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学赶超的实施方案 本文关键词:赶超,实施方案
比学赶超的实施方案 本文简介:村关于深入开展“结对比学赶超”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市委深入开展“定位赶超、进位争先”主题活动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创先争优,激发全村上下干事、奋发进取的热情,形成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现结合我村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
比学赶超的实施方案 本文内容:
村关于深入开展“结对比学赶超”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深入开展“定位赶超、进位争先”主题活动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创先争优,激发全村上下干事、奋发进取的热情,形成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现结合我村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委相关会议精神,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广泛开展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勇于超越自我,敢于攻坚破难,形成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活力大激发、机制大创新,全村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明确标杆、学习先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奋勇争先,扎实推动全员素质新提高,精神面貌新变化,实现我村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的意义
要通过开展“比学赶超”活动,进一步拓展视野、提升理念,进一步发挥优势、找准差距,进一步明确目标、发奋图强,进一步理清思路,真抓实干,进一步改进工作,提高业绩。学他人之长,创自己之新,使全村上下、党员干部思发展的意识更加强烈,谋发展的精神更加振奋,促发展的干劲更加高涨,干发展的作风更加扎实。营造齐心协力、你追我赶、奋勇向前、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以解放思想谋求发展、勇于创新支撑发展,深化改革推进发展,提升素质保障发展。
三、主要内容
这次“比学赶超”活动,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自行确定竞赛对象和学习标杆,每年进行对照、检查、考核,以落实措施、改进工作、提高业绩,缩小与标杆的差距为业绩,进行认真总结,评比表彰。
1.确定赶超目标。我村确定新标杆,镇内以南张楼村为标杆,学习其工业发展和社区建设的开展,学习其乡村创新模式和先进的发展经验,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找差距、促发展,认真开展“比学赶超”活动。我村全体党员干部要正确定位,找准标杆,确定的赶超目标经审核批准后报办公室备案,并将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结对情况。
2.制定赶超计划。党员干部要认真审视自我,在深入分析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工作要求,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制定详尽的赶超计划,要突出转观念、明思路、有作为、多贡献等方面。赶超计划在内容、时间上要具体细化,力求内容完整,时间明确,任务落实。
3.明确赶超措施。我村要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培养税源,确保本村的财政收入增长;研究财政政策,用足用活有利于我村发展的优惠政策,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为我村经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努力做好我村发展的有力后盾;执行财政法律法规,确保各种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4.落实赶超责任。要充分认识开展活动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把活动的内容融合于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标杆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学习交流,进一步创新思维,扬长避短,全面落实赶超责任。
四、主要方法
1.广泛开展讨论。在“比学赶超”活动中,结合本人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发展实际,对照先进,广泛开展“我为
谋发展”的大讨论。以此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总结成绩、找出不足、分析原因、制定措施。
2.实行有机结合。“比学赶超”活动要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相结合,牢牢把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鲜明主题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相结合;坚持树立信心,不断克服我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确立责任心,追求工作完善,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作到位。要与创建学习型组织相结合,坚持政治开导,思想领先,德才兼备,奉献教育。要与
村的发展规划实施相结合,立足发展主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五、工作要求
1.明确责任。开展“比学赶超”活动,重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在激发动力、提升素质,重在创新机制、加快发展,重在转变作风、推动落实。要以踏实认真的态度,敢于创新的勇气,争先创优的锐气,力求做到定位要高、措施要准、方法要新、作风要实,做到个个踊跃参与,人人肩上有责。
2.深入宣传。要加大“比学赶超”活动的宣传力度,充分进行发动,使各党组织党员干部,各个工作层面,形成比谁的观念新,比谁的干劲足,比谁的贡献大,比谁的能力高,比谁的工作好。把广大干部群众的干事的热情激发出来,把各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把各层次的潜力挖掘出来。使全村上下形成解放思想、自我加压、比学赶超、奋力争先的浓厚氛围。
3.注重实效。要联系工作的实际,全面抓好比学赶超各阶段的工作,把活动的各项内容与做好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全体干部一定要做到工作破难,发展破满,作风破虚;一定要解决思想上的保守,思维上的陈旧,谋划上的局限;一定要见富思齐、永不停步,见强思超、永争一流。使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真正把开展活动的过程,变为提高思想境界的过程,变为提高技能水平的过程,变为推进工作的过程,变为加快发展的过程。
村党支部
2011.4.29
篇2:个人守纪律强担当提效能促赶超心得体会范本简稿份
个人守纪律强担当提效能促赶超心得体会范本简稿份 本文关键词:赶超,心得体会,效能,担当,守纪律
