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告会湖北省各学校名师指点2011年高考语文命题方向 本文关键词:湖北省,高考,年高,报告会,命题
高考报告会湖北省各学校名师指点2011年高考语文命题方向 本文简介:语文:适度渗透新课程理念作文错3字扣1分华师一附中语文高级教师许丹玲命题指导思想摘录:命题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要结合我省语文学科的特点,渐进适度渗透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命题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
高考报告会湖北省各学校名师指点2011年高考语文命题方向 本文内容:
语文:适度渗透新课程理念
作文错3字扣1分
华师一附中语文高级教师
许丹玲
命题指导思想摘录:
命题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要结合我省语文学科的特点,渐进适度渗透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命题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试题,全面而有重点地反映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在考查考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备考方向不作大调整
今年是湖北省课改前的最后一次高考,我省今年的高考仍将平稳过渡,同时继续渗透课改理念,保持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成熟、稳定、创新”的特点。
湖北省2011年的语文科考试大纲《补充说明》与2010年相比,在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高考命题使用工具书和古诗文背诵篇目方面完全一致。这意味着今年的高考考生备考的方向不必作出大的调整。
备考建议
作文要敢于个性表达
1.抓两头(客观题和写作)带中间(主观阅读题和语用题)。
2.熟悉课本,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
3.适当借鉴其他省试卷,多见一些与湖北不同的题型。
4.适度轻松,让大脑能够感受生活的浪花,保有思想的灵敏性。
针对命题指导思想中“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三点要求,复习重点为:
1.注重基础知识训练。湖北题一直保留了字音、字形、词语、病句、标点符号5道语言基础题,“字音、字形、词语”基本是考常见易错的;“病句和标点符号”出题比较规范,不偏、不怪,不会说不清楚;文学常识也主要以课本中文学作品为主,偶涉课外,也都属于常识范围。
2.阅读训练可以文质兼美、审美意蕴深厚的文本为素材,可以训练学生理解、掌握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的感念或术语,着重训练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培养读懂文本,根据语境揣摩、推断的能力。其中,文言文和古诗鉴赏是能够靠长期的积累、扎实的训练而收到良好的效果的。
3.加强以材料作文为主的写作训练,鼓励学生在文章中表现自己的生活、真诚抒写心灵深处的真实感悟,敢于自主表达、个性表达。
保持相对稳定
坚持湖北特色
华中师大一附中语文特级教师
严育开
2011年是湖北省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二年。湖北省2011年高考是新旧高考衔接过渡的最后一年,不少人猜测湖北省2011年高考语文命题将会有较大变化。翻开《湖北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补充说明(语文
科)》(下简称《补充说明》),我们发现,今年的《补充说明》与2010年的《补充说明》相比,除“题型示例”稍作删削和增补外,几乎没有修改。2011年湖北省高考语文命题仍将保持相对稳定,坚持湖北特色。
湖北省2011年高考语文命题指导思想不会改变,“命题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命题依然要“结合我省语文教学实际,渐进适度渗透新课程理念”;命题注重“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试题,全面而有重点地反映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命题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试卷题型及其赋分比例、难度控制不会改变,古诗文背诵篇目也没有变化。考生不必过度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湖北卷的一些特点,考生仍然要高度重视。突出能力立意是湖北语文卷命题的一贯原则。高考毕竟是国家级考试,必然要全面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评价鉴赏等五种不同层级的能力。选材贴近生活,无论是基础知识题、现代文阅读题还是作文题,一般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考生必须关注现实。
湖北省明年将与全国一样,按新课改要求命题,今年命题必将“适度渗透新课程理念”。每年的语言运用题,也是湖北省高考命题的“试验田”,年年都有能有效考查考生综合能力的新题型出现。因此,在复习期间必须认真对待语言运用题的训练。要想在高考中考出理想成绩,考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考试大纲,落实每一个考点,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针对薄弱环节,强化训练;特别是古诗文阅读训练、现代文阅读训练,不可走过场。写作题一题就有60分,万万不可大意。可适当做些审题立意、列提纲、锤炼语言方面的训练。
祝广大考生考出最理想的成绩!
