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成医学院第一学期课程评估工作总结的相关参考范文,都成医学院第一学期课程评估工作总结本学期课程评估按计划,经各院系进行初评和申报,学校教务处组织督导专家集体评审,课程评估工作已圆满结束,现将评估结果工作总结如下:一......
都成医学院第一学期课程评估工作总结
本学期课程评估按计划,经各院系进行初评和申报,学校教务处组织督导专家集体评审,课程评估工作已圆满结束,现将评估结果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是学校开展三年一轮的课程评估的第四个学期,各院系对课程评估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逐步提高,积极进行预评估,并按要求提供相应的支撑材料,使得本次课程评估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目标。课程评估工作已进行了2/3,大部分课程在前期已经评审结束,各院系待评课程不多,本次共申请课程18门,其中:
基础医学院2门;
人文信息管理学院2门;
检验医学院2门;
护理学院1门;
生物医学系2门;
公共卫生系2门;
心理学系4门;
附属医院3门。
经过督导专家认真细致的评审,本次共评出优秀课程2门,占11.11%;合格课程14门,占77.77%;不合格课程2门,占11.11%。
二、课程评估体会及成效
学校开展课程评估是为了加强我校课程建设力度,提高课程建设质量,规范教学基本要素,其本意与本科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一致的,即达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我校课程建设的真实情况,便于今后学校在课程建设中,更明确建设重点,又了解课程建设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课程建设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力度,因此,从多次的课程评估中,各院(系)都归纳提炼了很好的经验。
1.增强了课程建设意识。
经过近两年的课程评估,各院系对开展课程评估工作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意识到学科是专业建设的龙头,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建特色专业必须要有一流的课程作为支撑,因此,大部分院系领导重视课程建设,能亲自参与本部门课程评估工作,并制定每年拟评课程、待评课程的具体参评课程计划。在具体申报工作过程中,要求教研室主任和课程负责人能认真对拟评课程进行认真自评,提供详实的支撑材料。
2.加大了课程建设力度。
各院系加大了课程建设力度,绝大多数课程在高级职称教师和研究生的引进上严格控制,尽可能要求高级职称教师进课堂,本次评估课程中有10门课程(占55.6%)的高级职称专职教师坚持上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有很大提高,大部分课程的教师培训有规划,一些院系对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材编写和教学成果上要求明确,对参与教学的教师培训工作做得比较扎实,并富有成效。
3.达到了以评促建目的。
本次评估课程中9门(50%)课程有获校级及以上奖励的优秀教师或者教学进步奖;9门(50%)课程的主讲教师近三年内有编写规划教材,在研课题或研究成果,教改论文有5门(27.8%)课程达到指标要求教学资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比较完整科学;教案内容进一步规范;能合理使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8门参评课程均按规定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或正式出版教材;有7门课程进行了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网络资源比较丰富,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大部分课程试卷的命题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考试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阅卷程序比较规范、科学;除附属医院参评的3门课程部门自评为合格以外,其他院(系)对参评课程的院系评价项在良好以上;全部参评课程的学生评教项综合评价在良好以上。
三、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进行了四个学期的课程评估,课程整体建设质量有所提高,但是,我们从中也看到了诸多问题与不足:
1.课程整体质量不高。
尽管每次参评课程绝大多数为合格,也有一定数量的优秀课程,但综观其学校课程总体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除优秀课程外,评估在80分以下的课程,都还有很大的建设空间,与教学质量工程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
师资队伍方面 职称结构上高职称比例仍显不足,少数课程为提高分值,将其它课程的高职称教师列入本课程中,而无高职称教师参与本课程教学的相应支撑材料,不能有力的说明该课程主讲教师为高职称教师。参评课程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梯队上有待增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还有待加强。
教学研究方面 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明显不足,大多数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将取得的教学成果应用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较少,有的课程提供的教学成果和立项课题与参评课程关联性不强;有3门课程未提供教研成果任何材料,有4门课程未见教改论文材料,有的课程提供的论文是科研论文而非教改论文。
2. 支撑材料偶有不实。
在评估过程中对支撑材料的审查发现,有极少数课程提交的教学大纲不够规范,如大纲简单,无具体内容,未体现掌握熟悉了解三级内容;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学时不完全吻合;教案不完整现象比较突出,有的课程没有提供所有主讲老师的最近一轮教案;有的教案仍存在缺项或填写不规范,有的教案是课件的翻版等现象;部分课程教研活动缺乏总体规划,课程针对性不强;有的课程的教学资料有临时补充的痕迹;有的课程试卷阅卷程序不规范,没有标明得失分点,签名不统一,用字母代替签名;个别课程对考试结果的总结太简单,考试总结有雷同现象。总体上看,所提供的支撑材料让评委感觉不实,有临时补充和拼凑的现象,说明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不细致,过程管理不严格的问题。
3.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学校对课程建设的各项指标有明确的要求,而各课程在建设的执行上做得不够好,如,要求课程负责人听课指导,主讲教师之间相互听课,集体备课次数,教学资料的归档建档,教学活动有规划,教学态度和课堂管理,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要求,而实际执行上大打折扣,没有严格按照评估指标要求执行。
四、改进措施及工作要求
1.加大课程建设重视程度。
课程评估工作重在加强课程自身的内涵建设和综合质量的提高,注重教师梯队建设,提高团队素质,加强教学研究,重视教学研究和教学素材的总结,努力提高教学团队整体质量。特别是要求要将教学过程中所提炼成功经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建设过程中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按程序寻求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以真正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2.明确课程建设责任人。
课程建设工作要有规划,做到具体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各教研室一定要指定课程建设负责人,明确其工作职责,建设目标,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头,使课程建设各个环节规范化,制度化,如课程网站建设的及时更新,教研活动的开展的组织实施,集体备课的重点难点等。学校要对课程建设做到有人管理,有硬件支撑,有一定的经费投入。
3. 加强已评课程的追踪管理。
目前,各院系已评估课程已达2/3,课程评估接近尾声,一些院系在对前几次评估的课程作了很细致的统计,人文信息管理学院对得分失分的各项指标作了很详细的分析,对已评课程的后续管理和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各院系也要针对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要有更高的建设要求,要针对已评课程得分情况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建设。根据课程评估指标随机不定期对已评课程进行抽查,特别是优秀课程,要重点培育,为提升为精品课程创造条件。
4.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履行课堂教学管理的职能,对不利于教学的行为要予以坚决制止和教育,净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结果公布
序号
院系
课程名称
得分
等级
Edit:www.16f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