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常见答题方法总结 本文关键词:答题,常见,现代文,方法,阅读
现代文阅读常见答题方法总结 本文简介:现代文阅读常见答题方法总结(印发学生)(2011-04-1820:39:19)标签:考题方法教育分类:教育札记一、文学常识(语文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
现代文阅读常见答题方法总结 本文内容:
现代文阅读常见答题方法总结
(印发学生)
(2011-04-18
20:39:19)
标签:
考题方法
教育
分类:
教育札记
一、文学常识(语文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借代
↓
反语)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按对象: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
八、景物描写细分:景物描写
场景描写
环境描写
九、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
十、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感觉
十、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一、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二、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引用)↓
十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
十五、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六、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七、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八、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九、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等
二十一、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十二、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并列式:总分总、总分、分总的部分;递进式:层进式、起
二十三、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承转合式)
二十四、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即文章的构建)。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核心词句,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的句子。很多段落或文章都是围绕的一些核心词句或一个意思而展开。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平时阅读时,养成边读文,边勾画核心字词句,
或者根据核心词句概括)
①
不要急着去做题。做题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从题目入手,思考
题目主要想记叙什么,说明什么物,议论什么等,然后进入正文作浏览,了解各
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
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勾画、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弄懂文意。要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每段内容,各段联系,思路,结构层次。
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因为你是回答这篇文章的内容,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问题,定向定位,有针对性阅读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问题问什么,主要要我们回答什么这是答题的诀窍。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题目核心意思),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问题里限定答题要求和内容,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某些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重点的到段、句、词找。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阅读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而有些需要结合全文,这时带问题再阅读全文。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规范、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根据答题的方法和语序,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三、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时注意事项(六点)
答题核心词关键词、结构、内容、主旨(论点)、情感、作用、联系上下文、全文
1、回答问题要围绕“中心意思”作答,这也是归纳中心意思的意义所在。很多学生疑惑自己答的内容不少,为什么得不了分,主要原因就在没有围绕中心答题。每道答案都争取做到与中心意思有关。
2、针对文章的问题,回答时能用原文整合作答的不用自己的话答,这是一条黄金法则。因为主观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有没有看懂文章,不是对文章的看法,原文是最接近作者写作意图的内容,用原文或者将原文词、句变化调整后作答可以避免出现错误观点。
3、联系上下文作答,答案要尽量与文章具体内容结合,这样的答案才能做到充分准确。例如题目问某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仅答“承上启下”是远远不够的,答案中要概括出,承上面什么内容,启下面什么内容,为什么需要这样写等等。
4、尽量用概括,直接答题。通俗地说,文章为表现需要是“湿乎乎”的,而你的答案为明了需要则需是“干巴巴”“直截了当”的,简单地说,回答主观阅读题要直来直去,不要拐
弯抹角。如表现了。。。突出了。。。说明了。。。抒发了。。。
5、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有些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
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答,有时要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6、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四、现代文阅读中常见的作用题答题的一般语言方法和格式
