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教学心得 内容页

教育笔记-关注离异家庭孩子

文章
来源学科吧
课件www.xueke8.com

教育笔记:关注离异家庭孩子

案例背景:

小怡的父母离异,法院判给爸爸抚养,现在她跟爷爷、奶奶一同生活。爸爸在平湖市里工作,平时由于工作原因,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小怡的奶奶目前也不清楚她的妈妈身在何处,我曾与孩子谈话中得知妈妈目前已从上海回到本地工作,过一段时间小怡就会到妈妈那里小住两天。由于爷爷和奶奶的怜爱,孩子有些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又因老人经济条件有限,小怡相比其他孩子缺少物质上的支持与鼓励,没有漂亮的衣服和好吃的零食,孩子经常盼望着妈妈给她买漂亮的衣服、好吃的东西。小怡父母关系紧张的那段日子里,奶奶为此非常担心,交代老师除了她谁都不能接孩子离园,也希望老师多多关心这个孩子,在幼儿园的熏陶和老师的教导下,改掉她不良的习惯。

案例回放:

小怡平时算是比较外向的孩子,现在的她乐意和小朋友及老师交往,在班里算是乖巧的孩子。刚入园时,爸爸带她来园报到,她不是很开心,就瞪着眼睛伸手打爸爸,这一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入园后,通过观察我发现她和大多孩子不同,刚来园的她不哭不闹,偶尔有些自私、任性、霸道,还会因和同伴争抢玩具出现打人的现象。

案例描述一:

  一次区域游戏时,老师组织小朋友进行区域活动,小怡径直走到了“表演区”,拿起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玩具吉他,忙着在那里演奏,她边弹边对我说:“老师,我也可以像你一样弹琴,你听呀。”看到我肯定、赞赏的目光后,她更起劲儿地弹着,玩得不亦乐乎。这时她的玩具吉他深深地吸引着婷婷,婷婷放下手中的彩绸来到小怡身边。只见婷婷刚要伸出小手去摸一摸玩具吉他时,小怡便大声地斥责道:“这是我的吉他,你不能碰,我不给你玩。”婷婷被她大声地斥责吓得立刻把小手缩了回来,不情愿地走开了。

案例描述二:

  户外游戏时,孩子们都拿着玩沙工具在沙地上玩,小怡也不例外。只见她拿着小铲子一会儿铲,一会儿装,一会儿在倒……玩得兴奋极了。忽然,她像找到了什么宝贝一样,赶忙用力挖,原来是一块鹅卵石,她得意极了,于是向旁边的小朋友炫耀自己的收获,这一“寻宝”的创意玩法立刻吸引了许多孩子,于是他们纷纷模仿着挖起宝贝来。这时,琪琪挤到她的旁边,想要看看她找到的“宝贝”,可是却被吃了闭门羹,一口遭到了拒绝:“不行,这是我找到的宝贝,不给你看。”琪琪只好扫兴地走开了。见此情景,我故意问琪琪:“琪琪,你怎么不开心了?”她嘟着小嘴说:“小怡真小气,她的宝贝不给我看。”我望着小怡问她:“是这样吗?”只见小怡理直气壮地辩解道:“不是的,我是怕她给我弄坏了。”随后,她又想了想补充道:“好吧,就给你看一次吧,不过你要当心。”只见小怡小心翼翼地把鹅卵石递给琪琪,琪琪不时地发出:“小怡,你的宝贝真好呀!”这是,小怡的小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神情。

案例描述三:

  在感知图形的活动中,小怡和辉辉、小豪等小朋友围坐在桌子旁边,用老师提供的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饼干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小怡正在忙着制作圆形夹心饼干,她的动作很快,不一会就完成了,她很是感兴趣,于是又拿起一块三角形饼干准备制作,她在放各种饼干的盆子里找了起来,想找一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饼干。找来找去像是找到了,她刚要伸手去拿的时候,碰巧被小豪先行一步先拿走了。这时,只见她瞪着眼睛,生起气来,刚想去夺回三角饼干时,突然像想到了什么,便又将小手收了回来,继续在盆子里寻找,终于又找到一块合适的三角形饼干了,她高高兴兴地把两块三角形饼干用果酱粘在了一起。

案例描述四:

自主活动时,许多孩子都在“宝宝之家”里玩自己的毛绒玩具,涵涵嘟着小嘴说:“我没有玩具。”说完,她羡慕地看着别人玩。我正想招呼其他小朋友把自己的玩具和涵涵一起玩,却发现涵涵手里正抱着一只大大的兔子。我知道这只班里最大的毛绒玩具是小怡的,是上次她去妈妈那里买的。于是我装作不知道的样子轻轻地走到涵涵跟前,问道:“这只大兔子是谁的呀?涵涵指了指小怡说:“是小怡给我玩的。”我朝那边看过去,发现小怡正在开心地和旁边的婷婷一起玩帮娃娃化妆的游戏呢。活动后,我请涵涵、小怡等小朋友说说自己玩得高不高兴。涵涵说:“我玩了大兔子,真好玩。”我又故意问:“这个大兔子是谁的呀?”“小怡的。”我又转头问小怡:“你怎么把自己的玩具给涵涵玩呢?”“她没有带玩具呀。”小怡答道,“你把玩具借给涵涵了,你玩了些什么呢?”她指指婷婷说:“我们一起给娃娃化妆了。”

