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思路
1.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10.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2节课。学生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等知识后,“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就呼之欲出了。它既是三角形全等的拓展和延伸,又是今后很多综合题证明要用的重要工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猜想、探索、说理等能力,对掌握类比、转化等思想有重要作用。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 教学目标定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正确掌握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灵活识别两个三角形相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意识,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通过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和应用,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独立的思考习惯。
3. 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淡化教师的“教”,而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与自我建构,强化小组互动、小组交流的目的,本节课的教学流程由以下六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各有侧重,又环环相扣: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从剪纸这个环节发现问题:三角形的相似与角和边都有关系,从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学生通过第二次剪纸操作、小组交流,初步得到猜想。
(3)说理验证,得出结论。通过交流与讨论,将所得猜想进行说理验证,得出判定定理二。
(4)应用结论、解决问题。注重“变式”练习,对判定定理进行巩固与提高。
(5)回顾反思、总结概括。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心得,体会研究数学问题要经历的步骤(操作——观察——探索——说理)。
(6)分层作业、自主发展。让不同学生在数学上都能有所发展。
二、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用导入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PPT展示月城镇标志雕塑照片)(学生笑)
师:同学们,这是哪里?
生:月城。
师:每当我经过月城,都会看到月城的标志性建筑,很小的时候,月亮对于我来说,就意味着“神秘”,嫦娥为什么会奔月?月球上有外星人吗?如果有,外星人是使用“火星文”还是“月球文”?(学生大笑)希望同学们能以“积极探究”的精神来面对周围的人或事,来面对你的学习,你会发现,世界是多么的博大而神奇。好,上课。(尽可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相似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都各有一个50°和70°的角,它们的形状相同吗?大小呢?
……
师:我们说全等是相似的特殊情况。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中有一种既使用角,又使用了边,是哪种方法?
生:两边对应相等并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师:我们能否使用类比的方法来猜想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来动手操作一下。
……
设计意图:
高尔基说过:“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是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而课堂导入讲求“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般将学生吸引住,在考虑了我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后,我在组织新课导入的时候,展示了月城镇的标志性雕塑照片,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这节课的学习中来,在情感上也与我更贴近了一步。随后,引导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大胆猜测,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片段二】——收获未曾预约的“精彩”
师:(展示三角形图形,并粘贴在黑板上)老师黑板上的这个△ABC,满足∠A=50°,AB=36cm,AC=24cm,请你画一个△A'B'C',使△A'B'C'∽△ABC,并用剪刀把△A'B'C'剪下来。
(学生操作3分钟)
(学生画出并剪下了符合条件的三角形,请三位学生分别将剪下的三角形贴在黑板上,并将相应的条件标在图形的下方)
师:你是怎样画的?请上来讲一讲。
生A:我是取中点,得中位线,得到了A型图。
师:真棒!学以致用!
生B:我画的三角形满足:∠A'=50,A'B'= 9,A'C'= 6。
生C:我画的三角形满足:∠A'=50,A'B'=12,A'C'= 8。
师:你们所画的三角形一定与我的三角形相似吗?
生A、生B、生C:一定的。
(学生信心满满)
师:其他同学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生:同意。
(学生异口同声)
师: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高)
生D:按上节课所学的判定方法,还只需要另一组角相等就行了。
生E:可以用量角器来验证一下两组角相等。
生F:我认为只要把剪下的三角形平移到原三角形的位置就可以了。
(学生将两张三角形纸片重叠,进行验证)
……
设计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无可置疑的,但问题是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从已知的材料中自己概括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知识,这都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特级教师钱梦龙认为,教师就是教者以心呼唤心,以自己的思维火花去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本段内容在设计时,我仅给了学生一个探索问题的方向与路径,让他们沿着老师指引的方向,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结果学生的回答超出想象,本节课也收获着一个个“未曾预约的精彩”。
三、教学反思
(一)创设动手机会,提高了探究能力
本节课设计的问题贴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并且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借助于剪纸活动,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探究活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二的得到的过程成了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也为自己的发现而表示自豪,并且在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