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呼伦贝尔市第五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学习心得 本文关键词:呼伦贝尔市,基本功,第五届,青年教师,学习心得
参加呼伦贝尔市第五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学习心得 本文简介:取石他山,攻玉我苑——参加呼伦贝尔市第五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学习心得5月13日至5月18日,我作为根河市带队老师参加了呼伦贝尔市举办的第五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本次活动共有两项内容,第一项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连接”的课题研讨活动。此课题有海拉尔、莫旗、阿荣旗三个地方的31名教师参与研究
参加呼伦贝尔市第五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学习心得 本文内容:
取石他山,攻玉我苑
——参加呼伦贝尔市第五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学习心得
5月13日至5月18日,我作为根河市带队老师参加了呼伦贝尔市举办的第五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两项内容,第一项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连接”的课题研讨活动。此课题有海拉尔、莫旗、阿荣旗三个地方的31名教师参与研究。5月14日上午,有两名阿荣旗教师出了研讨课。一节课是《斑羚飞渡》,另一节课是《羚羊木雕》,主要研讨方向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找准写作的链接点,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写作,两节课后我们参加了课题组的研讨活动,得到的几点启示是:
1、学生写作训练的小练笔,应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整抄写写作要求,这样学生只要翻阅练笔本就能回顾出老师布置此练笔的原因、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写作积累。
2、阅读教学中应渗透具体的写作技法的指导。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有意识地考虑阅读与写作的链接,以更好地实现以读促悟、以悟促写、以写促读,真正地让语文教学读写一体化。
3、作文教学采用互批互改效果更好,尤其不能忽视范本传阅的影响力量。建议采用学生分组互批作文,每组成员依据作文水平好、中、差三种程度来组合,组长负责整理本组作文中的精彩片段、美词佳句,讲评时在全班展示。
4、提倡集体备课,分散备课压力,交换分享个人备课精品,但不能忽视个性化教学,每个教师都应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二项是“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在四天的时间里,21个选手分别讲了《杨修之死》、《唐雎不辱使命》、《词五首》、《敬业与乐业》四篇课文,并在当天进行了现场反思和答辩。都是借用八年级的学生讲九年级上学期的课。由于讲课难度大,出现的亮点不多,但是也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结合盟教学研修学院主任杨树贞和语文教研员许彦的赛后点评总结如下:
(一)
关于教师基本功
赛课过程中出现了教师个人的书写和表达等基本素质不过关的情况,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部分语文教师的字此基础不够,表现为板书字体不美观;板书写错字,例“反唇相击”;说话说错字,例“褒贬”;读课文读错字,例“要离的yāo读成yào”;标点运用不正确,例(
)、同时使用。针对这一现象,杨树贞主任强调“语文老师写错别字、读错别字应视为教学事故,在今后的各级各类比赛检测中不能评等第。”
2、
教师现场作文《我最难忘(尴尬、成功……)的一节课》,文质兼美的少,书写字体不美观、内容晦涩乏味得多。针对这一现象,许彦老师指出“语文老师不会写作是很说不过去的。”
3、
部分教师朗读能力欠缺,范读时的语气语调感情把握的不当,甚至不如学生。针对这一现象,杨树贞主任表态“在今后的基本功达标检测中,要重点检查语文老师的范读能力。”
4、部分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包括A授课语言语病较多,例“用精炼的语言复述小故事。”B过渡语言缺失,各教学环节不能自然衔接,是教学过程割裂感强,不能浑然一体;C评价语言贫乏、单一,整堂课只有“好!”“对!”的简单评价或者评价不当反而破坏了应创设的教学情境,例:一学生诵读《武陵春》时很好地揣摩了词人的情感,那份排遣不掉的忧愁,那份国破家亡夫死的凄婉,全班学生都伴着该生的诵读沉浸在了那份愁绪之中,可是教师的一句点评“你读得真好,相信不久你就会把我拍在沙滩上了”却瞬间破坏了这份意境;D师生对话语言不能抓住学生发言的关键点引申、点拨,形成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针对这一现象许彦老师强调指出“语文教师的授课语言应做到节奏美、情感美、逻辑美。”
以上所述都是在语文教师身上不应出现的现象,因此也更应引起我们的警觉,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须知只有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带来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
关于专业技能
1、
备课能力。在听课时发现许多老师在备课时设置教学目标不当、设置问题不当、设置拓展延伸的内容不当、对课后习题的关注不够、教学内容和程序的安排不合适、课件设计采用贴标签式割裂文本解读方式不当,而一切不当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深入文本的研读不够,不能够正确地解读教材,加上挖掘教材的能力欠缺,又为了追求花样而急于牵强附会的拓展延伸,反而遗失了教学的根本,基于此,许彦说“教师要用好教材,要坚守教材,要有解读教材、挖掘教材的能力,要有个性化的理解。”同时强调教师备课时,应关注单元目标、课前导读、课后习题。
2、
授课能力。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的教学设计有环节无实效,对文本的解读如蜻蜓点水,风过无痕,学生体悟不到文本之美,也想不明白记住了文本的中心思想意义何在!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教师须知,语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而工具性是语文的’“魂”,因此语文课堂应是多彩的,应更多书声琅琅,更多一词一句的赏析品悟,更多因文本解读而生成的智慧火花,这样的课堂才会有语文味,所以许彦老师也强调指出“语文学科教学要突出语文教学的‘魂’,(即工具性),所以要深入品析语言,让学生从语言的品析中学会运用语言驾驭语言。在此基础上,要彰显教师的‘神’,使课堂充满灵动、智慧。”
3、
关于古诗词教学。在《词五首》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老师不会通过范读、多角度诵读引导学生赏析,也不懂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只会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到书中去挖答案,甚至让学生翻译词义以求得对文本的理解。这种做法完全没有考虑到古诗词这一文体的特殊性,教者心中也一定没有过“诗情画意”的概念。许彦老师认为“古诗词教学(1)应利用意象(形象),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领悟词的意境。(2)应引导学生品味诗歌含蓄精炼的语言,从而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4、
关于文言文教学。应把握两个基本点,即语言沟通和文化传承。前者即强调积累词语、疏通文意(针对老师们不留积累作业的现象),后者则强调文本的解读(针对解读文本孤立于史实之外的现象。)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应有这样的过程:慢读——间读(译读)——读出句读——读出语气——美读。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应具备“三度”:高度、角度、和尺度。高度就是指对文本阅读的深度,强调拓展视野;角度就是指文本切入的角度,强调能够激活课堂;尺度就是指能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效果。能否把握好“三度”则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取石他山,攻玉我苑,在学习中领悟,在实践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只有这样的坚持,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才会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也才会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