A、题目、句子,修辞类作用
(一)、按文章句子的结构分:标题的作用、文中句子(句首、句中、句尾)的作用、开头的作用、结尾的作用。
1.题目的作用:从分析关键字词、修辞、特点、内容、主旨等着手具体分析答题套用格式:
答题规律:标题风格(修辞)+标题特点+标题作用一般答题语言:点明主旨;引领全文;贯穿全文;是文眼;
题目的作用:
解题规律:标题风格+标题特点+标题作用
题目的一般作用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
1.与文章主旨的关系2.与线索的关系(有时候可能是人)3.与情节的关系(小说)
4.与环境的关系5.内容上(题目本身关涉的内容)6.手法上(有些题目有寓意或指代作用的,那就要点出表面和暗含的意思
等)7.带来的效果(对读者而言)
当然,上面那些作用并不是每个题目都需要用上的,所以不能生搬硬套贴标签,
归结起来,标题的一般作用可能如下:
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时间.)2.表达……(要具体点出)的思想感情/突出……的主旨3.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议论说明文一般适用)4.与……照应5.充当线索,贯穿全文(好像不大常用
-
-)6.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7.效果(给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有好几种作用,关键还是要具体分析,一般作用有:
第一,作为全文的线索
第二,点明主旨
第三,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第四,借物喻人,或象征手法(这一般标题是物)
第五,含蓄委婉,或引起读者注意
。。。还有的标题是有多层含义,字面的和深层的
例:联系全文看,本文标题“一个美丽的错误”有什么作用?(《一个美丽的错误》2008年山东临沂
)
答案:文章题目新颖独特,体现反常思维,更能吸引读者阅读与探究的兴趣;是文章行文
的线索。
2.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
句意+结构+内容+情感上
分析
①、文首(开头的段):一般答题语言:开篇点题(议论文,记叙文等);渲染气氛(记叙文和小说的环境描写),设置悬念、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②、文中句子:一般答题语言:有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总领下文,并为故事情节(可概括写清楚什么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③、文末句子或段的作用:一般答题语言: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或兼而有之;另外末段如果用问句结尾,不仅含蓄地点明全文主旨,升华作者的感情,还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按修辞手法的作用分:(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3)内容和情感
常用语言表现了。。。突(写)出了。。。强调了。。。抒发了。。。赞美了。。。表达了。。。增强了。。
具体分析答题套用格式
:
修辞方法+修辞内容+作用+(情感)
1、比喻、拟人:形象生动;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表现)了+对象+特性+(情感)。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增强了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内容/情感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内容/情感
;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结合上下文内容和情感)
4、对比: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结合上下文内容和情感)
5、反复:答题格式强调了……加强语气
(结合上下文内容和情感)
6、象征:答题格式: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让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例句:A、《怀念一种声音》中划线句: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跳;击在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
该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解答:用了比喻修
辞,把落在小青瓦上和玻璃瓦上的雨点发出的声音比作在玉盘里乱跳的珠玑和琴声中的高音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雨点的特点以及带给人的美妙感受。
B、《幸福是什么》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
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赏析】这些句子引用了多句经典诗句,不仅诠释了幸福的含义,还展示了考生的阅读广度,使文章充满诗意和文采。(具体范例和答题的用词详见《用修辞装饰你的文字》资料)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抓住一个或几个词语或短语,或者修辞,如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来理解。字词(修辞)分析+
句意的理解
+
内容
+
主旨(情感)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和意义揭示出来,在文章中的作用,再疏通句子;还可联系修辞手法来谈理解(但这里一定要联系内容和情感)。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或许、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不能把。。。。表现出来。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分析:字面义+语境义+去除后的语境义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抓住几个核心词概括
找关键句浓缩
1.记叙文段意: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论点或分论点从题目、首句、首段、尾段,句中
找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B、文体问题类
(一)记叙文常见答题及技巧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文章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中心)?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内容+
情感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3、记叙线索及作用?
