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认知水平能力。求询者对考试性质的认识程度、对考试厉害关系的预测程度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程度,直接影响到其考试的焦虑水平。如果求询者把考试与自己的终生前途相连,其焦虑水平必然升高。另外对个人能力的估价低于对考试难度的估价时,也会加重焦虑情绪。
(3)应试技能。在一般情况下,训练有素的应试者,对题型、答案要点、评分标准等心中有数,在考场上就会得心应手。而缺乏应试技能和应试经验,像求询者这样的中学生极易产生慌乱现象,以至于不能有效地分配考试时间,抓不着考试重点和要点,从而增加考试的焦虑程度。
(4)身体状况。体质虚弱、疲劳过度、经常失眠的学生,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容易激起较强的情绪波动,产生过度的焦虑。
(二)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体制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都会影响到教师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程度的高低。
(三)家庭因素
家长对孩子要求与管教过严、期待水平过高,或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不适合孩子的兴趣和专长,往往导致孩子对学习和考试的厌恶情绪,助长考试焦虑。而过于严肃的家庭气氛,高焦虑的父母都是孩子产生考试焦虑的动因。
三、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
针对求询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询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自信训练法、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考试焦虑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远期目标。
调整求询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其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
四、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考试焦虑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去除考试焦虑产生的因素。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与考试焦虑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系统脱敏法就是一种通过行为疗法来治疗焦虑症的常用方法。因此,运用自信训练法和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咨询技术和方法,对求询者的考试焦虑实施缓解和矫正,是适宜的。
2、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与义务。同时学校学生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时间安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条例和相关的教育法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学生提供免费服务。根据学生本人的实际情况,对该生的心理咨询需要二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一阶段:着重从帮助求询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考试焦虑程度。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每周1次,分4次进行
第二阶段: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询者考试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一个月4周的时间,每周进行2次,共8次。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调整认知阶段
(1)调整求询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以减轻考试焦虑程度。在咨询过程中向求询者讲清正确对待挫折的道理,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重大应试时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当然,要想真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逐渐恢复自信,重拾斗志。
(2)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帮助求询者认清期望过高、虑荣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指导求询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平衡。帮助他认识到:不要把一个人的成才的道路看得过窄,把考试看得过重。否则思维上缺乏变通性,由此会产生极大的忧虑和苦恼。
(4)指导求询者从思维的呆板性和惰性中挣脱出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点以及考试的实际分数,选择恰当的成才方向和学习模式,这对于帮助患者摆脱苦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有益的。
第二阶段: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询者在考试焦虑中出现的认知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使用自信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 自信训练法
求询者在考试前总是对自己进行不知不觉的暗示:“要是考砸了,我怎么办?”、“我担心自己现在的学习状况和能力,能否将这次考试考好?”、“我认为所有的人都会比我考得好”。消极的自我暗示使求询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使其精神萎靡,并减少其已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原理,通过使求询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借以削弱或消除考试焦虑。操作步骤是: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把一些朦胧的消极暗示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在一张白纸上把对考试的所有忧虑写下来,使求询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究竟有哪些。
然后向消极暗示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自我质辩,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和不合理性,阐明危害,明确今后态度,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担心自己现在的学习状况和能力,能否将这次考试考好?”让求询者告戒自己:“这种担心会转移自己的注意目标,扰乱自己的精神状态,最终松懈自己的斗志,应及早排除”。使之树立正确的自我意向,增强考试的信心,克服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使考试成绩得到提高。从而给予求询者积极的自我暗示,改变其个人的精神面貌,使之在学习上更加主动,更加自信,更加乐观。
第三,养成向消极自我意识挑战的习惯。
反复运用对抗手段,让积极的自我意识最终战胜消极的自我意识。不断地自我暗示,不断地重复,即运用自我暗示中的替换规律,将积极正面的思想反复灌输给大脑中的潜意识,原来消极的思想就会慢慢萎缩,最终被替换掉。
(2) 系统脱敏法
采用系统脱敏法,是利用对抗性条件反射原理,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使求询者的神经过敏性反应逐步减弱直至消除。使其可以自己运用这种方法来克服刺激情景。
第一步:列出可以引起求询者考试焦虑反应的具体刺激情景。例如:“明天就要考试了”“我被一道题目难住了”等等。
第二步:建立焦虑事件层次:将上述刺激情景按从弱到强的顺序,排列出焦虑等级。在下面假定的6个刺激情景中,按照焦虑反应的依次递增的次序合理排列:
明天要考试,我还有很多书没有看——
我正走在去考场的路上——
我看到了试卷——
我被一道题目难住了——
时间快到了,我根本做不完了——
考试后与别人对答案,发现许多答案和别人不一样。
第三步:放松训练:通过肌肉放松或意念放松,进行放松训练以形成松弛反应。在松弛状态下想象焦虑情境,以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把松弛反应伴随由弱到强的刺激,使两种反应互相对抗,抑制焦虑反应。研究表明,松弛与焦虑二者难以共存。
第四步:实际治疗和干预:按照焦虑等级,在大脑想象中循序使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等待其完全放松时,按照焦虑层次表,让求询者开始想象焦虑等级中的第一情景:“明天就要考试了,还有很多书没有看完”。让求询者在头脑中生动描绘这一情景,并保持30秒。在想象中使放松反应拮抗焦虑体验。
在想象过程中如果发现求询者肌肉紧张,出现焦虑反应——心跳加快、出汗、呼吸急促等就需要再次放松,按照“放松—想象—再放松—再想象”的程序反复进行。直到求询者想象结束后,同时感到所有的肌肉完全放松为止,这说明放松反应已经抑制了想象刺激情景所产生的焦虑体验,对求询者焦虑等级第一种情景的脱敏已经成功。
接下来对第二种情景“我正走在去考场的路上”进行脱敏。依次类推。
对求询者“焦虑等级”的脱敏,每天进行一次,每次脱敏的“焦虑等级”不超过三种。在每次进行新的脱敏之前,一定先做放松训练,以起到脱敏的有效作用。实践证明进行系统脱敏法治疗,对该求询者的考试情境的敏感性焦虑反应有明显减轻作用。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和训练治疗过程结束后,求询者及家长对学校心理教师咨询工作的成效——实现预期咨询目标的结果表示满意。经过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和训练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当然主导因素还在于学生个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咨询和训练对求询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表现在:
1、求询者自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