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教学反思 内容页

访薄俊生--不能让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

文章
来源一流范文网fontsize="6">不能让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访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校长薄俊生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8

关键词:素质教育
题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发自肺腑地说:“每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琴弦奏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源泉,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关系。善于用我们的慧眼从事物的一切关系的中心观察它们的能力。”那么究竟该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成其为“诗人”,这个难题千百年都悬注在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的额前,而教育也因之缤纷异常。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最根本的阶段,自然责无旁贷,从老子《道德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便可见一斑。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描绘人生的底色:崇德、爱国、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祖国的文化……而这些听起来华丽崇高的字眼却无时无刻不困扰着我们,我们的目标很明晰,可是我们的道路需要我们去求索,而我们所做的最终目的简言之便是——
问:我们手里拿着一本常熟实小的宣传小册子,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让孩子用三原色去涂抹世界”。请谈谈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下,你能否谈谈这句话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薄俊生:“让孩子用三原色涂抹世界”,这是我们的办学理念,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三原色,即红黄蓝,红黄蓝三种原色可以调配出最美丽最丰富的色彩。我们学校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础,三原色基础,即基本素质,然后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过程当中,朝着自己优势的方面去发展、去整合,形成他们最后的综合素质,这就是素质教育。我觉得,素质教育用个性的语言来表达就是三原色。
我认为,所谓的素质教育只是一个定义,不同的人对素质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读。我觉得,好的教育应该遵循两个方面的规律,即:按教育规律办事,按人的成长规律办事。符合这样两个规律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个范畴很大,但应该是有章可循的。从现行的课程来说,国家组织了那么一大批专家学者来设计,应该说这种设计是比较完善的,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的,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出了问题,不能按照课程的计划来组织教育工作,教学不能很好地体现课程设计的意图。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现在许多时候教育并不走这样一条宽阔的大道,而是千军万马争着抢着要走独木桥呢?我觉得,这里有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现在教育界普遍有这样一种疑问:如果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开展教育工作,成绩会不会考不好呢?应该说,单就成绩而言,可能比不过一门心思搞应试的。但问题在于,这个“比不过”关键看考什么、怎么考,按照现在的考法,肯定是考不过的,但要是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角度来考,那素质教育下的学生的成绩肯定大大超过现在应试教育下学生的考核成绩。但现实是,目前的评价标准、录取的标准就是那个,大家只有去拼命追求,才能达到那种表面的教学效果。就像高考,它的那套标准,就是指挥棒,离这个指挥棒越近,受到的影响就越大。现在许多老百姓、政府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往往看的只是最后一个成绩或者所谓的升学率,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中,学校怎么能不追求升学率,教育怎么能不搞应试!所以,如果我们要搞素质教育,就必须重新调整我们的评价标准,不仅仅是教育界要调整,整个社会整个国家都应该调整对教育对学校的评价标准。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而且我认为,搞素质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小学和高中的专利,大学甚至成人教育,也都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办学。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比如说瑞士,全国真正读研究性大学的学生不过是百分之五到十,很少,其他的都读职业技术学校、学院。在瑞士,只要是劳动,都会得到尊重,你只要找到岗位,最低工资是有规定的,收入的差距并不大,所以,所有的劳动都同样能够得到看重。而且,他们的职业技术学校、学院的教育非常规范,社会各个方面都非常支持,他们在教学中使用的都是研发机构无偿提供的最先进的设备——这是双赢,一方面学生使用了最先进的设备来实习,学生毕业时掌握的就是最前沿的东西;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实习可以检验这些最新设备的性能,这更有利于设备的及时改进和市场投放。而且,瑞士对学生的考核非常严格规范,他们有一个联邦职业技能考核委员会,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技能考核,考核通过后拿到证书才能去找工作,单位才给你发工资。而我们呢?就业问题导致了我们对学历的看重,进而对高考的疯狂追求,这种对高考的盲目追求也逐层波及到中学和小学教育,使得整个教育过程处于一种急功近利的状态,在这种大环境下,素质教育自然就容易变形变异。
所以我觉得,素质教育这个理念,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但就是不能很好地去实施。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能够做到两个享受:教师享受教育,学生享受学习,那我们的教育就是理想的教育。
问:采访之前我们就听说,常熟实小自筹资金近两千万添置装备,新校建设工作一步到位,从一个小小的公办学校一跃成为规模化现代化的大学校。学校如此大手笔,你们是出于怎样的思考?
