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规定

日期:2021-02-01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规定 本文关键词:记录,管理规定,进口,食品,销售

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规定 本文简介: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规定(2012年第55号公告)【发布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文号】2012年第55号公告【发布日期】2012-04-05【生效日期】2012-10-01【效力】【备注】为进一步加强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

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规定 本文内容:

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规定

(2012年第55号公告)

【发布单位】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文号】

2012年第55号公告

【发布日期】

2012-04-05

【生效日期】

2012-10-01

【效

力】

【备

注】

为进一步加强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进口食品进出口商备案管理规定》和《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规定》,现予以批准发布,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附件:1.

《进口食品进出口商备案管理规定》

2.

《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规定》

二〇一二年四月五日

第一条

为掌握进口食品来源和流向,确保进口食品可追溯性,加强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的监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的监督管理。

《进口食品进出口商备案管理规定》附件1所列经营食品种类之外的产品,如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部分粮食品种、部分油籽类、水果、食用活动物等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食品进口记录是指记载食品及其相关进口信息的纸质或者电子文件。

进口食品销售记录是指记载进口食品收货人(以下简称“收货人”)将进口食品提供给食品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纸质或者电子文件。

第四条

收货人应当建立完善的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制度并严格执行。

第五条

进口食品结关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进口食品的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收货人应当建立专门的食品进口记录,并指派专人负责。

第七条

收货人建立的食品进口记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进口食品的名称、品牌、规格、数重量、货值、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原产地、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生产企业名称及在华注册号、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备案编号、名称及联系方式、贸易合同号、进口口岸、目的地、根据需要出具的国(境)外官方或者官方授权机构出具的相关证书编号、报检单号、入境时间、存放地点、联系人及电话等内容。记录格式见附件1。

第八条

收货人应当保存如下进口记录档案材料:贸易合同、提单、根据需要出具的国(境)外官方相关证书、报检单的复印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卫生证书》等文件副本。

第九条

收货人应当建立专门的进口食品销售记录(食品进口后直接用于零售的除外),指派专人负责。

第十条

进口食品销售记录应当包括销售流向记录、销售对象投诉及召回记录等内容。

销售流向记录应当包括进口食品名称、规格、数重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销售日期、购货人(使用人)名称及联系方式、出库单号、发票流水编号、食品召回后处理方式等信息。记录格式见附件2。

销售对象投诉及召回记录应当包括涉及的进口食品名称、规格、数重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召回或者销售对象投诉原因,自查分析、应急处理方式,后续改进措施等信息。记录格式见附件3。

第十一条

收货人应当保存如下销售记录档案材料:购销合同、销售发票留底联、出库单等文件原件或者复印件,自用食品的收货人还应当保存加工使用记录等资料。

第十二条

收货人应当妥善保存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防止污染、破损和遗失。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2年。

第十三条

进口食品结关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收货人的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进行检查。

第十四条

本规定所称收货人指中国大陆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与外方签订贸易合同的实际收货人。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行。

篇2:美术教案——绿洲班主任计划总结范本经验材料班级管理主题班队会记录开场白流程内容结束语

美术教案——绿洲班主任计划总结范本经验材料班级管理主题班队会记录开场白流程内容结束语 本文关键词:结束语,开场白,绿洲,班主任,教案

美术教案——绿洲班主任计划总结范本经验材料班级管理主题班队会记录开场白流程内容结束语 本文简介:教案绿洲课目第3课绿洲年级7年级下册执教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第一课时)一、导入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同学们曾经为植树节做过什么吗?(植树,看着树苗一天一天的长大,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将要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举办一个“爱我绿色家园”的主题画展。二、尝试设计1.播

美术教案——绿洲班主任计划总结范本经验材料班级管理主题班队会记录开场白流程内容结束语 本文内容:

教案

绿洲

课目

第3课绿洲

年级

7年级下册

执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同学们曾经为植树节做过什么吗?(植树,看着树苗一天一天的长大,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将要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举办一个“爱我绿色家园”的主题画展。

