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吨的认识》教学设计反思

教材分析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说明“吨”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帮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质量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吨”的概念,并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通过让学生计算每个同学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千克,是几吨?通过推算,帮助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吨与千克的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推理过程相同。因此教材未安排例题,而由学生自己试做。教材在练习中安排一些题目,以提高学生对物体重量的估计能力。
学情分析
 “吨”是一个比较重的单位,教学中不能像对待千克那样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这就给1吨的观念的建立带来了困难。然而学生对于“吨”也不是完全空白的。首先学生已经建立了1千克的观念,为“吨”的教学准备了数学基础。其次,他们对于生活常见的物品的重量也有一定的体验,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经验基础。第三,“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对此不会毫无印象,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生活基础。所以,本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对常见物品的重量的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推理,由浅入深地建立1吨的观念。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
  提问:你为什么而不用“克”作单位呢?
  2、引入“吨”。
  (1)感受几个大型动物的体重。(幻灯片)
  学生读,想象其重量,同时感受这些重量用“千克”做单位比较麻烦。
  (2)出示几个大宗物品,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幻灯片)
  让学生感受物品都很重。
  教师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体验25千克大米的重量。
  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指出:1吨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很重的。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提问:全班学生的体重有没有1吨?
  学生猜测,然后师生共同计算。
  指出: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幻灯片)
  提问:80袋水泥重多少吨?
  (2)出示下面的图片,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的重量才够1吨。(幻灯片)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吨”作单位?
  启发: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你能说说我们应该向小明学习什么吗?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
  学生写完后,班级内交流。
  2、送给学生的话:(幻灯片:配乐呈现)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