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 >> 学习总结 内容页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阶段小结:强本固源求突破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阶段小结:强本固源求突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句诗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不断发展,不断成长,作为教师才能不断适应学校进一步规划的需要。为了使教师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实现自主化、有序化发展,自2009年以来,学校启动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个人以为,教师专业发展强调的是发展教师个体的个性和特长,使个体的潜质充分发挥出来,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从而使教师发展成为自觉的、主动的行为,把教师从被动接受改造提升到了主动寻求发展的层次。从而使教师成为既有教育技术、又有教育艺术的教师;成为遵循教育规范,但又不拘束于教育规范的教师;成为以把教书育人当成追求真、善、美境界重要途径的教师;成为用爱、用心、用脑引领学生的教师。为此,在新课改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照自己当初的规划,不断鞭策自己、完善自我,用行动付诸实施。同时,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使自己对所从事的职业始终充满激情,在专业化发展规划中,力争做好、做实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荣誉目标

  在规划中,自己的目标定位在,不断向z市物理教学能手和z市物理学科带头人迈进,在经过自己个人的不断努力、教研组同仁的帮助、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下,目前,这一目标已经实现。

  二、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事件和现象的再思考,是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对话,而不断的反思则会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及水平的发展。因此反思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后反思,我将反思拓展到课前(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课中(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反思主要针对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总结得失,要具有批判性。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反思,加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使自己在反思中觉悟,在反思中创新,在反思中获得专业成长,在不断循环反复的自我反思与改进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

  三、深究教材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课堂蕴涵着教育生命的资源,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而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依据,对教学具有规范性,是从事教学的参与物。因此,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对教材的运用必须得心应手,钻得进,跳得出。首先,教师要能很好的去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目前,我们使用的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应属于第五代教材了,而每一代教材,编者的用意、要求和侧重点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洞察出其不同的用意才能把握教材的真谛。其次,对于教材中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把握,必须准确而深刻,把握好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之上,不断追求教学方法的改进,讲究教材内容的整合、融合甚至内容顺序的调整,即所谓的教材的二次开发。教材的二次开发不仅仅是简单内容次序上的调整,更重要的是挖掘出满足我们学生特点的,适合我们学生的方法和技能的培养,不断满足我们学生所需要的“口味”的活动设计,做到使之便于理解,易于接受,充分消化,譬如:

  “万有引力定律”一节的教学设计案例:

  万有引力定律一节是整章教材的核心内容,其中,月—地检验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尝试了在三个班级采用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

  甲班:采用教材的常规方法,即假定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真的是同一种力,同样遵从“平方反比例”的规律,那么,由于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苹果到地心的距离)的60倍,所以月球轨道上一个物体受到的引力,比它在地面附近时受到的引力要小,前者只有后者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也就应该是它在地面附近下落时的加速度(自由落体加速的)的。

  反思:这种讲法,自己感觉生涩拗口,学生听的也是云里雾里。

  乙班:改变了教材内容,直接就月球和牛顿时代的苹果下落进行比较,并具体量化:对月球:G=ma,对苹果:G=m0g,两式相比得:a=g=g≈2.7×10-3m/s2。根据事实,月球的向心加速度a月=ω2r=r≈2.7×10-3m/s2,假设与事实相符。

  反思:这种讲法较前一种直观、具体,做到以理服人,但缺点是,为什么比较的是加速度而不是直接比较引力?因此在讲课时还需澄清月球的质量不易测定,不得已而为之。

  丙班:不仅改变了教材内容,而且还改变了教材内容的讲解次序,即首先引导学生,根据目前已有的知识,推导出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月=ω2r=r≈2.7×10-3m/s2;其次引导学生,假设“平方反比例”成立的话,通过牛顿第二定律也能推导出月球做圆周运动的相同的向心加速度,请同学们尝试推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月球:G=ma,对苹果:G=m0g,两式相比得:a=g=g≈2.7×10-3m/s2。因此事实与假设完全符合,命题得证。

  反思:这种做法不仅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讲解,而且做到了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推理,从支离破碎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周密科学的理性体验,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降低了难度梯度,极易理解、消化和吸收,从课堂效果来看,明显优于前两个班级。

  诚然,教材的挖掘过程还需做到“以学论教”,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不同潜能,使他们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学会创新。因此,努力营造宽松、愉悦、支持性的学习氛围,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呈现的内容、形式尽可能的是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加强开放意识、训练意识、体验意识。正确处理结果与过程的关系,重结果,更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在得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途径。因此,从备课到上课,目标就是“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当然,在深究教材的同时,要有江苏省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和考试大纲来保驾护航,不越雷池半步,不走弯路,不做无用功。譬如,万有引力一章中有关引力常数的测定、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新课标与旧读本的要求上就有很大的差别,旧读本上是以两节内容展现的,而新课标则完全淡化了,降低了要求,点到为止,因此,对于引力常数的测定只须知道它的学史、实验常数、物理意义、价值等就足够了;而万有与重力的关系,个人以为也没有必要抠得过细、挖的过深,弄清表皮即会用就好,否则越搞越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