川省越西中学

李加明

2010-12-15

8

    以上《近观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近观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近观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