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管廊测量方案

日期:2021-01-15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管廊测量方案 本文关键词:测量,方案

管廊测量方案 本文简介: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测量方案施工测量方案编制人:审核:审批: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海东地下管廊项目经理部海东地下管廊项目经理部二零一六年八月二零一六年八月目录目录一、编制依据22二、工程概况33三、施工部署333.1组织工作33.2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

管廊测量方案 本文内容:

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

施工测量方案施工测量方案

编制人:

核:

批: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海东地下管廊项目经理部海东地下管廊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六年八月二零一六年八月

目录目录

一、编制依据2

2

二、工程概况3

3

三、施工部署3

3

3.1

组织工作

3

3.2

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

3

四、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4

4

4.1

施测原则

.4

4.2

准备工作

.5

4.3

测量仪器的选用

.5

4.4、测量人员培训

5

4.5、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

.6

五、控制网测设6

6

5.1

总平面控制

.6

5.2

施工平面控制网测设

.6

5.2.1

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6

5.2.2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7

5.3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7

5.3.1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7

5.3.2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

8

5.3.3

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

8

六、施工测量放样8

8

6.1、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9

6.2、基础开挖测量放样.9

6.2.1、前期测量准备工作。

.9

6.2.2、实施放样

10

6.3

管廊施工放样要求

.11

七、测量劳动组织1313

八、仪器要求1313

九、设备机具配置1313

十、质量控制及检验1414

十一、安全及环保要求1414

11.1、安全要求.14

11.2、环保要求.15

1

一一、、编编制制依依据据

1.1

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图设计文件》

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GB50007-2002);

1.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5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1.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二二、、工工程程概概况况

海东市平安区平安大道地下综合管廊西起三合大道(古瓦公

路)与平安大道交叉口

K0+000,东至东园路与平安大道交叉口

K4+931,全长

4.931

公里(见管廊分布示意图)。管廊布置于平

安大道机动车道正下方。管廊施工采取基坑明挖、结构现浇等工

艺。管廊断面采用干支混合型的形式,满足管线安装敷设和运营

维护要求,断面型式设计为双舱、三舱和四舱形式,入廊管线种

类有高压电力、给水、中水、电力、通信、燃气等,结构全宽分

别为

7.75m、10.4m、13.05m,结构高度为

4.45m,结构断面详见

图示。综合管廊顶部覆土厚度

2.5

米~3.0

米,断面净高

3.5

米~6.1

米,基坑一般深度约

7-8m,下穿河道的局部段落基坑深

度在

10m

以上。

平安大道为平安区城区主干道,路面全宽约16m;除两端交

叉口外,沿线共有

15

个支路交叉口;沿线主要为平安区政府机关、

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商铺、餐馆的聚集地,交通较为繁忙,

2

属于平安城区交通主心骨,施工期间道路保通难度较大。另外,

平安大道三处与河道相交,平安大道(三合大道~三合东路)正

在进行桥梁施工,平安大道现有交叉支路中新安路、杨家路、湟

源路、民和路、享堂路、平张路等

6

条均处于围挡施工中,对施

工交通疏解增加难度。

沿线管线地下管线密布,情况较为复杂,探明管线并加以

保护难度大。基坑开挖需先剥离浅层土体暴露管线位置,影响

基坑开挖施工进度。

综合管廊分布示意图综合管廊分布示意图

三三、、施施工工部部署署

3

3.

.1

1

组组织织工工作作

施工测量组织工作由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

根据设计院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

控制网。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

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及逐日安排,

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

进行安排。

3

3

3.

.2

2

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

有问题

审核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

放样数据准备计算程序准备

检核

测站点测量

检核

测放管廊平面位置及高程

检核

绘制交样单

交样

资料归档

放样通知单施工控制资料

校验仪器

有问题

有问题

四四、、施施工工测测量量的的基基本本要要求求

4

4.

.1

1

施施测测原原则则

4.1.1

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

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

放线。

4

4.1.2

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

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4.1.3

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1.4

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

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4.1.5

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

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4

4.

