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高考化学总复习(JS版)《117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课时作业 本文关键词:高考,作业,课时,名师,物质基础
【与名师对话】高考化学总复习(JS版)《117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课时作业 本文简介:《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JS版)高三化学《11.7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课时作业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纤维素、淀粉、脂肪、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B
【与名师对话】高考化学总复习(JS版)《117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课时作业 本文内容:
《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JS版)高三化学《11.7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分值
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纤维素、淀粉、脂肪、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误食重金属盐而引起的中毒可服用大量豆浆或牛奶进行解救
D.脂肪能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钠
答案:A
2.(2011年漳州模拟)把①蔗糖;②淀粉;③纤维素;④蛋白质,在稀酸存在下分别进行水解,最后产物只有一种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④
D.③
答案:B
3.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可以区分乙酸乙酯和苯
B.有机物分子中都存在碳碳单键
C.聚乙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乙醇、油脂、淀粉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答案:C
4.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淀粉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纤维素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油脂甘油和高级脂肪酸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蛋白质氨基酸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
答案:B
5.(2010年山东理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意在考查考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苯萃取了溴水中的溴,A选项错误;淀粉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油脂碱性水解的产物是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蛋白质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B选项正确;煤油是石油分馏的一种馏分,金属钠一般保存在煤油中,C选项正确;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也属于取代反应,D选项正确。
答案:A
6.下列各组反应,实质都是取代反应的是(
)
A.苯硝化,苯酚和溴水反应,皂化反应,乙烯与溴水反应
B.酯的水解,酯化反应,乙醇和氢卤酸反应,乙醇和浓硫酸加热至140℃时的反应
C.淀粉在硫酸存在下制葡萄糖,醛的氧化或还原
D.纤维素水解,浓硫酸和乙醇在170℃时的反应,蛋白质水解
答案:B
7.(台州2011届高三模拟)在一定条件下,同一物质不能自身相互发生反应的是(
)
A.丙烯酸
B.甘氨酸
C.乙烯
D.硬脂酸甘油酯
答案:D
8.物质的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操作,也是化工生产及物质制备中的主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选用NaOH溶液洗涤,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
B.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即得较纯的蛋白质
C.油脂的提纯中,可将油脂加入浓NaOH溶液中加热,然后过滤,滤出的溶液即为较纯的油脂
D.甘蔗是制备蔗糖的主要原料,榨出的甘蔗汁因含色素而呈棕黄色,在制取蔗糖前应先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过滤、蒸发结晶,即得较纯的蔗糖
答案:D
9.核糖体被誉为生命化学工厂中的工程师,2009年10月,两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以色列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核糖是一种五碳还原性单糖(结构简式为
CH2OHCHOHCHOHCHOHCHO),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糖体属于糖类物质
B.凡含有—CONH—的化合物均为蛋白质
C.核糖有甜味且能水解
D.1
mol核糖与足量新制Cu(OH)2反应可得到1
mol
Cu2O
解析:核糖体是由核糖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不属于糖类物质,A错;含有—CONH—的物质不一定是蛋白质,如二肽、三肽等均含有—CONH—,B错;核糖是单糖,不能水解,C错;核糖分子中含有一个—CHO,故D对。
答案:D
10.1
mol某有机物在稀H2SO4作用下,水解生成2
mol相同的物质。下列物质中:
符合题意的物质可能是(
)
A.①②⑤⑦
B.④⑤⑦
C.②⑤⑥⑦
D.①④⑤⑥
解析:1
mol
②水解生成2
mol葡萄糖;1
mol
⑤水解生成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0分)(北京西城区2011届高三抽样)与淀粉相关的物质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B的分子中含有一个甲基,B与羧酸和醇均能发生酯化反应;C的催化氧化产物既是合成酚醛树脂的原料之一,又是常见的居室污染物;E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1)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
(2)E→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欲验证淀粉完全水解的产物A,进行如下实验操作:①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淀粉
②加热3~4
