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常被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作为病例筛查、诊断、血糖控制和疗效评估的有效指标。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尿糖是短期血糖检测方法,反映的是即时血糖水平,影响因素多糖尿病指标,波动大,而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是非酶促反应糖化蛋白产物,稳定性好,对判断疾病预后和药物疗效更有说服力,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虑上述指标,并注意合理评价。
1.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相对不可逆、非酶促和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化的产物。它实际上是附着有己糖的血红蛋白,不受进食影响。由于人体红细胞的周期为120天,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反映采血前4-12周血糖控制的总体水平糖尿病指标,因此可以作为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
目前普遍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在于:(1)在糖尿病筛查中具有早期提示价值,可作为轻型、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以及“隐性”糖尿病;(2)在糖尿病治疗中血糖监测可作为参考和治疗指标;(3)提示微细血管并发症。注:糖化血红蛋白虽然可以反映测量前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已成为反映糖尿病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之一,但易受年龄、异常、溶血等某些疾病的干扰贫血、静脉切除及正常妊娠可加速红细胞更新,从而影响血液流动。.
2.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可以反映患者近2-3周的总体血糖水平,弥补糖化血红蛋白的不足。糖化血清蛋白又称果糖胺,果糖胺是血清中各种蛋白质与葡萄糖缓慢非酶促反应的产物,而白蛋白约占血清的70%,代谢相对稳定,半衰期为19天,所以血清中果糖胺的含量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前2-3周空腹血糖的平均水平,且不受年龄、性别、饮食、药物和血糖波动的影响,可用于作为血糖浓度的短期控制指标。因此,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可作为糖尿病筛查的理想指标,
总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对于病例筛查和诊断一般意义更大,但对于疗效评价,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比测量即时血糖水平更合适。
重要信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黄士敬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抑郁症、白质脑病、帕金森病、更年期综合症、骨质疏松症、内伤杂病、颅内肿瘤术后的中医防治研究。门诊挂号详见本网《黄士敬医师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