.2

2

准准备备工工作作

4.2.1

熟悉设计图纸,仔细校核各图纸之间的尺寸关系

,全

面了解设计意图。

4.2.2

对业主给定的现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查看

和必要的检核

及现场踏勘。全面了解现场情况,

了解工程总体布

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

坐标,了解现场测量

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

4.2.3

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条件、现场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

素,制定测设方案,包括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检核、测设

误差分析和调整、绘制测设略图等。

4.2.4

对参加测量的人员进行初步的分工

,并进行测量技术

交底,并对所需使用的仪器进行重新的检验。

4

4.

.3

3

测测量量仪仪器器的的选选用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仪

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

4

4.

.4

4、、测测量量人人员员培培训训

测量人员持证上岗,负责人应由测绘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人员

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上岗。

4

4.

.5

5、、仪仪器器设设备备检检定定和和日日常常检检校校

所有仪器设备均要经过专业计量部门检定,并出具检定证书。

测量仪器在使用前或使用过程中均要进行日常检校,确保仪器精度

满足规范要求。

五五、、控控制制网网测测设设

5

5.

.1

1

总总平平面面控控制制

本标段工程施工以

青海省第二测绘院

提交的

P1~P16

作为施

工测量的主控导线,

基本全部覆盖平安大道,

部分采用全站仪加

密导线进行施工控制测量(见下图

1-1)施工控制网图

。以主控

导线为基础在

施工处进行加密布点,形成施工导线或控制网。

P1

P5

P10

P16

平安大道

平安大道

1-1

施工控制网图

5

5.

.2

2

施施工工平平面面控控制制网网测测设设

5

5.

.2

2.

.1

1

平平面面控控制制网网布布设设原原则则

⑴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

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6

⑵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一致。

布设呈矩形。

⑶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

置图情况,选择最合理的布设方案

⑷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⑸桩位必须注意保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5

5.

.2

2.

.2

2

施施工工平平面面控控制制网网的的布布设设

以青海省第二测绘院

提交的

P1~P16

作为主控制点,

部分加

密控制点采用四等导线测量,沿线路路口进行布设闭合导线网作

为施工控制网,控制点埋设尽量依据布网原则施作,测量的技术

要求如下:

导线测量应符合以下导线的技术要求规定。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测距中误差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测回数

三等131.

81/55000n6

.

3?10

四等132.51/35000n5?6

导线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开状,相邻导线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点位能长期保存。

②水平角观测的各项限差要求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

等级仪器型号

再次重合

读数差

半测回

归零差

一测回中两倍照准

差(2c)较差(″)

同一方向各测

回间较差

(″)

四等级上DJ238139

5

5.

.3

3

高高程程控控制制网网的的布布设设

5

5.

.3

3.

.1

1

高高程程控控制制网网的的布布设设原原则则

为保证管廊施工的精度要求,

首先对

P1

导线点的三等高程

7

点与

P16

点进行闭合测量,校

测合格后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

制网,

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

的首要条件。

5

5.

.3

3.

.2

2

高高程程控控制制网网的的等等级级及及技技术术要要求求

⑴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⑵半永久性水准点位处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测量规程

规定的半永久

⑶桩的方式埋设,并妥善加以保护。

⑷引测的水准控制点,需经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⑸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

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等级

高差偶

然误差

(mm/km)

高差全中误

差(mm/km)

往返较差、附合

闭合差(mm)

与已知点联

测次数

附合或环线

次数

检测已测段高

差之差(mm)

三等±3±6Ln155.3??或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

i

L20?

四等±5±10Ln250.6??或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

i

L30?

5

5.

.3

3.

.3

3

水水准准点点的的埋埋设设及及观观测测技技术术要要求求

5

5.

.3

3.

.3

3.

.1

1

水水准准点点的的埋埋设设

水准点选取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

位移、沉降点基准点布设

30

20

60

50

20

40

70

8

如下图所示:

平平面面水水准准控控制制点点

5

5.

.3

3.

.3

3.