min
③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
④加入少量稀硫酸
⑤加热
⑥待冷却后,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则以上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①②④⑤③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④②⑥③⑤
d.①⑤③④⑥②
解析:淀粉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则A为葡萄糖。(1)B与羧酸和醇均能发生酯化反应,则B含有羧基和羟基,又B中含有1个甲基,则其结构简式为。
(2)C的催化氧化产物既是合成酚醛树脂的原料之一,又是常见的居室污染物,则C为CH3OH,因此D为B和C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其结构简式为,E为D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其结构简式为CH2===CHCOOCH3。E→F为E的加聚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3)检验淀粉水解产物葡萄糖时,加入新制Cu(OH)2前应先加入NaOH中和用作催化剂的稀硫酸,因此操作步骤为c。
答案:(1)CH3CH(OH)COOH
(3)c
12.(16分)(杭州2011届高三质量检测)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下面是以食品为主题的相关问题,请根据要求回答。
(1)聚偏二氯乙烯()具有超强阻隔性能,可作为保鲜食品的包装材料。它是由________(写结构简式)单体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若以乙炔为原料,通过加成反应生成1,1,2-三氯乙烷,再和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可合成这种单体,则在上述加成反应中宜选择的加成试剂是________(选填编号字母)。
A.HCl
B.Cl2
C.HClO
D.NaCl
(2)人们从食用植物油中摄取的亚油酸
()对人体健康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价格低廉的植物油,其中的亚油酸含量很低。下列关于亚油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字母)
A.分子式为C18H34O2
B.在食用油中亚油酸通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
C.亚油酸属于一种不饱和低级脂肪酸
D.亚油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
(3)木糖醇[HOCH2(CHOH)3CH2OH]作为一种甜味剂,食用后不会引起血糖升高,比较适合于糖尿病人食用。请预测木糖醇能否和新制Cu(OH)2发生化学反应?预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酒精在人体肝脏内可转化为多种有害物质,有机物A是其中的一种,对A的结构进行如下分析:
①通过样品的质谱分析测得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②核磁共振氢原子光谱能对有机物分子中同性氢原子给出相同的峰值(信号),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乙醇(CH3CH2OH)有三种氢原子(图1)。经测定,有机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示意图如图2;
③对A的水溶液进行测定发现该溶液pH<7。
根据以上分析,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合成聚偏二氯乙烯的单体为CCl2===CH2,由乙炔(CHCH)合成1,1,2-三氯乙烷,可以通过乙炔与HCl、Cl2发生加成反应制得。(2)亚油酸的分子式为C18H32O2,A错;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在食用油中亚油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B对;亚油酸属于一种不饱和高级脂肪酸,C错;亚油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变质,D对。(3)木糖醇具有邻位多羟基的结构,和丙三醇、葡萄糖类似,能与新制Cu(OH)2反应。(4)根据①可知,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根据②可知,有机物A含有两种类型的氢原子,原子个数之比为1∶3;根据③可知,有机物A含有羧基。因此A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
答案:(1)CCl2===CH2
AB
(2)AC
(3)会反应;因为分子结构中含邻位多羟基结构的物质如甘油等物质均使Cu(OH)2溶解,溶液呈绛蓝色
(4)CH3COOH
13.(12分)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和甲酸乙酯中的一种,实验可知:①B、C均能发生银镜反应。②A、C、D均能水解且水解之后的溶液均能发生银镜反应。③A遇碘水变蓝色。试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物质,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1)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化学方程式:
①蔗糖水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甲酸乙酯水解(碱性条件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淀粉溶液
葡萄糖溶液
甲酸乙酯
蔗糖溶液
14.(12分)Ⅰ.某天然油脂A的分子式为C57H106O6。1
mol该油脂水解可得到1
mol甘油、1
mol不饱和脂肪酸B和2
mol直链饱和脂肪酸C。经测定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0,其原子个数之比N(C)∶N(H)∶N(O)=9∶16∶1。
(1)写出B的分子式:________。
(2)写出C的结构简式:________;C的名称是________。
(3)写出含5个碳原子的C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写一种):____________。
Ⅱ.RCH===CHR′与碱性KMnO4溶液共热后酸化,发生双键断裂生成羧酸:
RCH===CHR′RCOOH+R′COOH
常利用该反应的产物反推含碳碳双键化合物的结构。在催化剂存在下,1
mol不饱和脂肪酸B和1
mol氢气反应后经处理得到D和E的混合物,D和E互为同分异构体。当D与E的混合物与碱性KMnO4溶液共热后酸化,得到如下四种产物:HOOC—(CH2)10—COOH、CH3—(CH2)7—COOH、HOOC—(CH2)7—COOH、CH3—(CH2)4—COOH。
