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20XX最新H229之护理心理学笔记

日期:2020-08-12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2011最新H229之护理心理学笔记 本文关键词:心理学,护理,笔记,最新,H229

2011最新H229之护理心理学笔记 本文简介:护理心理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概念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母体是哲学)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注意2情感过程:情感情绪3意志过程(2)人格(个性):1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能力)

2011最新H229之护理心理学笔记 本文内容:

护理心理学习题集

第一章

绪论

一、

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概念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母体是哲学)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注意

2情感过程:情感情绪

3意志过程

(2)人格(个性):1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

(气质、性格、能力)

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人格特征:差异性、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稳定性

3自我意识系统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

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长远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4、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1性习论;2知行论;

3七情论;4注意分

配实验(南朝、刘勰)

*(二)、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演变

(1)构造主义:冯特、意识、心身平行论

(2)行为主义:华生、行为(刺激——反应)、环境决定论

(3)完形心理学:韦特墨、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

(4)精神分析:弗洛依德、潜意识

(5)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人的本性

(6)

认知心理学:乃赛尔、人的认知过程

(7)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的研究

二、医学模式的概述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

指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总体认识并成为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也可以说是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

*(二)医学模式的红血丝

www.16fw.com

银杏树

www.16fw.com

苏州脱毛

www.16fw.com.cn

灰指甲治疗

www.16fw.com.cn

苏州广告公司

www.16fw.com

徐州搬家公司

www.16fw.com

苏州抵押贷款

www.16fw.com

徐州房产

www.16fw.com转化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3、机械论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

1977年,美国医生恩格尔,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第一节

认识过程

一、

感觉

*(一)概念: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

客观事物是感觉的源泉

2、

感觉只能反映作用于感受器的事物的个别属性,不能反映事物的整体

3、

仅靠感觉还不能知道所反映的事物是什么

(二)

感觉对人的意义

1获得有关内环境的信息

2维持大脑皮层处于觉醒状态

3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感觉是维持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感受性及其测量

1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应刺激的感觉能力

适宜刺激:每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形式的刺激敏感

2感觉阈限

能引起感觉的最低刺激强度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反比关系

*(四)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适应:(1)概念: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受器官引起感受性改变的现象

(2)规律:1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

2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

2感觉对比

(1)

概念: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2)

分类: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种感觉在其他感觉的影响下发生感受性的变化

4联觉(如:视听)

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5感受性的发展与补偿

二、知觉

*(一)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当时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总和

*(二)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

2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

(三)痛知觉

1疼痛属知觉范畴

*2疼痛的定义:

疼痛是个体对现实刺激和已贮存的经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3疼痛的特点:

感觉成分;

情感成分;

植物神经活动改变;

运动反应

*4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

(1)

早期经验对疼痛的影响

(2)

产生疼痛的原因和对后果的评价

(3)

情绪的影响

(4)

注意的影响

(5)

暗示的影响

(6)

人格的影响

(7)

文化教育的影响

4疼痛的治疗:

(1)

药物治疗

(2)

针刺镇痛治疗

(3)

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方法

三、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以后的再现(再认、回忆)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二)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

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2逻辑记忆:用词的形式以概念、判断、推理、规律等为内容的

记忆

3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运动记忆: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三)记忆的系统——

根据输入信息编码加工方式和储存时间分类:

1感觉记忆(感觉登记、瞬时记忆)

概念:指外界刺激对感受器官的刺激停止以后,刺激物的映像仍然持续极短时间才消失的记忆

特点:信息保持时间极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记忆容量较大;对信息加以注意,可以转入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

概念:在感觉记忆的基础上,信息能保持一分钟左右的记忆。

特点:信息保持时间最长不超过1分钟;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5-9个项目;短时记忆的信息可以被意识到;短时记忆的信息通过复述可以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3长时记忆

概念:是指保持在一分钟直到许多年,甚至保持终身的记忆。

特点:信息保存时间超过1分钟;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记忆编码方式主要是语义编码;储存中的信息一般不会被意识到,除非有意回忆

(三)

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识记

概念: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

种类:(1)根据

学习者有无预计的识记目的:无意识记,有意识记

(2)

根据识记的材料有无意义: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影响因素:

(1)

目的任务对识记的影响

(2)

理解对识记的影响

(3)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的影响

(4)

复习的影响

2遗忘——艾宾浩斯是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

概念: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忆有错误。

规律:先快后慢

(四)

记忆成功的条件

1注意力集中

2记忆目标明确

3积极思维,力求理解

4在活动过程中记忆

5及时复习

6合理用脑,讲究心理卫生

第二节: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一)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

1客观事物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来源

2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

3情绪情感是对事物态度的体验,不是事物态度本身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是由自然需要(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所引起的较低级的简单的体验;情感是由社会性需要时否获得满足所引起的高级且复杂的体验。

2情绪是动物与人所共有的;情感是人所独有

3情绪带有情境性和不稳定性;情感具有深刻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4情绪较为强烈,冲动性大,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一般比较微弱,较少有冲动性,外部表现不明显。

