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本文关键词:兴趣小组,小学,计划,科学,活动
小学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本文简介:赫章二小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为了使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真正受到科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特开展科学兴趣小组活动。通过活动,能激发更多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努力建构良好的教材结构,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让学生越学越能体会到科学的博大
小学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本文内容:
赫章二小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一
、活动目标
1.
为了使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真正受到科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特开展科学兴趣小组活动。通过活动,能激发更多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努力建构良好的教材结构,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让学生越学越能体会到科学的博大精深,逐步挖掘学生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2.学得开心,玩得开心。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在游对戏中学习科学。
3.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小组组成:三至六年级各班一个兴趣小组,每个小组10至25人,各班科学任课教师为小组辅导老师。
三、活动日期及地点
每周四或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分实验室开放和室外兴趣两种形式。地点;
科学实验室或花园
四、活动内容
选取较简单的实验,准备好实验材料,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实验过程,真正经历科学学习过程。
五、活动措施
1、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
2、活动时老师要做适当讲解,进行必要规范的演示,学生分组要团结合作。
3、注意注重安全教育,对较危险的实验多强调注意事项
,要求学生严格规范操作。
4、鼓励学生动手的同时多动脑,大胆地创新。引领学生实验胆大心细,在活动中满足孩子童真的天性和激发孩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活动小组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的研究:
(1)、科学小实验;
(2)、小制作;
(3)、实用生活用品小改革。
(4)、节日性科技活动。
六、活动安排。
9月份:学习小发明、小制作知识。了解认识校园内植物,制作标本。
11月份:开展科技小组制作培训。
12月份:继续开展科技小组制作培训,进行小制作、小发明。
赫章县城关第二小学
2016年9月3日
附: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科学实验室
活动成员
兴趣小组学生
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
鸡蛋浮起来
活
动
过
程
1.在玻璃杯中倒入多半杯水。
2.把鸡蛋轻轻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发现鸡蛋沉入水中。
3.在水中放入盐,观察发现随着食盐的放入,鸡蛋渐渐上升,最后浮出水面。因为鸡蛋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造成鸡蛋所受的重力大于水。对鸡蛋的浮力,所以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科学实验室
活动成员
兴趣小组学生
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
带电的气球
活
动
过
程
1、
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
、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观察发现摩擦后的气球可以吸在头发上。
4
、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后生电,气球和头发分别带上了正、负不同的电荷,因异性电荷相吸,所以气球和头发会吸在一起。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科学实验室
活动成员
兴趣小组学生
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
科技环保小制作
活
动
过
程
第一阶段:调查我们的生活环境。
第二阶段:学生完成预期的(如下)一些制作,并且尝试自己的新想法,自己的具体安排:
小发明。
第三阶段:学生自己设计完成一个制作发明,留作评分成绩。
调查活动:1.调查学校的植物种类,查找资料,知道种植的方法。
2.在自己住的周围,主要有什么植物,还有什么。
3.调查在我们宣城附近有多少条河,检验水的质量。
4.收集雨水,用PH试纸检验梅溪河附近的雨水的酸碱度。
5.访问垃圾处理站,咨询垃圾的处理方法。
6.调查人们在扔垃圾时,主观上有没有把垃圾分类扔在桶里的习惯。
7.询问调查,过去宣城有而现在却很难看到的动物。
8.调查附近的几个快餐店,有多少家是不使用一次性的筷子。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快餐店,一天要用去多少斤。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科学实验室
活动成员
兴趣小组学生
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
热胀冷缩
活
动
过
程
1、把装满开水的杯子盖拧紧了后,很难打开,但放到冷水中泡泡就很容易打开了。
2、学生说说其中的原理。
3、说说生活中可以利用这一现象解决的一些难题。学生明确了热胀冷缩的原理。理解了自然界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科学实验室
活动成员
兴趣小组学生
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
光的折射
活
动
过
程
1.、我们把筷子放在水中的时候,会发现筷子在水中不是直得,看起来好像被折了一样。
2、
让学生说说这是怎没回事。
3、
通过实验证明光的折射。
4、
应用折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所以,当你站在岸边,看着清澈见底的水,千万不要贸然下去,避免发生危险。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科学实验室
活动成员
兴趣小组学生
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
声音的传播
活
动
过
程
1、学生说说自己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能听到声音。
2、教师点拨,使学生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3、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声音在坚硬的物体中传播得更快。