(4)写出D和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5)写出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6)写出天然油脂A的一种可能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1)根据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0,其原子个数之比N(C)∶N(H)∶N(O)=9∶16∶1知B的分子式为C18H32O2。(2)根据水解原理及题意可知该油脂水解反应式为油脂+3H2O―→甘油+B+2C,且甘油的碳原子数为3,再结合题意可知C的碳原子数为(57-3-18)/2=18(C原子数守恒)。由于C为饱和脂肪酸,所以C的分子式为C18H36O2,结构简式为CH3(CH2)16COOH。(3)5个碳原子的C的同系物分子式为C5H10O2,其同分异构体分别为CH3(CH2)3COOH、CH3CH2CH(CH3)COOH、CH3CH(CH3)CH2COOH、(CH3)3C—COOH。Ⅱ.根据题给信息双键断裂后在其断键后的碳原子上产生羧基,1
mol
B与1
mol
H2反应后产生的D、E中均只含一个双键,因此根据题目给出“四种产物”及D、E互为同分异构体不难推出D和E的结构简式为:CH3(CH2)7—CH===CH—(CH2)7—COOH、CH3(CH2)4—CH===CH—(CH2)10—COOH。逆推:由D、E的结构简式不难推出B的结构简式和A的可能的结构简式。
答案:(1)C18H32O2
(2)CH3(CH2)16COOH
硬脂酸(十八烷酸或十八酸)
(3)CH3(CH2)3COOH、CH3CH2CH(CH3)COOH、CH3CH(CH3)CH2COOH、(CH3)3C—COOH(任写其中一种即可)
(4)CH3(CH2)7—CH===CH—(CH2)7—COOH、CH3(CH2)4—CH===CH—(CH2)10—COOH
(5)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
(6)
8
篇2: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生物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课时训练1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生物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课时训练1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文关键词:徐州市,调节,生命,活动,江苏省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生物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课时训练1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文简介:课时训练(十三)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限时:50分钟)|基础达标|1.神经元(或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图K13-1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K13-1A.②是细胞体,④是树突B.该图可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神经冲动只能由③传导D.神经元的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生物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课时训练1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文内容:
课时训练(十三)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限时:50分钟)
|基础达标|
1.
神经元(或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图K13-1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K13-1
A.
②是细胞体,④是树突
B.
该图可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
神经冲动只能由③传导
D.
神经元的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2.
人在酒驾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其原因是酒精麻痹了人的(
)
A.
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3.
[2018·乐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谈虎色变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B.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
人体内的腺体都能分泌激素
D.
糖尿病患者一般可注射胰岛素
4.
[2018·滨州]
王师傅在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针刺了一下,立刻缩手。如图K13-2示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下列选项全正确的是(
)
图K13-2
a.
图中的①是效应器
b.
该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c.
该神经结构完成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
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A.
ab
B.
ad
C.
bc
D.
cd
5.
[2018·亳州]
下列反射中,属于人所特有的是(
)
A.
排尿反射
B.
眨眼反射
C.
膝跳反射
D.
谈虎色变
6.
[2018·淮安]
下列各项反射活动中,与膝跳反射的类型相同的是(
)
A.
吃梅止渴
B.
画饼充饥
C.
谈虎色变
D.
闻鸡起舞
7.
[2017·海南]
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
大脑
B.
耳蜗
C.
听小骨
D.
鼓膜
8.
[2018·芜湖]
与动物相比,人类大脑皮层中特有的中枢是(
)
A.
语言中枢
B.
听觉中枢
C.
视觉中枢
D.
运动中枢
9.
[2018·广东]
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B.
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
C.
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侏儒症
D.
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质
10.
[2018·滨州]
2018年5月,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教授用动物角膜代替人角膜让万名患者复明,获得了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如图K13-3中角膜是(
)
图K13-3
A.
①
B.
②
C.
③
D.
⑤
11.
[2018·淮安]
乘车的旅客,即使闭上眼睛,也能感觉到汽车的颠簸,感受这种刺激的结构是(
)
A.
耳蜗和前庭
B.
