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张雨沐暴打女友张克萱的新闻登上了热搜。 音乐人张可萱在微博发长文直指男友张雨沐家暴,并晒出多张图片为证。
在长文中,张克轩列举了张雨沐的几项重大罪行:“多次单方面使用暴力”、“严重侵犯隐私权”、“进行各种恐吓威胁”、“言语侮辱诽谤、泄露隐私信息” 》、《个人拼命毁我个人财产》、《强行谈恋爱》。
有朋友可能会问,张雨沐(hù)和张克轩是谁?
他们都是独立音乐人。 2018年,张沐沐参加了《明日之子》的活动,从此一炮走红。 家暴的事情基本确定。 可怕的是,张雨沐自己都觉得这是对的! 甚至有粉丝质疑:“张雨沐为什么不打其他前任?” “如果张克轩没问题,他为什么要打她?”
窥探施暴者的内心世界
无论是在娱乐圈还是日常生活中,家暴事件时有发生。 这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最常见的经典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剧中,冯远征饰演的心理变态演员“安佳”,已经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童年阴影。
两名实施家庭暴力的当事人匿名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对此,小编向他们表示感谢。 抛开行为本身,我们在谴责他们的同时,了解这些人的内心想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找到解除家暴社会症结的钥匙之一。
问答
韩先生
42岁,销售主管
我有时确实这样做,但我不认为这被称为“家庭暴力”。 现代社会很流行“贴标签”,尤其是给男人贴标签,都是女人想出来的。 什么是“凤凰男”和“马宝男”。
问
如果身体暴力不算家庭暴力,你认为家庭暴力指的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一切都应该是定性的。 您需要同时分析数量和质量。 比如动手这件事,要看频率和轻重。 我觉得我的情况还不够。
问
你的“动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那一次我喝了一点酒,回到家她不肯放,我也没办法。 以前我喝酒她会抱怨,但那次她话太多了,说了很多难听的话,不仅针对我禁锢妻子家暴7天,还针对我的家人,我一有情绪就忍不住动手了上来了。
问
就那么一次?
后面也有。 其实那次之后我有点后悔了,当时就道歉了,并且保证不做例子,但是一旦发生争吵,只要她说多了,和第一次一样的情绪就不行了帮不上忙回来,她还是会打的。
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我还是要声明一下,只要她不说特别极端的话,我就忍着不做,到现在为止,我做了多少次其实并不多,大概不会超过三倍。 那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暴者”呢。 当然,如果你硬要认为这是家暴,那我也无话可说。
问
对方什么反应?
反应? 一开始,它非常激烈。 和我冷战了。 娘家跟我吵架,要离婚。 后来,我道歉了,故事就结束了。 奇怪的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她的态度都没有第一次那么激烈。 当然,我也道歉了。
问
你的原生家庭幸福吗?
你是想帮我找出原因吗? 你是不是觉得每一个不幸的婚姻都有一个不幸的原生家庭? 也许我想让你失望。 我父母的婚姻还不错。 庆幸的是,幸福与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在我看来,他们几十年来什么都没做。 他们谈不上很恩爱。 让我们过正常人的生活吧。
问答
耿小姐
32岁自由职业者
事实上,很多人认为女人打男人不算家暴,甚至认为这是一种秀恩爱的方式。 因为从身体素质的角度来说,如果女人真的想打男人,如果男人不愿意,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问
那你是怎么打他的?
肯定是他的配合,或者说,他虽然不愿意被打,但是为了安抚我的情绪,防止更激烈的破坏事件发生,他也勉强愿意。
问
你会怎么打他?
如何消除愤怒。
问
例如?
嗯……最常见的就是捏,还有拍打之类的,还有就是用鞋底。
问
你做的时候感觉如何?
怎么说呢……有点释然,更多的是难受。
问
为什么不舒服?