二、

情绪情感的作用(了解)

(一)

情绪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焦虑程度和学习效率的相关性研究,曲线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二)

情绪情感对心身健康的影响

(三)

情绪情感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三、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一)基本的情绪形式: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二)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三)社会性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1、情绪状态

心境通常称之为心情,是一种使人的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轻微而持久的2、情绪状态,具有广泛、弥漫性的特点。

3、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并很容易导致某种行为。

4、社会性情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社会政治道德标准,评价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人的道德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的体验。

美感:是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审美而产生的个人体验。

*四、情绪和情感的表达

(一)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表情

1、面部表情

2、身段表情(体语)

3、言语表情:情绪性的言语语调、节奏、速度等表现是人类所特有的表达情绪的手段。

(二)情绪情感的机体内的变化(了解)

1、呼吸系统的变化

2、循环系统

3、内外腺体的变化

五、情绪的情感的调节

(一)调整行为的目标

(二)改变认知评价的

(三)改变或转换环境

(四)心理防御或应对

(五)自我控制与求助

第三章

个性(人格)

一、

人格的概念

人格指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的成长过程中,经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稳定而独特的身心结构与组织,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

人格的特性

(一)

差异性(独特性、个别性)

(二)

整合性(整体性)

(三)

适应性(社会性)

(四)

层次性(倾向性)

(五)

稳定性

三、

人格诸方面(个性心理特征)

*(一)、气质

1、气质的概念

气质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行为性质的心理特征。

2、气质类型学说

(1)体液学说——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

(2)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说——巴浦洛夫

(3)激素说——日本古川竹二

体液说与高级

胆汁质(兴奋型):外倾明显

多血质(活泼型)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外倾性

粘液质(安静型)内倾

抑郁质(抑郁型):明显内倾

3、气质的意义

(1)从社会价值和成就角度

(2)在人的适应性方面

(3)对人的心身健康的影响

*(二)、性格(概念、特征、意义)

1、性格的概念

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己、对客观现实所持有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反映一个人的社会精神面貌

性格的形成过程是具有很强的社会制约。通过模仿、认同、内化而形成。

2、性格的特征

①性格的态度特征

②性格的理智特征

③性格的情绪特征

④性格的意志特征

*(三)能力

1、能力的概念

指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那些心理特征,是人格特征的综合表现。

*2、能力的分类

(1)一般能力:指在许多基本活动中都能表现出来的能力。(智力等)

(2)特殊能力:指某种专业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模仿能力等)

3、能力的个别差异

(1)能力的类型差异

(2)

能力的发展水平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四、人格的倾向性

(一)需要

1、概念:需要是具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需要的种类: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爱与归宿的需要=发展性需要

安全的需要=缺失性需要

生理需要

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越早,力量越强;低一级的需要满足是高一级需要产生的基础和条件;越是高级的需要,不但拥有的人越少,而且满足的程度也相对较低

五、

形成的影响因素

六、

健康人格

(一)

自我扩展的能力

(二)

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三)

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

(四)

具有现实性知觉

(五)

具有自我客体化

(六)

体现定向统一的人生观

第五章

应激

一、

心理应激的概念

心理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是可以适应或适应不良

关于应激的概念,经历了如下的几种变化:

(一)

应激是一种刺激物

(二)

应激是一种主观反映

(三)

应激是一种刺激物与机体的互动作用

*二、应激过程的模式

(一)、输入部分——应激源

1、概念:

应激原是指环境对个体提出的各种需求,经个体认识评价后可以引起心理或生理反应的刺激。

*2、分类:

(1)社会文化性应激源

(2)职业性应激源

(3)环境应激源

(4)心理性应激源

(二)、心理中介机制——对应激源的察觉和评价

一般认为,一件不可控制或不可预见的事情对人的威胁最大

(三)应激反应——生理反应

恐惧、焦虑、过度依赖和失助感、抑郁、愤怒、敌意和自怜

塞里(selye)的生理应激理论:

Selye根据个体对应激源的生理反应,将应激分为三个阶段,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

(1)警戒期

(2)抵抗期

(3)衰竭期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

免疫系统:

(三)应激反应——心理反应

1、情绪反应:焦虑、恐惧、愤怒、敌意、抑郁、失助

2、行为反应

(1)针对自身的行为反应

(2)针对应激源的行为反应

3、自我防御反应

借助于自我防御机制对环境挑战,对自己或自己的应付效果做出新的解释,以减轻应激所引起的紧张和内心痛苦。

(四)结果:适应良好或适应不良

三、心理应激与健康

(一)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作用:适度的应激是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必要

是维持本人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可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可以以症状和体征的形式见之于临床。可价高已有的疾病。可造成对疾病的易感状

四、

应对

(1)

心理防御机制

P72-P74

(2)

应激管理

1、

管理身体反应:放松术

2、

减少无效应对行为:

