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1
【教学案例】
课堂上,小朋友们正绞尽脑汁地讲着“自身在家为家长做的事”,忽然,有一位叫雪梅的小女孩站起来说:“老师,你为自身的家长做过什么事?快给我们讲讲吧!”
“我?”我语塞了,我没想到小朋友们会出这么一招。“快说啊,我们要听!”小朋友们兴奋地鼓起掌来。
这下,一向随机应变的我显得尴尬了。怎么会这样?怎么反过来问我了?哎,这可怎么办,我该怎么说呢?我努力搜索着,可脑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
正在这里,下课铃响了,我趁机给自身找了个台阶:“同学们,老师下节课再告诉你们,好吗?”小朋友们热情不减地回答:“好!”
回到办公室,我静静地坐在办公室,回忆着刚才的一幕,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的心灵是纯真的,提出这一想法,地道是善意的,因为他们也想了解老师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们的好奇心在我这儿却遇阻了,白白地失去了与他们“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教学反思】
《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同学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学习课文后,让小朋友们说说“自身为家里人做了什么事”?这个问题虽然简单易答,也确有小朋友能列举出一两件事出来,可他们感兴趣的却是老师在生活中的事,我怎么也想到呢?
新课改开始后,我努力在课堂上体现同学的主体性,让同学尽情地读,尽情地说,大胆地问,可我就没有把自身的情感、故事和生活结合教学适时地展示给同学,以至于面对同学的发问,我竟无言以对。
细细想来,这些年,我们一家三口和老人没住在一块儿,平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学校里忙工作,回家还得做家务照顾儿子,哪里还有心想老人,照顾老人。我已想不出“为老人做了什么”?
啊!这难道就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生活吗?可怕啊!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振撼。
老师为人师表,应率先垂范,不光是在课堂上用书本上的内容去熏陶教育同学,教小朋友做人,更应该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潜移默化,去感染同学。
想到这儿,我知道了下节该怎么上,更明白了生活该怎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