学生兴趣高涨,通过拓展,学生会分析一些实际的问题,如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靠什么来交谈。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科学实验室
活动成员
兴趣小组学生
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
沸点
活
动
过
程
1、谈话引入,水开时会冒出很多气泡,也就是说谁在沸腾。
2、我们包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它的沸点。
学生实验,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一样的。
3、教师小结。实验效果很好,水和酒精的沸点就不同。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科学实验室
活动成员
兴趣小组学生
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
认识科学家
活
动
过
程
1、搜集关于科学家的资料。
2、学生汇报他们的事迹、
3、学生谈听后的感受野
4、谈自己的理想、
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大多数学生立志要为国家做贡献,树立了热爱科学的观念。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科学实验室
活动成员
兴趣小组学生
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
做个土电话
活
动
过
程
1.、教师出示今天的活动主题:做个土电话
2、介绍互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学生自行探究,研制土电话。
4、成果展示:展示自己做的土电话,并注出优劣点。
学生都能做出土电话,并且在玩土电话的过程中,找出了优劣点,探讨出了土电话的原理。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科学实验室
活动成员
兴趣小组学生
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
小风车
活
动
过
程
1.、教师出示今天的活动主题:小风车
2、介绍互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教师指导,制作小风车。(强调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4、玩风车,通过玩风车,体会风车在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力的效果。学生在制作风车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但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风车在转动的过程中,能产生力的效果。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科学实验室
活动成员
兴趣小组学生
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
筷子的神力
活
动
过
程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科学实验室
活动成员
兴趣小组学生
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
自制小贴画
活
动
过
程
材料:各种各样的贝壳、白卡纸、强力胶、蜡笔
准备:学生事先收集、积累各种贝壳,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过程:将已经收集起来的贝壳放在一起,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先将贝壳铺在白卡纸上,摆出各种各样的形状,然后考虑需要改变颜色的贝壳,用蜡笔涂上。最后用强力胶把已经摆好的贝壳粘在白卡纸上,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固定在白卡纸上了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科学实验室
活动成员
兴趣小组学生
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
思维训练——看谁想得妙
活
动
过
程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知识链接:想象,就是“过去没有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分为三类。一是“再造想象”,如看到大楼图纸就想象出大楼的样子;二是“创造想象”,这是在个人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来的事物的新形象;三是“幻想”,是与人的愿望相结合的并指未来的想象。常用的联想手段有四种:1、相近联想:由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引发的联想(如由天安门联想到人民英雄纪念碑);2、相似联想(如由篮球想到西瓜);3、对比联想(如由黑暗想到光明);4、关系联想(如由个人想到集体,由原因想到结果)。
活动过程:
一、说明想象的重要性:
1、爱因斯坦的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2、《三个瓦工的故事》:
三个瓦工在工作。有人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瓦工答道:“我正在砌砖。”第二个瓦工答道:“我干一小时活,挣xx元工钱。”
提出问题的人稍向前走了几步,来到第三个瓦工跟前,提出相同的问题。第三个瓦工仰望着上空,以富有幻想的表情凝视着远方,答道:“你是在问我吗?我正在修建大教堂。建造一座对本地区产生巨大精神影响的、能够与世长存的教堂。”
这个故事虽然没有把这三个瓦工的结局告诉我们,但是,可以推论,前两个人恐怕是以瓦工的生涯度过了一生。而在脑海里描绘建造大教堂的第三个瓦工,决不甘心当一辈子瓦工。他也许当上了工长,也许当上了承包人,也许当上了建筑工程师。这是因为他富有想象力,胸怀抱负的缘故。能在眼前清楚地描绘出想象的人,能一直奔向成功,而缺乏想象力的人,到头来也只能在原地踏步。
二、进行相似联想的练习:
1、教师出示两幅相似的图(如云和羊)让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知道相似联想的方法。
2、再让学生在从这两幅引发相关内容自由思考,然后让学生到黑板上来补画,谁想到新的谁就上来画,越多越好,集思广益,加深学生对相似联想的认识。3、逐幅问谁添画了什么,各自报告,看谁添画得最恰当有趣。
三、进行自由联想的练习:
1、“小明上学”是相近联想的训练,需要在许多物件中找出与小明有关的事件。2、说“钢”,让大家联想(如回答:铁轨、桥梁、钢盔、炼钢工人等)四、活动总结和评价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科学实验室
活动成员
兴趣小组学生
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
自制热气球
活
动
过
程
1.首先我们用软纸裁出6~8个叶状的纸片。
2.将它们对折并用胶水将它们的边粘在一起作成一个气球。
3.用胶带将四根连线粘到气球底部。用橡皮泥将线的另外一端固定在
桌子上。
4.尽量将电吹风的速度调的很慢。将吹风口向上对准底部的开口并且
打开开关。气球会慢慢变大拉紧细线并且离开桌面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科学实验室
活动成员
兴趣小组学生
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
自制壁挂式花篮
活
动
过
程
材料与工具:雪碧饮料瓶两个、胶水、刻刀、剪刀。
制作方式:
1.
