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公开课说课稿
来安县雷官初中喻昊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所节选的课文主要是介绍我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的说明文。教学本单元,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的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裨益。
2、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我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理清文章脉络,明确本文的逻辑顺序;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从而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能力目标:学习抓住事物特征,培养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陶冶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二、说教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我在本节课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主要通过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创设直观教学,主要采用情境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另外,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方面,学生主要是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自主阅读快速提取信息,语言的品味也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鉴赏、品味,对于图片的欣赏要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合作学习:讨论说明方法和品味语言这一方面,采取学生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运用能力,同时指出答题的规范性问题。
四、说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课文。
(大屏幕展示部分苏州园林图片)
凡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被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景色所陶醉的,但很多的学生没到过或没看过苏州园林,所以对苏州园林的了解甚少,因此在导入部分我通过播放介绍苏州园林四大名园的图片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层层引导,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力求增强师生互动的效果。
(二)简介作者,扫除字词障碍。
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后面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大屏幕出示问题。
(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苏州园林设计建造上的共同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的意图)
(2)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么做的?
(3)游览者的感受如何?(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师生互动,解决以上问题。
3、梳理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这一部分作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在自主学习可能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在出示问题时,我在问题后加了提示语,从而让学生跟好的把握方向。四个讲究在第2自然段有明显的说明,学生容易把握,但这四个讲究对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