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一) 本文关键词:课题研究,记录,活动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一) 本文简介: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一)时间2006.6.1地点会议室活动形式研讨会主持人刘勇应到人数12实到人数12活动主题确定课题名称,明确研究方向记录人杨琳琳活动主要内容一、刘校长介绍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情况。二、刘校长谈对申报电教课题的设想。统一认识,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研究对于深入开展整合教学的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一) 本文内容: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一)
时
间
2006.6.1
地
点
会议室
活动形式
研讨会
主持人
刘勇
应到人数
12
实到人数
12
活动主题
确定课题名称,明确研究方向
记
录
人
杨琳琳
活
动
主
要
内
容
一、刘校长介绍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情况。
二、刘校长谈对申报电教课题的设想。
统一认识,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研究对于深入开展整合教学的必要性。充分认识我校目前在此基础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此项研究的可行性。
三、讨论:课题名称的确定及研究方向。
四、决议:
1、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2、研究的目标。
(1)
通过研究,寻求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最优应用的一般规律及其具体操作方式;寻求提高整合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经验和管理评价机制。
(2)
通过研究,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并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操作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3)
通过研究,弄清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潜件建设的基本要求,研制开发出一批适应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确保在试验研究期间,出优秀课例、课件和论文等。
3、方案由刘校长负责制定,然后再进行集体讨论修改。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二)
时
间
2006.9.20
地
点
会议室
活动形式
研讨会
主持人
刘勇
应到人数
12
实到人数
12
活动主题
审核课题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记
录
人
杨琳琳
活
动
主
要
内
容
一、阅读课题方案初稿。(每人一份)
二、讨论。
1、研究背景层次不清,要突出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和本校的研究实力。
2、课题界定中关于“教学的有效性”的概念有待于进一步论证,要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支撑。
3、研究目标较为含糊其词,这是课题研究的方向,要显示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
4、要以行动研究为主,理论研究应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展开。
5、研究目标要与理论假设相呼应,又要能引出研究内容。
6、课题组成员的设置既要考虑设置人数的限定,又要考虑到实际操作中所涉及到的人员,要具有代表性。
三、决议。
方案由刘校长负责修改。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三)
时
间
2006.12.12
地
点
会议室
活动形式
研讨会
主持人
刘勇
应到人数
12
实到人数
12
活动主题
各学科教学软件的下载
记
录
人
杨琳琳
活
动
主
要
内
容
一、认识建立课题研究专题网站,实行网络化管理的必要性。
二、讨论:网站栏目设置。
1、学习活动
消息发布:有关本课题研究的动态。
名家引路:有关专家的理论指导,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
他山之石:有关同行的研究成果共享,为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活动记录:课题组活动、会议记录。
2、课题管理
论文与反思: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和反思。
课例与分析: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课例与分析。
研究活动:课题组研究活动掠影。
研究成果:课题研究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成果展示。
3、信息技术
课件下载:与学校教学资源库链接,提供下载服务。
软件下载:提供常用软件下载。
制作技巧:进行一些课件制作的技巧探讨,促进共同提高。
4、课题论坛
设立主题论坛,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
三、决议:
网站建立具体由施建平和陈刚负责,在近期完成。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四)
时
间
2007.3.16
地
点
会议室
活动形式
研讨会
主持人
刘勇
应到人数
12
实到人数
12
活动主题
理论学习
记
录
人
杨琳琳
活
动
主
要
内
容
一、传达课题立项通知,激发课题研究动力。
二、理论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处是通途》
整合的力量:当前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
性与创造性,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
。
整合的涵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整合的关键:把信息技术当做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
整合的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
源的前提下,使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
。
三、研究小组成员交流各自体会。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五)
时
间
2007.6.10
地
点
会议室
活动形式
研讨会
主持人
刘勇
应到人数
12
实到人数
12
活动主题
理论学习
记
录
人
杨琳琳
活
动
主
要
内
容
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1.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检测考试等外力,需要依靠教师对教材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反复强调来推动。而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面对的认知的材料也不再是教师单一的口头讲述和粉笔板书,计算机形象友好的交互界面、逼真生动的实验模拟、饶有兴致的游戏探索,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不再是简单的“存储器”,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技术媒体环境下,学生面对鲜活多变的认知材料、形象生动的实验模拟空间、形象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成为学习主人的体验中,他们的情感得到健康发展,个性得以完善。
2.同传统教育信息的组织形式相比,计算机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信息结构类似人,特别是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信息组织形式。利用这种网络信息结构,可以充分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生活生存能力。
3.按照杜威的观点,理解在本质上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以及事物怎样做有密切关系。网络教育环境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在“做中学”展开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包括新概念的提出、知识重点的展开和难点的化解以及知识的巩固应用,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完成。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进行的。这种方式适应了儿童喜欢自主参与、探索体验的心理特征。它是学生获得学习动机的原型,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内在需求。由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的是成功的体验,很自然就形成不确认自己的学习成果不肯罢休的心理,加之软件提供的生动的多媒体反馈信息,又不断刺激学生对新信息的搜索与提取过程,使学生始终处在兴致勃勃的创造活动中,在真切把握认知对象的感受下展开学习过程。学生在获得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亦获得了具有创造意义的学习方法。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六)