将一只雪碧饮料瓶的绿色底套取下,剪成莲花状,翻转向下和瓶身粘成底
座。
2.
在绿色底套上截取2厘米宽的绿色环,仍套在瓶身上。
3.
去掉瓶颈,在瓶上剪出13厘米长8厘宽的宽带一条,和3厘米宽的窄带若
干条。
4.
用刻刀在3厘米窄条上刻出花纹如图
3
,然后将这些窄条向外翻折,
由下向上插入绿色环中。
5.
取另一只饮料瓶,利用瓶身,用剪刀剪出6片17厘米长的蒴叶。
6.
将花篮钉在墙上,插入叶子、鲜花,壁挂式花篮就做成了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研究水滴里的生物
实验
时间
2016年
9
月
6
日
六年级(
)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能借助显微镜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实验
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滴管、水样
实
验
步
骤
1、听老师讲解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观察。
3、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实验
结论
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馒头发霉的条件
实验
时间
2016年
9
月
17
日
班级
六年级(
)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1、
使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对馒头发霉原因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中走进真菌的世界。
2、
在设计对比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定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通过认识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认识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正确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实验
器材
新鲜馒头、培养皿、保鲜膜
实
验
步
骤
1、使第一块馒头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馒头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2、在第三块馒头和第四块馒头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馒头放进冰箱,第四块馒头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约7天可以观察到现象
3、观察填表。
实验
结论
我认为食品或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火山喷发的原因
实验
时间
2016年
10月
24
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养成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实验
器材
铁盒、土豆泥或黏土、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
实
验
步
骤
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然后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实验
结论
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火山。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地震形成的原因
实验
时间
2016年
11
月
1
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用实验模拟地震,以正确理解震级和烈度的关系,强化学生防灾减灾自我救护的意识。
实验
器材
纸箱、小木块或积木、记号笔
实
验
步
骤
在纸盒上画出街道的图形,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用小木块垒成楼房。然后在纸盒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
结论
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小,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此外烈度和地质构造也有关系。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流水搬运碎石
实验
时间
2016年
11
月
7
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了解水流搬运过程中岩石的变化。
实验
器材
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
实
验
步
骤
1、将木板一端垫高,把泥、细沙碎石块等捏成一团“岩体”放在斜坡上端,观察有什么变化。
2、用两块木板架成槽状,并在上面铺一块塑料薄膜。将搭成小斜坡。把泥、细沙、碎石块等物体堆放在坡顶上。用盆装水从上往下冲,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
结论
流水具有搬运携带碎石的作用。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探究蜡烛的变化
实验
时间
2016年
11
月
15
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1.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发生的变化,另一类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2.能从蜡烛的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实验
器材
蜡块、酒精灯、蒸发皿或金属片、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干抹布
实
验
步
骤
1、
蒸发皿里加热蜡块;
2、
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3、
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4、
将一只蒸发皿放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观察其底部。
实验
结论
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
实验
时间
2016年
11
月
28
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1.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试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
2.知道钢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实验
器材
无锈铁钉、试管、干燥剂、凉开水、植物油
实
验
步
骤
1.明确研究的问题。
2.组装实验装置.
3.观察记录发生的变化(一周后).
4.实验总结
实验
结论
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变色花
实验
时间
2016年
11
月
29
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实验
器材
紫甘蓝、温水、塑料袋、烧杯、牙签、白醋、洗衣粉、盐、试管
实
验
步
骤
1、
将紫甘蓝撕成小碎块,装入塑料袋
2、
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
3、
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为止。
4、
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
实验
结论
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研究环形山的形成
实验
时间
2016年
12
月
13
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实验
器材
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
实
验
步
骤
1、
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
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3、
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一的石子。
实验
结论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有可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