减慢工作和生活节奏

条理化

承认并接受自己的极限

寻求社会支持

3、

应对挫折和冲突

4、

更有效处理冲突

第六章

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的起源

心身疾病的起源当是亚历克山大的“神圣的七种病”

高血压

溃疡病

支气管哮喘

甲亢

神经性皮炎

溃疡性结肠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后称为经典的心身疾病

二、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作为重要原因参与发病的躯体疾病

1、狭义: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2、广义: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3、心身障碍: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齐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

三、

心身疾病的研究途径

(一)心理动力途径

以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代表人物有亚历克山大。邓巴

(二)心理生理途径

(三)行为途径

四、心身疾病的分类(自学)

1、循环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2、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咳嗽

3、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溃疡、神经性厌食、习惯性便秘

4、内分泌系统:肥胖症、糖尿病、甲亢

5、泌尿生殖系统:夜尿症、原发性功能障碍

6、神经系统:偏头痛、心因性运动障碍

7、妇产科:痛经、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症

8、骨骼肌系统: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全身肌痛症

9、外科:频发手术症、整形术后综合症

10、儿科:小儿哮喘、口吃

11、皮肤科:神经性皮炎、斑秃

12、耳鼻喉科

13、眼科

14、口腔科

15、其他

*五、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或相关因素)

(一)社会因素致病因素

1、生活事件

2、工作负荷

3、社会文化因素

4、社会支持:可察觉到的社会关系资源

(二)心理因素致病因素

1、心理应激源

2、人格特征:特指与心身疾病相关的人格特征

3、情绪反应

4、行为因素

*人格特征对心身疾病的致病途径:

(1)

决定个体的行为类型、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2)

影响个体的认知评价及其情绪反应和生理变化

(3)

影响个体的应对方式和适应能力

(4)

影响个体耳朵人家关系和社会支持

(三)生理因素致病机制

1、心理始基:患病前的机体生理学特点

2、生理中介机制

*六、心身疾病的特征

(一)发病因素与情绪障碍有关

(二)大多与某种特殊的性格类型有关

(三)发病率有明显的性格差异

(四)统一患者可以有几种疾病同时存在或者交替发生

(五)常常有相同的或类似的家族史

(六)病程往往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

七、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八、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

第八章

心理治疗

*一、什么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与精神刺激是相对应的

精神刺激是用语言、表情、动作、行为等给人造成精神上的打击、精神上的创伤和不良的情绪反应

人类所具有的一切亲密关系都能起到“心理治疗作用”,理解、同情、支持

(一)

广义的心理治疗

泛指一切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改变其理解及行为的方式和方式

*(二)狭义的心理治疗

是指在确立了良好的心理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施治者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求救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者缓解救球者的心理问题或者人格障碍,以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

二、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和作用

(一)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二)情绪调节和疏导的作用

(三)认识和改变不适应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三、心理治疗的原则

1、信任原则

2、保密原则

3、计划原则

4、针对性原则

5、综合原则

6、灵活性原则

7、中立原则

8、回避原则

四、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1、建立良好关系

2、明确问题与治疗目标

3、实施治疗计划

4、巩固和结束治疗

五、心理治疗的分类

(一)按照心理治疗进行的方式

1、个人心理治疗

2、夫妻治疗

3、家庭治疗

4、集体治疗

*(二)依据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分类

1、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治疗的始祖)

(1)其特点在于探求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如何受自己童年期经验的影响而形成的潜意识,经过内心的分析,理解自己的内心动机,特别是潜意识中存在的症状,经过领悟理解以改善自己的行为

(2)精神分析治疗技术

①自由联想

②梦的解析

③移情分析

2、认知心理学派

(1)其主要理论认为:个体对己、对人、对物的看法及观念,都直接或简介地影响其情绪及行为,其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的心理与行为,都是由于不正确的或者扭曲的认知而产生的,所以此型的治疗重点在于矫正其对人、事错误及其扭曲的认知

(2)常见的认知疗法

①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

②自我指导训练

③贝克认知疗法

④问题解决疗法

*ABC:A激发事件

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即信念

C代表事件后个体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3、行为学派

(1)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①经典条件反射

②操作型条件反射

③社会学习理论(模仿学习)

(2)行为疗法的常用技术方法

①强化技术

②示范法

③放松训练技术

④系统脱敏技术

⑤冲击疗法(满灌疗法)

⑥厌恶疗法

4、询者中心疗法(非指导性治疗)

理论基础:人本主义

基本假设:人类在物质生活有初步保障的基础上又可能追求高级价值的实现

基本目标:提供适宜的气氛或环境,让患者在其中成为有作用的

精神支持疗法:是临床应用简便的方法

态度:

解释、鼓励、支持、指导

六、心理治疗对治疗师的要求

1、要有一颗帮助别人的心

2、要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

3、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4、要具备乐观的生活态度

5、要遵守职业道德

第十章

心理健康

一、健康的概念

1、WHO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虚弱跟疾病,还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满状况