薄俊生:理想的教育,首先要有物质作为基础,这个非常重要,所以这两千万我不得不贷。当然,这很不容易。对于一所公办小学来说,这几乎是天文数字。我出去讲课讲到这件事,大家都问这是真的吗,你怎么敢做这样的事情!可是,我如果不这样做,这个学校能够发展吗?反过来讲,现在我做了,老百姓向往这所学校,领导看好这所学校,老师对学校发展有信心,你说我们不是得到了发展吗?学校得到发展了,有了信誉,在银行有些贷款就不成为大的问题。
我办这所学校,所有的装备是一步到位的。xxxx年9月10以后,学校所有的装备都没有添置过。为什么呢?我的想法是建学校就是建学校,建好学校以后就是集中精力研究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不要搬进来以后还不停地修修补补。我们搬到新校的时候,整个校园连一块石子都没有,每一个细节都很到位。xxxx年9月10日教师节,上午8点半举行落成典礼,我们7点半完成最后一个项目——正门厅雕塑的安装,不留一项后遗工程。新校具体的建设工作罗列起来一共是262件,做之前我们开列了一个清单,然后一件一件加以落实,做完一件计划上删掉一项。我觉得这是一种精神,叫做“敢于攻坚”。
当然,理想的教育不光要有好的硬件设施,更要有好的软件。好的软件,主要是人,是学校师生身上折射出来的学校的精神、学校的文化。
现在,我们拥有了一流的硬件设施,但光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有一批好的人。这个好的人包括好的管理者、好的教师队伍。好的管理者,这是对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学校干部的要求,而好的教师队伍,就涉及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在如何对待教师发展的问题上,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六句话的理念。第一,我始终认为,人的因素——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是学校工作优劣成败的决定因素。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对人的管理,对人思想的管理;第二,每个老师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管理者的责任是唤醒,是激发他们的这种潜能;第三,学校管理的重要目标是开发全体教师的创造潜能,只有全面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才能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局面,才能保持学校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第四,管理者要把每一个老师看作好老师。我认为,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老师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老师越变越好。把每一位老师看作好老师,让每一个老师都充满自信,鼓起勇气,明确目标,是引导他们成为好老师的重要心理基础。但光把每个老师看成好老师还是不够的,你还要为每个老师创造成功的机会,提供发展的平台。这是第五句话,也就是说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舞台。在这一点上,我们是花了大力气,花了大本钱的。我们投入很大的经费承办了像“教海探航”颁奖大会、新教材培训、优质课评比等许多活动,同时推荐我们的老师和特级教师、知名教师同台亮相,同题上课,你说这对老师的激励有多大!为老师创造成功的机会,他们取得了成功,获得了荣誉,他就会永远爱这个事业,永远有更高的追求。当然,仅仅为教师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还是不够的,所以第六句话就是:我们要帮助每一位教师取得成功。有了发展机会,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独立地达到发展的要求,对那些暂时有困难的教师,学校要全心全意地给予关心,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而在如何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这个问题上,我们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我们每个学期都会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在教学工作德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积累丰富经验的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为教师做示范教学、专题讲座,还会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教师赴全国各地参观学习,开展学术研讨,参加各类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最新教改动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二是组织专项培训。为了加速教育的国际融合,推进双语教育的实施,我们组织了75位教师参加了常熟理工学院每周两个半天的英语专科夜大的学习。常熟理工学院的英语教育专家为我们的教师“度身定制”了《英语阅读》、《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等12门课程,我们的老师在三年内用3000课时修完了全部课程,教学水平有了极大地提升;三是支持出国培训。最近几,年我们先后选派多名优秀骨干教师赴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参加了各类专题培训,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经验;四是“内聘外引”并举。我们有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聘用了大量久负盛名的书法家、摄影家、舞蹈家等到我们的素质教育活动中心开展辅导工作。同时我们面向国内外招聘了一些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和外国专家。这不仅进一步壮大了学校骨干教师队伍,也在客观上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学校现在有省特级教师3名,苏州大市级的名教师学科带头人10名,常熟市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50多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省劳动模范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获得者90多名。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啊!有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怎么可能不优秀,学校又怎能不发展呢!
当然,如果只有先进的硬件设施和优秀的人才,一所学校虽然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可能不会持久。所以我认为,一所学校如果想得到持久的发展,必须有一种具有传承能力的东西,那就是学校文化。
我觉得学校文化是一个组织的最高层面,它统领着学校发展的最终方向。这里的文化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狭义的文化,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观念,是一种价值追求。理想的学校应该成为一个价值共同体,大家都能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同时,文化可以创造一种氛围,能让新教师一进学校,就会受到感染和熏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干劲倍增,就会融合到学校的集体之中。我们有六个词六句话:“敬业奉献、敢于攻坚、勇于创新、群策群力、雷厉风行、精益求精。”无论是作为校长的我,还是我们的教师,在学校和教育的任何方面都朝着这六句话的方向去努力,这就是我们常熟实小的精神。
问:“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是教育本质给予我们观念上的固有的文化,你提出的实小精神则是建设出来的精神文化。你能否结合常熟实小的实践,深入地谈谈如何建设学校文化?
