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范文网课件谈到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现在一般存在着两种方式:一是教师串讲,即教师逐字逐句讲解,翻译字句,学生作笔记,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听得枯燥,做笔记也很辛苦,一节课下来,教者口干舌燥,学生兴趣索然。二是边析字句,边分析文句、文段内容、写法等,实则还是串讲。这两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思路不清,缺少文言实词,虚词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学习无知识可迁移,无方法步骤可遵循,不能独立自主学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文语感,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朗诵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由此观之,文言文教学应注重朗读指导,关注字、词、句的含义,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其内容,即注重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在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实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我初步探究出以下几点方法。
- 指点诵读,读出文言味。
首先,要教会学生朗读。朗读是学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方式,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诸多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要求学生自读体验时,应读准字音,特别是通假字、古字的异读与破读,生僻字,要特别注意。如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读,因为古人作文有时用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假借字)去代替本字的。还要求学生读准“句读”和节奏,在语言层面上通读文言文,做到停顿正确。因此,教师应该放时让学生体会朗读,读得字字响亮,准确无误。
其次,要指点学生吟读。引导学生读出语气和语势,这样有利于体会文言文的感情和气势。例如,文言句中的疑问、反问、陈述语气,应教会学生读准确。表陈述语气的“也”读时要把握准确,字音的轻重,高低拖音都要一一体会,如此,方能表现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当然,教者应示范吟读。必要时应教读,像古代读书儒生似的读得摇头晃脑,前俯后仰。学生自主吟读,反复体验,读出文言味,读出古人情,悟出文中理。
- 指点方法,点词译句。
首先,教者应指点可供操作的有效方法。有“增、调、换、留”四种,“增”就是对文言句中省略了主语、宾语,动词谓语,要将其补充完整,再翻译,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后两句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将其补上,意思才顺畅。“调”是针对文言句中的倒装句,译之前,应将其调整顺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换”是针对古汉词中一些人称代词单音词,将其换成现代汉语的称谓和双音词。“留”则是在译文中,保留古代的“地名”,‘‘官名”、“人名”等。
其次,教者应指点具体的译文方法。1、点字、词,理解文中的关键词。教者点出各句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学生看注解,运用上述四种方法,与平时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边读边注解,并直译文句,有难词不理解的做上记号。2、猜译法。学生在理解字词的过程中,运用以上方法不能解决的,可用猜译法。①、可根据短语的知识猜,如在译“温故而知新”中,“温”和“新”都是动词,那么“故”和“新”都应作名词。②、根据通假字的由来,结合前后词性和意义,猜用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去替换。③、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如“其岸势犬牙差互”,单独给学生翻译,学生可能会译出:岸边有两只狗,雌着牙齿打架。而放到文段中,这样的解读显然不通,应该是:小溪两岸地形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猜译法,让学生大胆去体会,能品味成功的乐趣,能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再次,学生要真正理解文言文字词译文,教者还应引导学生积累记忆。在学生自学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将该文中的文言实词,出现频率较多的虚词。特殊句式进行梳理。对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古今异议,词的活用现象,教者应列出来,令学生死记;对文中出现次数较多的虚词,如一词多义的,教者可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寻找答案,理解巩固,加强记忆。总之,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使学生记住该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活用,一词多义的字词的意思,形成文言知识体系,便于学习的迁移,使学生练习有针对性,能避免简单重复练习。
三、抓关键词句,解读文意。
作者写文章在开头用首括句,总领文章内容,或者是用一个词巧领全文,在文章结尾议论点晴,总结文章内容,这些词和句子就像人体的“穴位”,会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抓住它们进行梳理,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与朱元思书》开篇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送东阳马生序中》“盖余之勤且艰如此”,用在文尾,概括总结了内容。
抓关键词。例如,《口技》一文开篇“京中有善口技者”,“善为“穴位”可以提问:口技表演者技艺“善”在何处?引发学生阅读寻找思考。然后,可得出:①、“善”在道具简单——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一句首尾照应,不仅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更烘托出口技表演技艺的高超。②、“善”在表演逼真,口技表演者惟妙惟肖地表演了两个场面: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有醒到睡;火场白象,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③、“善”在宾客反应,每一个场面,宾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首先是宾客听得入神,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的神态——“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然后是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最后是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因此,抓住统领全篇“穴位”的“善”字,全文的内容情节就迎刃而解了。
抓关键句。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结尾“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为文章的“穴位”。据此可问:齐国是怎样达到大治,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的?看了文章后,学生就会明白,是因为邹忌的讽谏和齐威王纳谏,才能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邹忌又是如何纳谏的?邹忌与徐公比美,悟出听到直言不易的道理;然后以亲身经历设喻,以家喻国,以人喻君,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委婉地劝谏齐王。那么齐王又是怎样纳谏呢?齐王首先有“善”的纳谏态度,其次有“三赏”的纳谏勇气和措施;这样就有“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的显著效果。从全文看,正是有邹忌这样的忠贞爱国,善于进谏的忠臣;又有齐威王这样勇于纳谏,善于治国的明君,齐国才能最终“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
解读文言文,教者应找准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实效,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重点语段、句子、词语的品味训练,课堂学习将更为高效。当然,教无完法,也无定法,这种方法也要针对一定的文章才适用,解读文言文的方法很多,应灵活运用与文章内容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总之,只要能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学流程能克服“差”、“慢”、“费”的缺点,并且能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要求,就是引导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良方。
文章来源
一流范文网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