案例分析与反思

在案例一区域游戏中,我在事后采用了行动上的干预,将婷婷小朋友重新引到表演区内,请她与小怡一起进行表演,一个弹玩具吉他,一个跳彩绸舞。我发现小怡兴致很高,于是我就提议让她和婷婷交换角色进行表演,随后我又对游戏进行讲评,让小怡明白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与此同时,我还注意语言上的疏导,将婷婷引回表演区后,我对小怡说:“小怡,你不是说你会弹吉他吗,那你和婷婷一起表演给老师看,好吗?”小怡在我的暗示下,欣然地点点头,开心地弹起玩具吉他,婷婷拿着彩绸跳着欢快的舞蹈。不一会儿,小怡发现彩绸舞也很有趣,就主动用玩具吉他和婷婷的彩绸进行交换。游戏后,我故意表扬小怡:“小怡真了不起,吉他弹的可好了,而且还给其他小朋友弹自己的吉他呢。”在以后的区域游戏时,经我观察,小怡鲜见拒绝同伴的现象了,而且每一次都能和小朋友玩得很开心。

这个案例我感觉,小怡由于爷爷、奶奶的怜爱和父母离异导致的关爱缺乏,造成了其自私、任性的性格。在幼儿园的这个大家庭中,作为老师必须要帮助她克服这些不良品性。在帮助她改变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引导再表扬。这个案例后我就发现她在变化着,从开始的拒绝同伴到慢慢的接纳同伴,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这个变化过程显示出了小怡在点滴的进步着。

在案例二户外游戏中,虽然小怡依然拒绝同伴,自己独自占有着发现的“宝贝”。但与以往的行为相比,已经是有所进步了。首先,以前的小怡拒绝同伴是没有理由的,而现在她因为担心同伴把她找到的“宝贝”弄坏的原因下拒绝小朋友。其次,以前她是自己玩了满足后也不愿给其他孩子玩,现在她能在老师的提醒下感受与他人分享的自豪感。尽管小怡的这些进步与有些孩子相比,还有所差距,也不能做到主动地与同伴分享,更不能做到先给同伴玩自己再玩的程度,但是,从她的发展过程来看,已经是在慢慢地进步了。

身为教师,我为小怡的这些进步感到欣慰、感到自豪,孩子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给她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她在与小朋友的交往、纷争、磨合中感知该如何与同伴相处、体验与他人分享的乐趣。

在案例三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小怡已经慢慢学会了克制自己任性、自私的争抢行为了,也能和同伴一起友好地进行活动。这次活动后,我请小怡、小豪等小朋友上来介绍自己制作的“好朋友夹心饼干”,还赞扬小怡做的夹心饼干又多又好,及时肯定了她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一进步,还鼓励她将自己制作的饼干分享给好朋友,并引导小朋友对她进行感谢,让她进一步理解现在的做法才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案例四自主活动中,我发现了小怡身上增添的闪光点,她现在乐意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小朋友玩了,而且还会和朋友一起结伴游戏。小怡的转变,验证了一个道理:孩子是在发展变化的,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通过入学到现在这一个多学期的学习、生活,小怡的变化说明了只要教师给孩子留一点时间、一点空间,对孩子多一点耐心、一点提示、一点鼓励、一点肯定,相信孩子会有所变化和发展的。

  我感到欣慰的是以前在班中有些自私、任性、霸道的小怡在这一个半学期的集体学习、生活时能有如此大的进步。离异家庭的孩子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的确存在着差异,他们一般比较任性、自私、固执,自制力较差,比较极端,不会考虑后果。在性格上孤独、冷漠、不易合群,早熟,防范意识强,有抵触和敌视心理,不愿对人敞开心扉。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关键还在于该如何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我认为以下几种教育策略是必要的。

首先,离异后的父母双方都要对孩子负责,尽可能一致态度为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教养。

离异的父母对孩子的教养问题应得到正视,虽然离异结束了夫妻间关系,但是亲子间的血缘关系却是无法改变的,孩子是父母间的纽带,离异父母要合力的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从而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获得慰藉。父母在教育方法上也要合理与统一,应尽量达成统一、合理的教养方式。父母还要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系,不能在孩子面前谴责对方,要让孩子感受到虽然不能在一起生活,但父母仍然是想着她、爱着他的。
其次,教师要正视离异家庭的幼儿,为孩子创设亲切、温馨的环境。
离异家庭的孩子虽小,但是他们会很敏感大家对她及其家人的态度,作为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理智地对待父母与孩子间的亲情,为孩子创造更多与父母亲近的机会,更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最后,经过对我班离异家庭幼儿小怡的观察与反思,我总结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1.尊重和关心是必要的。

教师不宜经常询问孩子其父母的关系情况或其对父母离异的态度,也不宜在语言和情绪上过多的流露出对孩子的怜悯之情,因为这样只会强化他们对自己不幸的自卑感。应当尊重和关心孩子,根据他们真正的需求,给予必要的满足与支持。
2.良好的发展环境是重要的。

家人要经常与孩子交流,陪孩子学习、玩耍,多带孩子外出游玩;教师应尽可能多的给孩子提供与同伴、老师接触、交流的机会。离异家庭的幼儿孩子往往不合群,不爱与人交往,性格孤独冷漠,有时还会发脾气、自私、任性、固执等,造成同伴不愿与其交往。教师要引导离异家庭的孩子为小朋友们做好事,帮助他们在同伴中形成良好的形象,使小朋友们乐意接受、亲近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给孩子提供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帮助离异家庭的孩子融入同伴、班级之中,还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采用游戏、交谈疏导等方式给予孩子有效的帮助。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亲切关怀与照料,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并作出积极的反应,对孩子表达关爱之情。多倾听、多肯定、多交流,用微笑、用爱抚、用亲切的表情和语气,引导、影响、教育这些孩子得到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文章
来源学科吧
课件www.xueke8.com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