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重点笔记 本文关键词:七年级,新人,重点,笔记,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重点笔记 本文简介:七上历史笔记整理注:所有划线文字请自己写在书上。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元谋人部分(第2页)(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2)地点:云南省元谋县(3)历史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4)生产生活:他们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知道使用火。(5)注意: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会不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重点笔记 本文内容:
七上历史笔记整理
注:所有划线文字请自己写在书上。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
元谋人部分(第2页)
(1)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2)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
历史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
(4)
生产生活:他们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知道使用火。
(5)
注意: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
北京人部分(第3—5页)
(1)
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
体质形态:第4页第一段括起来。
(4)
工具制造:能够制造打制石器;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5)
生产生活/食物来源: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6)
社会组织:群体生活;
(7)
用火情况: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8)
用火作用: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活条件。
(9)
用火意义: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10)
“北京人”发现的历史意义:第5页第1段。
3.
山顶洞人的生活:第5页知识拓展部分
4.
化石的形成:第2页下面注释部分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6—9页把重点词句圈起来)
原始人类
地点
距今时间
生产工具
生产活动
建筑
手工业
河姆渡原始居民
(8—9页)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
距今约7000年左右
磨制石器
骨耜
水稻
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会制造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
(第9页第1段)雕刻;天然漆。
半坡原始居民(6—8页)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
距今约6000年
磨制石器
粟
饲养猪狗等家畜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第7页第2段)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彩陶;乐器;纺织、制衣
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相同点:(补充在第6页空白地方)
(1)都以农耕生活为主,种植农作物;(2)都使用磨制石器;
(3)都过定居生活,建造房屋;(4)都制作陶器;
(5)饲养家畜。
3.原始农业的发展:(第9页)
(1)兴起地区:长江、黄河、淮河流域;
(2)发展变化: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耕种;
(3)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4)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5)(补充在第9页空白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1.
阪泉之战:炎帝和黄帝(12页第3段第一句)
2.
涿鹿之战:炎黄联盟和蚩尤(12页第3段第二句)
3.华夏族的形成:(12页—13页)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4.
炎帝发明:13页第1段
5.
黄帝发明:13页第2段
6.
远古传说的意义:14页中间一段
7.禅让制:(第15页第1段)即将部落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夏朝的建立和灭亡(18页—19页)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地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4)世袭制: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补充在18页空白部分: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5)国家机器: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6)统治范围:(19页第一段第一句)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
(7)末代暴君:(19页第二段重点标记)夏王桀
2.商汤灭夏:(20页第一段)
(1)时间:公元前1600年。
(2)建立者:汤
(3)都城:亳(圈起来)
(4)盘庚迁殷:(第二段第三行划起来)到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5)国家机构: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6)末代暴君:(重点标记)商纣王
3.武王伐纣:(第20页第二三段,在空白处写上:西周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1046年
(2)重要战役:牧野决战(20页倒数第二行,重点标记)
(3)建立者:周武王
(4)都城:镐京
4.西周分封制:(第21页)
(1)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供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作用:(补充在21页最下面)积极作用是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消极作用是后期诸侯势力强大,威胁周王的统治。
5.西周的灭亡(第22页)
(1)末代暴君:周幽王(重点标记)
(2)东周建立: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发展历程:(24页)
(1)
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
(23页第一段第一句)
(2)
发展: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23页第一段第二句)
(3)
灿烂时期: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24页第一段第一句)
(4)
到商代后期,青铜器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
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24页第一段第四句)
2.功能:(23页第一段)
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3.代表作:(24页第一段)
商朝青铜器的著名代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
青铜器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二、甲骨文
1.甲骨文定义:(24页第二段第一句)
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
甲骨文的内容:(25页第一段第一句)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
医药、天文历法等。
3.甲骨文地位/意义:(25页第一段第二三句)
(1)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
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25页第二段第一句)
象形、指示、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5.
甲骨文的影响:(25页第二段最后一句)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
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27页标题下小字部分划起: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27页第一段)
(1)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括起27页第一段第二句)
(2)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括起第三句)
(3)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括起第四句)
2.春秋政治变化:(补充在28页上面空白处)
分封制逐渐瓦解
周王室衰微
诸侯势力崛起
3.诸侯争霸
(1)原因:(28页最后一段第二句)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展开激烈的
斗争;(补充上)周王室衰微
(2)口号:“尊王攘夷”(圈起来)
(3)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和越王
勾践。(29页相关史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4)影响:(29页第一段括起来)
给社会带来灾难,但加速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
商鞅变法:(33页,非常重要一定会考)
(1)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33第二段第二句)
(2)
目的: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33页第一段)
(3)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3页第二段第三句)
(4)
内容:
(33页中间表格是完整内容,下面三点是常考重点)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
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
著名的都江堰:(34页第二段和第四段)
修建:公元前256年,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作用: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成都平原成为“天
府之国”。
第8课
百家争鸣
1.