.2

2

水水准准观观测测的的技技术术要要求求见见下下表表::

等级

水准仪型

前后长度

(m)

前后视距

较差(m)

前后视距

累积差

(m)

视线离地

最低高度

(m)

基辅分划

读数差

(m)

基辅分划

所测高差

之差

三等DS3≤75≤2≤50.32.03.0

六、施工测量放样六、施工测量放样

本方案是根据常规放样方法编写的,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

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

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

同,所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作业时请严格执

行工程测量规范。本文中提到的限差指规范要求的限差,如果设计

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6.16.1、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

6.1.1、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域已有的

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6.1.2、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的控

制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6.1.3、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

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6.1.4、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

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批准的图纸放样。

9

6.1.5、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

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控制点的检测、放样依据、

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员及设备配置等。

6.26.2、基础开挖测量放样、基础开挖测量放样

6.2.16.2.1、前期测量准备工作、前期测量准备工作。

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开挖底口控制点数据及边坡坡比和标注尺

寸;记录审图结果并签名。

编写开挖开口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

立校核验证其正确性。

6.2.26.2.2、实施放样、实施放样

6.2.2.1、利用周围测量控制点测设测站点。

6.2.2.2、观测员在测站点上架设仪器并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

度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6.2.2.3、仪器照准另一已知高程点读数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员

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6.2.2.4、记录员计算仪器的视线高程,计算的两个视线高程之

差应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仪器的视线高

程。

6.2.2.5、仪器照准一较远的测量控制点,计算后视方位角报给

观测员,观测员将仪器度盘读数配至该后视方位角值并向记录员回

报验证所配度盘读数无误。

6.2.2.6、仪器依次照准另两个相对较近的测量控制点,读取方

10

位角读数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与计算的方位角值比较,

其差值应能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利用坐标测量功能时,在测量

第一个点的三维坐标的同时测量仪器至该点的方位角、距离和高差,

观测员将数据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计算该点的三维坐

标并与仪器测得的三维坐标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放样。

6.2.2.7、观测员将仪器精确照准目标并报测量数据(方位角、

距离、高差)或测得的三维坐标,记录员回报并利用编制的程序进

行计算。如图所示,首先由测得点

A1

的坐标计算

A

点至底口线偏距

L,A2

点为

A1

点在设计边坡线

AO

上的投影,底口高程

Ho和边坡坡

1:I

为已知值,

A2

点的设计高程

Ha2=Ho+L·I,A1

点至

A2

点的

高差

Δh=Ha1-Ha2,所以偏距差值

ΔL=Δh/I,指挥司镜员按此差值移

动目标,ΔL

为正值向远离底口线方向移动,ΔL

为负值向底口线方

向移动。由移动后点的三维坐标计算

ΔL,再次移动棱镜,重复以

上步骤,直到

ΔL

满足边坡开挖的精度要求,此时的点

A

即为此断

面上的开挖开口点。

ΔL

原始地面线

Δh

A

L

O

A2

A1

1

:I

11

6.2.2.8、依此类推,放样出该测站上所能放样的所有开挖开口

点。

6.2.2.9、随机抽检

20%开口点的点位和高程,其差值应不大于

开口点所要求的允许偏差值;

6.2.2.10、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绘

制测量放样交样单。

6.36.3

管廊施工放样要求管廊施工放样要求

采用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

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

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

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如

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

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

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

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

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在测站点上按步骤

1

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

和高程。

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

和方位角。

12

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

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

D。

计算实测距离

D

与放样距离

D°的差值:ΔD=D-D°,指挥司镜

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

ΔD。

重复过程⑺,直到

ΔD

小于放样限差。

(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

桩)

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

再测量一次,若

ΔD

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用水准仪进行结构物高程的施测。

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重复

6~11

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

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

2~3

个点位,其差值应

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

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

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管廊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

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填写测量放样交底单,并与技术员现场进行签字确认。

13

七、测量劳动组织七、测量劳动组织

通常为测量主管

1

人、前后视各

1

人、记录与计算

1

人,地

面沉降观测

2

人,合计

6

人,施工现场可根据实际的施工任务大小

灵活增减。

八、仪器要求八、仪器要求

所有仪器使用前都必须经专业机构进行检校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九、设备机具配置九、设备机具配置

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

序号器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

1

徕卡智能全站仪

TS09

1

2

光学水准仪

DS03

5

3

电子水准仪台

1

4

卷尺

5m

5

5

对讲机个

4

十、质量控制及检验十、质量控制及检验

使用的仪器精度及性能指标及鉴定情况是否满足测规要求,尽

量使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进行自动搜索,以及数显水准仪,减少人

为观测误差。

观测环境变化的不定性,如空气、温度、大气折光等,地球曲

率也是产生误差的原因之一。将全站仪视线长度控制在

50m-100m

间,有效地削弱大气折光等外界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在施工控制测量过程中,其精度的保证取决于:严格按照施工