人事线索
+
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
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6、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7、修辞方法及作用
××修辞+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内容+情感。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8、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
9、记叙文中议论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0、记叙文中抒情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1、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描写+内容+作用+情感
不能泛泛而谈,要联系该描写的特点
+
上下文针对内容和表达情感来表述。如: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语言: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背景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④烘托人物形象,心情⑤突出,深化主题。人物描写: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突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等方面。
例:加横线的句子:“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着,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
选文中加横线部分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案:这里运用了景物(环境)描写,动静结合,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淡的气氛,烘托“我”轻松闲适的心情。
(二)、议论文常见答题及技巧
一般问文章的论点,什么论证、作用,论据的作用,如何在论证以及语言特色等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论证+相应论点(分论点)+对应作用
一般答题的语言:运用了××论证,有力地证明了(内容)。。。。/
作用(准确性,形象性,更具有说服(信服)力、对比强烈。。。)
具体论证方法的作用表述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
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兴趣。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或。。。。。。)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有时,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需要概括说出。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可分为两类:一是并列关系(横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二是层进关系(递进/纵式)。如果分析层进关系结构的论证思路,就是将论述内容的先后过程,用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一类表层进式、起承转合式关系的词语引领。
格式:首先运用了××论证方法+内容,接着运用××论证方法+内容……,表达了…观点。
5、文段结构作用:(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或者结尾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或者突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
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
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③、
结尾段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6、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语言例子+
特点作用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
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说服力和感染力、尖锐、泼辣、富有嘲讽意味(后两个一般用于驳论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
手法等。(1)、修辞:议论文排比句,论证语言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论证的语势,深化中心,更有说服力等。如排比句:用排比列举多个事实论据,能使立论大气磅礴,无懈可击;反驳则如摧枯拉朽,势不可当。排比列举事实,概括凝练,使论证一泻千里,气势酣畅;排比中如引用古诗文,彰显文化使文章富有文采等。复句排比,深度议论;比喻排比,形象生动;段落排比,条理清楚;短语排比,排铺物象;设问排比,引起思考;反问排比,不容置疑,对比排比,突出中心(具体参照修辞赏析,但要结合论点的内容谈)(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A、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B、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章句子支撑来分析,否则就是空穴来风!
例:越王勾践面对亡国的人生大耻,痛定思痛,卧薪尝胆,终成复国大业:音乐巨匠贝多芬面对双耳失聪的人生厄运,告诫自己,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于是演奏出了辉煌的《命运》绝响;海涅面对手足瘫痪,视力微弱的人生绝境,信念不倒,笔耕不辍,吟唱出了誉满人间的不朽诗篇……由此可见,在绝境中成功者往往会突破思想上的樊篱,超越世俗常规,书写连自己都不曾想过的神话。(《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08年哈尔滨中考)
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语言有什么特色?
答案:(若三者并答)通过举例论证,运用排比列举多个事实论据,有力证明了在绝境中成功者能突破思想的束缚,超越常规,创造奇迹,使立论大气磅礴,无懈可击,更有说服力。
(三)说明文常见答题及技巧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8、作者是怎样说明某某事理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怎么说明”就等于是问“用什么方法说明和说明过程”)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词的意义
+
内容+
作用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类型6、说明方法及表达作用
对策:说明方法
+
对应作用
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类型7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和作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答题时得具体些。
对策: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季节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按照××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2、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3、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要抓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描写句、疑问句等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例:
运用我开发的三维电子江河与遥感等先进技术进行堰塞湖形成前后的对比分析,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可以大体确定堆积体的体积、水体体积、汇流面积、可能的溃坝最大洪量及影响范围等。(09泰州市《堰塞湖:不期而至的湖泊》)
a、请说出第4段画线句子中“大体”一词的表达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c、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d、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解题规律:字面义+语境义+去除后的语境义
答案:a、“大体”这里是大致、大概的意思。b、不能。因为这个词说明通过遥感技术、对比测定的数据还是比较准确的。c、如果去掉,表示遥感技术、对比测定很准确,与事实不符。“大体”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说明对象:从题目入手,内容概括。一般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老师寄语——要想做好现代文的阅读题,除了按一些常规的表述方式答题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平时多阅读,多领悟,多书面和口头表达。这样理解和表达能力才能提高!