个人守纪律强担当提效能促赶超心得体会范本简稿份 本文简介:个人守纪律强担当提效能促赶超心得体会范本简稿2份【个人守纪律强担当提效能促赶超心得体会1】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世上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改革不是锦上绣花,而是要打破常规、动真碰硬;改革也不是请客吃饭,而是要敢动奶酪、敢碰问题。如果
个人守纪律强担当提效能促赶超心得体会范本简稿份 本文内容:
个人守纪律强担当提效能促赶超心得体会范本简稿2份
【个人守纪律强担当提效能促赶超心得体会1】
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世上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改革不是锦上绣花,而是要打破常规、动真碰硬;改革也不是请客吃饭,而是要敢动奶酪、敢碰问题。如果少了那么一股子气呀劲儿呀,畏首畏尾、无所作为,发展如何推进、改革怎能深化?
敢于担当,是一种政治信念。目标是否坚定,决定改革的成败。全面深化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肩负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职责。千担当、万担当,不推进改革就是没有担当。是观望彷徨,还是时不我待;是大而化之,还是精确制导;是一动不如一静,还是敢于向自己开刀,不仅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也是评判领导干部是否讲政治的重要标尺。
敢于担当,是一种发展能力。落实能否到位,决定蓝图的实现。我们强调担当,不是提倡有勇无谋,更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换言之,既要敢于改革,也要善于改革。在推进改革中,既要管宏观,也要统筹好中观、微观。要突出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重大改革,把握好重大改革的次序,优先推进基础性改革。要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
敢于担当,也是一种领导责任。责任是否明确,决定改革的落实。强化担当意识,需要建立“改革责任机制”,只有真正做到明晰责任、明确分工,奖励尽责者,问责失职者,才能确保政令畅通、激励改革创新,防止消极懈怠贻误改革时机。对于确定的改革目标任务,各牵头单位要加大年度工作要点的推进落实力度,凡事都要有人去管、去盯、去促、去干。要抓紧对领导小组工作要点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和对账盘点,成熟一个,审议一个,出台一个。
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回首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正是凭着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中国的现代化航船才得以劈波斩浪、一路向前。今天,面对深水区和攻坚期,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以“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决心,以“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我们就能大步涉险滩、啃下硬骨头,不断为中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个人守纪律强担当提效能促赶超心得体会2】
领导带头、上下联动,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和重要经验。在群众家门口开展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好队伍,也要狠抓落实管好队伍。惟其如此,才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让教育实践活动见到成效,让人民群众增强信心。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上面雷厉风行,下面自然不敢敷衍了事,上面干打雷不下雨,下面难保不会打折扣搞变通。领导干部愿不愿把自己摆进去,能不能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敢不敢动真格见真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提高和作风转变。正因如此,中央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对本地区教育实践活动负总责,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加强具体指导,不搞“权力下放”、不当“甩手掌柜”。
对主要领导约谈问责、提出“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第二批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地方从强化上下联动和责任把关入手,形成了上行下效、齐抓共改的良好局面。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只管提号召提要求,却不问活动开展的真实成效如何;习惯于“差不多思维”,凡事不求最好只求差不多;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陷入数字迷宫和材料围城。凡此种种,失之于宽、流于形式,无异于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更会让领导责任在强化声中弱化、在落实声中落空。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责任落实是基础,组织领导是保障,督导考核是后盾。一方面,省市区党委一把手要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市、县和乡镇、街道党委要负起“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为基层单位作出示范、当好表率。另一方面,各级督导组要铁面监督,真督真导真查,该帮助的帮助、该提醒的提醒、该问责的问责。同时充分发挥好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放大正能量,曝光假恶丑。这样,各级领导干部方能视责任如泰山,以坚强有力的领导推动活动深入健康开展。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执行力,就有什么样的落实效果。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把活动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落到实处,教育实践活动就能解决好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的作风难题,在层层落实中不断增进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篇3:科学发展、赶超跨越(党代会工作报告)
科学发展、赶超跨越(党代会工作报告) 本文关键词:党代会,赶超,工作报告,跨越,科学
科学发展、赶超跨越(党代会工作报告) 本文简介:科学发展跨越赶超为建设创新引领的新津市而努力奋斗(2011年6月20日)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津市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津市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全力推进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开启建设“创新引领的新津市”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科学发展、赶超跨越(党代会工作报告) 本文内容:
科学发展