14

测量规范之要求进行施测、准确的测量步骤、合格的测量仪器、严

格的复核制度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十一、安全及环保要求十一、安全及环保要求

11.111.1、安全要求、安全要求

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全体队员认真学习有关施工安全

规则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严格贯彻执行

国家、行业、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并采取措施,

以消除或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使测量作业在安

全、有序、受控的状态下进行,以实现安全目标。

11.211.2、环保要求、环保要求

制定环境保护计划,严格规范测量作业管理,测量作业前做到

全员教育,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为当地居民创造和保持一个清洁

适宜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由办公室设专人负责环境保护工作,与当地有关部门经常联系,测

量作业不得损坏用地范围外的耕地、树木、果林及水电设施,禁止

散排造成环境污染。

篇2:NPN型三极管β值数显测量实验报告

NPN型三极管β值数显测量实验报告 本文关键词:数显,测量,实验,报告,NPN

NPN型三极管β值数显测量实验报告 本文简介: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通信工程_专业课程设计题目NPN型三极管β值数显测量实验报告目录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及基本要求.1二逻辑框图设计2三逻辑电路的设计及参数计算41.β-VX转换电路42.压控振荡器53.计数时间产生电路64.计数、译码、显示电路75.清零信号电路96.电路原理图9四安装调试步骤及遇到的问

NPN型三极管β值数显测量实验报告 本文内容: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通信工程_专业

题目NPN型三极管β值数显测量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的任务及基本要求.1

逻辑框图设计2

逻辑电路的设计及参数计算

4

1.β-VX转换电路

4

2.压控振荡器5

3.计数时间产生电路6

4.计数、译码、显示电路7

5.清零信号电路9

6.电路原理图9

安装调试步骤及遇到的问题10

印刷线路板设计14

体会及建议15

参考文献18

附录(元件使用说明)18

附图(框图

逻辑图

印刷线路板图)25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及基本要求

(一)实验目的:测量NPN硅三极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β。

(二)测试条件及要求:

1.测量NPN硅三极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β£199。

(1)IB=10mA,允许误差±2%。

(2)14V

£VCE

£16V,对不同β值的三极管,VCE基本不变。

2.采用一只发光二极管、两只LED数码管显示。两只数码管分别用来显示十位和个位,发光二极管用来显示百位,其亮状态和暗状态分别表示1和0。

3.测量电路误差绝对值不超过

4.数显清晰、稳定——显示时间大于人眼的滞留时间(0.1S)。

5.设B、C、E三个插孔,当北侧三极管插入时,打开电源,显示器即显示该三极管的β值。

(三)使用的主要元器件:

1.选择器件的因素:考虑性能、价格、货源、体积等。

尽量减少元件类型。

(1)电阻:0.4ns;又two应远远小于计数脉冲最小周期Txmin(T

xmin=30ms/199=150μs)。

因此0.4ns

6.电路原理图

四、安装调试步骤及遇到的问题

1.安装

(1)安装要点

在电路原理图上标号芯片号和芯片管脚号,不用功能脚的逻辑电平。

合理布置芯片和其他元件的位置。

布线:

·

排好电源线和地线(通电前先把几路电源调好,注意共地);

·线紧贴面包板,横平竖直,不交叉,不重叠;

·在芯片两侧走线,不可跨芯片;

·元件横平竖直。

安装顺序:按信号流向,先主电路,后辅助电路。

边安装,边调试。

(2)安装注意事项

在原理图上先标注芯片管脚(4011、14、数码管管脚图应画在旁边),并拟订安装调试方案。

各集成芯片合理布局,同方向排列,不要插反。

按框图分系统组装、调试。

连线选用0.2-0.3mm的单股硬导线(为检查方便,各类电源线和地线最好用不同的颜色。特别注意各集成片的共地,采用多点共地——利用横条和竖条)。

紧贴面包板布线,导线要拉直,横平竖直,最好不要拐弯,不能拉斜线或在芯片上跨接。应根据距离和插入长度剪断导线,插入长度为0.4-0.6㎜,过短可能接触不良;过长又可能把面包板戳穿,引起短路。使用过的导线可以利用,但线端不能有明显伤痕,并用镊子把线端夹直。

插线时,电源必须关闭,不能带电操作。

2.调试

(1)调试要点

β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运放324的1脚输出一直流电压VX≈0.051βV(小于10V)

压控振荡器:(运放反相输入端应“虚地”)

运放351的6脚输出已锯齿波

24V

比较器311的7脚输出矩形波

29V

555振荡器:

555的3脚输出矩形波

30ms

Rb

555的5脚悬空或接0.022uF电容——绝不能接地!