薄俊生:首先,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要建设学校文化,必须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常熟实小是一所百年名校,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十分重视发掘学校历史文化宝藏,汲取学校文化的精华,这对学校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我们发动退休老领导老教师回顾办学历程。去年教师节,我请老校长老教师给在职的老师们讲述老一辈教育教学的故事,讲那个时候的先进人物。老校长90多岁了,讲得红光满面神采奕奕,下面掌声不断。其实,这些故事本身就是文化,学校文化就这样不断地积淀着。我们还组织教师举行“实小在我心中”知识竞赛,把学校历史上优秀的事例、办学的成果让我们的年轻人记下,接受学校文化的熏陶。我们还邀请了五十岁以上的老教师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用朴实的话语寄语年轻一代。这是做什么,就是做学校文化!文化不是口号,不是标语,而是氛围,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面的东西。为了创建学校文化氛围,我们精心设计了校园文化系统,比如我们的校徽叫“泮池秀松”,为什么叫“泮池秀松”?因为我们的老学校在老城区,处在文庙之中,文庙里有泮池泮桥;那么秀松是谁?是我们首任校长宗秀松,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希望把老学校的文化带到新学校,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在常熟实小这块有着深厚底蕴的土壤里茁壮成长,这也是我们的个性所在。
建设学校文化,需要重视的第二个方面是培育校长文化。学校文化包括校长文化、校园文化和教师文化等。其中,校长文化是灵魂,是统领文化,引领着学校文化发展的方向,也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品位。校长文化具体表现为校长的精神风貌、人格风范和育人取向。比如我作为常熟实小的校长必须首先具有实小精神,这也是校长的职业精神,同时我必须依靠自己的人格力量赢得教职员工和社会的信赖,让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当然,校长还要根据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确立人才培养和办学的方向。对这种方向的刻意追求,会形成特有的氛围和精神。这种氛围和精神作用于教育,就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文化。学校特色其实就是学校的文化特色。
第三方面,就是要反思学校工作,强化学校文化氛围。我刚才讲文化是历史的积淀,不是说有历史就一定有文化,文化还要通过不断地强化来加速它的形成。学校的各类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学校文化的表征,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对实践过程的反思来揭示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强化学校文化氛围。每一次重大活动和每一项重要工作结束以后,我都要及时进行归纳、提炼、总结,把它们上升到文化的高度。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强化,让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做的一切其实都折射着学校文化,这样一来,他们今后就会主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这样才能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建设学校文化的景象。
当然,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很多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以及对人的精神方面新的要求都在不断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当中,所以我们必须跟进这种变化,从而不断推进学校文化向新的方向发展。我作为校长必须首先把这些东西消化,然后通过各种方式,灌输也好熏陶也好,让老师们能够慢慢吸收、内化。比如在贯彻教育部“减负”精神的时候,我没有采取任何强硬的行政措施,我觉得光靠行政措施是做不好事情的,改变观念才是第一位的,所以我把一大批教育家的语录组织起来,以“换换脑筋”为题目给老师们做报告,以此更新他们的观念,引导他们自觉实施素质教育。同时,我要求我们的教师主动学习新的理论,树立新的观念,共同推动学校文化跟随时代发展。
接下来,我们还得设计一个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以此来树立学校文化的理想。我们既然跟进了时代的发展,就得依据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对学校中长期发展方向进行战略规划,形成一种校长、学校和教师、学生乃至社区一致认同的特色发展目标,以使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我们学校在“九五”中期,制定了实施名师培养、教育信息化和素质教育三大工程的规划,通过教职工大会对规划的实施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做了详尽的描绘。在成功实施“三大工程”的基础上,我们在“十五”规划当中又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课题化推动学习化、以名师化促进素质化”的发展思路。新校整体迁建以后,我们又向全体教职员工描绘了建设“数码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双语校园、活动校园和成长家园”的蓝图。这些愿景设计,激起了每一位教职员工对新教育的渴望和对学校新发展的信心,有效地培育了积极向上和追求创新的文化品质。这些,都是我们精心培育学校文化,同时也是学校文化作用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之后取得的成果。
还有,要做文化,还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强学校文化的导向。学校应该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以营造公平竞争和激励创新为目的的管理机制,从而促进学校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前几年,我们学校进行了两项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指的是所有中层干部包括教研组长全部竞聘上岗。这种做法可以让老师们看到,只要自己表现优秀,就会有很好的发展。真正的优秀人才也因此脱颖而出;以“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责重多得,技高多得”为原则的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实际上也引导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意思很清楚,不用解释;责重多得就是鼓励大家承担更重大的工作责任;技高多得指的是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岗位报酬相应高些,即鼓励大家钻研技术。比如说从事教育信息化这项工作的老师,掌握技术的难度会大些,他们的劳动成果就应该在劳动报酬中体现出来。
