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13
《恐龙》一课教学反思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文章层次清楚,语言浅显。
在课前,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自主收集恐龙的图片、玩具模型及文字资料。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激发兴趣,积累相关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这些恐龙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接着以雷龙为例,让学生找出描写雷龙特点的句子,通过讨论知道了课文是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雷龙身体非常庞大的特点写具体的,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它的特点读出来。小结刚才学习的方法以后,让学生循着这样的思路自学其它恐龙的特点和说明方法,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能准确地总结出说明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给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后,由扶到半扶半放到全部放手,学生的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最后,让学生做小小解说员,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恐龙,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探究,大大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学生通过查资料、交流的方式,获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最后,让学生猜测恐龙灭绝的原因,学生踊跃发言,答案丰富多彩,极大地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总之,这堂课我作了精心的准备,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堂课也存在着不足,过程还不够紧凑,教学语言还应精练些。
评析:
《恐龙》
执教:丁敏评析人:程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说明方法是难点。执教者以雷龙为例,通过读与讲相结合的方法,自然而然地引出打比方,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再通过品读句子说出说明方法。接着,执教者由扶到放,逐步学习其他几种恐龙的外形特点。
除了始终让学生立于主体地位外,执教者在教学时也注意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在教学恐龙的繁殖时,学生对“卵生”这个词不是很理解。执教者让一个学生拿出一个恐龙蛋的模型,通过变形展示了恐龙卵生的大概情况,让学生一目了然,很轻松地理解了这个词。
在教学最后一段时,执教者提出问题:“恐龙神奇地消失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激发了学生清冽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生各抒己见,取得良好的效果。
评析人:季美菊
《恐龙》这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执教者能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同学们,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恐龙?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大家自由阅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
“你喜欢哪种恐龙?”教者根据学生回答,精心指导学生学习雷龙的特点,感受其是个“庞然大物”,小结出了一系列的学习方法,然后教者发挥出指导作用,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学习其它恐龙的特点,从而更好的地感悟恐龙种类的繁多,形态的千奇百怪。
“恐龙是这样有趣,这样神奇,你们还了解恐龙的其它知识吗?”请学生自己上台当一回老师,介绍有关恐龙的其它知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延伸至课外,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惯,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恐龙的灭绝到今天还是一个谜团,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消失的吗?”这个“软性”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允许学生各抒己见。这既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呼唤,学习动力系统的激发,更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启迪。
恐龙是学生们从电视、电影、书本上熟悉而喜爱的动物,尤其是那一个栩栩如生的恐龙玩具模型,学生们更是爱不释手,让他们心爱的恐龙玩具模型带到课堂上来,这实乃是一件好事,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能更好地运用。再则,在学习恐龙千奇百怪的外形特点时,最好要图文结合,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眼前一亮,把各种恐龙的模样牢记在心中,可惜,这挂图一直被“冷落”。
评析人:钱泳琦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这一课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1、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2~5自然段时,教师先引读总起句“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再让学生围绕这句话展开学习活动:自读课文,在恐龙的名称下划横线,让学生初步了解恐龙的种类。在此基础上,揭示出表格,让学生围绕表格内容再次自学2~5自然段。
2、利用模型介绍、演示,直观形象。
在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即恐龙的繁殖这一部分内容时,指名学生拿出恐龙蛋的模型,演示小恐龙是如何从蛋里破壳而出的,形象生动。