清零波形:C4、R4的接点处输出尖脉冲

计数、译码、显示:将555振荡器的3脚输出送计数器个位90-1

的时钟输入,观察数码显示。

(2)调试注意事项:

安装完毕不要急于通电,应先用万用表短路档根据电路图逐个检查每个集成片的引脚连接是否正确,有无错线、少线、多线,特别要仔细检查电源、地线是否连接正确、可靠。

通电前先把几路电源调好,注意共地。

3.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第一天下午的时候,先弄清楚了面包板的结构,然后找出来原理图里所需要的电阻电容,以备后来使用。准备好了后便开始连接电路。但是没有测出来预期中Vx的值。

(2)第二天的上午检查第一天的问题,但是把电路检查了几遍后,发现不是电路结构或者线路的问题,排除了许多可能性后,然后又借用了旁边组同学的LM324芯片接入电路后发现出现的Vx值是3.8-4.7V左右,于是我和另外一名小组同学决定去找老师换LM324的芯片。

(3)第二天的下午,在换完芯片后,发现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让我们一直很苦恼也很困惑,在我们检查过电源、电路和芯片过后,问题还是存在,于是我们又试着测量三极管三个管脚是否短路,拔出三极管后发现没有短路,但因为在找同学帮助后,还是没能发现问题,于是我们又去找老师换了三极管。直到第二天的实验结束,我们的第一步都没有完成,这让我和另一位同学非常苦恼也很无助。

(4)直到最后一天上午,已经有两组同学完成了安装调试实验后,我们才终于找到原来是由于三极管管脚插入面包板的长度太深而引起了短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难以发现的错误让我们苦恼了两天。但是我们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查找错误原因。

(5)在终于发现了问题之后,我们赶快向下进行,后面为了避免发生那样难以检查的错误,我们十分小心,于是在测V1波形、555波形和清零信号波形时都非常顺利。最后由于时间的原因没能做出最后的结果,我和同伴都感到很遗憾难过。

五、印刷线路板设计

1.印刷线路板的设计依据:实验面包板连接电路

2.设计要求:

(1)双面板:正面用红色线(元件面,横线为主)

反面用蓝色线(连线面,竖线为主)

金属化孔用蓝色

(2)走线原则:线条横平竖直,同面线不能交叉

线条尽量少

每个芯片横向最多走三条

芯片相邻管脚之间不能走线

每个金属化孔只能插入一个元件管脚

(3)元件标注(用铅笔):标出元件符号

标出元件值

标出芯片的1脚

(4)其他要求:(1)坐标纸大小:31cm×23cm

(2)比例尺:2:1

(3)周边留宽:5~10mm

(4)线宽:1mm(200mA/mm)

(5)电源和地线:加宽

(6)芯片跨度:7.5mm

(7)芯片管脚间距:2.5mm

(8)金属化孔:内径0.8mm外径1.5mm

(9)电位器:两脚间距5mm

六、体会及建议

1.体会

两周的课程设计很快就结束了。课设的时间和上课时有很大的不同,课设期间所有的环节和步骤都是在老师讲完规则和要求以后由我们自己独立完成,没有人指导,不会的时候我们就要自己去查,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好的锻炼。

这次课设实验与我们之前做的实验也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实验我们只需要按照原理图连接线路就好,每个实验的面板模块都基本是规定好的,我们要做的只是看清楚电路图,用导线将各个元件连接起来就好,大家连出来的线路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这一次不同的是虽然我们的电路原理图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人安排的布局不会一样,连接出来的线路更不会雷同。我们需要考虑整体布局,需要考虑如何放置各个元器件而使得整个面板看起来更加整洁,布局更加合理,连接线尽量少。这就需要我们对整体电路有很清楚地认识,对面包板的结构非常熟悉,比如对于竖排的插孔,是五个一组互相连通的,像电阻电容就不可以放置在同一竖排,这样就会导致短路,而相邻两块之间的横排插孔是三四三分的,如果想要横排全部导通的话需要在它们之间连接两根导线等等。只有清楚地了解了这些,在线路的连接上才会得心应手。

