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高中有机化学规律总结

日期:2021-01-28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高中有机化学规律总结 本文关键词:有机化学,规律,高中

高中有机化学规律总结 本文简介:@在线高考网@祝您金榜题名www.jsfw8.com高中有机化学规律总结一、综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有机化学试题中有关有机物组成和结构部分的题型,其共同特点是:通过题给某一有机物的化学式(或式量),结合该有机物性质,对该有机物的结构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和推理,从而考查“对微观结构的一定想象力”。为此,必须对有

高中有机化学规律总结 本文内容:

@在线高考网@祝您金榜题名www.jsfw8.com

高中有机化学规律总结

一、综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有机化学试题中有关有机物组成和结构部分的题型,其共同特点是:通过题给某一有机物的化学式(或式量),结合该有机物性质,对该有机物的结构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和推理,从而考查“对微观结构的一定想象力”。为此,必须对有机物的化学式(或式量)具有一定的结构化处理的本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

1.

式量相等下的化学式的相互转化关系:

一定式量的有机物若要保持式量不变,可采用以下方法:

(1)

若少1个碳原子,则增加12个氢原子。

(2)

若少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则增加1个氧原子。

(3)

若少4个碳原子,则增加3个氧原子。

2.

有机物化学式结构化的处理方法

若用CnHmOz

(m≤2n+2,z≥0,m、n

?N,z属非负整数)表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则可将其与CnH2n+2Oz(z≥0)相比较,若少于两个H原子,则相当于原有机物中有一个C=C,不难发现,有机物CnHmOz分子结构中C=C数目为个,然后以双键为基准进行以下处理:

(1)

一个C=C相当于一个环。

(2)

一个碳碳叁键相当于二个碳碳双键或一个碳碳双键和一个环。

(3)

一个苯环相当于四个碳碳双键或两个碳碳叁键或其它(见(2))。

(4)

一个羰基相当于一个碳碳双键。

二、有机物结构的推断是高考常见的题型,学习时要掌握以下规律:

1.不饱和键数目的确定

(1)

有机物与H2(或X2)完全加成时,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有机物含有一个双键;1∶2时,则该有机物含有一个叁键或两个双键;1∶3时,则该有机物含有三个双键或一个苯环或其它等价形式。

(2)

由不饱和度确定有机物的大致结构:

对于烃类物质CnHm,其不饱和度W=

C=C:W=1;

CoC:W=2;

环:W=1;

苯:W=4;

萘:W=7;

复杂的环烃的不饱和度等于打开碳碳键形成开链化合物的数目。

2.符合一定碳、氢之比的有机物

C∶H=1∶1的有:乙炔、苯、苯乙烯、苯酚等;

C∶H=1∶2的有: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果糖、单烯烃、环烷烃等;

C∶H=1∶4的有:甲烷、甲醇、尿素等。

近几年有关推测有机物结构的试题,有这样几种题型:

1.根据加成及其衍变关系推断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通过有机物的性质推断其结构。解此类题目的依据是:烃、醇、醛、羧酸、酯的化学性质,通过知识串联,综合推理,得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具体方法是:①

以加成反应判断有机物结构,用H2、Br2等的量确定分子中不饱和键类型(双键或叁键)和数目;或以碳的四价及加成产物的结构确定不饱和键位置。②

根据有机物的衍变关系推断有机物的结构,要找出衍变关系中的突破口,然后逐层推导得出结论。

2.根据高聚物(或单体)确定单体(或高聚物)

这类题目在前几年高考题中经常出现,其解题依据是: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原理。方法是:按照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原理,由高分子的键节,采用逆向思维,反推单体的结构。由加聚反应得到的高分子求单体,只要知道这个高分子的键节,将链节端点的一个价键向括号内作顺次间隔转移,即可得到单体的结构简式;

(1)

常见加聚反应的类型有:

同一种单体加聚,该单体一般是单烯烃或共轭二烯烃。

由不同单体加聚,单体一般为烯烃。

(2)

常见缩聚反应的类型有:

酚醛缩聚。

氨基酸缩聚。

由高聚物找单体,一般将高聚物主链上的碳原子以偶数个断裂;若按此断裂写不出单体,一般此高聚物为缩聚反应得到的高聚物,要补充消去的小分子物质。

3.