跨越赶超
为建设创新引领的新津市而努力奋斗
(2011年6月20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津市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津市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全力推进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开启建设“创新引领的新津市”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工作,动员团结全市人民,在新起点上把津市的宏伟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和基本经验
过去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常德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科学超前谋全局、深化改革拓思路、抢抓机遇促发展、夯实基础强党建,胜利完成了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三新互动”,主要指标均以两位数增长,综合发展水平迈入常德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6.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63.7亿元,年均增长12.8%;规模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7.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7.4亿元,年均增长3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12.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6.9亿元,年均增长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4.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6.6亿元,年均增长42.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1.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4亿元,年均增长14.5%。
——发展质效明显优化。五年来,我们坚持推进产业规模发展、集约发展、转型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29.3∶35.5∶35.2调整为2010年的20.4∶44.6∶35.0。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规划面积由6.4平方公里扩张到12平方公里。招商引进项目108个,累计到位内资81.7亿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建立省级新产品产业化研发中心3个。我市成为全国最大的酶制剂生产基地,中南地区最大的糖果果冻生产基地,湘北地区重要的机械制造基地、纺纱基地、造纸基地。农业丰产增收,新农村建设特色凸显,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中意糖果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津市藠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保河堤镇中南村被评为全国循环农业示范点。服务业活力不断增强,各类经营业态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一大亮点,灵泉镇成为全省首批整体推进乡村旅游的乡镇。
——幸福指数明显上升。五年来,我们坚持把让群众幸福作为最大的政治,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好事。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7675元增加到2010年的153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083元增加到2010年的5728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月均由2005年的662元提高到2010年的1262元。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乡低保持续扩面提标,惠及困难群众1.8万多人。加大医疗保障力度,三次提高职工医保标准。积极改善困难群众生活,1943名渔民生产生活解困问题妥善解决,2000多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城乡救助体系不断完善。荣获“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县市”称号。持续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改造黑瓦屋12万多平方米,建成廉租房7.6万平方米,新建农村安居房512户。基础建设大幅提质。城区面积由2005年的10.6平方公里扩大至2010年的16.5平方公里,“南工北商”格局已经形成。城镇化率由53%提高到62.2%,居全省同类城市前列。文体公园、孟姜女大道、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一批城市配套工程相继建成。城市创建成效显著,确保和巩固了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成果,荣获“全国道路交通管理优秀城市”称号。成功争取二广高速、安慈高速过境并设立互通,我市成为常德各县市中唯一的高速公路中心枢纽城市。通村公路建设基本完成,公共交通覆盖城乡,形成半小时通勤圈。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生态村、省级生态村共18个,居全省前列。毛里湖湿地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五年来,我们坚持抓改革、强投入、重实效,持续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73项,其中省级24项、国家级5项,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保河堤镇花桥村被评为“全国科技示范村”。教育事业深入推进。引进长沙雅礼中学合作办学,投资1.2亿元建成德雅中学。承办第32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普九”债务化解结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打卡发放。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文化交流日趋活跃,文化阵地不断巩固和发展,群众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嘉山孟姜女传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虎爪山旧石器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卫生事业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4%。狠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不断提升计生优质服务水平,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土地二轮延包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体育、广电、审计、人防、档案、史志等事业蓬勃发展。