二、尝试设计

1.播放一段剪辑好的环境被破坏的视频,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反差,谈观后的感受.引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和创作欲望。

2.请以“绿洲”为题,构思一幅表现环保的画。(学生谈自己的创作思路。)

剪辑好的环境被破坏的视频

三、作品欣赏

作品《绿洲》欣赏

①比较和自己的构思有何区别:马格里特的作品创造了一种更新奇的视觉效果,

(2)画面的主题和内容:黄沙、白云、绿树、白色桌子和黑色天空不同寻常地组合在一起,不切实际,令人深思,用这奇幻的景象警醒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绿洲,达到了宣传环保的目的。运用绘画的形式同样可以宣传环保主题。

作品《绿洲》欣赏

四、处理手法

1.从作品《绿洲》中分析手法的运用:

①时空重组(沙漠与桌子、沙漠与树的组合).鼓励发散思维。如:跳高的垫子变成水盆、类人猿时代与IT时代事与物的结合等等。

②改变生存环境(树生长在桌子上、云降在树叶上、桌子摆放在沙漠里),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人生活在真空中、鱼在地上走、鸟在水上睡、稻草长在饭盆中、地球变成蛋黄等等。

2.讨论:以自然环境中的哪些素材可以进行时空重组、改变生存环境的讨论进行思维拓展。

作品《绿洲》欣赏

五、活动开展

参照《绿洲》中的艺术处理手法,拼贴或画出一幅视觉形象新奇的环保作品

六、小结

老师展示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学生自己选择最有创意的作品,并让学生说明喜欢的原因。

老师可引导学生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构思,吸取他人的长处。

学生作业展示

篇3:洁民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记录

洁民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记录 本文关键词: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洁民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记录 本文简介:洁民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记录一、主持人(该园保教主任)介绍当日教研活动来源、目标及过程(一)活动来源:十五期间在《纲要》的领导下,我园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园所的发展确定了以关注幼儿生活为基点,开展自然化教育为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过程中,针对老师在不同阶段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洁民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记录 本文内容:

洁民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记录

一、主持人(该园保教主任)介绍当日教研活动来源、目标及过程

(一)活动来源:

十五期间在《纲要》的领导下,我园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园所的发展确定了以关注幼儿生活为基点,开展自然化教育为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过程中,针对老师在不同阶段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我们采取了把握时机,适时点播,双向对比,还有质疑、答辩等教研方式,来帮助教师解决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困惑。经过几年的研究,我们的老师存在以下的优势:1.在教研教育实践中能够关注幼儿生活中的实际需要生成活动,注重引领幼儿发现真实的问题,并在真实的问题中获得体验,并以此来体现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过程。2.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更乐于交流了,能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最终通过互动提升原有认识。3.在环境创设和区域材料的提供中,教师能够自然的与生活相结合,使之自然的融入到支持幼儿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特别是材料的投放,已经远大于原有的游戏、操作、学习知识的价值,而是使材料自然的融入到幼儿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使孩子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在发掘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教师身上的一些不足:教师虽能够基于幼儿的兴趣需要开展活动,但仍存在着“做得多,想得少”的问题,教师虽然脑子很活,有很多的创意,但常常存在想的好,但不知道关键要发展幼儿的什么的问题。教师虽然知道反思很重要,但面对很多具体的问题时,却不善于对活动前的设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及自身教育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我们将近阶段的研究目标定为引导教师学习,从幼儿学习的角度,进行反思,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在今天活动之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两个阶段的研究,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了解教师在反思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惑,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践和反思中的问题来大胆的表达出来,第二阶段就是观摩一个班的区域活动,以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帮助教师学会从幼儿的角度进行反思不是从一两次活动进行实现的,于是我们就设计了今天的教研活动,是前阶段教研活动的一个延续。

(二)当日教研活动目标及过程:

今天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体验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教师进一步感悟和学习站在幼儿的角度上,从多个方面进行反思。第二就是帮助教师学习捕捉活动中幼儿对他们传达的关键信息,并针对教师在反思过程中遇到的真实困惑,讨论如何从幼儿的角度来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教研过程主要分两个部分:体验活动和案例分析活动。