由有机物完全燃烧确定有机物结构

通过完全燃烧有机物,根据CO2和H2O的量,推测有机物的结构,是前几年高考试题的热点题。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运用有机物分子组成的通式,导出规律。再由规律解题,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

规律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无论多少种,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值相同。要注意:①

含有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或酮与含有2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和酯具有相同的最简式;②

含有n个碳原子的炔烃与含有3n个碳原子的苯及其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规律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为:①

含有n个碳原子的醇或醚与含有(n-1)个碳原子的同类型羧酸和酯。②

含有n个碳原子的烷烃与含有(n-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或酮。此规律用于同分异构体的推断。

规律3:由相对分子质量求有机物的分子式(设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得整数商和余数,商为可能的最大碳原子数,余数为最小氢原子数。②

的余数为0或碳原子数≥

6时,将碳原子数依次减少一个,每减少一个碳原子即增加12个氢原子,直到饱和为止。

(2)

有机物燃烧通式的应用

解题的依据是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的燃烧通式。

烃:4CxHy+(4x+y)O2

?

4xCO2+2yH2O

或CxHy+(x+)O2

?

xCO2+H2O

烃的含氧衍生物:4CxHyOz+(4x+y-2z)O2

?

4xCO2+2yH2O

或CxHyOz+(x+-)O2

?

xCO2+H2O

由此可得出三条规律:

规律1:耗氧量大小的比较

(1)

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及生成的CO2和H2O的量均决定于的比值大小。比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2)

等质量具有相同最简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相等,燃烧产物相同,比例亦相同。

(3)

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及其含氧衍生物(CxHyOz)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取决于x+-,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4)

等物质的量的不饱和烃与该烃和水加成的产物(如乙烯与乙醇、乙炔与乙醛等)或加成产物的同分异构完全燃烧,耗氧量相等。即每增加一个氧原子便内耗两个氢原子。

规律2:气态烃(CxHy)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反应前后温度不变且高于100℃):

若y=4,V总不变;(有CH4、C2H4、C3H4、C4H4)

若y<4,V总减小,压强减小;(只有乙炔)

若y>4,V总增大,压强增大。

规律3:(1)

相同状况下,有机物燃烧后

<1

时为醇或烷;

n(CO2)∶n(H2O)

=1为符合CnH2nOx的有机物;

>1时为炔烃或苯及其同系物。

(2)

分子中具有相同碳(或氢)原子数的有机物混合,只要混合物总物质的量恒定,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或H2O)的量也一定是恒定值。

解有机物的结构题一般有两种思维程序:

程序一:有机物的分子式—已知基团的化学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

?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结合其它已知条件

程序二:有机物的分子量—已知基团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摘自“高考全程总复习”化学

先人一步www.jsfw8.com在线高考

篇2:f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归纳总结(绝对全)

f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归纳总结(绝对全) 本文关键词:有机化学,归纳,高中,知识

f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归纳总结(绝对全) 本文简介: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同系物的判断要点: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

f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归纳总结(绝对全) 本文内容: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CH3CH2CH2Cl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CnH2n+2:只能是烷烃,而且只有碳链异构。如CH3(CH2)3CH3、CH3CH(CH3)CH2CH3、C(CH3)4

CnH2n:单烯烃、环烷烃。如CH2=CHCH2CH3、

CH2—CH2

CH2—CH2

CH2

CH2—CH

—CH3

CH3CH=CHCH3、CH2=C(CH3)2、

—CH3

CH3

CnH2n-2:炔烃、二烯烃。如:CH≡CCH2CH3、CH3C≡CCH3、CH2=CHCH=CH2

—CH3

—CH3

—CH3

CH3—

CnH2n-6: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如:

CnH2n+2O:饱和脂肪醇、醚。如:CH3CH2CH2OH、CH3CH(OH)CH3、CH3OCH2CH3

CnH2nO:醛、酮、环醚、环醇、烯基醇。如:CH3CH2CHO、CH3COCH3、CH2=CHCH2OH、

CH2

CH2—CH

—OH

CH2—CH2

O

CH2

O

CH2—CH

—CH3

CnH2nO2:羧酸、酯、羟醛、羟基酮。如:CH3CH2COOH、CH3COOCH3、HCOOCH2CH3、HOCH2CH2CHO、CH3CH(OH)CHO、CH3COCH2OH

CnH2n+1NO2:硝基烷、氨基酸。如:CH3CH2NO2、H2NCH2COOH

Cn(H2O)m:糖类。如:

C6H12O6:CH2OH(CHOH)4CHO,CH2OH(CHOH)3COCH2OH

C12H22O11:蔗糖、麦芽糖。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烷烃(只可能存在碳链异构)的书写规律:

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布由对到邻到间。

具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如烯烃、炔烃、醇、酮等,它们具有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异类异构,书写按顺序考虑。一般情况是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异类异构。

芳香族化合物:二元取代物的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具有邻、间、对三种。

3、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常见方法:

记忆法:

碳原子数目1~5的烷烃异构体数目:甲烷、乙烷和丙烷均无异构体,丁烷有两种异构体,戊烷有三种异构体。

碳原子数目1~4的一价烷基:甲基一种(—CH3),乙基一种(—CH2CH3)、丙基两种

(—CH2CH2CH3、—CH(CH3)2)、

CH3CHCH2CH3

丁基四种(—CH2CH2CH2CH3、

、—CH2CH(CH3)2、—C(CH3)3)

