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间防谍心得体会 本文关键词:反间,心得体会
反间防谍心得体会 本文简介:反间防谍,一刻都不能放松随着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我国日益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构的关注重点,国家安全和保密形势愈发严峻。境外机构网络拉拢,重金利诱;被策反人员无所畏惧,心存侥幸;涉密单位措施不利,漏洞百出,造成大量国家秘密被窃取,严重危害国家安全。通过对“2018雷霆行动CCTV焦点访谈危险谍影
反间防谍心得体会 本文内容:
反间防谍,一刻都不能放松
随着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我国日益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构的关注重点,国家安全和保密形势愈发严峻。境外机构网络拉拢,重金利诱;被策反人员无所畏惧,心存侥幸;涉密单位措施不利,漏洞百出,造成大量国家秘密被窃取,严重危害国家安全。通过对“2018雷霆行动CCTV焦点访谈危险谍影(上)(下)”的观看,剧中的案情触目惊心,发人深省。
间谍窃密案的发生,往往被认为是某个人的思想出了问题,私欲熏心,投敌卖密。但从视频中不难看出,我们一些涉密单位在保密管理中存在的严重漏洞,为这些别有用心之徒提供了便利,间接导致了大量国家秘密信息被窃取。
结合观看内容,我认为我们应当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筑牢保密工作防线。
一、从宣传教育入手,提高全民保密意识。国家秘密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保密教育首先是爱国主义教育,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当前,党政机关、涉密单位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接受一定程度的保密教育,而广大公民接受保密知识普及和保密意识培养的渠道、教育体系尚不完善,亟须加强。首先,应当广泛综合运用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体平台宣传保密知识,加强对典型案例的报道,以案为鉴,以案说法,增强公民的敌情意识和保密意识。其次,逐步将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保密教育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从小抓起,形成体系,提升全民的保密知识和保密技能水平。最后,继续强化党政机关、涉密单位工作人员的“两识”教育,对涉密人员严格执行岗前审查、持证上岗、在岗培训、离岗管理等保密要求,努力确保涉密人员的思想过硬、忠诚可靠。
二、从核心重点入手,强化涉密载体管理。保密管理的核心是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做好保密工作重点是管好用好国家秘密载体。按照国家秘密载体的存在方式,主要分为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载体。1.管好纸介质国家秘密载体。重点是严格执行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规定,对纸介质文件资料从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模式,做好文字记录并存档备查。2.管好光介质、电磁介质等国家秘密载体,包括涉密信息系统、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等。重点是按照保密要求建设涉密信息系统,经测评后投入使用(单机应采取防护措施);对涉密移动硬盘、U盘、光盘等移动存储介质登记编号、统一发放、定期检查、集中管理;禁止在任何非涉密设备(含计算机、网络、移动存储介质、手机等)中存储、处理涉密信息;涉密介质的维修、销毁要符合保密要求。3.管好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是保密管理的重中之重。保密法规定,机关单位应当将涉及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将集中制作、存放、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确定为保密要害部位。重点是强化“三铁一器”等防护措施,要对进入人员进行严格审批管控。
三、从保密自查入手,及时堵塞泄密漏洞。保密自查是机关单位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采取防范措施,消除泄密隐患,防止泄密窃密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自查中应注意3个重要环节,确保检查质量和效果。一是组织实施。大部分机关单位的保密办虚设,人员较少,难以独立完成检查(特别是技术检查)。建议层层抓落实,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开展自查的积极性。对自查发现问题的,应予以表扬并指导整改;而对保密办抽查发现问题的,应给予通报并严肃处理。二是整改落实。整改落实是保密检查工作成果的具体表现。建议在自查结束后,及时认真总结发现问题,制定有效整改方案,并监督整改落实,形成保密工作长效机制。三是违规处理。建议对三令五申、屡教不改的违反保密法律法规问题,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并通报批评,充分发挥案件的警示震慑作用。
四、从技术防护入手,降低人为窃密风险。间谍窃密案往往是内部人员被境外策反,监守自盗,防不胜防。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已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纸质传递方式,应当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成果,探索建立一套以加密处理、权限控制、文件密钥和非法获取自毁等防护措施的涉密公文运转体系。涉密文件一经产生,就在确保安全的信息系统中流转,任何人无法使文件脱离系统,从而使涉密信息存在于客观的安全系统环境之内。改变现有依靠涉密人员自觉执行制度达到保密目的的被动现状,实现客观层面的主动安全,减少人为因素,防止境外通过策反内部人员即形成“无密可保”的被动局面。通过加强技术防护与监管,提高窃密成本与风险,时刻提醒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伸手必被捉”。
中船重工(大连)海洋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张世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