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范文网课件
项羽自刎为哪般?--《项羽之死》教学随笔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选修教材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节选了《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节——项羽自刎乌江,编者加题目为《项羽之死》。关于项羽这个历史人物,可以说千古以来评说不断,而其说的最男人的一句话“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被后人改为“无颜见江东父老”更是赚足了千古英雄泪。但历来的评价多集中在“项羽该不该渡过乌江”这一“假设历史”的争论上,如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胡曾《乌江》:“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王安石《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于君王卷土来?”等等。
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为了给学生呈现一个完整真实的“项羽”查阅了很多相关的史料,最后倒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在《项羽之死》中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在敌众我寡,明知必亡的情况下,项羽带领“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三度突围,这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过渡的话:“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翻译出来就是:这时,项王就想着向东渡过乌江。这句话太重要了,太史公呕心沥血而成《史记》,绝对是“惜墨如金”,不可能写一句赘言累语。那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当时情急之下,项羽想没想过渡过乌江?绝对想过,而且非常之想。可是历史的事实就是项羽没有“东渡乌江”,为什么?而且在最后以“无颜见江东父老”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项羽这个忽然的转变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笔者以为这是因为一个很不重要但却直接把项羽送上断头台的的人物——乌江亭长。为了方便说明问题,我把乌江亭长的一席话抄在下面: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乌江亭长的话可以说绝对是一片赤诚之心,可是殊不知就是这番话“好心办了坏事”,点醒了项霸王,让项羽忽然意识到自己有愧于江东子弟,从而走上了不归路。如果不是乌江亭长这一席话,说不定项羽一路开过去,早就跑回江东了。为什么这么说,这就要从项羽的性格说起了。
易中天先生在《讲三国》中分析道项羽的性格的时候作了这样的概括:项羽有几个致命的弱点,即“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小家子气”和“小心眼儿”。这几个性格上的弱点使其在面对政治交锋时总是显得太过孩子气,缺少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而且“死要面子活受罪”。比如鸿门宴上经不住刘邦的几句奉承话,就全盘托出“此乃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的话。在“垓下之围”中,面对四面楚歌的敌军围困,他丝毫没有长远的规划和冷静的思考,而是“奋其私智”“欲以力征”,带领不足百人的队伍,几番厮杀突围,并且在其士兵面前夸口说“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这都表现出其内心脆弱且缺乏深谋远虑,所以一路杀红眼的项羽根本就没有想过那么多,退到乌江口的时候,想都没想就要渡过江去——“乃欲东渡乌江”。可是这时候乌江亭长出现了,乌江亭长首先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这句话直击项羽的死穴,试想,项羽是何等人物,项羽当年见秦始皇出游,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所以项羽的理想是“遂霸有天下”,带着这样的理想而来的项王会屈居千里地方的江东而做一个土霸王吗?被人这么一说,看看时下自己的狼狈不堪,如同被当众脱了衣服,颜面何在?而项羽平生最珍惜的就是面子。而接下来乌江亭长的一席话更是让项羽脆弱的内心再次饱受打击,“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这是什么意思,大王你快跑吧,再不跑就来不及了。这让“力拔山兮气盖世”,从来就能伸不能屈的项王更是无法必须被却承受,项羽什么时候有这么惨过,想当年破釜沉舟,巨鹿之役何等辉煌,现在却落得仓皇“急渡”,只能心里一横,算了,以死来让维护自己最后的尊严吧。所以才有了后面“无颜见江东父老”的话。
另外从接下来项羽的赠马、赐头两个情节来看,更充分地说明了项羽“死要面子充大头”的性格。请看“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死到临头还说这样一番废话来“打肿脸充胖子”,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试想,即使这番话不说又如何,难道项王能免掉“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的悲惨结局吗?他这看似很男人的话都是为自己死到临头挽回些许虚荣罢了吧。
所以,项羽自刎为哪般?笔者以为,一言以蔽之,为了面子。人教版教学参考书中讲项羽自刎乌江表现出其知耻重义、心地仁善、胸襟博大、视死如归等性格都经不起推敲,属牵强附会之谈,在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个细节,将会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对项羽这个人物的理解会更立体化、明晰化。
参考文献:
学法大视野课程基础训练湖南教育出版社xxxx.8
易中天作品集新世界出版社xxxx.12
史记岳麓书社xxxx.9
文章来源一流范文网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