以上六个方面工作的开展,加速了我们学校先进文化的形成。现在有一句话叫“有多少文化就能创造多大辉煌”,真的是这样。教育的竞争最终是怎样的竞争,我觉得就是学校文化的竞争。
问:从素质教育谈到学校文化,事实上,所有这些到最后总要落实于一点,那就是教学。据我们了解,学校工作课题化策略指导下的活动教学在常熟实小搞得别开生面,很有特色。请谈谈你们在这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薄俊生:活动教学在我们学校实施得比较早。我认为,活动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经验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要多一点感性的东西,多一点生活的积累,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非常重要。活动课程这一块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兴趣的培养、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探究等等,而这些对于他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我们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从书本到书本,从文字到文字。有些东西只有在实践中体验探究,才能获得对事物的真实了解,才会终身难忘。小学生的发展更主要的还是以活动促发展,这条途径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它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活动对于拓宽知识面,培养生活情趣和健康的情操都很有帮助。
我们的活动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你们可以看看我们学生的泥塑作品,非常好,现在全国各大少儿报刊都在整版整版地刊登我们学生的泥塑作品。泥塑的制作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操作、审美、观察等多方面的能力。另外,我们学校有科技宫、生态园,还有船模室、书画室、国学社、英语情景室等各类专用教室,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这些都是我们开展活动教学的重要平台。
至于学校工作课题化,那是我们“十五”期间的一大发展策略。什么叫“学校工作课题化”?就是把学校工作领域分为若干条块,每一块都拟定一项课题,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比如,关于教师管理,我们的研究课题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建构及其内化的研究”,这是苏州市教育规划办的立项课题;关于学生管理,我们的研究课题是“自主性创新型班集体建设研究”,也是苏州市规划办的立项课题;在教学领域,我们确立了“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课题,这是教育部的立项课题。
实施学校课题工作化策略主要有几大好处。第一,把工作当课题来做,它就有最起码的理论的指导,做工作就不会就事论事,而是有理论支撑,使学校工作能够在较高层面上运行;第二,学校工作课题化,使得我们工作的计划性更强,始终能够在一种主动的状态下开展工作,而不是等问题发生之后被动地去应付;第三,人出课题、课题出人。通过课题研究来培养、造就一批管理人才、教学人才。这一条太重要了,你说哪一个成名的大家没有一个好的课题?课题好比是一个口袋,有了课题,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思考和教学中的实践成果往里面装,装了以后再抖出来整理,经过提炼反思就成为了自己独有的东西,那么你就成了独特的人,你就有积淀,就有厚度,就有份量。
在我们学校,100%的教师参加课题研究,这说出来别人可能不相信,但事实的确如此。比如信息化研究,图书管理要不要信息化,财会管理要不要信息化,因此我们的后勤财会人员都参加了信息化课题的研究。为了实施好学校工作课题化策略,我们几位副校长主持课题研究工作,负责课题的管理和研究工作。他们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宣讲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操作,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填报研究志愿,学校再综合考虑组建课题组,让所有教工都参与课题研究,这就有了机制的保证。同时,学校对每一个课题组都有明确的考核要求,课题组对老师也有明确的考核细则,学校通过对课题组的考核将研究经费奖励到课题组,每个课题组再通过对老师的考核实行奖励。
当然,无论是学校工作课题化策略,还是活动教学的具体实施,最终的目的都回归到一个出发点——素质教育。我们只有通过研究,才能明白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去搞素质教育,才能不让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这也是我们所有思考和工作的终结点。
简介
薄俊生,男,1963年7月22日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常熟市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他热爱教育工作,坚持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在教改实践和学校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于实绩显著,他先后被评为全国科研型校长、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拔尖人才、苏州市名校长、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苏州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列为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当选为江苏省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实验小学教育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作者:兴凯湖畔】
文章
来源一流范文网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