孔子及其思想(36—38页)
(1)
国家:春秋后期鲁国人
(2)思想主张:
核心思想:“仁”
政治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教育主张: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道
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3)
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38页第二段第一句)
(4)
著作: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影响:(38页第二段)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页具有深远的影响。
2.老子及其思想(36页第一二段)。
(1)国别:春秋时期楚国人
(2)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
(3)思想主张: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4)著作:《道德经》
3.“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原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
确立,社会急剧变化,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各陈其说,史称“百家争鸣”。(38页第三段括起来)
(2)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
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
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39页最后一段括起来)
4.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学派(38—39页,标记关键词)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儒家
孟子
施行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道家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法家
韩非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兵家
孙膑
体现在著作《孙子兵法》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秦灭六国:
(1)秦统一原因:(第42页第一段)
人心所向: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雄才大略,进行了充分准备,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朝建立:(42页第二段)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先后灭掉韩
魏楚燕赵齐六国,统一中国,定都咸阳。
(3)秦统一的意义:(42页第四段)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
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43页第一段最后一句,重点标记)
(1)
中央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43页第二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2)
地方制度: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
模式。(43页第三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3.巩固统一的措施:(补充在44页小标题的空白处)
(1)政治: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文化:统一文字为秦小篆。
(3)经济: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4)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沟通漓江和湘江。(5)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修建灵渠既是军事上的措施也是交通上的措施)
长城范围:西起临洮,东到辽东。(45页第二段最后一句)
秦朝疆域:冬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45页第三段)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1.
秦的暴政(补充在47页小标题旁)
(1)沉重的赋税(2)繁重的徭役(3)残酷的刑法(4)秦二世更加残暴.
2.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第48页)
(1)时间:公元前209年
(2)地点:大泽乡
(3)原因:(补充在48页下面)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陈胜
吴广被征发,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4)意义:(补充在49页上面空白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
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鼓舞了后世劳动人民反抗暴政。
3.
巨鹿之战:(49页第二段)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划下来)
4.秦朝灭亡的标志: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5.
楚汉之争:刘邦、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四年战争,刘邦取得最后胜利。
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50页知识拓展。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
西汉建立(51页第一段)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2.
休养生息政策(51—52页)
(1)
背景:(第51页第二段第一句)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
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
目的:(第52页第一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
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3)
内容: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轻徭薄赋。
3.
文景之治(52—53页):
(1)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52页第三段)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注重“以德化民”;
勤俭治国,反对奢华。
(2)文景之治的表现:(第53页第一段括起来)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
时期的统治局面被称为“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
政治措施: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第54—55页)
(1)
背景:(54页第一段)西汉初,诸侯王实力强大,对抗中央;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
内容: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建立刺史制度。
(3)
作用:(55页第一段最后一句)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2.
思想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5页第二三段)
(1)
背景/原因:西汉初,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2)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3)
内容: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4)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
经济措施:(55—56页)
(1)
背景/原因:(55页第四段段第一句)西汉初,私人铸币,盐铁经营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
(2)
内容:(56页第一段)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平抑物价
(3)
作用:(56页第一段最后一句)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
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4.
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作用:(56页第二段)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1.
西汉灭亡(58页第一段第二句)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
东汉建立:(58页第一段)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3.
光武中兴:(59页第一段)
(1)光武帝稳定社会的措施(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表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
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4.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
时间:东汉中期以后
(2)
原因:(59页第二段第一二句括起来)
皇帝年幼时,太后重用外戚,外戚权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以来宦官除掉外戚,宦官把持朝政。
(3)
影响:(59页第二段最后一句)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5.
黄巾起义:
(1)
原因:(60页第一段括起来)
(2)
184年,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
(3)
影响:
黄巾军被镇压,但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
张骞通西域:(62-64页)
(1)西域定义: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目的/原因: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影响:(补充在64页上面空白处)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2.“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的开通:自从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
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形成了沟通欧亚的
陆上交通道路“丝绸之路”。(64页第二段)
(2)作用/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
他国家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64页第二段
最后一句)
3.对西域的管理:(65页第二段)
(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2)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管辖范围:今天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第66页第二句)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
造纸术的发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2.
