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Na2S2O3Na2SO4+S↓+R+H2O,可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反应前 反应后
H原子 2 2
S原子 3 2
O原子 7 5
Na原子 2 2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R的每个分子由1个S原子和2个O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可表示为SO2;
故选C.
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
(1)①剩余的I2用Na2S2O3溶液滴定,可以选择淀粉指示反应终点;
故答案为:淀粉;
②在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I2溶液,使维生素C完全氧化,剩余的I2用Na2S2O3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恰好反应的终点为:当滴加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溶液恰好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故答案为:当滴加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溶液恰好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③I2溶液一部分与硫代硫酸钠反应,一部分与维生素C反应,n(Na2S2O3)=
bV2
1000 mol;
与其反应的碘单质为
bV2
2000 mol,与维生素C反应的碘单质为
2aV1?bV2
2000 mol,
即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是
2aV1?bV2
2000 mol=
aV1?0.5bV2
1000 mol,
故答案为:
aV1?0.5bV2
1000 ;
(2)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被亚硫酸钠还原成I2,亚硫酸钠被氧化为硫酸钠,依据原子守恒可知氢元素生成水,碘元素化合价从+5价变化为0价,转移电子5,硫元素化合价从+4价变化为+6价,依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分析配平得到离子方程式为:2IO3-+5SO32-+2H+1I2+5SO42-+1H2O;实验1和实验2探究该反应速率与亚硫酸钠溶液浓度的关系,实验2和实验3探究该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由实验2可以看出混合液的总体积为50mL,V1为10mL,V2为40mL,实验1和实验2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该反应速率与亚硫酸钠溶液浓度的关系;实验2和实验3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该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2、5、2、1、5SO42-,1H2O;探究该反应速率与亚硫酸钠溶液浓度、温度的关系;40;
(3)①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蒸馏烧瓶;
故答案为:蒸馏烧瓶;
②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观察到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完全褪去,二氧化硫进入硫化钠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2S2-+SO2+2H2O=3S↓+4OH-,则观察到出现黄色浑浊,B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表现还原性,C中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
故答案为:还原性和氧化性;
③因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但加热褪色后的溶液又可恢复红色,则操作为待品红溶液完全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到的现象为无色溶液恢复为红色,故答案为:待品红溶液完全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无色溶液恢复为红色,说明SO2与品红作用存在可逆性;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则说明SO2与品红作用存在可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