——民主法制明显加强。五年来,我们加强和改进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维护民主团结、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稳定大局,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作用充分发挥,依法监督工作不断加强。人民政协认真履行职能,维护核心、服务中心、凝聚人心的作用日益明显。人民武装和“双拥”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军粮供应工作位列全国先进。爱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作得到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取得新的成绩。“五五”普法成效显著,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称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深化,安全生产管理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市领导大接访活动,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和“全国平安畅通县市”称号。
——党建水平明显提高。五年来,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制定出台我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实施意见。着力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学习大讨论”、“创先争优”等活动取得扎实成效。大力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干部考评体系逐步完善,干部到户工作法得到中央、省委肯定,入选中组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学习课件。干部教育培训和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认真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年”活动,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基本消灭“空壳村”,保障乡村低限运转。积极推进党群共建,社区党建和非公企业党建得到加强,党的组织和工作实现全覆盖。完成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扎实推进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源头防腐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迈出新步伐,被评为常德市预防腐败工作先进单位。
成绩来之不易,探索充满艰辛。过去的五年,是津市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五年,是津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五年,是津市发展最快、反响最好的五年。五年里,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谋发展、同心同德干事业,充分展示了应对危机的智慧、攻坚克难的精神和共谋发展的合力,为津市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艰辛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津市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不懈努力,五年的不断探索,我们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这一发展引领。五年来,我们坚持从解放思想这一根本性问题入手,相继开展了“三改三增”
、“三解三放”、“四话”等主题活动,摒弃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势、打破不利发展的条条框框,提出“赶超式”发展理念、制定“超常规”发展举措,确保了津市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成功争取到全国唯一的5亿元“三农”建设融资试点项目,引进中联重科组建新的中联车桥公司等一批改变津市历史、影响津市未来的战略项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模式和经验。实践证明,思想的大解放,必将带来事业的大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现在津市赶超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未来津市跨越前进的不竭动力。
——必须始终坚持工业立市这一核心战略。五年来,我们从思想上、行动上全面确立工业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发展产业集群,打造百亿工程”为目标,建设工业园区、引进战略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工业的突围,催生了发展的突破,工业主导作用日趋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实践证明,无论是曲折发展的岁月,还是高歌猛进的日子,津市的优势、潜力和希望都在工业。这是我们应当坚定迈进的一条富强之路、成功之路、希望之路。
——必须始终坚持城乡统筹这一建设路径。五年来,我们根据津市面积小、人口少,城镇化水平高的特点,破除就城抓城、就乡抓乡的思维局限,提出了争创“全省城乡统筹领先市、全省全面小康领先市”“两个领先市”的目标,探索形成了“镇村同治”、“示范引领”等特色经验,构建了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发展的双赢格局。实践证明,在未来的新征程中,我们仍要坚持城乡统筹这个建设路径,推动津市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执政理念。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民为先、以民为重、以民为根。在改善民生上,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大力完善社会保障,加强社会事业建设,致力维护大局稳定,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文明进步成果。在制定和实施决策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厚重的民意基础。在经济建设一线和维护大局稳定中,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为津市的长远发展和持久稳定汇集了智慧与力量。实践证明,只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把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我们的事业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的发展才能更加持续和健康。
