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初一七年级下语文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课件

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PPT课件
【学生分析】
  初一下期是学生生理、心理快速成长的时期。什么叫成长,这是学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道成长就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对父母的态度由崇拜到怀疑,甚至表现出与父母的对立。而在《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中,作者流露出的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这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应该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本文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以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具有意识流小说的特点,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小说的形式以及写作的方法。本文选自《城南旧事》,记叙的是20年代的老北京的故事,可推荐学生阅读全书,增加他们知识的积累,了解过去的时代。
【教法建议】
  80年代,一部《城南旧事》让中国人记住了那个大眼睛的女孩子。而现在的孩子却无法理解当时的那个故事,建议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先介绍《城南旧事》这部影片,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受。这篇小说的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抒写了成长的体验,文中童年的故事、成长的感受能快激起学生的共鸣。体会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教学时不必拘泥与课文分析这分析那,宜通过反复朗读让课文的情、理自然注入学生的心田,在引导学生以“长大的感受”为契合点衔接课内外,从他人的故事和文章中获得有益的启迪。从而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通过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学习记叙中的插叙手法,理解“爸爸”的形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父母曾东流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孤,不久即返回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林海音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1983年,《城南旧事》被大陆著名导演吴贻弓搬上银幕。那份美丽、感人的乡愁和情思打动了大陆的每一位观众,影片上映后,林海音在大陆家喻户晓。
  2、学生讨论:
    你觉的什么是长大?你愿不愿长大?(为体会文章的情感作准备)
二、教学过程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在记叙顺序上的特点?
    (文章采用插叙手法,从眼前的事回忆往事)
  2、学生仔细默读课文,勾画归纳,由什么回忆了哪些往事?
    讨论并归纳:
   ⑴ 从衣襟上的夹竹桃──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
   ⑵ 回忆与爸爸对话中,爸爸说“不要迟到”──六年前的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再不迟到的情形。
   ⑶ 田钟声──爸爸的病,爸爸爱花。
   ⑷ 韩主任讲话──你多么盼望自己长大,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寄钱?
    教师总结:文章回忆部分是插叙,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3、学生快速浏览、思考: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⑴ 六年后,代表同学领毕业证并致词。
   ⑵ 从未迟到过。
   ⑶ 得到了“闯练”,做了小孩不能做的事。
   ⑷ 父亲去世时,“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已不是小孩子。
  4、讨论爸爸的形象: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了爱心。
    鼓励孩子坚强,鼓励孩子“闯练”。
    很重感情。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每一件事就是浇花。
课件,设计,教学,语文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