篇2:《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本文关键词:答题,综合素质,分析题,模板,材料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本文简介: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答题要求:审清题意,看清题目的范围,教师职业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答题。考点范围(类型一)——教师职业理念:30.材料:一天,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题是“寻找有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本文内容:
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教师资格证考试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答题要求:审清题意,看清题目的范围,教师职业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答题。
考点范围(类型一)——教师职业理念:
30.材料:
一天,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题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里甚至校外的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做写记录。走出课堂的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捉到一只蚂蚱”其他同学也围过来看,突然,一个同学说:“这是只公的。”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老师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观察的,公蚂蚱有劲,跳的高。他自信的说。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确实难能可贵的!老师及时表扬道:“你真是一个小生物学家,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番。”孩子认真地点点头,就在这时,以为同学跑过来告状:“一个同学把蚂蚱踩死了。”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时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他走过去,几个同学正在气呼呼地责备那个同学。这位老师说:“一个蚂蚱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是无意踩死的。这样吧,老师提一个建议:不如挖一个坑,把他安葬了吧!”于是,在学校的草地上,举行了一个特殊的“葬礼”。可以说在这潜移默化中,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会比多少遍说教都来得有效!
问题: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老师的教学行为。
答: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科学课。从教室职业理念的角度,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1)该教室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得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素质教育要以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材料中的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这正是对他们实践能力的锻炼。
(2)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做主体需求、能够主动发展;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把学生作为有差异、有个性的人。该老师做到了以上几点,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寻找物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当学生给出解答时,该老师还及时表扬学生,并对他提出更高的期望,可见老师把学生当作有发展潜力的人。当有学生踩死蚂蚱的时候,该老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安慰学生,进而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可贵。
(3)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师观。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以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途径来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角色的性质就在于帮助学生成长。材料中该教师的角色正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启发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
考点范围(类型二)——教育观(素质教育):
30.材料
:
星期二的早上,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王老师走进教堂,笑容满面地对同学们说“大家看,外面的雪景多漂亮,今天这节语文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好好玩一下吧”学生们欢呼雀跃,奔向门外。他们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在讨论雪花的形状、特点,王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观雪、玩雪,即兴吟诗作对。下课时间快要到了,王老师召集大家说“下午作文课的任务是写一篇记叙文,我相信大家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后来,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作文。
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14分)
答:该教师的行为符合教育观中的素质教育理念。
(30.【参考答案】
王老师的行为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王老师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对雪景进行细致观察,直观感知,独立地分析、探索来实现写作的目标,让学生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完全承担着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不是将自己的教师意志强加于学生之上,而是照顾到学生的情绪与主观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获得自然知识、写作技能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考点范围(类型三)——学生观(以人为本):
答:该教师的行为符合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篇3:20XX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在线答题标准答案
2018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在线答题标准答案 本文关键词:在线,重庆市,答题,政府工作报告,标准答案
2018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在线答题标准答案 本文简介:2018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在线答题标准答案1.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____、____和____制度,把市场能办好的还给市场、社会能做好的交给社会。A.权力清单B.责任清单C.负面清单D.服务清单2.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要求重庆建设____,成为____。A.内陆开放高
2018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在线答题标准答案 本文内容:
2018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在线答题标准答案
1.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____、____和____制度,把市场能办好的还给市场、社会能做好的交给社会。
A.
权力清单
B.
责任清单
C.
负面清单
D.
服务清单
2.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要求重庆建设____,成为____
。
A.
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B.
内陆开放高地、生态环境优美之地
C.
内陆经济口岸、生态环境优美之地
D.
内陆战略重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3.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____”的要求,践行“____”理念,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彰显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和悠久厚重的人文之美。
A.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B.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C.
共抓大开发、兼顾大保护,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D.
共抓大开发、兼顾大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到____年,营商环境明显优化,民间投资更加活跃,民营经济占比达到55%左右,进出口总额达到6000亿元,服务贸易额突破500亿美元,利用外资稳定在100亿美元以上。
A.
2019
B.
2020
C.
2021
D.
2022
5.2018年旅游发展的重要目标是____。
A.
把旅游业培育成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推动力
B.
旅游经济稳步增长
C.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D.
全面落实旅游业创新驱动
6.2017年,硬化____公里农村公路,改造棚户区____万平方米。
A.
9000、607
B.
8000、607
C.
7000、605
D.