2、国内学者把健康的界定具体理解为

①无器质性或功能性障碍

②无主观不适的感觉

③无社会(第三者)公认的不健康行为

3、最近WHO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定义,要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和道德方面都保持完好状态或最佳状态才称健康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

1、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定义: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适应环境,人家关系中彼此都能谦让

有幸福感

在工作跟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额生活

2、国内学者总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内外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功能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心理健康标准

①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

②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

③意志坚决,做事有目的

④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

⑤养成健康习惯级行为,无不良行为

⑥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

2、马洛斯提出的十条标准

和米特尔曼

(1)有充分的适应能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当的评估

(3)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泄和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适度的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情况下,个人基本需要恰当满足

3、我国学者的看法

(1)智力正常

(2情绪良好

(3)人际和谐

(4)适应环境

(5)人格环境

四、心理健康的评估原则

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

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性

人格的稳定性

同一性: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无论形式或内容均与客观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保持一致,即同一性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护理心理学的概念

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

护理心理学的概念

护理心理学是从护理情景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景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学科。

二,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患者的心理,护士的心理。

三,

护理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基本任务包括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

(一),理论任务

1,

确立学科发展的指导思想

2,

构建学科理论的完整体系

(二)实践任务

1,

提供护士人才培养的心理学指导与咨询

2,

研究并提供临床心理护理的科学方法的规范模式

3,

研究并解决护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问题

第三章

个性

第一节

个性倾向性

一,

动机

引起动机有2个基本条件: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二,

挫折

1、

挫折的概念

挫折是指个体因动机性行为遭遇阻碍所体验的烦恼,苦闷和沮丧等不良情绪

2、

挫折产生的原因

(1)外在因素

(2)内在因素

三.挫折的承受力

应对挫折,防止消极影响的主要方法包括

1、

提高认识水平,正确对待挫折

2、改善处理问题的方式,变换视角与出发点

3、改换环境,或适度情绪宣泄,即在限制环境下自由发泄受压抑的非理智情感

4、主动找亲友倾吐心身,减轻压力等。

第八章

心理治疗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

一,

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

1,

情绪与躯体功能

2,

条件反射与学习理论

3,

语言的重要作用

4,

神经系统的潜力和可塑性

第十二章

患者心理

第一节

疾病行为与患者角色

一,

患者的疾病行为

1,

疾病行为的概念

疾病行为通常是指患者显示其病感的行为,病感是指个体感到有病的主观体验

2,

疾病行为的类型

(1)主动疾病行为

(2)被动疾病行为

(3)医源性疾病行为

*二,患者角色

患者角色,又称患者身份,当一个人被宣布患病之后,就获得了患者角色,其原有社会角色,部分或全部地被患者角色所代替。

(一)*患者角色的基本特征

1,

原有社会角色退位

2,

自制能力减退

3,

求助愿望增强

4,

康复动机强烈

5,

人际合作愿望加强

(二),患者角色模式的主要类型

1,

患者角色强化

指患者对所患疾病出现心理反应过度等角色行为特征

2,

患者角色淡化

指患者意识不到自己有病(角色缺如),或对自身疾病的严重程度过于忽略等角色行为特征

3患者角色隐藏

指患者因不能或不愿承担疾病所致影响及产生的相应角色行为特征

4.患者角色牵强

指个体出于某种目的而利用患者角色的行为特征

(三),患者求医行为的基本类型

1,

主动求医行为

2,

被动求医行为

3,

强制求医行为

第二节

患者的需要

二,患者需要的主要内容

1、健康需要

2、安全需要

3、适应需要

4、归属需要

5、安抚需要

6、信息需要

7、刺激需要

8、尊重需要

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活动

一,

患者的心理活动的形式

焦虑,抑郁,恐惧,愤怒

二,

患者的心理活动与疾病严重程度

1,

患者的心理活动强度与其“疾病认知”严重程度成正比

2,

患者的心理活动强度与其疾病实际严重程度成正比

三,

患者的心理活动与年龄阶段

1,

患者的心理活动的复杂性与其年龄增长成正比

2,

患者的心理活动的外显性与其年龄增长成正比

四,

患者的心理活动与疾病治疗方式

1

,患者的心理活动强度与其对疾病治疗方式的认知危险程度成正比

2,患者的心理活动强度与其疾病治疗方式的实际危险程度成正比

第十五章

心理护理实验

第一节

、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护理

*一,儿童患者

1,

心理特点

(1)分离性焦虑

(2)紧张,恐惧,不安

(3)反抗

2、心理护理措施

(1)根据患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实施心理护理

(2)病房的环境布置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二,老年患者

1,

心理特点

(1)否认

(2)自持

(3)恐惧

(4)幼稚

(5)自卑,抑郁

2,

心理护理措施

(1)重视,尊重老年患者

(2)关心老年患者

(3)调节老人情绪

(4)尽可能多的社会支持

第二节

、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心理护理

一,

门诊患者

1,

心理特点

(1)茫然,期待

(2)慕名择医

(3)争先求医

(4)审时度医

(5)求全求医

2、心理护理措施

(1)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2)提供直诚,热情的服务

(3)耐心细致的合理解释

五,

*癌症患者

1,

心理特点

(1)否认

(2)恐惧和抑郁

(3)孤独与怪癖

(4)悲观与绝望

2、心理护理措施

(1)激发患者的积极期望

(2)鼓起患者抗癌的信心

(3)教会患者自我安慰的方法和技巧

(4)建议患者适当体育锻炼

(5)松弛---想像疗法

RCQ出版社荣誉出版

整理人员:H229全员

2011年1月7日

篇2: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心理学,培养,方案,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简介: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6803或040203授予理学或教育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应用心理学是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科较有特色的专业之一,目前包括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职业指导、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经济行为与消费心理等四个专业方向。早在1985年,华中师范大学就成立了

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内容:

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76803或040203

授予理学或教育学

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应用心理学是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科较有特色的专业之一,目前包括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职业指导、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经济行为与消费心理等四个专业方向。

早在1985年,华中师范大学就成立了国内第一家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心理保健咨询所。1990年代初,华中师范大学成立心理学系,将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专业方向作为一个重点发展的方向。经过20余年的发展,该专业方向已经成为国内居领先地位的学科点之一。2005年,湖北省和学校以新组建的心理学院为依托,成立了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及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这两个机构加上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起为本专业的科研和教学构筑了一个强有力的专业平台,特别是国内一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室,及正规的日常心理咨询门诊服务。本专业之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也经过多年建设,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职业指导和经济行为与消费心理则是新建设的两个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5人,硕士生导师6人。本专业各方向的研究先后曾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项目等多项资助。本专业心理咨询方向和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从1996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起招收博士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心理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科学的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心理学学科上奠定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各相应专业领域掌握较系统的专门知识及实践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本专业实务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简介

研究方向名称

简介

1

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

本方向遵循“研究者—实践者”的培养原则和模式进行,旨在培养具备较强研究能力和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实践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临床和咨询心理学家),毕业生能够掌握心理咨询方面的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2

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包括职业方向定位、个人的职业能力分析及与职业相关的咨询服务等,本方向培养专注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咨询领域的专业人员。

3

组织行为与管理心理

此方向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侧重于对个体行为(知觉、态度、价值观、激励等)、群体行为(群体动力、决策、沟通、领导、冲突与谈判)、组织行为(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进行研究。

4

经济心理学

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心理和消费行为,其核心主题是基于社会背景的人们的经济及消费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是近年来发展迅猛、影响广大的应用心理学的新兴交叉研究领域。

四、学习年限

1.学习年限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

2.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学校提前毕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在校学习时间达2年及以上,可申请提前毕业。

3.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于每年十月,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4.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提前毕业申请批准后,若不能按其申请的时间毕业的,将按结业办理。

5.研究生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于每年十月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6.研究生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研究生在延长学习年限期间,不享受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得少于36学分。

1.

我校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分为6类:①学位公共课

②学位专业课

③指定选修课

④任意选修课

⑤实践环节

⑥补修课。

2.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①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为36-38学分,按17学时/学分安排教学;

②学位公共课为9学分,其中外语5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自然辩证法2学分;

③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学分为25-27学分;

④实践环节为2学分。

3.

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培养计划中增加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并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但不计学分。本专业要求补修的本科课程见附表。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实践环节

本专业实践环节包括临床实习、教学实践(工作实践)、学术活动三种。

1.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方向、职业指导方向硕士生的实践形式是咨询实践和学术活动,共3学分。咨询实践分为咨询实习和督导两部分,各占1学分。咨询实习时间为40周,每周实习4学时,督导2学时。实习在指导教师督导下进行。

2、其余方向硕士生教学实践的形式是:教学实践(工作实践)、学术活动两部分,各占1学分

3、教学实践必须面对本专业本科学生,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讲授部分本专业课程,也可以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为17学时,学生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

4、工作实践主要针对管理心理学研究方向硕士生,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或寒暑假)进行,实习包括到某组织(政府机关、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方面的工作,实习工作量为54学时。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工作实践。

5、学术活动要求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至少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这两张表于学位论文答辩前以院系为单位收齐上交到研究生处培养办公室,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该门课程成绩由研究生处负责录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

七、科学研究

1.三年毕业的硕士生不作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有署名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

2.