时
间
2007.9.20
地
点
会议室
活动形式
研讨会
主持人
刘勇
应到人数
12
实到人数
12
活动主题
理论学习
记
录
人
杨琳琳
活
动
主
要
内
容
如何搞好传统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是指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相融合,以帮助学生增强对本学科学习内容向纵深层次的发展,甚至是跨越本学科领域的学习。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优势使得学生能够以过去无法实现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更好的培养。那么,究竟用它来提高学生的什么素质呢?显然更多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智力水平。也就是说,重在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各个领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当学生能够选择信息技术帮助他们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并熟练地表达信息时,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才是有效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地整合呢?我认为关键之处在于找准整合点:
整合点之一:课堂教学
国外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证明,人类学习,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0%是通过听觉,83%是通过视觉。可以看出,人类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94%。这充分说明,以人机对话和视听为主要形式的多媒体教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计算机不仅改变了人类获取、处理、使用信息的方式,它也将改变人类学习的方式。
信息技术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活动的整体组成部分,就像教室里的粉笔、黑板一样成为教师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基本工具。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文字教材,按教学大纲要求改编成电子教科书,图、文、声并茂。在课堂上由电脑充当教师,将老师难以说清和在教室里不好演示的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知识,跨越时间与空间,跨越学科与领域的知识,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现,有利于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七)
时
间
2007.11.26
地
点
会议室
活动形式
研讨会
主持人
刘勇
应到人数
12
实到人数
12
活动主题
理论学习
记
录
人
杨琳琳
活
动
主
要
内
容
如何搞好传统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整合点之二:课外自学辅导
国际教育界近年流行三句话:你听来的会很快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就能学会。课外是课内的必要补充,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复习每节课、每个单元所学的知识,了解各知识点间的关系,通过电脑提供的知识结构、知识要点,以及练习来巩固学到的知识,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掌握学习进度,发挥个体优势,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社会的深刻发展,要求21世纪的人才应该具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能力。而达到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在于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用自己的大脑想,感受社会的丰富多采,知识的重要和自己肩负的责任,进而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让每位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它的实质,就是以学生
的主动发展为中心,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新人。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学习变为自主性学习。进而提升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原来对某学科不感兴趣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到知识有缺陷,从而重视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载体由课本转向课题,不少同学还学会了利用互联网查阅、下载资料,此前他们对此一窍不通。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八)
时
间
2008.3.20
地
点
会议室
活动形式
研讨会
主持人
刘勇
应到人数
12
实到人数
12
活动主题
理论学习
记
录
人
杨琳琳
活
动
主
要
内
容
如何搞好传统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整合点之三:教学信息的反馈
教学是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从能力较低到较高的认识过程。教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教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要实现这一核心任务,必须有一系列的制度作保证,因此考试反馈也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测试学生对本阶段、本学期、本学年教学内容掌握得如何,达到何种水平,用以指导教师的教学,以避免教学中出现偏差。
作为反馈手段的考试应及时迅速,才能对教师的下一步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制作一份试卷进行测试,然后再阅卷这一系列的过程以其历时长,统计难度大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反馈上的不及时,而影响教师的教学。因此,在考试中如果能借助计算机网络,在网络环境下运用教学测评系统组题、评测,这一过程由于是智能测评,待学生作完试题后,教师就可以调出试题的答案,让计算机评判结果,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试题正误的初步估算并找出原因。这样以来,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分析,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再用来指导教师的教学,效果将十分明显。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查询任何资料和有关数据,学生也可以提出咨询和要求帮助。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考试与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立性矛盾。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九)
时
间
2008.5.25
地
点
会议室
活动形式
研讨会
主持人
刘勇
应到人数
12
实到人数
12
活动主题
理论学习
记
录
人
杨琳琳
活
动
主
要
内
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本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简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它要求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十)
时
间
2008.9.18
地
点
会议室
活动形式
研讨会
主持人
刘勇
应到人数
12
实到人数
12
活动主题
理论学习
记
录
人
杨琳琳
活
动
主
要
内
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改革现状——忽视“教学结构”的改革
2、“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
3、忽视教学结构改革的严重后果
(二)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创建新型教学结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4、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
发展
的协作式学习
5、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