一价苯基一种、二价苯基三种(邻、间、对三种)。

基团连接法:将有机物看成由基团连接而成,由基团的异构数目可推断有机物的异构体数目。

如:丁基有四种,丁醇(看作丁基与羟基连接而成)也有四种,戊醛、戊酸(分别看作丁基跟醛基、羧基连接而成)也分别有四种。

等同转换法:将有机物分子中的不同原子或基团进行等同转换。

如:乙烷分子中共有6个H原子,若有一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所得一氯乙烷只有一种结构,那么五氯乙烷有多少种?假设把五氯乙烷分子中的Cl原子转换为H原子,而H原子转换为Cl原子,其情况跟一氯乙烷完全相同,故五氯乙烷也有一种结构。同样,二氯乙烷有两种结构,四氯乙烷也有两种结构。

等效氢法:等效氢指在有机物分子中处于相同位置的氢原子。等效氢任一原子若被相同取代基取代所得产物都属于同一物质。其判断方法有:

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

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CH3中氢原子等效。如:新戊烷中的四个甲基连接于同一个碳原子上,故新戊烷分子中的12个氢原子等效。

CH3

CH3—C

—C—CH3

CH3

CH3

CH3

同一分子中处于镜面对称(或轴对称)位置的氢原子等效。如:

分子中的18个氢原子等效。

三、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定主链:就长不就短。选择分子中最长碳链作主链(烷烃的名称由主链的碳原子数决定)

找支链:就近不就远。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编号。

命名:

就多不就少。若有两条碳链等长,以含取代基多的为主链。

就简不就繁。若在离两端等距离的位置同时出现不同的取代基时,简单的取代基优先编号(若为相同的取代基,则从哪端编号能使取代基位置编号之和最小,就从哪一端编起)。

先写取代基名称,后写烷烃的名称;取代基的排列顺序从简单到复杂;相同的取代基合并以汉字数字标明数目;取代基的位置以主链碳原子的阿拉伯数字编号标明写在表示取代基数目的汉字之前,位置编号之间以“,”相隔,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以“—”相连。

烷烃命名书写的格式:

取代基的编号—取代基—取代基的编号—取代基某烷烃

简单的取代基

复杂的取代基

主链碳数命名

2、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的命名

定母体:根据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确定母体。如:含碳碳双键的化合物,以烯为母体,化合物的最后名称为“某烯”;含醇羟基、醛基、羧基的化合物分别以醇、醛、酸为母体;苯的同系物以苯为母体命名。

定主链:以含有尽可能多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命名:官能团编号最小化。其他规则与烷烃相似。

CH3

CH3—C—CH—CH3

CH3

OH

如:

,叫作:2,3—二甲基—2—丁醇

CH3

CH3—CH—C—CHO

CH3—CH2

CH3

,叫作:2,3—二甲基—2—乙基丁醛

四、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1、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维生素、醋酸(16.6℃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烯、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态:

油状: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

特殊气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

香味:乙醇、低级酯;

3、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

5、挥发性:

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

与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

五、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如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如: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六、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1、有机物: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2、无机物:

-2价的S(硫化氢及硫化物)

+

4价的S(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

2价的Fe

变色

6FeSO4

+

3Br2

=

2Fe2(SO4)3

+

2FeBr3

6FeCl2

+

3Br2

=

4FeCl3

+

2FeBr3

Mg

+

Br2

===

MgBr2

(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2FeI2

+

3Br2

=

2FeBr3

+

2I2

Zn、Mg等单质

-1价的I(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NaOH等强碱、Na2CO3和AgNO3等盐

Br2

+

H2O

=

HBr

+

HBrO

2HBr

+

Na2CO3

=

2NaBr

+

CO2↑+

H2O

HBrO

+

Na2CO3

=

NaBrO

+

NaHCO3

七、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CS2等;

下层变无色的(ρ

0,m/4

>

1,m

>

4。分子式中H原子数大于4的气态烃都符合。

②△V

=

0,m/4

=

1,m

=

4。、CH4,C2H4,C3H4,C4H4。

③△V

<

0,m/4

<

1,m

<

4。只有C2H2符合。

(4)根据含氧烃的衍生物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推导有机物的可能结构

①若耗氧量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有机物可表示为

②若耗氧量大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时,有机物可表示为

③若耗氧量小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时,有机物可表示为

(以上x、y、m、n均为正整数)

五、其他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C4H4(乙烯基乙炔)、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烃和环烯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如: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

    以上《高中有机化学规律总结》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高中有机化学规律总结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高中有机化学规律总结》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