本专业硕士生应该经常性从事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参加学术会议,参与导师主持的课题研究工作等。研究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结束时,研究生应写出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由导师评定成绩。

3.本专业硕士生在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之前须至少提交1篇学年论文(或研究报告)并公开报告,其成绩由导师小组评定。

4.本专业硕士生一般应在第4学期末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公开答辩,开题报告获导师组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研究阶段。

八、学位论文

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

1、论文选题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2、所选的研究内容有学术继承,学生要熟悉前人的研究,并能对前代、当代的相关学术观点进行综述和评价。

3、论文研究设计合理,方法正确,资料可靠。

4、论文有一定学术创新。创新可体现于选题内容,观点,材料,设计和方法,结论等方面。

5、文字明白简练,表达方式(如图、表)恰当,文章结构合理;引文、注释周详;各项文体式样符合专业论文的写作规范(建议学位论文格式采用APA写作格式)。

6、学位论文答辩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生培养,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小组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述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过程要注意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科研方法训练以及外语水平提高,以增进硕士生科研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养成其科学态度和严谨学风。

十、考核方式

1.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学位课程应进行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部分外语基础好的学生,经过入学外语后摸底考试达到要求,可以免修免考,成绩按80分计算,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规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按照经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通过规定的考试,其中学位课程考试加权平均成绩必须达到76分(含)以上,才能申请学位;选修课原则上也要求考试,考试也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实践环节、开题报告等宜用考查的方式进行。考试、考查的形式由主讲教师或导师组决定,可以是闭卷、开卷考试,也可以是做课程论文、实验考核等形式,都应有文字档案记录。考试成绩达到60分者可获得学分,考查成绩按合格、不合格登记,合格者可获得学分。

2.学生课程考试、考查未通过者,有两次补考机会:一是随下年级参加正常补考,二是参加毕业补考。公共学位课程由研究生处组织考试,其它类课程由本院组织,仍未通过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3.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考查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缓考,经院主管领导批准(其中公共学位课须经研究生处主管领导批准),方可缓考。擅自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的成绩以零分计,不能参加正常补考,只能参加毕业补考。

十一、其它

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学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2门。并且与本科生同堂同卷考试,取得良好或75分以上成绩。所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2.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可不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以为评定平时学习成绩之依据。

3.在前4个学期,每学期结束前,学生须向导师提交本学期学习情况报告,内容包括所研读的知识主题,主要书籍文献清单,主要收获等。

4.每位硕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六周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

5.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

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任课

教师

学位公共课

0003

第一外国语

136

5

1+2

公外系

0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4

2

1

理论课部

0007

自然辩证法

34

2

2

理论课部

学位专业课

105104020001

心理学基本问题研究

51

3

1

郭永玉

105104020002

心理学研究方法

51

3

2

周宗奎等

105104020003

多元统计及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68

4

3

刘华山

定险峰

指定选修课

究方向

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

105104020301

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

51

3

2

江光荣

105104020302

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

51

3

3

江光荣

105104020303

团体咨询

34

2

4

汪海燕

105104020304

临床心理评估与诊断

34

2

3

职业指导

105104020305

心理咨询

51

3

2

105104020306

职业测量

51

3

2

马红宇等

105104020307

生涯辅导技术

51

3

4

江光荣

郑晓边

组织行为与管理心理

105104020105

社会心理研究

51

3

1

105104020308

组织行为学研究进展

51

3

2

徐富明

105104020309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技术

51

3

3

马红宇

经济心理学

105104020105

社会心理研究

51

3

1

105104020101

认知心理学研究

51

3

2

周治金

105104020310

经济行为与消费心理研究

51

3

3

徐富明

任意选修课

心理学学院各专业和方向的指定选修课程向本院所有研究生开放,另外还有教师面向所有研究生开设的任意选修课程,研究生可自由选修,所选课程作为该生的任意选修课程计算学分。任意选修课至少修满6学分。



实践环节

研究方向

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职业指导

105104020311

实习

160小时

1

4、5

105104020312

督导

80

小时

1

4、5

组织行为与管理心理、经济心理学

00014

教学实践

1

3、4、5

各方向

00015

学术活动

1

3、4、5

补修课

心理统计学

1

实验心理学

2

篇3:《心理学》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心理学》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本文关键词:实施细则,心理学,课程教学

《心理学》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本文简介:《心理学》课程教学实施细则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内容说明心理学是专业汉语言专业(师范方向)(本科)的一门限修课,课内学时45学时,2.5学分,开设一学期,安排在第六学期。本课程主要阐述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着眼于提高学员的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

《心理学》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本文内容:

《心理学》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一、

课程的性质及教学内容说明

心理学是专业汉语言专业(师范方向)(本科)的一门限修课,课内学时45学时,

2

.5学分,开设一学期,安排在第六学期。

本课程主要阐述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着眼于提高学员的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有:心理学概述、个性和个性倾向性、注意、感觉和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和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能力、学习心理、品德心理、心理健康、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课堂教学中的团体心理气质、

教学媒体与使用

文字教材:《心理学》叶奕乾、祝蓓里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修订二版

文字教材按照成人教育的规律编写,每章前配有学习的目标以及重点、难点,使学生自学时有明确的目标,并了解哪些是难以理解以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对之进行重点掌握和比较。文字教材是主要教学媒体。

直播课堂:共2讲,每讲50分钟,由兵团电大教授主讲,第一讲对该课程的全面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作简要介绍,第二讲对教学过程中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答疑,对期末复习进行辅导。学生和辅导教师可以登陆中央电大的电大在线收看。

