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与生活
《新课标》指出:“数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的面前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呢?如何在数学的学习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呢?我认为应该走一条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教学之路。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原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与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的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的确,只有数学不再板起脸孔,而是与孩子们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才会学懂数学。
一、运用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减法的性质时”,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下午放学,小明的妈妈给了10元钱去买东西,买洗衣粉3.8元,买牙膏3.2元,请帮小明算算,售货员应找回多少元?于是同学们就开始在练习本上算了起来,有的汇报:用10元减去买洗衣粉的钱,再减去买牙膏的钱,最后剩3元 ,列式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