3、善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第6自然段写恐龙神秘地消失,此时让学生们大胆地猜测恐龙消失的原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建议: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示了一张大表格,要求学生逐一说出书中介绍的七种恐龙的名称,外形特点和说明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这样做虽然让学生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一目了然,但是形式却比较单一,课堂中花费时间较多,以致于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建议在学生小组自学的基础上,每组选派代表上台指挂图或出示模型介绍,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加以补充,相机出示有关句子,让学生比较体会,反复朗读,这样学生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评析人:何美林
1、《恐龙》一文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作者多出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拉近了恐龙与学生的距离,执教者能抓住要点,帮助学生把握恐龙的外形特点,让学生围绕总起句“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展开学习,先让学生默读2~5小节,找出这部分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再重点指导学生学习雷龙的外形特点,总结出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利用表格这一形式,学习其余恐龙的外形特点及说明方法。
2、在学习第六自然段写恐龙“神秘消失”时,让学生大胆猜测恐龙消失的原因,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让学生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在课堂上介绍给其他同学,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整堂课在学生乐学的状态下进行,执教者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展示了各种恐龙的外形特点和活动情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果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能语言再精炼些,就更好了。
评析人:高锦红
恐龙是一种虽已灭绝却深受孩子喜爱的神奇动物,因而介绍恐龙的文章也颇受学生欢迎。苏教版第六册的讲读课文《恐龙》生活的年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方面介绍了恐龙,内容丰富,文字浅显,学生阅读的兴趣浓厚。
在教学时,
课文的最后一小节写到了恐龙的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仍未有确切的说法,科学家们作出了种种猜测。在教学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放手让学生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有的学生课前查阅了相当多的资料,掌握了不少相关的信息,因此思维相当活跃,把一个又一个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地猜测介绍给同学们听,让人觉得他真是个恐龙迷。在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后,教者给予了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并鼓励学生从现在起好好学习,将来能揭开谜团,找到恐龙灭绝的真正的原因。学生的探究意识进一步得以增强。
这时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它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学生一定是受益匪浅的。我想,若干年后,说不定真有一个恐龙专家,从这班学生中脱颖而出呢!
评析人:陈玉华
《恐龙》是三年级课本上的一篇阅读课文,文中介绍了七种恐龙的特点。为了能够使课堂活跃,
评析人:姚莉华
一、抓重点,析难点,构建师生和谐教学新模式。
教者一改过去从头到尾串讲课文的教学习惯,从备课时就深入探研教材,抓住本课的重点——“恐龙的种类”及“形态特点”,让学生在共同探讨“雷龙”的基础上,教会学习方法,然后根据“读”、“找”、“谈”这三个步骤自学其它恐龙的有关知识。学生能很快通过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去深入探究最后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学过程中,教者注意让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见解,不强求统一答案,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详略安排,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
本教材出重点介绍恐龙的种类与形态特点外,还介绍了恐龙的吃食和繁殖。因这一部分内容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教者便要求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己了解这两部分内容,教者则省略不讲。在课文的最后,谈到了恐龙的灭绝,教者大胆启发学生想象是什么原因让恐龙灭绝。学生大胆地利用课外阅读的知识,想象到:火山的爆发,地壳的变化,动物类的战争——,最然这仅是猜测而已,但反映出的学生的活跃思维是应该肯定的。
此外,教者不退去了以往教学拘谨的心态,能以较亲切平和地姿态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中,也应该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评析人:陈莉娟
《恐龙》这篇课文主要从恐龙的种类、形态及吃食和繁殖等方面介绍其特点,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精炼,教者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精心设计教案,上出了一堂较为精彩的课。
首先,课堂上能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有培养了语文能力。如表格的设计与填写;教者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介绍的恐龙名称,再逐一细读,了解各自的外形特点,及作用的说明方法,由此,学生既读懂这一篇课文,又掌握了读这一类说明文的方法。
其次,课堂上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教者在重点教学有关雷龙的知识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余6种恐龙的有关知识。通过小小组讨论学习,让学生相互提醒,相互补充,这样汇报时学生发言大胆踊跃,而且正确率较高,课堂氛围和谐而热烈。
再次,教者的教态比以前亲切,自然,舒展了许多,教学语言也精练了不少,尤其是教学层次较清晰,使得这堂课明显比以前的我所听到的她的课都要好,这说明我们这种活动还有很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