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说课是我们必备的技能,你会说课课吗?希望这篇高中美术《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说课稿5.01KB能给你启发!
《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说课稿
一.案例背景
1.模块:高中美术鉴赏
2.年级:高二
3.教材版本:人教版
4.学时数:1课时
5.设计原由:
本课内容在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鉴赏中具有"纽带"作用。
a.从审美特征上看,陵墓雕塑作品既有前面的工艺美术的精巧华美,又具古建筑艺术的宏伟大气,并为后面的宗教雕塑、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b.在人文精神上贯穿了先秦倡导的"成教化,助人伦",汉起所盛行的儒家、佛学思想,展现了先人对宇宙、自然、生命的看法。
6.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设计者:肖惠女中学高级教师
通讯地址: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联系电话:88905252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及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把握古代陵墓雕塑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讨论法,比较法,从陵墓雕塑作品的本体审美出发去勾勒各时期陵墓雕塑不同的审美标准与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赏析入手,展现古人宇宙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发对生命价值观的思考,培养对民族艺术的情感,提高审美判断能力。
(二)内容结构
1.原始社会红山文化女神像--四川广汉古蜀人青铜人像、人头像、秦始皇陵兵马俑所显示的中国古代大型雕塑传统。
2.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
3.以霍去病墓为代表的汉代石刻,唐代顺陵石狮等陵墓雕刻群的设计构思和艺术成就。
4.汉代俑类作品的时代特色和艺术成就。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古代陵墓石刻、陶俑的功能,表现手法,象征意义。
难点:陵墓雕塑艺术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于这种陵墓文化学生不易理解。古代随葬的俑类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在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对此有正确认识。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a.比较法
横向比较:与国外陵墓雕塑的对比
纵向比较:秦汉唐不同王朝陵墓雕塑的表现手法、象征意义、审美标准之间的对比。
目的:通过比较明了不同朝代的俑各具特色的历史原因、思想原因,并引发对人生、生命的思考。
b.讨论法
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预设问题,以问题作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a.提问题,从课本内容出发,设计3--5个问题,要有一定想法、深度,作为发言代表。
b.作比较,不同时期陵墓雕刻的功能、手法、审美标准(艺术特色)。
c.谈感受,感受陵墓雕塑的艺术魅力,进一步作拓展思考,超越作品本身感悟生命、感悟人生。
d.写小结,可列表整理不同时代陵墓雕塑的异同,总结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特点。
3.关键环节提炼
a.创设情境,在古筝音乐《高山流水》中酝酿情绪、流淌思绪,进入时空隧道,回到先秦时代。
出示课件图片
兵马俑
师:你认为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生:数量众多,气势壮观,逼真写实,技艺精湛。
师:秦始皇陵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怎样?
生:分组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以惊人的数量营造出气吞山河的气势,反映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强盛时代巨大的精神力量,反映了秦王朝对权威的绝对敬畏。
师:兵马俑出现的文化背景又如何呢?
生:分组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倡导"成教化,助人伦",崇尚生死轮回的观念。
师:整体和局部图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生:同学谈参观后的感受,发言。
结论:手法写实,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师: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b.汉霍去病墓石刻欣赏
出示课件图片
伏虎卧马
师:为什么霍去病墓石刻看上去很"简单"?
生:因材施艺,突出了动物的神似保留了石材的天然面貌。所谓"天然去雕饰"来突出材质的自然美。
生:有象征寓意性,与霍将军的个性有关,武将应该大都有不拘泥于小节、大度豪放的性情。
生:与霍将军如祁连山起伏状的坟冢融为一体,表现了作品的和谐的环境因素。
生:厚重自然的石雕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力量,如守护神一般传递着祁连山古战场古朴苍凉的历史感。
三.教学反思
1.立足教材,层层深入
a.陵墓雕塑艺术离现代学生的生活较远,因此,这些陵墓文化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要围绕课本中的雕塑作品进行鉴赏,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具体作品入手。如秦始皇陵兵马俑
b.陵墓艺术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应多与历史学科融合,对其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c.调整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
2.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a.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情境,以特定的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美术课是人文特征特别明显的学科,具备直观、传情的优势,和谐的环境是建立和谐课堂的必要条件。
b.将教材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找问题,解决问题。
c.在对新课标实施、探索的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还需注意:
★为创设教学情境过分注重表演、游戏的设计安排,学生学习美术语言反而被削弱。
★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讨论形式,事先对讨论合作的目的不明确,表面热闹,实则损害了教学的内在功能,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作深入思考,迷失了方向。在这样的课堂上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职责。
★学生过度自由发挥,片面强调自主性学习,自主变成"自流"。教师对学生茫然的鉴赏状态应及时纠正。
3.拓展升华,和谐人生
以本课为例,从"事死如事生"的课题中了解先人对生死、自然、宇宙的看法,融合佛、道、儒三教的精神诠释了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引导学生联系当今"和谐社会"的大自然观,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审视、完善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化鉴赏目标。
鉴赏应该要超越作品本身,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来理解和感悟,教学才更有深度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