二、教研活动实录:

环节一:体验活动——体验推销护肤品的过程

体验过程:主要是让本园教师自由结组,自己选择在场的与会者作为推销的对象,并思考用什么方式和策略与对象沟通。体验完这个过程之后,分别交流各组推销的结果以及在推销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同时也提醒刚才接受推销的与会者反馈自己刚才与推销老师之间互动的感受。以下就是后面老师们交流感受的过程。

主持人:请各位推销员说一说你们刚才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1组教师:我们先进行对象的选择,看老师的外表、装扮,在跟他的交谈中发现他的一些兴趣。我们推销的第一位老师比较时尚,对自己装扮的细节有一定的要求,这样他可能更容易接受一些护肤产品。第二个老师由于我们没有介绍清楚产品的厂家、产地,再加上我们的国产商品与这位老师的要求(更倾向于国外的产品)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她没有接受我们的产品,但我们还是把产品的宣传单发给她,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给她留有印象。

与会者1:两位推销员介绍产品很详细,有一定的针对性,介绍的产品比较符合我的职业需求

与会者2:两位介绍非常清楚,他们的除皱产品打动了我,但我的消费理念是一分钱一分货,产品太便宜了,那么便宜我就决定不买了。

主持人:你们提倡的使用国货,在推销时是否了解了顾客的消费理念。

第1组:我们询问顾客平时使用哪些品牌的化妆品,产地在哪。顾客本来对我们的产品有些感兴趣,但一听价格就没有买,我们也不想死缠烂打让人家反感,只是把产品介绍给她就好了,并把宣传单送给她。

主持人:通过互动有何启发?

第1组:应更多地了解顾客的需求,抓住顾客的心理及时进行调整,我们在准备中应想的更周到,更广泛,因为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

第2组教师:有三位消费者购买了我们的产品,我们首先了解了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介绍产品,而且我们的产品价格合理,受到他们的欢迎。

与会者3:他们态度诚恳,针对我的肤质介绍产品。

第3组:我们先选择不同的人群,从了解他们的职业,在皮肤方面有什么困惑这两方面下手来推销我们的产品,那位老师问了我们好多问题,我们也耐心回答了,可是她最后却没有买我们的产品。

与会者4:我觉得她们非常有亲和力,为什么没买,是因为我有我的想法,我知道化妆品不是能够随便买的,不能光听宣传。我觉得皮肤的改善并不是因为使用了某种产品一下子就能见效果的,所以我就提了很多的问题。虽然我没买,但我觉得她们的宣传还是比较到位的,她们最后的策略也很好,送了我一个试用品,所以我说我们可以做朋友。

主持人:推销时有没有关注到消费者的需求。

第3组教师:关注到了。消费者认为皮肤是有周期性的,不太相信我们的产品,所以我们就给了他一个试用品,并准备进行下一个推销。

主持人:大家在活动中的感受都是非常真实的。首先是选择对象、人群,在交流中关注到怎样运用策略进行互动,并且都在思考、调整用什么更适宜的行为来影响他人。请说一说在推销过程中你们的理念是什么?

教师集体:了解、沟通,满足需求。

主持人:那你们通过实施策略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做什么事?

教师:让大家认同产品,引发大家的需求

主持人:我们已经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但为什么还是会失败呢?

