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终于又出“事故”了!
其实这次的主角不是三聚氰胺,而是中粮集团。 中粮集团联手知木基金出资61亿港元,每股作价17.6港元,竞购伊利20%股权,成为君乐宝第一股东。 伊利再次成为严冬中的一大社会热点。
抛开繁杂的评论和猜想,大家关注的无非是以下几个命题,说说我的感受。
命题一:伊利缺钱吗?
伊利官方回答不差钱!
事实上,伊利2008年中报也显示,2008年伊利债权权益占比为36.5%,而今年仅为4.5%。 此外,2008年,伊利一年内未偿还的建行房贷高达17.287亿元,而2007年这一数字仅为18320元。 伊利2008年巨亏46170元。
此外,目前大部分乳企的销售额还没有恢复到三聚氰胺危机前的水平,但营销和广告支出却大幅增加。 仅去年一季度,伊利广告投入5.26万元,环比下降20.4%。 为了塑造形象,这种投入还会持续下去,奶站的建设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中国奶业协会原常务理事王丁勉认为,伊利此举的背后是巨大的资金压力。 据他观察,在三聚氰胺事件和“奥普事件”的双重打击下,伊利的资金缺口高达20亿元至30亿元。
从这一点来看,伊犁确实有点缺粮缺草。 可能只是不愿公开解释,以免与市场信心形成不良联想。 在这样的大灾难中,差点赔钱是很正常的。 我们应该能够理解这一点。
命题二:伊利为何不选择国企?
伊利虽然不再是纯粹的中国企业,但其上市主体是在开曼注册的境内公司,股东结构是全球性的。 当时最重要的战略投资是以摩根为首的国内三大机构。 准确的说,伊利应该是一家在中国成立,主要主攻中国市场的内资企业。 只是从心理上和爱情上来说,我们还是把它当成一家中国公司。
对此,牛根生明确表示,中粮与伊利的交易是基于两家公司的战略考虑,并非为阻止国内投资者竞购而做出的合作决定。
牛根生说,从心理上来说,他根本没有避外的想法。 之所以不选择美国公司,是因为外国公司进入中国还不适应中国。 他们投标后可能不了解中国消费者,服务不到位,疗效不好。 “对不起中国消费者,这是我最关心的事情,”牛根生说。
我相信老牛的话。 一方面,在这里生养,说没有爱是假的,还要考虑社会和消费者的心理接受程度。 另一方面,国企接管后,很可能会出现对环境的不满。 Robust和Bright都是前车之鉴。 毕竟,伊利曾在英国与世界羊奶大鳄阿拉有过不和谐的合作经历。
此外,牛根生和宁高宁之间如此良好的私人交情,也是合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伊利此次放弃国企也合情合理。
命题三:中粮是资本投资还是实业投资?
说得直白一点,中粮到底是在操纵资本,在股市圈钱,还是在做实业投资? 其实,最好的投资就是鱼和熊掌兼得。
不过蒙牛 中粮集团,根据我的理解和判断,中粮的主导思路应该是实业投资。 宁高宁曾多次公开表达对中粮的喜爱。 目标是打造粮油乳全产业链公司。 全产业链是宁高宁去年提出的新战略,包括养殖采购、贸易货运、食品原料和牧草原料、养殖屠宰、配送货运等从田间到茶桌的多个环节。 、食品销售等。 而伊利则是中粮全产业链战略的补充。
正如宁高宁所说:乳制品是乳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注资伊利是高起点进军乳业的良好起点,有助于中粮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扩大其食品品牌,实现价值链前移,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同时,投资伊利可以进一步丰富我们现有的产品品类,涉足更多符合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人民生活消费下降趋势的相关领域。 中粮的实力和信誉优势与伊利在乳品行业的品牌优势和营销经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将为中粮的投资创造更大的回报。
事实上,大众消费终端缺乏产品和品牌,仍然是中粮和宁高宁的一大心病。
因此,中粮对伊利的投资应该是一个战略投资者,一个常年持股的产业投资者。 并且双方还签订了严格的“不买卖承诺”条款。
而牛根生也公开表示,中粮入股伊利将带动伊利“三化”,即原料市场(从田间到茶桌)更加一体化、食品安全更加国际化、战略资源更加丰富。分配将变得更加全球化。
两人似乎都心意相通,都想过上好日子。
命题四:中粮+伊利,能否1+1>2?
据说,一个合适的联盟就一定能实现价值? 这确实是个问题。
最重要的考验不是来自两个领导者,而是来自两个企业文化和制度的融合,以及不同的市场运营模式。
中粮集团虽然承诺不更换现有管理团队,也不参与具体管理,但仅向监事会派出三名非执行监事。 但这不一定是永久的承诺。 正如中粮战略部相关负责人所说,中粮入股万科时,并未参与万科的经营管理。 “但当初不参加,不代表以后不参加。”
这或多或少是一个比喻。 作为大股东和产业战略投资,中粮三天对伊利的经营“指手画脚”再正常不过了。
关键是,伊利的市场基因和中粮的大型国企一样深厚。 中间的磨合和碰撞缺一不可。 三元整合三鹿,新希望整合特牛,还有待观察。
单从资金投入来看,实现多赢并不难。 目前,伊利股价已较股价最高点下跌了89%,投资信心正在逐步恢复,下跌潜力依然较大。
但问题恰恰在于,双方都具有强烈的产业合作战略意图。
因此,对于中粮重组伊利的前景,能否实现全方位共赢,有赖于新一届监事会成员的相互调整。
幸运的是,中粮集团是国际化程度最高、战略眼光最广阔的国有企业之一蒙牛 中粮集团,而伊利也是一家善于改革创新的企业。 再加上宁牛和宁牛之间的情谊,应该是值得期待的。
命题五:本次交易是否对中国乳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牛根生的回答是,不会对乳业格局造成太大影响。 究其原因,中国乳制品的结构比较复杂,股权非常分散。
不过,它更像是一种官方语言。 牛根生也不愿意打破现在和谐的气氛。
在我看来,中国的三聚氰胺危机之后,中国的乳业表面上已经平了,你们都在默默的工作和疗伤。 然而,随着三鹿阴影的消退,各大品牌的市场信心逐渐恢复,乳业竞争的暗潮仍在肆虐。 光明的提速、三元整合三鹿、新希望整合特牛、雀巢暗中竞购太子奶、二线品牌的冲刺,都预示着中国乳业远未尘埃落定,竞争激烈格局仍在变化。
但在三聚氰胺风波之后,国家发出了一个信号,希望整合乳品市场,逐步淘汰一些大型乳品企业。 也有分析人士预测,虽然中粮作为央企的注资只能体现出一些国家意图,但伊利作为行业龙头,未来很可能会用部分募集资金竞购一些大型企业。
伊利发布的公告称,拟将认购股份所得款项用于扩大现有业务,或把握合适的投资机会或示范产业改革和乳业发展带来的其他机遇。
这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更重要的是,三聚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