耳蜗和半规管
C.
前庭和半规管
12.
[2018·滁州]
在日常生活中,下列有利于保护耳的做法是(
)
A.
遇到巨响时赶紧捂住嘴巴
B.
用微型耳机听大声的音乐
C.
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D.
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
13.
图K13-4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图K13-4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和
两部分。
(2)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并且把
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
(3)多数神经纤维是由[①]
和[③]
以及外面套着的髓鞘共同组成的。
14.
[2018·聊城]
图K13-5是眼球基本结构与功能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K13-5
(1)中国人一般为黑眼睛,“黑眼睛”是指[
]
的结构,其内含有平滑肌,能够调节[
]
的大小。
(2)当光线进入眼球时,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有[
]
和[
]
。
(3)正常情况下,物像在[
]
上形成,形成的物像信息由[
]
传递给大脑,形成视觉。
(4)中学生若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其成因是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
]
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使看到的物像模糊不清,这需要配戴
透镜加以矫正。
15.
[2018·芜湖节选]
“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交通警察的职责所在,根据图K13-6分析交警执勤的行为,回答相关问题:
图K13-6
(1)刘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甲中[
]
的曲度可以调节,在
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质的
形成视觉。
(2)他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下,属于
反射。
(3)“请出示你的驾驶证、行驶证!”随着刘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乙中[
]
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进一步检查车辆时,刘警官不慎被车后备箱内的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请用图丙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
。
|能力提升|
16.
[2018·嘉兴]
饥饿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吃饱的时候,我们有时感觉很撑。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
)
A.
大脑
B.
脊髓
C.
胃
D.
小肠
17.
[2017·福建]
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K13-7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K13-7
A.
图中X表示感受器
B.
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
C.
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
D.
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18.
[2018·德州节选]
小明同学因病去医院检查,为确定病情、排除其他病变可能,医生建议指尖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查。采血时,小明的无名指在不经意间被医生用采血针刺了一下,他马上把手缩了回来(如图K13-8)。根据下面缩手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
图K13-8
(1)此反射活动的感受器[①]位于皮肤的
层中,神经中枢[③]位于脊髓的
中,效应器[⑤]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
。
(2)如果图中X处被麻醉剂麻醉,用针刺指尖,小明
(填“有”或“没有”)感觉。
(3)接收到医生提示后,再进行采血,小明的手没有缩回。说明
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抑制作用。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
D
2.
B
[解析]
本题考查小脑的功能,它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人的小脑被酒精麻痹后会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
3.
C
[解析]
人类特有的反射是对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的反应,“谈虎色变”需要语言中枢的参与,是人类特有的反射,A正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B正确。能分泌激素的是内分泌腺,外分泌腺不能分泌激素,C错误。糖尿病患者一般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D正确。
4.
C
[解析]
图中的①是感受器,a错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b正确;③表示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所以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正确;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为[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d错误。
5.
D
[解析]
排尿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都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
6.
A
[解析]
吃梅止渴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画饼充饥、谈虎色变、闻鸡起舞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因此与膝跳反射的类型相同的是吃梅止渴。
7.
A
8.
A
[解析]
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中枢。
9.
C
[解析]
人体生命活动是在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但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望梅止渴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是条件反射。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导致呆小症;缺乏生长激素会导致侏儒症。语言中枢是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质中。
10.
C
[解析]
题图中,①是晶状体,②是虹膜,③是角膜,④是睫状体,⑤是玻璃体。
11.
C
[解析]
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会传导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因此,旅客闭眼坐车时,也能判断汽车速度和方向变化。
12.
D
[解析]
空气震动剧烈容易击穿鼓膜,正确的做法是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用微型耳机听大声的音乐,大声容易对鼓膜造成损伤,使听力下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损伤外耳道,甚至扎破鼓膜。污水进入外耳道,容易使外耳道受到污染,感染或损伤鼓膜。
13.
(1)细胞体
突起
(2)兴奋
兴奋
(3)树突
轴突
14.
(1)1
虹膜
2
瞳孔
(2)4
晶状体
8
玻璃体
(3)6
视网膜
7
视神经
(4)4
晶状体
凹
15.