造纸术的作用:
(1)
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2)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3.
张仲景:时代:东汉末年;成就:《伤寒杂病论》;称号:“医圣”。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的开创者
4.
华佗:时代:东汉末年;成就:“麻沸散”和“五禽戏”。
5.
司马迁:
(1)
时代:西汉汉武帝时期;
(2)
成就:《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史事。
(3)
《史记》的影响:
6、佛教的传入:(71页第二三段)
(1)佛教的传入: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佛教的影响:(第71页第三段最后一句)
7、道教的产生:(71页第一段)
(1)道教产生原因: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2)代表人物: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第16课
三国鼎立
1.
官渡之战:(补充在74页小标题旁)
(1)时间:200年
(2)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
(3)结果:曹军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4)意义/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
赤壁之战:(补充在75页小标题旁)
(1)时间:208年
(2)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
(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军
(4)意义/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76页最后一段)
(1)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3)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4.三国治理措施:(括起77页第一段)
u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这句话划起来)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西晋的建立:
(1)
建立: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都城洛阳。
(2)
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
八王之乱(原因和性质补充在79页上面空白处)
(1)原因:晋武帝大封同姓王,诸王手握重兵,势力日益强大。
以晋惠帝为代表的西晋统治者昏庸腐败。
(2)性质:西晋统治者内部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而进行的一场混战。
(3)过程:(79页第三段第二句划起来)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
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4)影响:(79页第四五段)
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时间:东汉、魏、晋时期
(2)概况:氐族和羌族迁入陕西关中;匈奴族和羯族迁到山西一带;
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4.
北朝的更替(81页一二段和下面知识拓展部分)
(1)十六国:(81页第一段)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
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u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统一了黄河流域。
(2)北朝:(知识拓展第二段)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
些王朝历史上统称“北朝”。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
东晋的兴亡(82—83页)
(1)
西晋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2)
东晋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城建康。
(3)
重要事件:淝水之战中东晋战胜前秦,局势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4)
东晋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2.
南朝的更替:(83页第二段)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宋朝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3.
人口的南迁(84页第二段第二句重点标记):
西晋末年以后,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
4.
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补充在84页下面空白部分)
(1)
人口技术:北方人的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2)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优越。
(3)
社会环境:没有战乱,社会比较安定。
5.
江南地区的开发表现:(84—85页)
(1)农业:耕地面积增加,兴修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进步。(2)手工业:南方手工业有了快速的发展。
(3)商业和城市:促进了商业交流和城市繁荣。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
淝水之战:(86—87页)
(1)
时间:383年
(2)
结果:东晋打败前秦军队
(3)
特点: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4)
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5)
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
请同学们在86页空白处补充:我们学过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项羽和秦军)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和曹操)淝水之战(东晋和前秦)
2.北魏的建立:(划87页第二段)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3.孝文帝改革:(87—88页)
(1)
迁都洛阳(补充在87页空白处)
(原因: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相当深。
经济上,平城气候恶劣,粮食供给经常出现困难。
军事上,平城邻近强敌柔然,很不安全。
地理上,平城地处偏僻不利于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
而洛阳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影响:促进了洛阳的繁荣与发展;
为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
(2)
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3)
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
民族关系总特点:(88页)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2)
民族交往的意义:(89页第一段)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北方农业技术成就:(90页)
(1)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
(2)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3)影响:91页第一段
2.南朝数学成就:(91页)
(1)
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91页第二段第一句)
(2)
成就: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91页第二段)
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91页第三段)
3.书法(92页)
(1)
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的艺术供人们欣赏了。
(2)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3)
代表作:《兰亭集序》
(4)
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4.绘画(93页最后一段)
(1)
代表人物:东晋的顾恺之
(2)
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5.雕塑:(94页左下段)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6.
地理:(95页知识拓展)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家,写出了《水经注》一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14
篇2: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听力材料)
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听力材料) 本文关键词:上册,人教版,五年级,听力,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听力材料) 本文简介:五年级第四单元第二次测试一.翻译词组。1打扫卧室_____________2.在星期二___________________3.看电视______________4.玩电脑游戏_____________________5.看书________________2、用所给的词的正确形式填空:1.What
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听力材料) 本文内容:
五年级第四单元第二次测试
一.翻译词组。
1打扫卧室_____________
2.在星期二___________________
3.看电视______________
4.玩电脑游戏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书________________
2、
用所给的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
What
can
you
_________(do)?
2.
