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第二章,知识点,人教版,物理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本文简介: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本文内容: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1
2
3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
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
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凹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混合之后为白光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混合之后为黑色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红外线的作用是:
_________紫外线的作用是________
篇2: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本文关键词:知识点,高中化学,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本文简介: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2.基本程序:略3: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本文内容:
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略
3: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Ca(OH)2=aCl2+Ca(C?O)2+2?2O
4.氯气与水的反五:C|2+H2O=H?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忘质:Ca(ClO)2+CO2+H2O=AaC?3↓+2HClO
四?以物质的重为中心皆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J/NA
2.物赨盄量n(mo?)=m/í
1.标准状况下气当物趨的量n(mol)=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七、氧化还原反应
1.(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3.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⑤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九、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N2+O2放电===2N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
2.氨的工业制法: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3.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装置:与制O2相同
③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检验方法: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OH-
5.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
7.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
十、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
7.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十一、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2.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3.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4.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5.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②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③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④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十二、Cl-、Br-、I-离子鉴别:
1.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2.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十三、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打: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绿矾:FeSO4·7H2O;⑥硫磺: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SO4)2·12H2O
十四、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十五、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3.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5.
制造玻璃主要反应:
SiO2+CaCO3高温===CaSiO3+CO2↑
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篇3: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知识点,科学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本文简介: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4、自制酸奶的步骤5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本文内容: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12、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麦哲伦
13、你的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平原
1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14千米
15、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用。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7、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
8、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9、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10、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
11、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橘子
12、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13、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能使火焰熄灭。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
2、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27.3天。
3、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
4、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
5、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6、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恒星。
7、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夏季,另外半球就是冬季。
8、九大行星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地球、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冥王星。
9、银河是由许许多恒星
构成的。
10、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炽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我们把它们称为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着太阳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像月亮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着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
11、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州5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杨利伟。
12、中国“神舟6号”航天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13、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英雄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14、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
1、好奇心总是驱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找出答案。
2、假设是根据已有经验先对答案做出的猜想。
3、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4、实验是制造条件,收集事物变化证据的方法。
5、假设一般用(如果……那么……)来表达。
6、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
7、同一个假设可以被多次验证
8、做科学实验,要学会控制变量
9、做科学实验时,应注意什么?答:做科学的实验,要学会控制。一要注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等条件下进行;二要注意每次只能选择一个变化的因素;三要注意确定变化时需要观察的项目。
10、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想。
11、反映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的实验室模拟实验12、对比试验有一个条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