(1)2
晶状体
视网膜
视觉中枢
(2)条件
(3)4
耳蜗
(4)a→b→c→d→e
[解析]
(1)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1]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2]晶状体和[3]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4]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5]视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司机看见交警靠边停车的手势后,是对手势这种信号的刺激作出的一种反应,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复杂(条件)反射。
(3)图乙中,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1]鼓膜,再由鼓膜传到[2]听小骨再传到内耳,刺激[4]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了听觉。
(4)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抠→[d]传出神经→[e]效应器。
能力提升
16.
A
[解析]
胃能贮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饥饿或饱腹感的感受器是胃,胃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大脑,从而形成饥饿的感觉或饱腹感。
17.
C
[解析]
若传出神经①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不能分泌激素。
18.
(1)真皮
灰质
肌肉
(2)没有
(3)大脑
[解析]
(1)题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皮肤的真皮层中有感觉神经末梢,所以此反射活动的感受器[①]位于皮肤的真皮层中。脊髓分为灰质和白质,神经中枢[③]位于脊髓的灰质中。效应器[⑤]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2)X受损,就是传入神经受损,就不能把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给大脑,所以用针刺指尖,就不会有感觉。(3)低级的神经活动在大脑以下的神经中枢中,接收到医生提示后,再进行采血,小明的手没有缩回,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受大脑控制。
篇3: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六部分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训练19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六部分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训练19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本文关键词:遗传,高考,浙江,课时,复习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六部分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训练19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本文简介:课时训练19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一、选择题1.(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下列有关DNA和R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RNA都是由DNA转录而来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其空间结构基本相似C.同源染色体的DNA分子之间的碱基数目一定相等D.若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苷酸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六部分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训练19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本文内容:
课时训练19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一、选择题
1.(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下列有关DNA和R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RNA都是由DNA转录而来
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其空间结构基本相似
C.同源染色体的DNA分子之间的碱基数目一定相等
D.若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A占23%,则该链中G占27%
答案B
解析某些病毒体内只有RNA,没有DNA,则其RNA不是DNA转录形成的,A项错误;不同生物的DNA分子,其空间结构基本相似,都是双螺旋结构,B项正确;同源染色体的DNA分子之间的碱基数目不一定相等,C项错误;单链DNA中碱基不遵循互补配对原则,因此只知道单链中的一种碱基的比例,无法计算其他碱基的比例,D项错误。
2.(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下图是果蝇某染色体上相关基因转录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过程可发生于细胞周期的G1期和G2期
B.图示过程中基因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C.该DNA片段至少有2个基因被解开螺旋
D.图中的mRNA在细胞溶胶中经加工后参与翻译过程
答案D
解析图示表示DNA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可以发生于细胞周期的G1期和G2期,A项正确;图示过程中基因解开了双螺旋结构,并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因此基因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B项正确;根据图示箭头可知,该DNA片段至少含有2个基因被解开螺旋,C项正确;图中的mRNA在细胞核中经加工后参与翻译过程,D项错误。
3.下图所示是研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根据这些实验结果进行的推论,正确的是(
)
结果模拟图
菌种:大肠杆菌。
培养条件与方法:
(1)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DNA均被15N标记(图甲);
(2)转至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每30
min繁殖一代;
(3)取出每代DNA样本,并离心分层。
A.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一代的结果
B.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二代的结果
C.出现丁的结果至少需要60
min
D.图戊表示繁殖三代后不再具有15N标记DNA
答案C