I
can
___________(sweep)
the
floor.
3.
My
sister
can
do
many
things
at
home,so
she
is
very
____________(help).
4.
vegetables
________(be
)
my
favourite.
5.
My
brother
can
wash
the
___________
(cloth).
三、将这些不讲究秩序的单词排列成句。注意横线后的标点哦!
1.Sarah,meals,can,the,coo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elpful,you,at,are,ho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edroom,can,I,the,cle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t,home,do,can,you,w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an,the,use,you,compu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Sure.
B.I
can
cook
the
meals.
C.You’re
helpful.
D.
What
about
you?
E.
What
can
you
do?
四、从ABCDE中选择合适的句子补全对话,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Amy:Good
morning,John.
John:Good
morning.
Amy:Are
you
helpful
at
home?
John:
_______.
Amy:
_______
John:I
can
sweep
the
floor
and
water
the
flowers.
Amy:Great!_______
John:Thank
you!
_______
Amy:_______.
I
like
cooking.
John:
You
are
helpful,too!
5、
阅读理解.根据下面短文内容判断句子正误(正确写T;错误写F)。
My
name’s
John.
I
have
a
happy
family.
We
can
do
housework.
My
father
can
cook
the
meals
.My
mother
can
wash
the
clothes.
My
brother
can
wash
the
dishes.
My
sister
can
set
the
table.
I
can
put
away
the
clothes.I
love
my
family.
(
)1.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John’s
family.
(
)2.John
has
a
brother.He
can
set
the
table.
(
)3.John’s
father
can
cook
the
meals.
(
)4.John’s
clothes
are
dirty(脏的),his
brother
can
help.
(
)5.John
has
a
happy
family.
———————————————————————————————————————
篇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以及配套练习题总结计划汇报设计可编辑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以及配套练习题总结计划汇报设计可编辑 本文关键词:练习题,知识点,下册,人教版,五年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以及配套练习题总结计划汇报设计可编辑 本文简介:知识点1.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3.5/8米按分数的意义,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以及配套练习题总结计划汇报设计可编辑 本文内容:
知识点
1.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
3.5/8米按分数的意义,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把5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4.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5.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是: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6.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总数÷份数=每份数。
7.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用除法。
一个数量÷另一个数量=几分之几(几倍)。
8.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9.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10.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应当是真分数。带分数大于1。
11.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部分,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是用整数部分乘分母的积加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12.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例如5可以看成是5/1。
1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14.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因数一定是1。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作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16.求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可以用列举法,也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7.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分数不一定是真分数。
18.除法计算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比较方便。如果计算结果可以约分的话,要化简成最简分数。
19.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
20.数A×数B=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1.两个数是互质数的几种特殊情况有:①
1和任何数都是互质数;②
两个相邻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③两个相邻的奇数一定是互质数;④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⑤一个质数和一个不是它倍数的合数一定是互质数。
22.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的方法就是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时,要把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别忘了分子和分母要同时乘相同的数。
约分和通分都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23.把分数化成小数的一般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特殊方法:①分母是10,100,1000,…时,直接写成小数。②分母是10,100,1000…的因数时,可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
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是直接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
24.如果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25.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等于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的积;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于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26.两个数的公因数,都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27.比较分数的大小。先看分子或分母是不是相同,①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小。②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可以先通分或约分再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数化小数练习题