IP课件:IP课程是基于网络的新型教学媒体之一。本课程把IP课程选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按章节顺序,每2章为1讲,串讲本课程的重点,并给予考试复习指导,它采用讲授、部分静态资料与文本提示结合的方式,共7讲,学生和辅导教师可以登陆中央电大的电大收看。

网上辅导:通过网上课堂,给出该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参考资料、教学实施细则、复习提要、考核说明等信息。网上辅导安排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十二师电大辅导教师针对本课程的重难点安排12次文本网上辅导,包括教学内容导读、重难点分析、电子教案、补充背景资料等。一种方式是安排动态的网上辅导,主要是网上答疑,通过网上课堂提供的各种交流平台进行网上答疑活动,针对学生和教师学习过程中以及期末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解答。此外辅导教师和学生平时教学或学习中有问题还可以通过电话或Email的方式随时进行交流。

作业练习:学生要认真按时完成十二师电大布置的4次书面作业完成这四次作业将是获得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同时,要完成十二师电大的网上测试和参与BBS专题讨论。

面授辅导:由具体办学单位负责聘请老师对学生进行面授辅导和答疑,面授课应不超过课内总学时的二分之一,既不超过36学时。

三、教学进度及建议

(一)

教学进度表

2006学年

1学期

十二师电大《心理学》课程教学计划进度表

十二师、分校(站)

辅导教师

张跃利

年级、专

业汉语言专业

心理学

采用教材、名称、版本、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修订二版)《心理学》

各教学环节总教学时数(包括72学时的课内学习和36学时的课外自学)

72+36

面授课

36

作业

8

网上辅导

26

实验

实习

课程设计及大作业

社会调查

其它

2

建议自学时数

36

上课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形式

教学媒体

课时

形成性考核

(习题、实验、测验、讨论等活动)

第1周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1、

观看网上教学大纲,理清本课程的脉络

2、

面授辅导第一、二章的重点、难点

3、

讨论

1、文字教材

2、网上课堂

3、电子教案

4

小组讨论: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和人格差异组织教学

第2周

第三章

注意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1、观看中央电大一、二章的IP课件、录像、直播课堂

2、自学

1、文字教材

2、网上课堂

3、电大在线

4、IP课件

4

1、思考一、二章作业册习题

2、做一、二章网上测试题

第3周

第五章

记忆

第六章

想象

第七章

思维

面授辅导第三章的重点、难点

1、文字教材

2、电子教案

3、网上课堂

4、作业册

34

做第一次作业

第4周

第八章情感和情绪

第九章意志气质和性格

第十章

能力

第十一章学心理

1、观看中央电大第三章的IP课件、录像及其它相关辅导内容

2、自学、网上答疑、辅导

1、文字教材

2、网上课堂

3、电大在线

4、IP课件

4

1、积极参加网上答疑活动

2、做第三章网上测试题

第十二章品德章心理健康

第十四章青少年身心特征

第十六章课堂体心理气质

1、

讲评第一次作业

2、面授辅导第四章、第五章重点、难点

1、作业册

2、文字教材

3、电子教案

4、网上课堂

4

根据网上课堂的导读提示复习第四章、第五章内容

(二)

教学建议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学生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自学《心理学》文字教材,通过仔细研读教材,发现疑难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收看网上的各种辅导是学好本课程的基础。面授辅导是学生个体自学和参与网上辅导后的提高阶段,也是直接面对学生解决课程疑难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课程要求面授辅导教师认真钻研本教材教学大纲、教材,收看中央电大各种媒体辅导。

在教学组织上主要采取“个体自主学习”、“面授辅导(包括收看视频和教师辅导)”、“课堂(小组)讨论”和“平时作业与练习”等形式。在此我们特别强调“平时作业与练习”这一教学环节,本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较强的课程,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受平时练习的影响,有些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否向学生实际学习和教学转换的程度,受平时作业和尝试性实践经验的制约。为此,要求学习者必须高质量地完成本课程的作业。另外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强调尝试实践是因为教学经验越广泛,越有助于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本课程要求学生尽可能尝试实践。

四、教学形式

依据兵团电大已经形成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中心、教育者引导学习为前提、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手段支助学习为基础六步循环法教学模式”,结合本课程的学科特点,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形式:

(一)导学形式

1、网上发布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形成性考核方案、教学和自学进度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

2、网上发布每章的主要知识要点和重难点问题提示,使学生了解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3、网上提供各种教学参考书目、拓展学习的补充资料及相关网站链接,引导学生在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自己主动的学习和发展。

4、集中面授辅导,主要是对教学内容和学生作业中共性化的问题进行适当讲解,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困难进行指导。

5、个别指导,通过网上课堂提供的各种交流平台如BBS讨论、或电话、e-mail等方式随时进行个别学习指导活动。

6、学习策略指导,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在网上课堂呈现学习辅导材料时,注重向学生提供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和指导,如选择性注意策略、认知策略、自我监控策略、自学策略等。