——必须始终坚持建强队伍这一根本保障。五年来,我们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津市的根基去筑牢、作为津市的资本去培优。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五大家班子团结一心,形成了既有集体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有组织原则又有同志感情的共事氛围;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标准,营造了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用人环境;加大干部管理力度,推行“五五”干部管理法、干部到户工作法等特色模式,打造了艰苦创业、克难奋进的干部队伍。实践证明,优秀的干部队伍已经成为津市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津市发展的核心力量。这是津市发展最大的优势,最强的信心,最优的保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群众增收仍较困难,体制性障碍和要素瓶颈制约比较突出,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党的建设都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瞄准“两个领先市”宏伟目标,坚持“项目建设”核心抓手,构筑现代产业,推进城乡统筹,改善民本民生,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科学发展、跨越赶超,为建设创新引领的新津市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三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8亿元、可用财力达到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富足殷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研判发展形势。今后五年,是发展机遇的凸显期。当前,国际总体趋势向好。中央深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加大转型投入,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长江中游地区为重点开发区,沿海产业转移加快,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省委强力推行“四化两型”战略,扶持省际边境城市发展。常德突出打造澧水流域工业带,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这些都是极好的机遇。只要我们牢固树立“拼抢意识、赶超理念”,敢于抓机遇、争政策、抢项目,率先发力借力,就能赢得先机。今后五年,是自身势能的释放期。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津市成功实现后发赶超,进入新一轮提速周期。全市工业化率达到42%,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加速起飞的关键时期。城乡统筹格局日趋完善,城镇化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7.7个百分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均享有医疗、教育、文体等公共服务绝对值明显高于周边地区。二广、安慈高速的拉通,澧水航道的疏浚,S302升国道、S293澧水公路大桥和千吨级码头的建设,等等,这些积蓄的能量必将集中爆发、稳定释放。今后五年,是现实挑战的考验期。现在,县域特别是后发县域面临着诸多共同挑战:经济结构亟待优化转型;居民增收难以提速;资金、劳动力、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供应趋紧;国家对融资平台进行严格筛查管理,政府投资拉动作用将逐步减弱;县域发展面临新一轮“洗牌”,竞争非常激烈。这些考验不是津市独有,而是各地共有。谁不正视和突破这些问题,就会不进则退、淘汰落伍。如果我们率先突破这些难题、战胜这些考验,就一定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实现创新引领。
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突出发展主题。这一主题就是“科学发展、跨越赶超,建设创新引领的新津市”。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注重经济发展向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转变,从注重物质进步向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加快建设实力津市、创新津市、宜居津市、幸福津市“四个津市”。跨越赶超,就是始终保持勇争一流的精神状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后发赶超,力争“发展速度高于常德、发展质量高于常德、发展效益高于常德”,保持常德第一方阵水平,县域综合实力进入全省50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入全省5强。创新引领,就是瞄准“两个领先市”的目标,坚持探索创新,坚持率先突破,立足常德、放眼全省,实现“四个创新引领”。创新引领经济转型。以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不断壮大,嘉山工业新区成为省级工业集中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服务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创新引领城乡一体。主城区人口达到18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1%。城乡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城市文化内涵、居民文明素质大幅提升。创新引领幸福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文体生活丰富多彩,生态文明健康发展,就业更加充分,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创新引领社会管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明显强化。率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
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发展原则。就是要坚持“追求‘好’、力争‘快’、突出‘特’”三个总体原则。追求“好”,就是使各项工作都自觉服从于“好”,努力实现幸福与经济共同增长、乡村与城市共同繁荣、生态宜居与发展建设共同推进。力争“快”,就是要始终保持争先进位的责任感、紧迫感,继续保持跨越赶超、真抓实干、大干快干的工作理念和作风,抢抓机遇、率先发展。突出“特”,就是要把握市情,深化改革创新,立足优势,扬长避短,以创新的思维开拓新路、以创新的举措破解难题、以创新的环境增强优势。为实现宏伟蓝图,今后五年,必须突出四大战略举措。