教师:不信任,产品没有说服力,沟通方式有问题,语言技巧欠缺。

主持人:作为教师,如果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一个实践者,我们第一想到的是什么?(教师思考)我想通过我们老师实践过程中的一个困惑引出我们下面讨论的案例。这是我们园的任老师在组织小班娃娃家的活动时遇到的一个真实的两难困惑问题,先请她介绍一下这个案例,然后再说说她自己对这个案例的反思。

环节二:案例分析——“该不该制止她给娃娃剪头发”

主持人先请该园任老师讲述她的一个真实的两难困惑案例(小班案例),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以下是这个案例的主要内容:

“老师,我在给娃娃剪头发!”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区域活动,每天他们在这里都会模仿着成人的活动进行游戏。在今天的娃娃家游戏中,让我感到惊奇和意外。当我来到娃娃家时,王××小朋友正拿着剪子一绺一绺地剪娃娃的头发。我一看,地上已经有了不少头发,而她还是那么的认真。我惊奇地问:“你在干什么呀?”她回答说:“我在给娃娃剪头发,他的头发太长了。”她一边说着,一边还再继续剪。我眼睁睁地看着她又剪下了两绺,于是就赶紧说:“天冷了,娃娃的头发不要太短,我看不要再剪了。”她看着我,犹豫了一下,终于停下了手,这件事让我感到很意外。

活动结束后,我找到她进行交流:“你为什么要剪娃娃的头发呀?”她满不在乎地说:“我的头发长了妈妈就会给我剪!”我接着说:“娃娃的头发不像咱们人的头发,剪下来还能再长长,而娃娃的头发却长不出来了,以后别再剪了。”

她勉强地点了一下头就走开了。但我从她的脸上看出她还是有些不服气。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我当时真不知怎样去做,第一反映就是赶紧介入游戏,引导她停下手。但我又考虑到今天停止明天她会不会又重复。所以,活动后我找到了她,了解她的想法。告诉她娃娃的头发不能剪。交流中流露出不服气的表情。我不知道在活动中和活动后的互动中,我这样做引导对不对?

主持人:刚才任老师在反思中提到了一个很现实、很具体的两难困惑问题。在活动后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她那样引导适宜不适宜?这个问题到底说明了什么?

教师1:老师去介入这件事情,去引导孩子了,但孩子的表现是不服气,她觉得我的头发长了,妈妈就会给我剪,所以娃娃的头发长了,我理所应当就应该给她剪。我觉得问题在于该不该引导?

主持人:那老师把这个问题的落脚点放在哪了呢?

教师1:该怎样去引导,行为是否适宜?

教师2:任老师发现孩子剪头发了,她的反应就是咱们老师习惯了的那种反应,把玩具给损坏了,所以她要制止。老师关注到孩子把娃娃的头发剪了,但剪之前的过程,老师好像没有关注到。这就是说老师关注的是事件的结果。

主持人:这是老师的第一反应。任老师刚才说不知道这种引导对不对,所以落在了做法上。那么,我们在关注行为是否适宜之前,还应该关注些什么呢?

教师3: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需求?游戏当中的一些需求。

教师4: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剪是有什么需求吗?她用小剪刀是因为觉得很好玩,还是想模仿妈妈或理发师?如果孩子是想模仿理发师,我觉得班里面就可以设置一个理发店的游戏区。她如果只是想用小剪刀去剪,就可以在美工区中设置一些用剪刀剪的游戏,去满足她的需求。

主持人:在关注问题之前,我们还要关注孩子的需求,也就是行为是否适宜不是凭空而说,而是依据孩子有什么样的需求,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所以,我想问一下任老师,当事情发生时,你是怎么想的?

任老师:我就想马上得制止他,要不然头发就该给剪没了。但我又想应该尊重孩子,所以就以游戏的口吻跟她说:“天冷了,娃娃的头发不要太短,我看不要再剪了。”

主持人:任老师没有生硬的去制止,还是能够注意到用游戏性的语言去跟孩子说话,这一点还是不错的。事情发生的当时你并没有跟孩子过多的互动,但为什么结束以后你又和她互动呢?

任老师:第一,我是想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第二,是想丰富她的一些生活经验。于是,我就说:“娃娃头发不像咱们人的头发,剪下来还能再长长。娃娃的头发剪掉就长不出来了。”

主持人:任老师是从知识经验上去丰富孩子。这表明任老师实际上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她为什么要告诉孩子娃娃头发不像人的头发,剪了还可以再长长。任老师关注的是什么?

