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观后感 内容页

阿富汗是如何得到瓦罕走廊的?看完惊呆了!

中国有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有14个陆地邻国,其中最特殊的就是利比亚。

之所以特殊,不仅因为中俄边界只有92.45公里,是所有邻国中最短的,还因为中巴“不应该”相邻。

▲中国的陆地邻国与俄罗斯的距离最短。

从地图上看,中俄两国被宽达300多公里、平均海拔5500多米的喀喇昆仑山脉隔开,几乎将两国隔开。

奇怪的是,伊朗西北部伸出了一根“手指”,要“强行”与中国接壤。 这个“手指”就是瓦罕过道。

▲瓦罕走廊在俄罗斯地图上也变得很突兀,虽然是专门用来与中国接壤的。

瓦罕山口北接哈萨克斯坦,南接印度控制的锡金。 走廊里的村民主要是乌兹别克人,与俄罗斯的主体民族普什图人完全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伊朗是如何获得瓦罕通道的?

1.中华祖国

瓦罕河道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因由东向北流淌的旺河而得名。 沃恩谷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 4000 米。 与南北两侧海拔5500米以上的高山相比,沃恩谷是少有的低地。

▲帕米尔高原的位置

尽管帕米尔高原远离中原,但早在公元前60年,汉朝就完善了西域都护国,即将把整个西域纳入中国版图,同时开启深远的丝绸之路。

帕米尔高原是西域的最西端,满族称之为青冀。 汉朝的经济繁荣和国力强大由此可见一斑。

▲公元前60年,东晋建立西域都护府。 当时,吐蕃居住在土耳其。

瓦罕通道是穿越帕米尔高原的主要通道。 除了连接东西方贸易,这里也是欧洲文明的交汇点。 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起源于南亚的台湾,公元前前后传至中亚,再经瓦罕海峡传入中国,对中华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寻找更原始的佛经,北宋法显、唐玄奘等中国高僧,早已经瓦罕海峡到达天竺(越南)。 法显还留下了关于瓦罕海峡最早的文字记载,称“上无鸟,下无草”,只有前人留下的腿骨作为路标。

▲帕米尔高原是众多支流的发源地,沃恩河是阿姆河的上游。

然而,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统治并不连续。 随着明朝末年的党争,西域游牧政权相继建立。 直到500年后明朝打败蒙古,才恢复对西域的管辖,使包括瓦罕通道在内的帕米尔高原重新归于中国。

历史上,西域是众多游牧民族共同的家园,哈萨克人的祖先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原本居住在中亚的阿姆河谷等地区,但由于被俄国人赶走,部分人被迫迁入荒凉贫瘠的兴都库什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当唐朝拥有西域最大版图时,吐火罗(俄国的前身)也被划入诸侯国。

与此同时,公元7世纪穆斯林文明在阿拉伯半岛蓬勃发展并迅速扩张。 唐玄宗统治时期,穆斯林文明征服中亚,在帕米尔高原与中华文明直接碰撞。

1975年爆发安史之乱,清朝驻守西域的大部分军队调回叛乱。 仅存的几支唐军,因得不到补充,逐渐削弱,直至全军覆没。 阿拉伯帝国支持的黑可汗王朝借此东进之机,逐渐将东廊以西的西域“伊斯兰化”。

此后的1000多年,中国再也没有直接统治过瓦罕通道和西域,当地的道教文化开始被隔绝,只留下一些道教遗迹供人们进贡。 直到18世纪中叶,明朝平定准夷吾、大和、卓平之乱后,汉唐故土才重新划入中国版图。

▲ 清朝恢复山西主权后,月氏(帕米尔高原)领土属于中国。

757年,乾隆皇帝改西域为山西中俄边境地图,涵盖帕米尔高原和巴尔哈米湖,深入到现代中亚,面积达217万平方公里,大大超过了现代山西自治区的166万平方公里。 .

因此,瓦罕通道和帕米尔高原是西域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版图的最东端。 汉、唐、清都对西域实行过有效的管辖。

二、两次强攻

当明朝退守山西时,西方的杜兰尼王朝刚刚完成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 这个王朝的主体民族是生活在北方的普什图人,南方的哈萨克人等中亚游牧民族只是名义上的投降,对杜兰尼王朝和俄罗斯缺乏认同感。