另外,这次实验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导线是我们自己剪,这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太用力往往会直接将胶皮和铜线一起剪断,所以力道一定要把握好。在线路的连接上更需要细心和耐心,接错一根线结果都不会出来,这也锻炼了我们排查线路的能力,因为只有前面的步骤的做对了才能继续进行后面的步骤,环环相扣不能随便发挥。另一方面,从我们失败的经验来看,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比如实验前老师要求我们各个元件以及导线插入面包板插孔的深度是0.3-0.5mm,可是就是由于我们没有注意这一点,导致三极管插入太深而短路,这种错误是一定要避免的。

这次的实验考验了我们很多能力,也从另外一方面看出虽然我们的理论课程可以学的很好,但不一定会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我们一定要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次安装调试实验过程是两个人一组进行的,一次也要和同组的同学之间很好的合作。要发挥所长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实验。像我们组,因为我比较细心,所以我就负责连线,而我连完线后同伴则负责帮助检查纠错,所以虽然前两天我们在一个难找的错误上纠结的时间很久,但是最后一天在我们找出错误原因后,我们很快就赶上了其他组同学的进度,做出了清零信号的波形。

总的来说,这次课程设计的实验对我们是一次挑战也很一个很大的锻炼。从中学会了很多道理,以后不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更加认真和细心。还要学会不到最后一刻坚决不能放弃,也许希望就在我们看不到的不远处。希望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多一些这类的实践设计的课程,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2.建议

(1)要想完成的又快又好,可以在连接线路之前画一个草图,并且在完全连接好前,可以假设性的连接,看排版问题,尽量不交叉,清晰明了的线路。

(2)用不同颜色的线表示电源或地线,这样检查起来比较方便。在各个阶段的借口处也用不同颜色的布置好排版,这样既美观又好看。

(3)老师的事先讲解再多一些,教会我们基本的查错能力。这样的话减少浪费了老师方面的资源和时间也锻炼了大家。

(4)在准备工作阶段要事先标注好各个管脚的值这样的话方便后续的连接线路工作。

(5)不要着急着把所有线都接好,每接一步都要检查线路的问题。

七、参考文献

1、《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模拟部分)(康光华主编)

2、《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南》(张诚庆、杨丽华)

八、附录(元件使用说明)

1.通用型集成运放LM324

管脚图如附图8-1所示

LM324内有四个结构相同,互相独立的运放。运放内部已有频率补偿电路,应用时可不用外接补偿电容。LM324用双电源工作,但也能单电源使用,其电压范围为3-30V,并具有很低的静态功耗,当电源电压为5V时,其非线形应用的输出电平可和TTL

器件相容。

图8-1

2.高阻型集成运放LF351

管脚图如附图8-2所示

LF351具有很高的输入电阻,特别适用于各种运算电路。一般工作时采用±15v电源,它的输出级有过流保护电路,因而输出对地短路也不会损坏器件,但使用中应尽量防止发生短路,当需要调零时,可把电位器动端连负电流,两个固定端分别与调零端相连。

图8-2

3.通用型集成电压比较器LM311

管脚图如附图8-3所示

LM311具有较低的偏置电流和失调电流,用它构成的电压比较器其影响速度比用一般运放组成的电压比较器快,可用单电源供电,例如+15v,也可用双电源供电,例如±15v。

图8-3

4.集成定时器NE555

管脚图如附图8-4所示

NE555是一种模拟、数字混合式定时器集成电路,外接适当的电阻和电容就能构成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双稳态触发器,用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振荡频率比较稳定。为便于频率调整,可外接电位器。

图8-4

5.

六施密特反相器74LS14

管脚图如附图8-5所示

图8-5

6.

四2输入与非门CC4011

管脚图如附图8-6所示

图8-6

7.

双D上升沿触发器74LS74

管脚图如附图8-7所示

74LS74是具有直接置位端和复位端的双D触发器。逻辑功能如表3-1所示。表中的“”表示时钟CP的上升沿触发,带“*”的状态是不稳定的。

图8-7

表8-1

74LS74逻辑功能表

输入

输出

预置

清除

时钟CP

SD

Q

L

H

X

X

H

L

H

L

X

X

L

H

L

L

X

H

H

H

H

L

H

H

L

X

L

H

H

H

L

X

8.

