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三首诗 [教学内容] 第1卷第3单元第9课,三年级数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读出关键词的读音,理解关键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爱心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理解句子的大意,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默读并默写。 4.拓展想象,描绘诗歌画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引导中学生有爱心地朗读、朗诵小学春节的古诗30首,通过读来感悟情感。 情感心态与价值观感受诗歌所传达的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准确读出关键词的读音,理解关键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爱心地朗读诗歌,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默读、默写。 难点:拓展想象去描写诗歌和图画,体会诗歌所传达的爱意。 【教学计划】多媒体授课 【课时安排】第一节课3课时 【课时目标】1. 学习《元日》,准确读出关键词的读音,理解关键词的意思。 2、理解诗歌的大意,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 3.感受作者的爱。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句子的意思。 难度:感受作者的大爱。 【教学过程】 1.话题推导,了解爱情,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重要的节日,说说它们是什么。 (过年、清明节……) 明天我们学习春节诗词。 二、背诗识字 1、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节夫,字半山,江西临川人。 他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幽”之一。
在文学方面,王安石不仅在理论上独树一帜,在创作实践上也独树一帜,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2、秋夕:农历二月初二,也就是过年。 3.读诗。 秋喜【宋】王安石鞭炮/声/一岁,春风/送温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日日,常放/新桃/换旧符。 4.学会认字。 jiā 符号部首:竹(心); 行程:11; expansion: symbol, music note 句子: 看着风景,一串美妙的音符从她的脑海中飘落下来。 Tu(tú)Su(sū) 5.学习成语。 一岁除:岁末。 卸下,走。 屠苏:这是指一种酒。 按照唐代的风俗,常在秋天的傍晚喝。 新桃旧符:古时有风俗,农历八月初三,人们在桃木板上写上神名,挂在门边,用以镇邪。烈酒。 现在指的是对联。 三、读诗读懂爱情 1.学习前两句。 “鞭炮声岁末,春风暖屠苏”。 诗云:鞭炮声中,旧岁已过; 和煦的春风吹过圣诞节,人们兴高采烈地喝着新酿的屠苏酒。 2. 学习最后两句。 “千家万户一日成”。 (1)“一日”是指早晨的太阳从黑暗转为光明。 (2)诗歌:家家户户都沐浴着冬日的阳光。 “常以旧符换新桃”。 (3) 这是一个缩略句型。 “新桃”省略“符”字,“旧符”省略“桃”字。 它们交替使用。 由于每句话的字数限制。
(4)诗词:均以新桃符代替旧桃符。 通过桃符的更替,明确了“推陈出新”的主题。 3、译文: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到了;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畅饮屠苏酒。 旭日的光辉,照耀着千家万户; 为了庆祝新年,人们总是用新春联代替旧春联。 4、谈一谈:《元日》这首诗所表现的春节特点是什么? 作者表达的是什么精神? 这首诗描述了万象在圣诞节和秋夜的兴奋、欢乐和更新。 表达了作者改革政治的思想和热爱小学春节的古诗30首,充满了轻快积极的精神。 四、主题概要 这是一部关于唐代迎元旦的短视之作。 它立足于民俗风情,敏感地吸收老百姓过年的典型素材,捕捉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放鞭炮、喝屠苏酒、开门迎年、换新桃符,充分表达除夕的喜庆气氛,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五、布置作业 1、再读一遍诗歌,背诵。 2.默写诗词,找错别字,同桌改正。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课堂目标】 1.学习《清明》,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 2. 展开想象去描写诗歌和图画,体会诗歌所传达的爱。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清明》,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默读默写。 难点:拓展想象去描写诗歌和图画,体会诗歌所传达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对话引导 1、我们学习了《元日》,见识了我国唐代圣诞节的风俗习惯。 让我们继续看看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2.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 人们称他和李商隐为“小李都”。 3.端午节介绍。 二十四夏之一,农历四月五日前后。 端午节是古代的大节日之一。 在这三天里,有家庭团聚、扫墓或徒步旅行等各种活动。 二、背诗学认字 1、读诗。 端午节 【唐】杜牧 端午/雨落,路人/欲死。 请问/餐厅/在哪里? 牧童/遥指/杏花村。 2、学会认字。 yù 欲部首:valley/ow; 笔画:11; 拓展:胃口大开,求知欲强 造句: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hún 魂部首:鬼; 笔画:13; 扩展词:灵魂,灵魂; 造句:知识可以填补人空虚的心灵。 jiè 借部首:任; 笔画:10; 扩充词:借口、借书; 造句:每次迟到的朋友都有借口,生病是最常见的理由。 jiǔ 酒部首:氵; 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