6000、605
7.五年来,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有了较大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____%,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去年达到63689元。
A.
11.8
B.
10.8
C.
9.8
D.
8.8
8.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具体是指____。(多选)
A.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B.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C.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D.
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战
9.今年,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强旅游文创策划和品牌塑造,办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建设“旅游云”,旅游总收入增长____以上。
A.
15%
B.
20%
C.
25%
D.
30%
10.过去五年,我们坚持____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____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____布局
A
稳中求进、总体、战略
B
稳步向前、战略、总体
C
稳中求进、总体、基本
D.
稳步向前、总体、基本
11.今年,深化重点改革。完善“____”“____”等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降低用能、物流等费用,减轻实体经济负担。
A.
企业减负20条、电气15条
B.
企业减负15条、电气30条
C.
企业减负30条、电气15条
D.
企业减负30条、电气20条
12.2017年,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力度加大,旅游总收入增长____。
A.
15%
B.
25%
C.
35%
D.
45%
13.今后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决胜____、开启____新征程的动员令。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
全面建成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4.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最根本的是,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多选)
A.
分散主义
B.
自由主义
C.
本位主义
D.
山头主义
E.
地方保护主义
15.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和城镇调查失业率的预期目标分别是____以内,____以内。
A.
2%、5.5%
B.
2%、6.5%
C.
3%、5.5%
D.
3%、6.5%
16.今后五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____”的情怀和要求,在“七有”上持续用力,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A.
民生无小事
B.
教育无小事
C.
发展无小事
D.
医疗无小事
17.2018年,强化____格局,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促进高铁、普铁和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
A.
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
B.
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
C.
以城市交通引领城市发展
D.
以综合交通引领城市发展
18.2017年,积极稳妥去杠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____个百分点。
A.
5.1
B.
4.1
C.
3.1
D.
2.1
19.今后五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提高到2.5%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____%。
A.
70
B.
60
C.
50
D.
40
20.2018年,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优化新建小区中小学布局,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____”“____”等突出问题。
A.
择校热、大班额
B.
学区热、大班额
C.
择校热、小班额
D.
学区热、小班额
21.2017年,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为企业再减负____多亿元。
A.
300
B.
400
C.
500
D.
600
22.五年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____%。
A.
62.1
B.
63.1
C.
64.1
D.
65.1
23.今后五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____%左右,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____%以上。
A.
55、45
B.
50、40
C.
45、35
D.
40、30
24.五年来,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成效。农村____、地票制度等综合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A.
集体产权制度
B.
土地制度
C.
配套制度
D.
基本经营制度
25.五年来,社会民生事业实现新发展。一批国贫市贫区县实现脱贫摘帽,1823个贫困村整村脱贫,贫困人口减少____万人。
A.
194
B.
184
C.
174
D.
164
26.过去一年,中欧班列(重庆)运行663班,“____”南向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开行,探索陆上国际贸易规则取得进展。
A.
渝黔桂新
B.
渝黔
C.
渝黔桂
D.
渝黔成桂
27.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市委五届三次全会要求,实施好“八项行动计划”。具体是指:________、
________、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________、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多选)
A.
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B.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
C.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D.
实施精准脱贫行动计划
28.今后五年里,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教育与产业对接、人才与发展匹配,把重庆建成“____”
“____”。
A.
科技之城、经济之都
B.
教育之城、发展之都
C.
创新之城、创业之都
D.
人才之城、高新之都
29.2018年,依托山城、江城的独特禀赋,优化城市立体综合开发,传承巴渝特色,注入现代元素,彰显人文精神,努力塑造现代化大都市____、____、____。(多选)
A.
历史之韵
B.
山魂之雄
C.
水韵之灵
D.
人文之美
30.五年来,改革开放释放动力活力。____
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主通道。
A.
“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
B.
“渝新欧铁路”
C.
渝欧快铁
D.
中欧班列(重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