讨厌自己,越来越讨厌自己。 这种状态根本不是我想要的。 每次我歇斯底里的时候,事后我都会感到很沮丧。 恨对方更恨自己,但下次还会重蹈覆辙。
问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比如性格太强了。
强的? 我觉得我一点都不强,真正强的人是不会张牙舞爪的。 至于原因,主要是我自己。 我的心是贫瘠的,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方的理由也是有的。 应该说我们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相处方式,有些东西是相互作用的。
问
那你想过怎么改变吗?
肯定有想过,但是暂时没有想到什么特别好的方案。 我只能尽量减少沟通,避免争吵。我要感谢他,虽然一方面他不能给我带来内心的平静,但另一方面,我感谢他一直配合我,让我能够扮演表面强者
施暴者心理分析
心理学家苗然:
行为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ABC法则”。 A指触发事件,C指事件引发的反应。 从表面上看,C是由A引发的,但实际上,A与C之间,存在着一个B,这个B指的就是信念。 信念与我们的认知、观点、动机(需要)、习惯、潜意识自我等有关。 例如:看到一只小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觉得小狗很可爱的人会很喜欢; 认为小狗对我有危险的人会害怕; 有的人有与动物有关的创伤经历,有的人可能还会“虐狗”等等。
从“家暴”来分析,施暴者的行为也与其内心深处的信念有关。 深层信念有时看起来与表面行为无关,但它们是行为的主要原因。
暴力信念:我没有安全感
01
这种信念表现出强烈的控制欲,并且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暴力来实现。 尤其是当暴力第一次得逞时,更助长了“暴力控制”的执念。 因为“短、平、快”。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家庭暴力案件在第一次事件之后愈演愈烈的原因。 当行为带来直接的“好处”时,它们会自动重复并成为习惯。
之前采访中的韩先生应该属于这种类型。 当他觉得自己控制不了对方的时候,就会动用武力。 这是他第一次尝到效果,每次对方的反应触发他的预警机制,他都会忍不住动手。
暴力信念:我没用
02
这样的信念会表现出强烈的存在感和征服欲。 这样的信念直接影响到夫妻生活的质量,因为对当事人来说,证明自己有用远比关心对方的感受重要得多。
因此,绝大多数家庭暴力受害者缺乏和谐的性生活。 它会导致性能量失衡。 当内在的能量无法自我平衡时,有些人就会选择用暴力来征服对方。
暴力信念:我很弱
03
这种信念会使人产生明显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他们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弱,另一方面,他们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强。 ”从。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施暴者在外面彬彬有礼,小心翼翼,回到家却“靠暴力”,狠狠地殴打自己的伙伴。以暴力来彰显自己的实力,所有的正面攻击,尤其是暴力,都不是因为强,而是因为弱!
此前采访中的耿女士就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 就连她自己也清楚自己的“内心贫瘠”,她只是“表面上的坚强”。
暴力信仰:一些习得的信仰
04
有些暴力源于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信念,施暴者主要是男性。 例如:做人要有大男子主义,老婆要听话。 又如:女子,三日不战,上门揭瓦; 和:我可以和我的妻子做任何我喜欢的事,等等。
当然,暴力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由于生理、祖传信仰、特殊经历等等。
那么这些深刻的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呢?
信念主要来自以下五个因素:养育者、家庭互动模式、个人经历、遗传和未知力量。 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信念,大多来自童年(0-6岁)烙印期的影响。 个体心理学认为:五岁时,孩子的心理已经发育成一个整体,他的性格已经交织在一起,被宠坏或被忽视,或者身体上的某种缺陷可能导致行为畸形,而被忽视的孩子心理畸形会想想他们长大后做了坏事,既然没有人对不起我,现在我让别人难过,我为什么要担心? 既然没有人察觉到我的痛苦,我现在给别人造成痛苦也没什么错!
