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及其基本特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1、本框题的地位及作用本框题是高一下册第五课第二节的第一个框题。在之前的第一节中,教材已经详细分析了“财政”这种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接下来的这一节就集中介绍了组织财政的最主要来源——税收。本框题,教材为我们从整体上介绍了税收的产生、含义、特征以及一些违反税法的行为和相应的处罚。在此基础上,才能在今后的
学习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和作用,可以说本框既是财政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情感依据。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税收的基本含义,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以及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懂得如何区分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行为。并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学会看书,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效率,深刻理解税收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立,增加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热爱真理的
思想感情。通过对违反税法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纳税是爱国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增强依法
诚信纳税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有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重点及确定依据教学重点:税收的基本特征确定依据:税收的基本特征是它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的根本标志,抓住了其基本特征就等于抓住了税收的精髓。
3.教学难点及确定依据教学难点:如何认识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确定依据: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比较、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对于在校的高中生来说,对税收既熟悉又陌生。学生熟悉的只是国家有税收这一项认知,但对于税收的具体内容又非常陌生。通过选取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材料,在教学中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提出问题,采用设问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归纳、理解知识,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集研究性、探索性、启发性为一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扩展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最终目的。
二、教学流程设计1.导入新课每一年的四月份是我国税收宣传月,简要介绍第15个税收宣传月活动的开展状况,并结合中国
青年报社会
调查中心和新浪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名为“在中国,纳税的感觉怎么样”的调查结果显示的
“87.7
%纳税人对权益所知甚少”现状,指出进一步增强公民纳税意识的紧迫性导入新课。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税收与纳税人相关知识的紧迫感,又为本课难点问题的探讨埋下了伏笔。
2.学生预习成果展示让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2-3人形成一组,先选择他们想要负责的框题,预习并归纳出该框题内容的知识框架图,搜集本框内容相适应的时政材料或常识性的内容,并指出本框题的重点、难点。(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是经济常识第五课第二节“税收与纳税人”的第一框题,恰逢我国第15个“税收宣传月”活动,就由负责该框题并搜集到“12366纳税服务热线统一标识/宣传语”的付茜茜同学进行分析讲解。在分析标识含义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令学生深思,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懂得相关税收的一些知识,再次
体会依法纳税的必要性,使学生初步形成对税收的一些认识,能够拓宽学生视野。(2)由负责该框题的隋欣彤同学结合自己归纳的知识框架,对本框题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这一环节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梳理本框题的知识体系,培强自己的自学能力,而教师通过对学生预习的指导,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学情。(3)学生分析这一知识框架体系的优缺点。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一知识框架体系的优缺点,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也更好地考查了学生的预习状况,并在探讨中进一步深化认识。
3.重、难点突破在学生已经归纳出知识体系,并进行分析说明以及
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将侧重点放在重难点的突破上。(1)突破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税收的基本特征”。教师先引导学生明确税收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两个环节:一是围绕税收的基本特征,对财政收入的四种形式——税、利、债、费进行比较,如右图。这一设计通过比较分析、置疑、释疑的过程,利于学生对税收的基本特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有助于突破重点。二是设置了一道讨论题:2005年3月,某乡农民徐某在开发“绿邦农业科技示范园”活动中,对本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乡政府决定给予他10万元奖金,并明确宣布此奖免缴
个人所得税。乡政府的这种做法正确吗?通过讨论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也有助于对于税收的基本特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突破重点。
类别特征制裁手段相同点偷税以
隐瞒、欺骗方式不缴或少缴税款追缴、罚款、负刑事责任都没有向国家缴纳税款,都违反税法规定,都要受法律惩罚欠税
不按时交纳、拖欠税款限期缴纳、加收滞纳金拍卖财产抵押骗税用欺骗手段
骗取国家税收优惠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判刑抗税以暴力、威胁等方法
拒不缴纳税款处以罚金、判刑(2)突破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认识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针对难点首先,让学生比较几种违反国家税法的行为,分析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特征;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过程,锻炼学生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理性的把握,有助于突破难点,并体会
政治课学习的基本方法。其次,在学生对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有了一定理解的前提下,再设计几种违反国家税法的情境,学生判断并分析属于哪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对于难点知识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突破难点。最后,设置了两道思考题:(1)在市场上总能碰到这种情形:顾客问:“能否优惠一点儿?”服务员说:“不要发票可以优惠一些。”对这一类现象应如何认识?(2)对于违反税法的行为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一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在思想碰撞过程中,增强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深化了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又充分发挥了政治课
德育主渠道作用。
4.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