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本人看了一堂录像课,听了其他教师两堂课,自己磨枪上阵上了两堂课。前前后后有五堂课,让我有许多困惑。现借课中的场景与大家探讨:
场景一:
学生组成四人小组,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一些不规则的物体放在一起,课一开始就布置学生玩三分钟,要求是每一个人要把每一样物体玩到,再把自己知道的物体的名称介绍给你的同学。(意图:孩子天性好玩,就让他们玩,但要带着任务去玩。玩中借助某些学生的知识,让别的学生也初步认识一下物体,为后面知识做铺垫。)还有要求是要保持教室安静。教师宣布开始后,出现的场面是:一片喧闹,只听见“这是我的!这是我的!”学生死死的拿住自己带来的物体,不与他人玩。(教师看见了喊到:小朋友,你拿来的物体应该与别人分享一下。)学生是继续抢自己的东西,对教师的话是冲耳不闻。(教师就静止学生,再把要求对学生讲一遍。)学生比前面稍微好了一到二分钟,继续开始了争吵声。
场景二:
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后,说说物体各自的外形时,教师请学生说说你怎么认识的,来说一说。某学生站起来说:“长长的,扁扁的,有六个面。”其余学生是自顾自玩自己的。教师一看,问一句“谁听到这位同学说什么了吗?”只见几只小手举起来,大部分学生还是玩自己的,有的把球举得高高的,有的东西掉地上,到处去捡。一连叫了几个学生说,其他学生还在玩自己的。教师表扬了几位学生,有一个小组意识到了,安静下来。可不到两分钟,受表扬的小组的声音又大起来了。
这是我自己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在其他教师上这节课的课堂上,也让我看到了类似的一幕,教学任务也未完成。而在录像课的课堂里我没有看到。所以我对自己课堂教学有了想法,值得分析与思考的是:
一、学习行为规范训练与课堂的调控
将近要一个月的教学了,学生已逐步从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经过前面的知识教学,学生的学习行为规范还是不错的。可在《认识立体图形》的一课中,学生的表现还是让我出乎意料,尽管我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在这一方面的原因自认为是,学生对这些物体非常感兴趣,又有这么多人玩,让他们非常高兴,以至自己都静不下心来。平时的课没有让他们带自己的物品或其他物体,最多是使用学具。而今天的课堂让他们兴奋,迎合了孩子的好玩心理,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就差了。学习行为规范的要求是抛之九宵云外了,此时他们已上分不清玩与学谁重要了,在此中情况下教师是难以调控课堂了。设想是抽出一节活动课,让学生尽兴地玩一玩,然后来教学本节课,教学效果是否好一些?课堂上教师也好调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