解析在15N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DNA分子均被15N标记,置于14N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所有DNA分子均是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含有14N,离心结果如图丙所示,A项错误。繁殖两代,产生的DNA分子中,有一半DNA分子均被14N标记,另外一半DNA分子均为一条链被15N标记,一条链被14N标记,离心结果如图丁所示,需要的时间为60
min,B项错误,C项正确。繁殖三代后,被15N标记的DNA分子为25%,D项错误。
4.右图表示人体细胞核中的某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B.②是A、U、G、C四种碱基
C.③杂交区域的嘌呤数和嘧啶数相等
D.④处DNA双螺旋重新形成
答案B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该图表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过程,①为RNA聚合酶,其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A项正确。②为转录的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B项错误。杂交区域中(即双链片段中)嘌呤数量等于嘧啶数量,C项正确。该图示中转录的方向为由左至右,④处完成转录后恢复为双螺旋结构,D项正确。
5.(2018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3月联考)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及其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产生的mRNA都不相同
B.两个不同基因转录的模板链可能分别位于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链上
C.T2噬菌体中的核酸有DNA和RNA,表达遗传信息是在宿主细胞中完成的
D.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最初都是由核酸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方式决定的
答案B
解析哺乳动物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产生的mRNA有的相同,如所有细胞都能合成ATP酶,A项错误;两个不同基因转录的模板链可能分别位于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链上,B项正确;T2噬菌体中的核酸只有DNA,无RNA,C项错误;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最初都是由核酸中的核苷酸的排列方式决定的,因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或RNA片段,D项错误。
6.下列有关遗传密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与DNA模板链上对应的3个相邻脱氧核苷酸互补配对
B.能与tRNA上对应的3个相邻核糖核苷酸互补配对
C.能与rRNA上对应的3个相邻核糖核苷酸互补配对
D.由mRNA上3个相邻核糖核苷酸组成
答案C
解析遗传密码指mRNA上决定一种氨基酸的3个相邻核苷酸,其能与DNA模板链上对应的3个相邻脱氧核苷酸互补配对,也能与tRNA上对应的3个相邻核糖核苷酸互补配对。
7.下图表示人体基因Y的表达,①~④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是转录,过程②是翻译
B.过程④在核糖体中进行
C.过程③中有2种RNA参与
D.过程②是RNA的加工,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
答案D
解析①表示DNA→RNA,为转录,②表示RNA→RNA,且RNA链长度不同,为RNA的加工,场所主要为细胞核,A项错误,D项正确。④表示肽链的加工,场所为内质网或高尔基体,B项错误。③表示RNA→肽链,为翻译,翻译过程中有3种RNA参与,C项错误。
8.(2018浙江杭州学军中学高三3月选考模拟)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转录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RNA上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
答案A
解析转录形成的RNA分为三种,即mRNA、rRNA和tRNA,A项正确;转录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DNA上,B项错误;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可以发生在线粒体与叶绿体内,C项错误;一个基因转录时只能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D项错误。
9.(2018浙江宁波3月新高考模拟)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制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DNA中碱基之间相互配对遵循卡伽夫法则
C.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
D.某DNA分子内胞嘧啶占25%,则每条DNA单链上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25%~50%
答案A
解析每个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共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项正确;DNA中碱基之间相互配对遵循A—T、G—C法则,B项错误;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接,C项错误;某DNA分子内胞嘧啶占25%,则每条DNA单链上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0~50%,D项错误。
10.下列关于图示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②呈悬滴状,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
B.图中①也是基因表达的产物
C.图中③沿着②向右移动
D.mRNA上的密码子在不同生物体内对应的氨基酸都是一样的,这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②为核糖体,核糖体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被观察到,A项错误。转录产生的RNA均是基因表达的产物,B项正确。③为mRNA,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C项错误。密码子在不同生物体内对应的氨基酸不都是一样的,如AUG、GUG在真核生物中分别对应甲硫氨酸、缬氨酸,在原核生物中,它们均对应甲酰甲硫氨酸,D项错误。
11.(2018浙江杭州学军中学高三3月选考模拟)将胰岛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肝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鼠肝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
C.该基因可转录多次,产物经加工可形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