2/5十进制计数器74LS90

管脚图如附图8-8所示

74LS90内部含有一个二进制计数和一位五进制计数器。当计数脉冲由输入,

QA与相连时就构成BCD计数器。当计数脉冲由输入,QD与相连时,可完成五——二进制时序,在输出端QA可得到一个占空比为50%的十分频方波。另外,除计数输入和为下降沿作用外,置0端和,置9端和都是高电平起作用,因此在使用中不要将它们随意悬空。

图8-8

表8-2

74LS90功能表

输入

输出

功能

CP0

CP1

R01

R02

R91

R92

Q3

Q2

Q1

Q0

X

X

1

0

0

0

0

0

异步置0

X

X

0

1

1

0

0

1

异步置9

CP

Q0

0

0

0000-1001

8421BCD

Q3

CP

0

0

Q0Q3Q2Q1

0000-1100

5421BCD

9、BCD——七段译码器CD4511

管脚如附图8-9所示

图中A1、A2、A3、A4为输入的8421BCD码,为七段输出。

图8-9

10、

共阴极LED七段数码管

九、附图(框图

逻辑图

印刷线路板图)

1.电路框图

2.逻辑图

3.印刷线路板图

第27页

篇3:摄影测量学实验报告

摄影测量学实验报告 本文关键词:测量学,实验,摄影,报告

摄影测量学实验报告 本文简介:摄影测量学实验报告学院:地信院班级:测绘0904姓名:王思粉学号:04050908212011-12-22实验标题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NT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NT实验内容摄影测量基本原理?数字摄影测量?VirtuoZoNT的基本操作流程?单模型4D产品的制

摄影测量学实验报告 本文内容:

摄影测量学

实验报告

学院:

地信院

班级:

测绘0904

姓名:

王思粉

学号:

0405090821

2011-12-22

实验标题

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NT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NT

实验内容

摄影测量基本原理

?

数字摄影测量

?

VirtuoZoNT的基本操作流程

?

单模型4D产品的制作

?

多模型的拼接

?

交互式矢量测图系统

实验地点

地学楼101

准备工作

VirtuoZoNT软件安装

实验步骤

如下所示

1、

安装好软件VirtuoZo

NT后

打开如图所示

并且在文件中新建一个测区新建一个模型

2、

选择“文件--引入--影像文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相应的参数,如相加参数文件、影像是否反转、转换的原始数据格式类型、影像的扫描分辨率(若不知道原始影像的扫描分辨率,可在此栏中输入参数-1,部分原始影像的扫描分辨率可直接从影像中获取)等参数,然后载入相应的原始影像文件,编辑影像的输出路径,即可开始转换;

3、打开主界面程序,选择菜单“文件--打开模型”新建一模型,输入相应的模型名确认后,填入相应的模型路径、左右影像文件路径及文件名、临时文件存放路径、产品文件存放路径等参数后确认即可;若要对建立的模型参数进行修改,可选择“设置--模型参数”;可对此模型参数进行修改;

、进行内定向

4、打开测区

打开模型

水平核线

影像匹配

生成DEM

显示产品正射影像

等高线影像

等高线叠合正射影像

显示立体显示

透视显示

5、选择主界面菜单“测图—IGS数字化测图”,系统会弹出相应的测图界面,首先新建一个矢量文件或打开一个已存在的矢量文件,然后,载入所有测取矢量的立体模型,设定矢量窗口的坐标范围,确保所有测取的矢量在此范围内,即可开始矢量测图;如下图所示:

6、最后的成图效果

实验心得

本次的实验内容是根据摄影测量基本原理进行数字摄影测量

并掌握VirtuoZoNT的基本操作流程和单模型4D产品的制作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基本实现了这一愿望,尽管实验进行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我们都觉得非常的有意思。对于学习充满兴趣,老师的耐心指导以及有趣的实验深深吸引了我们。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有1、首先在安装完程序后要把网上邻居的属性中得本地网络改为00e04c3ad92c.lic并且将该文件放到相应的盘目录下,比如本次试验我做的时候是在D盘做的,所以就要把这个文件也一起放到D盘。

?

    以上《管廊测量方案》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管廊测量方案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管廊测量方案》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