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知识点,科学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本文简介: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4、自制酸奶的步骤5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本文内容: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12、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麦哲伦
13、你的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平原
1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14千米
15、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用。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7、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
8、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9、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10、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
11、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橘子
12、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13、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能使火焰熄灭。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
2、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27.3天。
3、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
4、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
5、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6、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恒星。
7、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夏季,另外半球就是冬季。
8、九大行星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地球、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冥王星。
9、银河是由许许多恒星
构成的。
10、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炽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我们把它们称为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着太阳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像月亮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着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
11、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州5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杨利伟。
12、中国“神舟6号”航天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13、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英雄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14、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
1、好奇心总是驱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找出答案。
2、假设是根据已有经验先对答案做出的猜想。
3、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4、实验是制造条件,收集事物变化证据的方法。
5、假设一般用(如果……那么……)来表达。
6、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
7、同一个假设可以被多次验证
8、做科学实验,要学会控制变量
9、做科学实验时,应注意什么?答:做科学的实验,要学会控制。一要注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等条件下进行;二要注意每次只能选择一个变化的因素;三要注意确定变化时需要观察的项目。
10、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想。
11、反映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的实验室模拟实验12、对比试验有一个条件不相同
篇2: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知识点,八年级,物理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本文简介: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本文内容: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光路图: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篇3:七年级上学期思品知识点总结学生版 七年级上学期思品知识点总结学生版 本文关键词:知识点,上学期,七年级,思品,学生 七年级上学期思品知识点总结学生版 本文简介: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总结1、班级如果像一盘散沙,不可能成为一个我们为之自豪的集体,为此我们要有。P72、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P83、初中生活的新特点:,学习内容和难度加大,老师讲课速度加快。P114、做学习的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三个学习策略和方法是:P125、初中学习是的 七年级上学期思品知识点总结学生版 本文内容: 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1、班级如果像一盘散沙,不可能成为一个我们为之自豪的集体,为此我们要有 。P7 2、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 。P8 3、初中生活的新特点: ,学习内容和难度加大,老师讲课速度加快。P11 4、 做学习的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三个学习策略和方法是: P12 5、 初中学习是 的基础。P21 6、 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P25 7、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句话说明了 P27 8、 人的生命独特性表现在:人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相比,人类的生命最具智慧。 人与人相比,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P28 9、 人的生命价值的体现:为他人带来快乐,为他人减轻痛苦,为家乡和社会作出贡献。P30 10、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 。P32 11、 青春期一般指 ,它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P35 12、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 P35 13、青春期向前发展的动力是: 。P37 14、同学之间交流的基本原则是 。P39 15、真正的个性是 ,真正的独立是 P40 16、青春和年迈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 。P42 17、青春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 之中。P42 18、青春有苦恼,但更多的是 P43 19、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说明了: P46 20、一个人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P47 21、认识自我的途径有三种: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通过他人认识自己(某个人评价),通过集体了解自己。(班级评价一个同学)P49 22、 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P52 23、发掘自己潜能的三种方法: (给予自己积极地暗示如我会越来越好的) (在心中想象一个更好的自我) ,参与实践法。P52-53 24、如何确立自己的成长目标?P56 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潜能,了解社会对各种职业的角色期待,从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出发,确立个人的成长目标。 25、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重在 。P57 26、情绪分为四大类: 。P61 27、每个人遭遇不同的事情、处于不同的 中,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情绪。P61 28、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话说明了:情绪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情绪具有 作用。P63 29、情绪与人的 紧密相连,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会有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P65 30、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有: (听音乐,看电影,郊外散步), (大哭一场,向他人倾诉,做剧烈运动,放声歌唱,大喊大叫), (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学会升华)P66-67—— 如果是问答题,一定要翻书找答案,先写方法,再讲具体方案。 31、人的情绪具有 ,所以要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P68 32、情趣与兴趣的关系:情趣是以 为基础, 通过兴趣表现出来,兴趣可以升华为情趣。P71 33、情趣分为两类: 情趣和 情趣。P73 34、高雅生活情趣的来源: P75 35、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是 P76 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是 。P78 36、战胜诱惑需要具备的条件: 。P89 37、战胜诱惑的方法:避开诱因法, ,请人监督法, , ,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法。P89 38、身边的侵害有:意外事故的伤害,家庭的侵害,学校的侵害,社会的侵害。P91 39、 是避免侵害的前提。P94 40、女生保护自我的防护衣是:保持高度的警惕,文明的行为举止,得体的衣着打扮。P94 思考题: 1、(长江大学三位大学生为救两名小学生而身亡)人梯精神给我们的启示:P31 答:我们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2、怎样来延伸生命的价值?p32 1) 答: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 许许多多的人虽然生命已经结束,可他们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却让后人受益无穷,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延伸。 3) 我们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4) 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3、如何面对身边的诱惑? 1) 在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对我们是一种诱惑;他人获得成功与荣誉,赢得鲜花与掌声,对我们是一种诱惑。对这样的诱惑,我们应该通过正当的途径和刻苦的努力去追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现心中的理想。 2)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不良诱惑。对不良诱惑,我们应当学会拒绝,果断地对它们说“不”。 4、如何对待邪教的诱惑? 1) 邪教“法轮功”不仅导致很多人死亡,而且制造了许多惨绝人寰的自焚事件。大量事实说明,邪教“法轮功”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毒瘤。 2) 我们应该拒绝练习“法轮功”,绝不参与法轮功的任何活动,并且告诫他人法轮功的危害。 3) 我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答题技巧: 用学科语言答题,千万不能用自己的话,除非题目明确用自己的话说。 不可用口头语言,要用书面语言答题。 按照分值答题,分值高,不能写得太短。 务必写到关键点,记住,老师是踩点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