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小鼠乳腺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DNA中含有4种碱基(A、T、C、G)和4种脱氧核苷酸,RNA中含有4种碱基(A、C、G、U)和4种核糖核苷酸,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所以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A项正确;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用32P标记)的某个细胞,连续进行n次有丝分裂,形成2n个子细胞,其中含有32P标记的子细胞有两个,因此,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B项正确;该基因可转录多次,产物经加工形成的mRNA是相同的,以此mRNA为模板经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也是相同的,C项错误;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有多种密码子,对应多种tRNA,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一条雌性金鱼(甲)的眼型表现为异型眼,甲与双亲及周围其他个体的眼型(正常眼)都不同。科学家经研究发现,甲金鱼的细胞不能合成一种角蛋白,导致眼型异常。下图为该蛋白质合成简图。
(1)过程②需要以
为原料。
(2)过程③中若a、b为mRNA的两端,则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
。一个mRNA上串联有多个核糖体,其生物学意义为
。
(3)过程①②③中,在大多数细胞中不进行的是
。在一个细胞周期,过程①②③中,能进行多次的是
。
(4)让甲金鱼与正常眼雄金鱼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1个体,统计发现F1表现型及比例为异型眼雌∶异型眼雄∶正常眼雌∶正常眼雄=1∶1∶1∶1。该雌性金鱼(甲)异型眼变异的来源最可能是
。请利用甲金鱼与正常眼雄金鱼杂交得到的后代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一次交配实验,证明该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1)核糖核苷酸
(2)a→b
提高翻译效率
(3)①
②③
(4)(显性)基因突变
让F1正常眼雌金鱼与异常眼雄金鱼交配,观察子代眼型。如果子代中雌金鱼全为异型眼,雄金鱼全为正常眼,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子代中雌雄金鱼都既有正常眼,也有异型眼,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析(1)过程②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2)过程③是翻译过程,由题图可知,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a→b。一个mRNA上串联有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能提高翻译的效率。(3)由题图可知,过程①是DNA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DNA分子复制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因此生物个体的大多数细胞中不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只复制一次,而转录和翻译过程可以发生多次。(4)让甲金鱼与正常眼雄金鱼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1个体,统计发现F1表现型及比例为异型眼雌∶异型眼雄∶正常眼雌∶正常眼雄=1∶1∶1∶1,说明控制眼型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该雌性金鱼(甲)异型眼变异的来源最可能是(显性)基因突变。该实验的目的是判断基因的位置,可以让F1正常眼雌金鱼与异型眼雄金鱼交配,观察子代眼型。如果子代中雌金鱼全为异型眼,雄金鱼全为正常眼,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子代中雌雄金鱼都既有正常眼,又有异型眼,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3.藜是一种耐旱且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耐旱性可变的植物,为了研究干旱对藜干旱诱导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若干抗旱的藜种子,培养液,一定量的浓度分别为5%、10%、20%的PEG(无毒性聚乙二醇),石英砂和塑料盒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若干抗旱的藜种子,消毒、洗净后放入盛有培养液和石英砂的塑料盒中,在室温下培养至藜幼苗长出3~4叶。
第二步:选取数量相等且长势相同的藜幼苗分别放入含有等量的5%、10%、20%PEG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不考虑培养过程中培养液浓度变化)。
第三步:在第0、1、3、5、7天分别取相同部位、大小相同且数量相等的叶片,洗净、吸干,测量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产生量。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无关变量是
(至少写两个)。
(2)用含有等量5%、10%、20%PEG的培养液来替代不同干旱程度的土壤来做实验,其优点是
。
(3)实验步骤
设计不合理,理由是
。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前5天不同浓度的PEG是通过影响,而导致可溶性蛋白产生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帮助藜抵抗干旱环境的作用可能是,增强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
(5)在浓度为20%的PEG条件下,第5天后可溶性蛋白产生量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藜处于高浓度的PEG溶液时间过长,植物体内
受抑制,影响细胞代谢。
答案(1)PEG的浓度、处理时间
叶片的数量和大小、幼苗的数量等(答案合理即可)
(2)防止土壤中的物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二
没有设置不含PEG的培养液作为对照
(4)干旱诱导蛋白基因的表达
提高细胞液的渗透压
(5)蛋白质合成
解析(1)由题目所给实验第二、三步可知该实验中自变量为PEG的浓度、处理时间,由第三步可知因变量是细胞中的可溶性蛋白产生量,其他无关变量包括叶片的数量和大小、幼苗的数量、叶片部位、塑料盒的大小等。(2)因为土壤中含有很多未知的化合物,为了遵循生物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防止土壤中的物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所以采用含不同浓度PEG的培养液来替代不同干旱程度的土壤来做实验。(3)纵观整个实验,实验步骤二在设置对照组的时候,没有设置不含PEG的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缺乏说服力。(4)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干旱对藜干旱诱导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是通过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来完成的。所以PEG是通过影响干旱诱导蛋白基因的表达来增加可溶性蛋白产生量的。可溶性蛋白可增加细胞液中的溶质颗粒,可以提高细胞液的渗透压,可以增强植物细胞从外界吸水的能力。(5)由题目可知,可溶性蛋白的产生量下降,则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合成受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