(一)构筑现代产业,提升经济实力。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跨越”的理念,着眼工业主导、农业提升、三产突破,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加速发展工业。坚持工业立市核心战略不动摇,扩大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在2011年五大产业完成百亿产值的基础上,今后五年,要全力实施工业发展“12234”工程。即:打造1个百亿产业,汽配产业以中联车桥为龙头,中沃汽配、嘉城汽部、龙津智能等为骨干,实现产值过100亿元;推动2家企业上市;实现200亿元的规模工业总产值;发展3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完成4亿元的工业税收。一是发展“5+2”产业体系。壮大提升五大传统产业。汽配产业突出对接中联重科“千亿战略”,内抓技改,外扩配套,加快向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业转变;盐化工产业突出下游产品再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延展;纺织产业突出引进染整、织布、服装等项目,延伸产业链条;食品产业突出资源整合、品牌打造;造纸产业突出产品结构调整、深度开发。加快发展新型建材、生物医药两大新兴产业。二是打造省级工业集中区。今年省政府明确提出,对市县基础条件好、发展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园区,审批确定为省级工业集中区。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在现有经济开发区的良好基础上,完善园区建设规划,科学布局产业区间,构建特色专业园区,超前抓好路网设施配套,大力发展工业楼宇、工业街区,全力打造“园区发展集约化、主导产业特色化、基础设施配套化”的省级工业集中区。到2015年,园区完成工业产值150亿元。三是加速生产要素聚集。完善贷款贴息、信贷奖励制度,促进银企对接,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用地指标统筹,对优质重大项目,建立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统筹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鼓励引入企业劳动力同步迁转,缓解企业用工难。加快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培育更多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
2.建设现代农业。着眼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坚持用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理念发展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到2015年,农业增加值达到15.6亿元。一是建设标准农业。建设沿S205城乡统筹示范带、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以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基础,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成熟的农业生产技术,注重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综合配套,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标准。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为抓手,大力推行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二是发展休闲农业。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优美的田园景观、独特的产业基地,发挥灵泉镇乡村旅游的示范作用,扶持休闲农庄发展。引导农民和工商业主投资开发具有休闲性、参与性、特异性的休闲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批具有观光、采摘等功能的体验农业基地,具有浓厚乡土、人文等特色的“农家乐”式的休闲基地,具有度假、娱乐等功能的森林、水域生态旅游基地。三是打造品牌农业。立足蚕桑、藠果、双孢蘑菇、水产等特色产业,鼓励争创农业品牌,引导农产品注册商标。扶持中意糖果、津佳兔业、旺森养殖等龙头企业。加强特色品牌的营销推介,建立农超、农商对接机制,唱响津市农业品牌。鼓励和引导农村经济组织、基层组织、中介组织和产业大户,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3.繁荣城市经济。坚持“商贸振兴、旅游升温”的发展战略,以“彰显三大特色、打造50亿三产”为目标,充分发挥历史人文、地方美食、山水生态“三大特色”,提升繁荣城市经济。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一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大力引进商贸物流企业,组建本土专业化大型物流公司,高标准建设物流信息综合平台,加快工业园区仓储物流中心、九澧物流园建设,抓好城乡商贸市场改造升级,完善城乡市场供应体系。大力发展金融经济,引进多元金融机构,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基本确立区域性资本运营和资金调度中心地位。二是提升旅游休闲消费。立足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业,重点建设毛里湖湿地公园、灵泉乡村旅游、嘉山风景名胜区、古大同森林公园、药山寺宗教生态旅游项目,策划精品线路,加快融入“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把津市建设成“环境最美、服务最优、人气最旺”的区域性精品旅游城市。有序推进房地产开发,加快发展连锁超市、星级酒店、特色餐饮店和休闲会所等现代商贸业。三是开拓新兴服务业。顺应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积极发展托老托幼、家政家教、物业管理、医疗保健、汽车租赁代驾等有偿服务。培育发展工商咨询、法律会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专业服务,鼓励发展建筑设计、广告策划等创意服务。
(二)推进一体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继续以争创“全省城乡统筹领先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互动,突出以城带乡,全面提升城乡质态。
1.加快城乡共建。坚持“山水宜居之城、活力创新之城、历史文化之城”的理念,立足中心城区、沿S205城乡统筹示范带、环西湖生态经济圈“一核一带一圈”布局,优化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增强城市的要素吸附力、资源转化力和内生增长力。进一步创新投融资平台建设和融资方式,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城市路网体系,推进城市道路升级改造,抓好二广高速、安慈高速、S302升国道、S293澧水公路大桥、澧水津市段航道疏浚、千吨级码头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城乡水、电、气、通信、环卫、公交等配套建设。培育城市园林景观,抓好广场和街头绿化工程、澧水风光带建设。不断完善与城市发展、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相适应的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综合保障功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农田水利、乡村公路等建设。
2.深化城乡共管。大力推进“蓝天、碧水、绿色、靓丽、井然”工程,全面打造宜居环境。深入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两个城市创建”活动。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批后管理。切实抓好城市交通和综合环境整治。深入开展“民德民风”教育活动,加快构建“镇村联动、村民参与、部门配合”的乡村管理新格局。加强乡村生态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抓好湘北干线沿线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实施清洁工程、建设幸福家园”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加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治理,强化节能减排。