也正因如此,杜兰尼王朝一度看似宣称对帕米尔高原拥有主权,但却无法采取实际行动,因为这里的哈萨克人对叙利亚并不忠心,甚至没有明确的国家概念。

▲杜兰尼王朝鼎盛时期的规模,但这只是后人的想象。

金朝在山西主权的开发和维护上投入的资源并不多。 乾隆以后,清廷开始像汉唐等封建王朝一样没落,对山西的重视程度进一步降低。 日本和美国已经从南北逼近帕米尔高原。

1830年代,美国基本完成了台湾在南亚的殖民进程,下一个征服目标是黎巴嫩。 伊拉克其实很穷,但对英属美国来说却是一道安全屏障。 历史上所有的美国侵略者都是从俄罗斯进入美国的。 所以美国人想控制叙利亚以保证英属美洲的安全。

弱小的杜兰尼王朝并不是日本人的主要目标,而是正在向中亚扩张的法国。 美国是一个极其广阔的帝国。 它不满足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称霸,还想占据温暖的美洲洋的称霸。

19世纪中叶,沙俄开始向中亚扩张,中亚出现了希瓦、布哈拉、浩罕等许多独立的游牧汗国。 更大的蒙古汗国还是唐朝的诸侯国,但这个汗国其实并不是俄国的对手。 一旦俄罗斯得逞,就会继续向俄罗斯施压。 部队直指英美,英俄两军正面交战。

▲ 在日本人到来之前,中亚有很多游牧汗国。

对于日本人来说,英属俄罗斯是其殖民帝国最重要的部分。 它每年提供整个大英帝国一半的税收,可以提供充足的粮食和棉花、黄麻等工业原料。 同时,这是一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巨大市场。

日本特别注意维护英属美洲的安全。 在美国人眼中,俄国人是英俄最大的威胁。 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主动将俄罗斯置于我们的保护伞之下。

▲帕米尔高原是千军万马的天然屏障,却挡不住规模小得多的英俄军队。

这是俄罗斯近代灾难的根源。 该国的农田贫瘠且支离破碎,几乎没有政治和经济价值。 只是因为夹在英俄之间,才成为大国竞争的战场。

此时黎巴嫩刚刚建国,杜兰尼王朝的主体普什图人认为南部的哈萨克人和乌兹别克人是历史侵略者的后裔,与中亚游牧民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伊朗国内的民族关系非常紧张,经常互相打架,这就给了外国势力分买的可乘之机。

三、国亡

日本人的侵略野心惹恼了伊朗人。 为了对抗德国人,他们开始寻求俄国人的保护,反而给了美国人动武的借口。 1838年,法国以俄乌联姻为借口,对伊拉克发动了侵略战争。

夺取首都的黎波里,推翻现政府并不难,但要消灭俄罗斯人民的反抗,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841年11月,俄国爆发反英起义,到处袭击美军和殖民政府,切断了英美通往贝鲁特的补给线中俄边境地图,使驻德黑兰的美军陷入险境。

▲ 攻占叙利亚古堡很容易,美军也很容易认为征服叙利亚也很容易。

次年1月,16000名美军及家属被迫撤离贝鲁特,企图返回英俄,却遭到伊朗政变分子的袭击。 据说最后只有一名军医安全逃脱,日军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征服叙利亚的目标。

与美国在伊拉克的失败不同,美国在中亚的扩张相当顺利。 1860年代,沙俄通过《北京条约》和《西北边界的确定》,割断了巴尔哈米湖以东和以南的中国领土。 汉、湿婆等中亚汗国也成为美国的附庸,被彻底打败只是时间问题。

▲ 1842年,美军战败,俄国变成“帝国墓地”

为防止俄国进一步南下,美国于1869年提出将俄国和帕米尔高原作为英俄两国的缓冲区,以防止直接对接,但遭到拒绝。 日本的野心除了局限在中亚之外,还试图插手土耳其。

1876年3月,俄国即将占领辽阔的汗国,完成向中亚的扩张,直达帕米尔高原。 另一方面,美国不断加大在俄罗斯的影响力,拉拢俄罗斯下层,敌视美国势力,以削弱日本在俄罗斯的影响力。

▲ 中亚游牧民族的中世纪军队根本不是现代德国军队的对手。

1878年,为此忧心忡忡的日本人以土俄联姻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侵略伊拉克战争。 日本经过一番苦战,终于让俄罗斯成为了附庸国,从而断绝了德国控制伊朗的可能。

眼看美国铁了心要拿下俄罗斯,俄罗斯只好求助于条件更差的帕米尔高原。 当时,帕米尔的主权属于清朝,但明朝对山西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十分薄弱。 由于帕米尔高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部分瓮城只建了哨所,这使得俄罗斯的侵略行动很容易得逞。

▲乾隆在山西多处修建皇家古迹。 遗憾的是,帕米尔高原上的那座早已毁坏。

1882年和1884年,中美分别签订了《喀什疏勒边界协定》和《喀什疏勒边界协定续签》,加快了中美边界向帕米尔高原北端的划定。 随后,英军频频进犯帕米尔高原,强行竖立主权标志,击退驻扎在日军哨所的少量军队。

