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范文网课件fontsize="6">《春联》一课给我的思考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47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春联》是一篇语言清新的知识小品文。这篇文章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春联“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教学这样的一篇文章就要让学生了解春联的特点,激发学生诵读春联的兴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一次会教课中,两位老师不同的设计,给了我好多的思考:
复习导入要根据课文的特点不能一陈不变,一个好的导入会对课的成功作下一个很好的铺垫:
A师:我们一起复习一下课文中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B师:
1、搭配词语的练习(词语都来源于课文)
2、设计了对对子,从一字对到二字对
B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以及为后文探讨春联的特点服务,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词性相对是怎么回事。这一设计实在、管用。
第一节的教学好多教师非常注重收集课外的对联,有的课竟上成了对联欣赏课。而教师B的处理挺值得回味:
1、创设情景,走进文本。
教学中选用了民乐《喜洋洋》作为学习第一段的背景音乐,并在欢乐祥和的音乐声中范读了第一节,提出了“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听了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会沉浸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沉浸在语言文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中。这时学生就有一种我也想来读一读的心理,这时,老师没急着叫学生谈感受,而给学生配上音乐,让他们再次感受一下文中为我们描绘的意境,语文课就是读书课呀!此时此刻,学生们已完全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气氛。这时让学生来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异常积极。
2、进行对话,研读文本
孩子们会很自然地说到第一句。老师透影片凸现第一句,黄底黑字的设计非常醒目,从读好“欢乐祥和”这个词,再读好整个句子,又从“家家户户”让人体会到人们都爱贴春联。“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从“各种各样”“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体现出了春联内容的多种多样,接着让学生想象,漫步在这百花园中是怎样的一份心情,体会到了这份愉悦之后,再来读,在读中感受文字,读中感受情致。
在接下来四幅春联的处理上,师首先让学生找出第一节中的四幅春联,四幅春联分别单独出示,让学生先读通、读顺;接着整体出示,整体读好它们。
读通了再理解,师先给学生一个总的概念。“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察这四幅春联,它们都和什么有关啊?”春联其实都和“春”有关,是对联的一种。这是一个非常细微的地方,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对孩子细致地学习课文很有帮助。
学生弄明白这四幅春联都和春有关之后,师又把原有的春联隐去,只出现了一扇未贴春联的门,并满脸真诚的对孩子们说:“快过年了,老师家里也准备贴一幅春联,你能为老师选一幅吗?并要说清楚要老师选这幅春联的理由?行吗?”这一设计进一步浓厚学习的兴趣,更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让学生自主的去弄明白这四幅春联的意思。在讨论时学生说到哪幅春联就出示哪幅,课堂成了孩子们为老师选贴春联的场所。
四幅春联体现了四种内容,其中以“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最难理解。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在漫天飞雪的情景中,黄色的大门上以动画的形式贴上了这幅春联,与现实生活是如此的接近,使人好像身临其境。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更高了,他们会十分踊跃的讲理由,接着师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春联中所描绘的的情景,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对这幅春联的意思理解就更深了。老师适时的叙述:“是啊,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儿红了,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在这样的时机下让学生再来读,无限美好的春光一定会通过学生的朗读充分地表现出来的。在处理“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时,同样的先是讲理由,初步感知它的内容,紧接着抓住重点词“千山秀”、“百业兴”“秀”与“兴”进行理解,抓住语言文字不放松,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祖国的欣欣向荣,意思知道了,再读,那感情就完全流露出来了。另外的两幅春联语言浅显,比较好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春光好”、“幸福多”、“春烂漫”、“岁平安”来感受它们所表达的不同内容。四幅春联的内容都弄懂了,再回到整体,让学生读它们,此时的读又与开始的读有质的不同了,开始的读是做到读通顺,而现在完全是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品读。春联读好了,再读一读第一节,在欢乐祥和的音乐声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漫游在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读中悟、悟中读的思想得到了体现。
3、学以至用,走出文本。
课堂只是一个加油站,学以至用,学生的收获会更多。为此,师设计了一道作业题:课外收集春联,下一堂课个人介绍自己收集的春联,并进行书写与张贴。这一设计是学生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大语文的观念得到了落实。
总之,理念的更新,才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一流范文网课件www.16fw.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春联)
此文转载http://blog.ksedu.cn/user1/chenlei/archives/xxxx/4890.html
一流范文网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