3.推动城乡共进。强化“整体发展、全域一体”理念,统筹城乡各类规划,形成统一协调的综合性规划空间体系。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土地管理、人口户籍、社会保障、公共财政、农村金融等五大制度创新为关键点,进一步深化各项配套改革,不断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体制活力。探索实施城乡区域同步规划、设施同步建设、环境同步整治、文明同步创建的体制机制,形成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城乡一体化试点经验。
(三)改善民本民生,提高幸福指数。牢固树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保障民生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推动“解困民生”向“普惠民生”转型升级、“基本民生”向“幸福民生”转型升级。
1.强化社会保障。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探索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力争在2012年实现全覆盖。不断完善民生工程体系,完成养老服务、残疾人康复托养、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等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推进黑瓦屋、廉租房、安置房、公租房建设和农村低危房改造。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援助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发展社会事业。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投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推进人口和计生工作,深入开展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创建工作。加快建设各类公共设施,大力发展各项公益事业。
3.突出文化引领。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津市软实力。大力弘扬“坚贞执着、勤奋上进”的津市精神,大力塑造“敢于突破、追求卓越”的津市形象,不断焕发创业、创新、创优的巨大激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市乡村三级文体活动阵地,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大融合、大发展。切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培养和引进先进文化企业,推动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围绕津市文化元素,加大文艺作品创作与交流力度,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
(四)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改革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突出在科技驱动、人才支撑、社会管理上下功夫,增强发展的内生力和源动力。
1.创新科技驱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津市制造”向“津市创造”转变。工业方面,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力度,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领军企业,大力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抓好汽车车桥、盐化工两个省级和食品一个市级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进质量振兴和技术标准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企业申请专利和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农业方面,鼓励支持农民开展技术创新,全面普及新型实用技术,使农业生产技术达到省内同期先进水平。到2015年,规模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比例达30%以上,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以上,新增国家级名品名牌2个以上,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家以上。
2.创新人才支撑。强力推进“人才兴市”战略,加快完善和实施《津市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完善引才工作,建立企业引才导向激励机制,鼓励采取聘用、兼职、“假日博士”、“星期日工程师”等形式,支持人才带技术、项目、产品、专利等来津创业。不断改善市外高层次人才在津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立本土人才库,依托重大项目工程,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熟练工人、科技人才、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完善人才信息收集发布机制,做好供需对接。完善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安家立业等全方位的激励政策,为引才、育才、留才创造最优环境。
3.创新社会管理。把改善民生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坚持“服务在先、管理在后”,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按照“重在夯实基层基础、重在整合社会资源、重在完善工作机制”的方针,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深入推进“一中心五网络”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体系。加强食品药品、生产、消防、交通、环保等五大领域安全监管,努力消除安全隐患。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注重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村(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公益活动。建立重大决策公民有序参与机制,支持新闻媒体依法表达民意、舆论监督。开展“法治津市”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思想、作风、组织和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创新引领的新津市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1.坚持思想建设,凝聚发展动力。思想解放天地宽。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必须以全新观念引领,让创新的思想竞相迸发、让创业的活力充分涌流。一是牢固树立开放包容的意识。要破除对创业者求全责备的思想,凡是有利津市发展的事,要敢于想、敢于试、敢于闯,把该放的政策坚决放宽、放开、放彻底,大力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业、宽容失误的发展环境。让一切愿意来津市发展的人才都能找到发挥的舞台,让一切愿意来津市投资的客商都能找到合适的项目,让一切愿意来津市落户的资本都能找到增值的空间。二是始终保持奋勇争先的激情。甘落人后、不思进取,就会在发展中停滞不前、无所作为。津市地域不大、总量不多,我们要创造奇迹、创新引领,唯有苦干实干、勇争一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闯出一条新路。要在争取资金、项目建设上“能快则快”,争资拼速度、建设抢进度。要在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上“能超则超”,步步为营、甩掉追兵、赶超标兵。要在城乡统筹、社会管理上“能好则好”,探索新经验、打造新亮点、增创新优势。三是大力倡导勇于担当的精神。事业呼唤担当。担当成长干部、成就伟业。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不辱使命,大力弘扬担当精神,自觉担当全局、担当重任、担当危难。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头脑清醒,讲真话、扬正气,不人云亦云;在复杂矛盾面前,要靠前调度,会决断、敢担责,不错失良机;在艰难险阻面前,要板起身子,主动上、迎难上,不回避推诿。