(二)自主学习形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而外部信息的意义并不是由信息本身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形成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信息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还包含新旧经验冲突所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

为了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构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我们除了提供印刷教材和音像教材以外,还吸取了斯金纳程序教学的经验,利用网络技术确立了一系列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增加了控制感,学习动机更强。具体做法为:

1、在网上课堂,把《心理学》的整体内容按章节排成序列,每周呈现一章的内容,依次呈现,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2、分章节建立网上自测题库,每一章的学习内容后面都紧跟着问题,学生通过选择、判断等做出积极的反应。通过网络技术可以立刻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反馈,即学生回答问题后马上可以看到答案,知道对错。这样学生就能够知道自己在学习上取得了多大进步,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3、网上课堂的教学辅导虽然每周更新,但以往的内容一直保留,这样更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速度和能力进行学习,同时真正做到了使学生自主确定学习进度,有利于适应学习者的个别差异。

4、对于那些长时间不上网学习的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师论坛”和“给同学留言”留言给学生,提醒学生尽快学习。

(三)提供多种助学服务

充分利用远程开放教学平台等相关信息技术,提供及时、完善、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是电大课程教学模式的一个鲜明特色。《心理学》课程提供的助学服务主要有:

1、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中央电大提供的各种媒体资源各种教学文件、相关案例、各种助学信息资料、网络测试、知识要点提示、视频等。

2、网上专题讨论。辅导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在BBS上发布相关讨论专题,要求各位学员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讨论以让学生从具体问题着手作理论思考和分析,通过反省实际,分析矛盾,设想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理解有关理论观点。

3、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形式,《心理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求:凡是居住地离得较近、学习进度比较一致的同学,就可以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成员可以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交流学习信息和资料,互相鼓舞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机,消除个别化学习带来的孤独感,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

五、教研活动安排与内容

为确保本课程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上海电大会定期组织由开设本课程的分校教师参加的教学研讨活动,研究教学大纲和课程实施方案,明确教学任务和要求,分析教学重点、难点,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活动计划见附件1。

六、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

单独制定,参见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

七、考试形式与要求

(详细内容参见http://www.open.edu.cn/file_post/display/read.php?FileID=22908)

期末终结性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由兵团电大根据统一考核要求,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1、考试命题范围和试卷内容覆盖本课程教材的全部16章,

2、试卷反映学习目标的各个层次要求;试题难易适中,可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所占比例大致为:容易占30%,适中占50%,较难占20%。

3、本课程的考试按照认知能力,分为识记、了解、理解、掌握四个层次进行命题。各认知层次的含义如下:

识记:是对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能恰当地表述。

了解:了解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程的理论,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正确的阐释。

掌握:是指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释教育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4、考试形式:期末考试采取当堂闭卷笔试。闭卷考试时限为120分钟,即2小时。

期末考试卷面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中的80%。

5.试题类型及结构:

本课程考试题型共有六种:

(1)选择题(10分,包括单选和多选题)

(2)名词解释(15分)

(3)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15分)

(4)简答题(20分)

(5)案例分析题,约占10分

(6)论述题,约占30分

八、教学联系方式

本课程主持教师:十二师电大张跃利

Email地址:[email protected]

电话:3736582

附件1:

兵团电大十二师分校汉语言专业

表格登记号:JX—17

2006年学年第1学期教研活动计划表

十二师

电大

汉语言专业

主持教师

张跃利

04-005春(专升本)

课程名称

心理学

音像教材主讲教师

叶奕乾、祝蓓里

使用教材(出版社、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修订二版版叶奕乾、祝蓓里)主编的《心理学》

活动次数

时间

地点

教研活动内容

形式

习题、实验、测验等环节

使用音像教材要

使用文字教材章节

教研

师训

1

3月19日,

1、研究教学大纲

2、研究课程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和考核方案

3、明确教学要求,统一教学进度

4、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5、讨论分析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

1、要求辅导教师明确本课程的性质、特点、目的、任务及教学和考核要求。

2、要求辅导教师本人(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浏览本课程的中央电大

3、对辅导教师提出批改学生作业的时间要求。

2

4月19日,

1、交流教学情况

2、安排期中考试形式及内容

3、讨论下半学期教学重点、难点

4、讨论作业批改情况

1、

与分校辅导教师一起分析前一阶段的教学经验与不足,互相取长补短。

2、

组织好学生的期中复习

工作。

3、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要全部批改,并做好记录。

3

6月11日,上海电大,网上

1、总结交流本学期教学上的问题

2、

讨论期末复习形式及内容

1、做好期末复习辅导

2、做好学生学期平时成绩记录、考核和上交成绩登记表工作。

注:1、此表一式三份,一份报教务处,一份系(部),一份自留。

2、此表必须在正式活动前两周订好。

3、此表由主持教师或主讲教师填写。

张跃利

    以上《20XX最新H229之护理心理学笔记》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20XX最新H229之护理心理学笔记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20XX最新H229之护理心理学笔记》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