附录一
2011年语文高考命题使用工具书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辞源》(商务印书馆)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附录二
古诗文背诵篇目
(一)古文(10篇)
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荀子》
过秦论(节选: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
谊
屈原列传(节选: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
陈情表
李
密
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王
勃
师说韩
愈
阿房宫赋杜
牧
六国论
苏
洵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前赤壁赋苏
轼
(二)诗词曲(25首)
氓《诗经》
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导夫先路”)屈
原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
曹
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
潜
山居秋暝王
维
蜀道难
李
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将进酒
李
白
蜀相杜
甫
登高杜
甫
登岳阳楼杜
甫
琵琶行
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杜
牧
锦瑟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
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
永
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
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
观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
游
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长亭送别(节选:【正宫】【端正好】)王实甫
篇2:20XX_20XX学年高考历史第三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三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 本文关键词:单元,高考,变法,学年,王安石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三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 本文简介:第三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总结(三)一、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不同点中心内容整顿吏治富国(理财)改革程度局部改革经济、军事、教育全面改革相同点目的解决社会危机(直接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根本目的)性质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特点在当时皇帝支持下自上而下进行的,有曲折性、复杂性结果遭到大官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三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 本文内容:
第三单元
王安石变法
单元总结(三)
一、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不
同
点
中心
内容
整顿吏治
富国(理财)
改革
程度
局部改革
经济、军事、教育全面改革
相
同
点
目的
解决社会危机(直接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根本目的)
性质
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
特点
在当时皇帝支持下自上而下进行的,有曲折性、复杂性
结果
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
二、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中的土地政策
1.商鞅变法制定了“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等措施,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2.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荒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法,即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一措施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缓和了阶级矛盾。
三、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1.相同点
(1)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2)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4)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2.不同点
(1)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2)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3)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四、对封建主义性质改革的总结
封建主义性质的改革,目的是建立或巩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地主阶级所进行的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一场改革运动。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
(1)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为挽救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对其内部政策的调整。
(2)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由清朝地主阶级洋务派实行的学习西方先进军事和生产技术的一场运动,就整体而言,是清政府为了应对内忧外患而在内政外交方针上所作出的调整。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发生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洋务运动则发生在近代时期。它们的改革都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并对当时及以后的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典例】
(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第一步:审题意
第(1)问注意材料一反映的王安石变法的法令及其实施的目的。第(2)问,注意“社会转型”的表现及“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
第二步:抓关键
第(1)问,第一小问法令,注意材料一的信息“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第二小问目的,注意材料一中“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的信息。第(2)问,第一小问表现,注意材料二“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信息;第二小问简析,从王安石变法背景,即积贫积弱和社会矛盾等角度来回答。
第三步:扣知识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目的和影响
参考答案
(1)法令:方田均税法。
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
(2)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
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
解答非选择题常见失误及解决办法
近年来高考试题大多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命制试题,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运用材料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掌握好解题技巧是高考中“水平正(超)常发挥”的关键,应特别注意解答非选择题的常见失误及解决办法:
1.答题没有思考的过程,看到题目就写,没有完整的答题思路。解决办法:在初读材料的基础上,注意审题,看清问题的具体要求,然后带着问题细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题,了解材料的层次结构;对应材料内容,思考材料内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2.不按题目要求做题,审题不清,随意性大。解决办法:认真审题。审题意——紧抓“题眼”,揣摩题意,审题型——辨别题型,确定方法;审题分——注意题分,看分作答,一般来说,分多的题目答案要点多,分少的题目答案要点少。
3.答题时忽略材料的作用,不能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材料。
解决方法:注意将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充分分析和利用材料。
4.角度单一、重复。解决方法:注意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问题。
王安石是一位理论上的先行者,他希望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其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以发展财政经济为核心。其理财思想和实践对后世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四年之中,前法尚未真正落实和巩固,后法就接踵而至。……有些地方预支青苗钱是发放实物,而归还时却要求交纳现钱,由于物价上的差异,农民可能受双重损失;有些州、县以多贷款为有功,难免出现强迫贷款的情况。
——朱柏铭、郑备军《改革·经验·教训
——王安石变法理财得失谈》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变法的首要措施。指出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安石在农业方面的理财举措。
(3)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在推行变法中存在的问题。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概括;第二小问,根据导语和材料信息,从政府收入、农民负担、土地兼并等角度分析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农业”相关措施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从改革进程、用人、农民利益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措施:理财。
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抑制土地兼并。
(2)举措:免役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3)问题: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农民利益受到损害。
篇3:山东省高考改革方案已经一锤定音
山东省高考改革方案已经一锤定音 本文关键词:定音,高考,山东省,改革方案
山东省高考改革方案已经一锤定音 本文简介: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鲁招委〔2012〕2号各市招生委员会、教育局,各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要求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
山东省高考改革方案已经一锤定音 本文内容:
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的通知
鲁招委〔2012〕2号
各市招生委员会、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要求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做好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当作贯彻落实《纲要》、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关系到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坚持“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依法行使自主权”的原则。通过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努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人才,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考试科目内容的调整,充分体现“减轻学生负担、纠正文理分科、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考核”的改革意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任务,精心准备,确保高考改革的平稳过渡
为做好我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各地、各单位要明确任务,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我省制定的课程计划,根据国家及我省已出台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做好《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宣传指导工作,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确保高中课改和高考改革方案的有机结合和平稳过渡。
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要积极做好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的各项准备工作。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组织人员加强对高考命题的研究和试验,通过命题思想和理念的转变,逐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有个性的发展。
各高中学校要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在开齐开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尽快实现“选课走班”教学,切实做到对2011年以后入学的高中生不再进行文理分科教学。要通过加强管理、改进评价过程和方法、调整评价内容,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使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客观、公平、公正,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信,确保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录取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各高等学校要按照国家和我省已经出台的考试招生政策,积极落实高考的各项准备工作。要不断修订完善招生章程,确保本校的招生章程与国家和省的招生政策相衔接。要加强与高中学校的联系,参与并支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提高录取新生质量,促进我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领导,为高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有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既要态度积极、满腔热忱,又要头脑冷静、稳步推进。各地要正确宣传这次考试科目内容调整的目的和意义,客观准确地介绍这次调整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配合新闻舆论单位加强正面宣传,防止误导和炒作。要采取有力措施,统筹协调各方力量,通过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支持,全力以赴确保我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认真组织实施《2011-2015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研究,现就我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科学调整考试内容,优化统一考试科目设置
(一)自2014年起,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1.夏季高考考试科目采用“3
+
综合”模式。“3”指语文、数学(分数学1和数学2)和外语(分英语、俄语、法语、德语等语种)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综合分为综合1和综合2。综合1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综合2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考生根据自身特点和招生院校要求自主选考数学、综合和外语语种。
从2014年起,外语考试科目中的听力考试不再纳入夏季高考统一考试内容。招生院校可在招生章程中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外语听力成绩提出要求。报考外语类或对外语口语有要求的专业的考生仍需参加由省统一安排、各市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外语口语测试,其成绩计入考生电子档案,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录取时的参考依据。
2.春季高考的文化基础部分(即语文和数学两科),由省统一命制试题,统一组织考试;专业技能部分(分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由省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招生院校负责组织考试。
(二)自2014年起,对参加夏季高考的高中段应届毕业生的体育测试成绩以学生在高中阶段体育成绩为依据,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分A、B、C、D(即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下同)四个档次记入考生电子档案;往届毕业生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测试,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考生实际测试成绩,分A、B、C、D四个档次记入考生电子档案。对于符合免试条件的考生,其成绩计算按有关规定执行。
二、进一步加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强化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
(一)进一步加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增强其科学性和公信度。从2011年入学的学生开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组织实施,考试成绩除用于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测定外,同时记入参加高考的考生电子档案。
(二)进一步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要通过加强管理、改进评价过程和方法、调整评价内容,使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客观、公平、公正,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信,以确保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录取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三)规范同等学力人员报名参加高考的管理。省统一制定同等学力考生的认定办法,招生考试机构按认定结果组织同等学力人员的高考报名。
三、积极推进省属高校自主招生和高职院校注册入学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一)继续扩大国家、省级示范性、骨干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单独招生考试)的试点范围和录取规模。
(二)积极向教育部申请,经批准后,从2014年起,在有关省属本科院校开展自主招生,自主招生计划控制在招生院校总招生计划的3%以内。同时对特长显著或具有特殊才能、符合高校培养要求的可破格录取;对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学生,按规定实行推荐录取。
(三)稳步推进高职院校注册入学录取办法。在规范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高职院校面向以中职学生为主的免试注册入学招生规模。从2014年起,将注册入学的生源范围扩大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综合素质评价较好、有明显职业倾向的普通高中学生。
四、完善高校招生章程,规范高校招生行为
(一)各高校均应按照教育部和省里的要求制定本校的招生章程。招生章程应包括本校统一考试录取、自主招生录取、特殊专业录取等方面的政策,对考生参加统一考试的考试科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体育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的要求以及成绩使用、招生程序等方面的内容。招生章程经省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审定后方可向社会公布。
(二)各校招生章程应在每年高考前公布,涉及众多考生的重大政策调整应提前公布。招生章程一经公布,不得随意变更(国家招生政策作出调整的除外)。省招生考试机构要严格按照学校公布的招生章程对学校的录取过程进行监督。
五、不断改进和完善招生录取政策和办法,促进教育公平
(一)夏季高考,考生录取主要依据高考成绩,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春季高考,综合专业技能和文化基础两项成绩择优录取。对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生,高职院校要优先录取。对参加夏季高考未被本科院校录取的考生,可继续参加高职院校录取,单列计划,按志愿择优录取。对于两类考试都参加且成绩均达到高职院校录取要求的考生,允许参加两类考试志愿填报,学校重复录取。同时,适当扩大春季高考的本科招生规模,逐步增加参加春季高考的考生升入本科学习的比例。
(二)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在确保客观、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本科院校专家参与录取的招生模式试点。到2014年,省属本科院校均实行专家参与录取的招生模式。
(三)进一步规范高考加分政策。我省执行国家统一制定的加分政策,不另制定省内加分政策。加分项目分值与统一考试的文化课成绩一并计入总分,供招生院校录取时使用。
(四)改进各批次分数线的划定办法。从2014年起,根据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统一全省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
(五)允许非户籍考生在我省参加高考。从2014年起,凡在我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我省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我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六)全面实施阳光工程。要逐步建设更加规范完善的招生管理体系、公开透明的考试招生运行体系、严明有力的监督保障体系和方便快捷的考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推进考试招生诚信体系建设,维护考试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和考试招生各方的合法权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