一、把下面的分数转化成小数,除不尽的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二、把下面的小数化成最简分数。
0.4=(
)
1.5=(
)
0.25=(
)
0.125=(
)
0.24=(
)
2.4=(
)
1.04=(
)
0.16=(
)
三、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
○
○
○
○
○
0.65○
1.36○
四、
五、把下面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7
0.64
(
)<(
)<(
)<(
)<(
)
六、提高题
1、0.65与一个最简分数的和是1,这个最简分数是(
)
2、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之和是38,它化成小数后是0.9,原来的分数是(
)3、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之差是7,它化成小数后是0.9,原来的分数是(
)
1.填空:
(1)0.9
表示(
)分之(
)。
(2)0.07
表示(
)分之(
)。
(3)0.013表示(
)分之(
)。
(4)4.27
表示(
)又(
)分之(
)。
2.按要求完成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5
0.8
1.07
0.65
7
.25
0.904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
、
、
、
、
、
3.下面的做法对吗?说出理由。
(1)…………(
)
(2)…………(
)
(3)…………(
)
4.把下面每个小数和相等的分数用线连起来
5.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1)和2.769;
(2)和0.365
一、填空
位“1”。
于1。
7.把9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长(
)米,每段占全长
8.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
)。
(
)。
是假分数;当a是(
)时,它的值是0。
13、小华看一本书,8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全书的(
)分之(
)。
14、一堆货物已经运了,还剩(
)分之(
)没运走。
15、小华和小明看同一本书,小华需30天看完,小明需25天看完,两人各看5天,他们各看这本书的(
)分之(
)
二、判断
1.通分就是把分母不同的分数改写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
)
2.所有的假分数的值都大于1。
(
)
3.如果甲数是乙数的,则乙数是甲数6倍。
(
)
4.两个分数相等,它们的分数单位一定相等。
(
)
5.分母是14的最简真分数有6个。(
)
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都是最简分数。
(
)
8.在分数中,分母越小,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
(
)
9.约分和通分都只改变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大小,没改变分数值的大小。(
)
10.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
三、把下面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四、通分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应用题1、一批货物共400吨,已经运走了250吨,运走的占这批货物的几分之几?剩下的占几分之几?
2、甲、乙两个工人加工零件,甲平均每分钟加工0.6个,乙平均每分钟加工个,谁的工作效率高?
3、一个长方体水槽,长1.5米,宽0.5,深0.4米.如果每分钟排水20升,10分钟排去整槽水的几分之几?
一、填空。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40平方分米=(
)平方米
75厘米=(
)米
350千克=(
)吨
(2)米表示(
),
还可以表示(
)。
(3)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在下面的○里填上“>”、“<”或“=”符号。
○0.125
○1
4○3
6.5千米○6千米
(5)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是(
)个
0.875===
(6)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7)8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2和72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8)一个数3、5、7分别除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
)。
(9)一项工程必须在30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全部工程的。7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9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10)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80,最大公因数是30,其中一个数是90,另一个数是(
)。
(11)一个最简分数,如果能化成有限小数,它的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
)。
(12)a和b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1”
(
)
“1”
(
)
(14)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数。
1
2
3
二、判断下列各题:对的打“√”,错的打“×”。
⑴
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
(
)
⑵
真分数比1小,假分数比1大。……………………
(
)
⑶
分子与分母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
)
⑷
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
⑸
一个分数约分后,它的大小不变,但分数单位却变大了
(
)
⑹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里。
(1)米表示的意义是把(
)平均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4份。
①4米
②1米
③单位1
(2)一个分数,分子不变,分母扩大4倍,这个分数值就(
)
①不变
②扩大4倍
③缩小4倍
(3)甲每小时做7个零件,乙每小时做8个零件,做一个零件(
)
①甲用的时间多
②乙用的时间多
③两人用的时间同样多。
(4)把一个分数约分,用分子和分母的(
)去约,比较简便。
①公约数
②最小公倍数
③最大公因数
(5)12是36和24的(
)
①最小公倍数
②最大公因数
③公倍数
(6)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可以用(
)来表示。
①分数
②循环节
③余数
三、把下面的分数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1
四、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6和40
45和15
9和8
五、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
和
和
、和
六、(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8
1.7
3.4
4.875
0.125
(2)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3
(3)把0.29
、
、
0.3
、
、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七、解决问题
(1)五、一班有男生20人,比女生少5人,男、女生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甲、乙两个工人制造同样的机器零件,甲做一个零件用小时,乙做一个零件用小时,谁做的快些?
(3)一本科技书,小磊看过50页,还剩下31页没有看,看过的和没有看过的各占这本书总页数的几分之几?
(4)解放军进行军事训练,第一天4小时行了58千米,第二天5小时走了73千米,哪一天走得快些?
(5)学校植树,每行栽12棵、16棵或20棵三种栽法,都刚好排成整行而无剩余。问至少有多少棵树?
(6)有两根铁丝,长度分别为18厘米和30厘米,现要把它们截成相等的小段,每根无剩余,每段最长多少厘米?共可截得多少段?
(7)少先队员采集树种。第一小队7人采集了8千克,第二小队6人采集了7千克。哪个小队平均每人采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