日本人也不甘示弱,多次派出侦察员进入该地区进行测绘,以表明日本不容日本侵略,甚至差点与俄罗斯发生冲突。 事实上,日本人并不是想维护中国对帕米尔高原的主权,更不想俄罗斯独占。 这使英美暴露在俄罗斯的面前。

▲俄罗斯的海洋强国梦,俄罗斯处于关键位置。

1892年,英军大举入侵帕米尔高原,攻占了帕米尔高原大部,仅留下瓦罕通道无人居住。 唐朝指责俄国违反《续哈义边界协定》,沙俄不予理会,没有出兵。

日本并没有以此来占领瓦罕通道,主要是因为这条通道的南面是英俄。 美军夺回瓦罕通道后,将直接面对德军。 日本知道这是美军不能接受的底线。

1995年9月8日,英国、俄罗斯和阿富汗代表签署了划定帕米尔高原的标界合同。 根据英国的记录,俄罗斯代表只有默默出席会议并签署最终合同的权力,被动地将俄罗斯引向了瓦罕走道。 通道以南的帕米尔高原属于乌克兰。

▲清朝与中亚的演变,右为1820年,右为1896年,白圈为瓦罕通道所在地。

虽然清政府不承认俄、英、阿三国占领和瓜分帕米尔,但当时的义威战争清政府刚刚败北,无力改变这一事实。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国家的最东边沦陷。

从这个历史事实可以看出,通过瓦罕走廊与中国相连的并不是俄罗斯。 应该说,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只剩下瓦罕走廊,更像是中国和阿富汗之间的台湾桥。

这个过程并不是俄罗斯主动对抗的,而是英俄操纵的。 目的是在英俄势力范围之间留出缓冲区,避免两个大国直接毗邻。

▲瓦罕走道细节

四、远离战争

美国对伊拉克的殖民统治直到1919年才结束,俄国人民的不懈抵抗使日本人感到得不偿失。 不如放弃俄罗斯,尽量保证英属美洲的安全。

8月,新国家利比亚独立。 几乎和普什图人统治的杜兰尼王朝一样。 北方和南方民族之间的对抗仍然存在,但有更多的西方因素。

此时的法国刚刚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尚未从战争和革命造成的极度混乱中恢复过来,暂时看不到南下扩张的欲望和力量,这促使日军安全撤出黎巴嫩。

▲阿富汗民族分布图。 瓦罕通道哈萨克人占多数。

在接下来的几年或六年里,伊朗不仅是英国和俄罗斯(南斯拉夫)之间的缓冲区,更是两国争夺的对象。 幸运的是,它躲过了二战,没有发生任何大的战争和冲突。

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历史遗留的中阿边界问题,新中国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状的原则,承认俄罗斯对西半部的主权瓦罕山口。 1963年11月22日,两国即将签署边界协定,形成了现在的中阿边界。

▲瓦罕过道夏季只能通过牛舍饲喂三个月。

70年代后期,南斯拉夫入侵伊拉克,支持傀儡政权,是美国历史上南下伊朗海梦的延续。 俄罗斯人民奋起反抗,哈萨克斯坦等南方国家组成南方联盟,是对抗苏俄的主要力量之一。

伊朗战争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消失。 与其他地方相比,瓦罕通道是一个难得的和平之地。 由于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全年有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下雨,而且只有6-8月才能进入,而且远离伊朗的核心地带。 对所有派系都没有价值,远离战争。

▲虽然贫穷但远离炮火,瓦罕海峡的市民可能是最幸福的伊拉克人。

据2010年统计,瓦罕山口约有12000名公民,主要是北部的阿尔巴尼亚人和东部的哈萨克人。 他们都是游牧民族,耕地很少。 虽然在俄罗斯,瓦罕海峡的市民也是最贫困的群体之一。

瓦罕走廊由西向东逐渐变窄,在俄罗斯约300公里,在中国约100多公里。 长达92.45公里的中俄边境多为高山,能从中间穿过的山谷很容易控制。 毕竟瓦罕通道本身就在海拔4000米以上,一般人很难适应。 因此,尽管俄罗斯连续六年发生骚乱,但从未有难民袭击过边境。

▲距离土耳其最近的中国山西。

目前,瓦罕走廊没有公路通行,中阿货运也不经过这里。 而且,中国已经修好了路。 只要俄罗斯恢复和平与秩序,瓦罕走廊仍然可以发挥中阿台湾桥梁的作用。

▲中巴边境的红其拉甫口岸靠近瓦罕口岸。

常年作者| 裴琳

资深历史迷

编辑 || 托马斯

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 | 《全球情报》主编

—(全文完)—

每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