所有加害者行为的背后,都是一份或N份没有解决的情感伤痛! 那些暴力成瘾者是不断积压痛苦的扭曲灵魂! 暴力行为就像上述四种深层信念的“表现”。 每一个信念都是一个开关,会在未知的时间和原因被触发,并在生活的“大屏幕”上显现出来。 信念越多、越深,触发的频率就越高,也就越深。
施暴者可以改变吗?
答案是:是的!
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自己,但光靠别人是改变不了的! 那是什么意思? 当施暴者启动了心中的觉醒意志,就等于按下了改变的确认键! 这样的激活可能是因为某事、某个人,或者一次咨询、某个课程等,但改变他的不是某事、某个人等,而是激活了他内心的“爱”和“能力”。 就像一个人的内心有很多黑洞,突然间有一盏灯,他能看到这些黑洞,看到,就是成长,因为看到,他有了新的选择,有了改变自我的可能!
长期以来,我们对肇事者所做的最多、最简单的事情就是“谴责”。 的确,没有人有原谅加害者的义务,但一味的“谴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更加关注“家暴”这一社会问题,才能正视“家暴受害者”的内心世界并激活他们的觉醒意志,他们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一步。
律师:《反家庭暴力法》出台,
打破“进不去”的束缚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敲门报警”是家暴受害者最希望从外界得到的帮助,也是制止家暴最有效的手段。
2000年3月,湖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第一部地方性反家庭暴力法诞生。 2001年新修订的《婚姻法》颁布实施,“家庭暴力”首次作为法律用语写入国家法律。 此后,国家层面的家庭暴力立法逐渐提速。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并于201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从法律层面敲响了家庭暴力发生时紧锁的大门。
从公开提及家庭暴力到《反家庭暴力法》正式颁布禁锢妻子家暴7天,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什么是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等形式实施的身心侵害,以及经常性的虐待和虐待。恐吓。
家庭暴力一般可分为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
肢体暴力具体表现为:配偶一方将另一方殴打致死、致残或重伤; 夫妻间经常发生拳打脚踢、咬人、掌掴等身体伤害或侮辱行为; 妇女在怀孕期间遭到配偶殴打; 对配偶等造成人身伤害的第三者
精神暴力的具体表现是:配偶一方经常威胁、恐吓、侮辱对方,使??对方患上精神疾病; 威胁伤害、损坏家具、伤害动物、打骂孩子等造成对方心理恐惧和安全威胁等。
性暴力的具体表现是:经常暴力强行与配偶发生性关系,造成伤害后果; 酗酒后暴力强行与配偶发生性关系,致使对方难以忍受; 强行对配偶进行性虐待等。日常生活中所谓的“冷暴力”尚未在法律层面得到承认,因此受害者并没有享有很多额外的权利。
遭遇家庭暴力怎么办?
1.报警并报案。 《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行为。 所以,遇到家暴,一定要记得第一时间报警,警察一定会报警的。
2. 保存证据并识别伤害。 当发生家庭暴力事件时,可以拍照和录像。 及时就医,查明伤情,固定家暴证据。
3.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 可以向学校、医疗机构、居委会、村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4.必要时,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真实危险的受害人,也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反家庭暴力法》开辟了公共权力介入家庭暴力的渠道,打破了“法不入家”的束缚,让家庭不再是与社会隔绝的孤岛。 通过家庭暴力法律责任专章,细化了强制报告制度、警告制度、紧急避难制度、撤销监护制度、生命安全保障制度等,国家和社会介入的手段家庭暴力被充实,家庭成员被圈定。 行为红线让反家暴法成为促进家庭和睦的法律。
家应该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家”不是“土墩”。
遇到家暴,要大胆揭发,让家暴“看得见”,不设禁区,零容忍,不分动机。
一个真正坚强的人,不应该吝啬去珍惜和保护别人,而不是让自己的爱人承受自己的软弱。
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注册中级社工
NLP国际认证讲师
江苏省妇联优秀干部
微信咨询预约:
ZZ-HK2015
妙然老师
特别感谢
家。 法律。 生活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