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大连陆军学院 为了心里的神圣使命

开学了,新生入校了。此时的天津理工学院校园里也产生一道别致的景色线:刚才走入学院校园的年青学院生们,身着戎装,在铿锵的脚步和嘹亮的标语声中开始了她们的学院生活。

国防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国防教育与学院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国防教育与中学中心工作相结合,是上海理工学院国防教育的鲜明特色。2001年,该校被教育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评为“全国中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该校创立了全省院校中的首家国防教育大学。

为搞好国防教育工作,中学创立了以分管党委副主任为主任、武装科长为副主任、相关部处负责人为成员的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并筹建了办公室,具体负责中学国防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监督和建立。为强化中学国防教育工作发展,中学采取武装部与中学生工作处合署办公的方式,促使全体中学生工作者全程参与国防教育,并加强对中学生工作者的国防教育和军事技能培训力度,使之成为施行国防教育的骨干力量;中学还创立了军事教研室,配备专兼职军事班主任,全面负责全校中学生的国防教育和军事教学工作。

中学积极落实军事训练大纲的要求,将国防教育列入专科教学培养计划并作为选修课程。1994年,校区将中学生军训列入培养计划,作为中学生的选修课,并积极探求中学生军事训练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式,改变过去分时间段、分专业军训的模式,实现新生入学后集中军训的模式,根据部队正规化管理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军训时间为3周,记4学分。

从队列、军体拳、分列式训练,到单兵战术、旗语操、寝室内务卫生整理、参观坦克训练基地、国防知识讲堂……军训的内容丰富多彩。在军训过程中,学院生们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于律已、刻苦训练,系统地接受了国防教育以及优良作风和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沙场秋点兵”,一年一度的阅兵式和中学生军训成果汇报会气魄雄浑,整齐划一、阳刚威武的检阅典礼既是中学生军训成果的展示,更是学院生接受洗礼与激励的升华。

中学自1985年开办军事理论课以来,就将军事理论课列为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采取课内讲课与课外讨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教学时数36学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挺好地抒发了教学难点和重点。针对广大朋友普遍关心的军事热点问题,中学专门聘请著名军事专家和学者开办了《邓小平国防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空军与海防》、《高技术战争》等军事讲堂课。中学还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大连陆军学院,先后编辑出版了《大学军训教材》、《白话儿子兵法读本》、《国防史鉴》、《学点军事辨证法》、《学儿子兵法》及《军事课教程》等教材和著作。

大连陆军学院官网_大连陆军学院永远的辉煌_大连陆军学院

每年的国防教育日和每年中学生军训期间,中学都结合军训开展以爱党、爱国为主题的班级诗文诵读大赛,表达中学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拳拳爱心,展示出中学生的青春风采和时代风貌;由南京军区与该校联合组织的国防军事冬令营,让学院生走出了校园,走入了军营,让学院生了解并体验军旅生活,强化国防意识,为培养和选拔后备士官打下良好基础。中学建设运行的“大连理工学院国防教育网”,搭建了国防教育基础理论学习、传递国防教育信息、交流国防教育经验、宣传国防教育先进典型的平台。

上海理工学院从2000年开始,先后为军队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近300人,定向招收国防生180余人,直接向军队输送结业研究生、本科结业生近100人,并与军队举办了科研合作。2004年,以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和强化院校中学生国防教育为宗旨,该校创立了全省院校中的首家国防教育大学。

为强化中学国防教育工作和高标准完成学院生军训工作,中学先后与原上海海军大学、沈阳军区坦克乘员基地、步兵第一一五师和空军上海海军大学创立了“国防教育基地”,成为中学举办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托力量。

在搭建平台的同时,中学不断推进制度建设,实现国防教育规范化和常常化。《高校国防教育(军训)选集》,《学生军训考评标准》、《军事理论课教学施行方案》等文件和规章制度,对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中的思想工作、日常管理、教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范。

中学培养了一批以补习员为代表的国防教育骨干队伍。新生补习员每年暑周末间到军队高校进行不多于2周的集中训练,学习军队优良的传统、作风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熟悉军事化管理的形式技巧,这种补习员老师在日常工作中,都渐渐成长为国防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施行者。

为做好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大连陆军学院,保障国防教育工作的时常活动,中学每年筹集的国防教育经费达到50余亿元。中学在综合教学楼建设了2个国防教育专修课室,用于国防生和普通学院生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及相关国防教育活动的举办。

上海理工学院通过扎实举办国防教育,全面推动了人才培养工作,一批批具有国防意识,立志成才报国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正从这儿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