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来源一流范文网
课件fontsize="6">“同课研究”后的反思——《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44司徒街小学司马芸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我们经常会到兄弟学校听课,尤其会选择同年级的课,一边学习一边也会与自己的授课情况进行比较,因为我们作为旁观者,能比较清晰地看对方的不足,同时,也常常会这样想,如果再让我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进一步弥补缺憾,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本学期学校开展的同课研究活动,正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次机会。同年级同一学科的老师执教同一个内容,相隔两三天的时间,在前者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最终总结出一份优秀的教案,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共同提高的见证。很幸运,我也能参与进来,与同年级的徐校长、王亚英老师共同执教四年级语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既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将越来越多。作为语文老师都比较偏爱那些文质兼美的写人写事的记叙文,而对于这种说明文常常会在不经意间上成科学课,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只是课文中的内容,而对于语文方面的知识掌握则是少之又少。
徐校长带头上的第一节课就打破了这样的尴尬,上出了一堂十足语文味的语文课。“训练点多”成了本堂语文课的亮点,以“网”字为突破口指导学生了解双引号的运用,文中大量的关联词也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填空和比较句子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转折和递进关系关联词的运用。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不仅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了解到国际互联网的很多知识,还从老师设计的练习中学到双引号和关联词的运用,可谓是收获颇多。可以说,徐校长这堂“先锋课”,像盏指路灯为我们接着的两节语文课指明了方向,少走了很多弯路,让我们能节约时间在别的环节上寻找更好的方法。
听完徐校长的课,我在备课时逐步从小的细节上动脑筋。
1.为了让导入课文时能更加顺畅,我引用了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一句话导出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2.为了让学生能明确文句中引号的运用,设计了填空的训练“这里的‘网’不是普通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也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而是指看得见的(电缆)、(光缆),和看不见的(无线电波)。”这样比口头讲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为了能更好地体现文末的“息息相关”这个难理解的词,在教授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每读出一个互联网的功能时都分别用小卡片依次排出“网上娱乐”、“网上休闲”、“网上学习”、“网上工作”和“网上购物”,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
4.最后,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以往地学习中不痴迷于网络,无法自拔,我给学生朗读了一篇散文《网络是什么》,将课文的学习得以延伸!
但在正式上课的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不足。首先是课前的预设不够。当我将文中“不仅……还……”关联词的前后内容交换,让学生品读是否可行时。学生经过再三思考之后,居然都提出是完全可行的,这下可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一下子乱了方寸。如果在课前就能预设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就不用慌不择路,妨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其次,因为太过强调“读”和“练”,对于“说”的训练就不够,是否可以设计一个可放手让学生练习说话的训练点,基于对国际互联网的浓厚兴趣,一定可以成为本课的另一个亮点。
“继承优势,完善缺憾”是留给教龄不到三年的王亚英老师的难题,年轻人的想法总是充满着新鲜感,小王老师在第三节课中体现出来的与众不同让人感觉眼前一亮。她别出心裁地将自己设计成一个老奶奶,让学生们来扮演她的小孙孙,围绕是否要利用国际互联网来联络国外的亲人,“祖孙俩”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小孙孙们”不知不觉运用到了关于国际互联网的特点如网络的“大”、“快捷”。不但练习了“说”,还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时间小手如林,课堂气氛无限高涨!
活动过后是反思,可以肯定的是“同课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互相切磋的舞台,让老师们能在这样的舞台上获得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想法、新的启示。这样的活动,老师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比试,竞争的滋味少了,研究的东西多了,这样比坐在一起反复地磨课更有效果,这是一种亲切实在的教师教研生活的实现,大家共同沉浸在“研究”之中,共享辛劳、共享智慧、共享进步。这是我们一直期盼的教育生活和教学状态,愿司小的老师们能在这样教学氛围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一流范文网课件www.16fw.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互联网)
此文转载文章
来源一流范文网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