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依据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意识能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前一节课“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强调的是意识来源于物质,表明意识是第二性的东西,是属于哲学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而本课“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则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正确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让学生弄清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方面的原因,帮助学生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历史和现实条件为基础,做出积极的主观努力,尽可能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3)怎样从主观方面着手,力求使意识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4)“知识不可知论”不利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教育学生要相信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知识。
2、过程和方法:
(1)帮助学生继续体会学哲学的思维要求,主要是对比分析的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能够对一种认识进行判断,指出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并指出其产生的主观原因。培养对比分析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立场不同”会影响认识正确与否这一观点的教学,引导学生提高觉悟,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立足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正确对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通过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制,从中体会基因的神奇之美,并从人类的意识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来体会思维(意识)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3)通过欣赏课本第21页的唐诗和第22页的漫画:四“伯乐”相马,从中体会唐诗和漫画的艺术美和思辨美,要求人们看问题要端正立场。
(三)教学重点:
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四)教学难点:
(1)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2)让学生能够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分析问题。
(五)教学手段
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展示古诗朗诵、漫画展示,录像幻灯应用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使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良好教学氛围形成。
二、说教法:
为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结合学生实际,本课教学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法、讨论法、归纳法
1、案例法。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本课的内容虽然重要,但学生在理解上难度不高。同时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必须很好的结合起来,单纯的哲学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案例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感受到哲学原理就在我们生活周围,每时每刻都在发挥作用,在本课案例的选择上我主要选用的事例有:科研工作者对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人们对基因的认识;不同的人对猪的不同认识等。
2、讨论法。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加深对
(2)教师出示两则材料:
材料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
材料二:
树上有三只鸟,“啪”,开枪打中了一只,问树上还有几只鸟?
议一议:
1、李商隐和叶帅为什么同时写黄昏却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2、对树上还有几只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回答?
3、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
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也会直接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否正确。因此,我们应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
(3)出示材料:
材料一:对晚上坟地绿光,人们有哪些说法?
材料二: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的人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人要么忍气吞声,要么铤而走险。
想一想: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或行为呢?对我们又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是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同。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信息选择加工的过程,选择什么与怎样加工,在与人们利害无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