2.突出作风建设,提升执政水平。作风好坏事关事业兴衰。推动津市发展,必须有过硬的作风作保证。一是大兴学习调研之风。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干部在职学习制度,强化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维、增强自身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深入基层,在实践中了解情况,在调查中发现问题,在思考中寻求对策。二是大兴亲民为民之风。坚持把为群众谋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制度,落实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要亲近群众。把来访的群众当家人,把反映的问题当家事,勤沟通、常联系,以真情换真心。要尊重群众。无论是出台政策,还是新上项目,都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做到多数群众不支持的项目坚决不上,劳民伤财的事情坚决不干。要服务群众。真心为民办事,不搞虚假政绩,既要办好政策该办的事,又要办好群众想办的事。三是大兴高效节俭之风。大力弘扬务实高效、勤俭节约的作风。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办事流程,精减审批程序,大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民主评议行风,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严格控制公务消费,改进接待方式方法,倡导文明节俭,坚决遏制、惩处公款挥霍浪费行为。精简政务活动,力戒形式主义,倡导务实作风。
3.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基础牢,山不摇;基层稳,天下安。一是加强队伍建设。选人用人,关系事业成败。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选干部坚持德才兼备,用干部凭实绩公论,真正靠导向激发动力、靠用人激活队伍。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探索多种形式的干部退出机制。选准配强党政“一把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注重年轻干部培养,加强干部培训,多岗位锻炼干部。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体系,加大民意在考核中的权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二是加强基层基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总揽,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加大先进典型人物的表彰推介力度,在全市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良好风尚。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探索完善工业园区、专业市场等区域化党建模式,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管理,深入推进农村党员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素质。强化党员动态管理,推进党员发展“1+1”工程,完善党内帮扶机制,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健全基层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提高乡村运转保障水平,完善基层党建活动场所,切实关爱基层干部。三是加强民主政治。加强各级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扩大党内民主,切实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更好地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职,巩固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加强人民武装、双拥、民族宗教、老干部等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工商联、科协、文联、侨联、残联等群团、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4.推进廉政建设,提高防腐能力。反腐倡廉建设,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一是以教育防腐。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大力推行谈心提醒、诫勉谈话制度,对干部廉洁从政方面的问题做到早提醒、早制止、早纠正,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二是以制度反腐。坚持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规范人,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财政体制、招投标制度改革,规范和健全权力运行机制,真正做到用制度管钱管人,用制度规范用权,从源头上消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扎实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三是以监督治腐。健全和完善集党内监督、人大政协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媒体监督、社会监督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述廉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遏制腐败现象发生。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始终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廉、生活上清白。
同志们,津市的发展呼唤我们激情奋斗,美好的蓝图需要我们同心绘就。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怀“守土有责、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勇于改革、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科学发展、跨越赶超,为建设创新引领的新津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