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流范文网一场没有结果的争论——《生命的壮歌》之《蚁国英雄》教后记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19
一场没有结果的争论——《生命的壮歌》之《蚁国英雄》教后记
今天教学《生命的壮歌》中的第一个小故事《蚁国英雄》。课文讲述了一群蚂蚁面对火灾扭成一团成功突围的故事,赞扬了小小蚂蚁英勇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这节课我们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又通过标注、朗读描写火势发展变化的词句以及“我”心中的想法,体会蚂蚁所面临的灭顶之灾。在充分渲染紧张气氛后,紧紧抓住“万万没有想到”结合文中词句理解蚂蚁的临危不惧的英勇行为,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入情入境了,他们都被蚁国英雄的献身精神和团结精神所感动,课文读得很动情,教学任务也基本完成了。
就在我夸奖孩子们读得很好,即将布置作业的时候,一个叫威的孩子突然举手说:“老师,我还有个问题。”“什么问题?请说。”威站起来说:“作者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蚂蚁被烧死,却不去救它们呢?”
听到学习并不出色的威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心里很高兴。如果没有真正地走进文本,如果学习没有引起他真正的思考,他就提不出这样的问题来,这何尝不是一个进步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提到我的心里去了。因为,这也是我在解读教材时对作者提出的质问。在《我读〈生命的壮歌〉》一文中,我说:“闻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听着不断发出的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作者及其周围的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观看蚁国英雄的壮举?为什么周围有那么多的冷眼旁观者,却没有一个人出来救火?作者能如此清晰地看到小小蚂蚁的突围过程,可见火势并不大,为什么不出手相救?却还在那里惋惜地想‘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即便不是为了救蚂蚁,也不能见火不救、任其肆虐蔓延呀!一边是英勇顽强、肝胆俱裂、舍己为人的悲壮的动物,一边是冷眼旁观其自生自灭、回头再来写下生命的赞歌的作者,不觉得其“伪善”到令人恶心的地步吗?”
然而我并没有想把自己的这些想法传达给孩子们。也许是出于对幼小心灵的保护,我觉得他们只要理解文中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就可以了,纯净的天空还是应该描绘上真善美的云彩,让那些太黑太冷的东西离孩子们远一些吧。
我没有想到,威竟提出了这个问题,让我在课堂上无从回避。我更没有想到,他的话音刚落,班上已是小手如林,目光炯炯,看来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和思考。下面是他们争论的过程:
“老师,我来回答。因为作者和蚂蚁之间隔着熊熊大火,所以他不能去救蚂蚁。如果去救的话,他自己肯定也要被烧了。”
“我不同意。即使中间隔着大火,作者也可以先救火呀。只要把火扑灭,蚂蚁不就得救了吗?”
“是呀,旁边就是一条河,作者只要拿个脸盆或者提一桶水,就可以把火扑灭,救火不是很容易的吗?”(这孩子读书多认真呀,抓住了“临河”一词。)
“我不同意,文中说‘由于游客的不慎’,还有‘巴西向导’,可见作者他们是出来旅游的。谁出来旅游会带着脸盆或水桶呢?如果要回住的地方去拿,那又太远了,这就像人们说的‘远水救不了近火’呀。”
“是‘近水救不了近火’。因为水就在旁边。”
“即使他们没有脸盆或水桶,但出来旅游的人总是有带喝的水吧,大家都把自己喝的水倒下去救火,然而再用瓶子来装河里的水,不是也一样可以救火吗?”
“是呀。再说,火也不是一下子就烧得那么大的,如果一发现起火就救火的话,也不需要太多的水。”
“可是刚开始,他们并不知道有一群蚂蚁被大火包围了呀。”
“就算没有蚂蚁,也应该要救火呀。那些小草被烧死了,不是也一样很可惜吗?小草也有生命呀。”(这孩子把校园里的宣传标语都用上了。)
“是呀,如果让火一直烧下去,火就会越烧越大,到时候被损害的东西就更多,说不定还会烧到树木、房屋。”……
下课铃声响了,可是孩子们还是把小手举得高高,都不愿意下课,都想把这个问题继续争论下去。于是,我只好让他们下课后继续争论,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我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结论的争论,除非作者自己来回答。可是根据教参中的介绍,即便作者本人大概也回答不了,因为这个故事也是他听朋友说的。不过,这又有什么要紧呢?结论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孩子们的争论闪烁着思辨的火花,他们小小的脑袋瓜充满着这许多的智慧,这是多么可贵的啊!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文章来源一流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