教师2:目的就是不让她明天再剪了。

教师5:任老师关注的是孩子不再剪了,是结果。

主持人:老师关注的是问题该怎样解决。那你后来是否有意去继续关注这个孩子了吗?

任老师:没有。

主持人:咱们老师可能认为教育完孩子,孩子不再剪了之后,教育目标就已经实现了。但孩子当时的反应是不服气,那她还会不会去进行别的活动。这是咱们老师应该继续去关注的。

区教研员:我也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当孩子听老师说了“你的头发妈妈剪了还会再长长,而娃娃的头发剪了就不能再长了”这句话时,作为一个小班的孩子,他能理解吗?老师的这句话对小班孩子会有作用吗?不知大家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

教师1: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有限,容易把事实和想象混淆。

区教研员:老师们分析的很好,这句话对于小班的孩子可能是没有太大作用的。所以,咱们老师在对孩子做出应答时,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

主持人:教研室的老师给咱们从孩子的反应这个角度帮助咱们分析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老师行为对于孩子的效果。后面咱们还会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接下来,咱们思考孩子为什么要给娃娃剪头发?

教师2:孩子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入到游戏中去了,自发地调动经验来丰富自己的游戏内容,而且小班孩子模仿性比较强,喜欢模仿成人的活动。由于家庭中没有条件,幼儿园给孩子创设了模仿成人生活的条件,孩子可以比较放松地再现她的游戏。

教师3:这是孩子生活经验的迁移。

教师6:孩子在游戏中真正的进入角色,真正把自己当成家长来照顾孩子了。她真的很投入,把一切都当成是真实的,这就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教师2:孩子把一切都当成真实的了,而老师要把她从游戏(孩子的真实世界)拉回到现实(成人的真实世界)中来,她有点不理解,甚至有点难过。

教师1:孩子就是想给娃娃剪头发,而并不知道娃娃的头发不能剪。她的知识经验使她关注不到这些,所以她只是觉得给宝宝剪头发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主持人:老师们说了,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使得她关注不到那么多,而只是在模仿成人的活动。刚才一个老师提到了为孩子创设的娃娃家这个环境,正是娃娃家的环境刺激了孩子的行为,调动了她的原有经验。家庭氛围的营造使他想到了自己在家里的一些事情,自然地就展现了她生活中的原有经验。刚才,我们分析到了孩子的需要、原有经验和年龄特点。孩子的行为还向我们传达其它的信息了吗?

教师7:这个孩子实际上也是在学习,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教师1:表达的是心理、游戏、操作方面的一些需求,各个方面综合起来的一些需求:使用剪刀、情感体验的等。

主持人:咱们说的这些,结合《纲要》、北京市的《实施细则》和《快乐发展课程》,大家再一起来深入理解一下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再现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感受;喜欢模仿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人物;游戏充满想象,常常讲想象与现实相混淆……前面咱们老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分析来看,还是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的。接下来,咱们再接续回答任老师的困惑问题。我们作为老师,应该怎样去满足孩子的需求?

教师1:可以创设一个新的活动区域,比如小小理发店,既满足了他的需求,也使他从中进行快乐的学习。

主持人:那你为什么要提这样的建议呢?

教师1:满足孩子的兴趣、操作和模仿方面的需要。

教师2:我觉得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更投入,老师可以把学习内容融入到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当中。可以给孩子创设理发店,但这里面还有一个材料投放的问题。你给她投放什么样的材料,应该考虑让孩子剪什么。如果孩子就是想给娃娃剪头发,就可以多做一些假的娃娃头套,让孩子剪了再“长出来”,这样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如果孩子只是想使用剪刀,美工区也投放相应的材料,或者在娃娃投放其它各种供孩子剪的材料,如剪面条之类的,这样可以扩展孩子的活动内容。

主持人:这就涉及到咱们怎样了解孩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样的、具体的需求?

教师2:老师可以根据以往的带班经验提前多给孩子准备一些相关的游戏材料,准备的多一些,应对起来就可以更合适一些。然后,再在对孩子的后续观察之中,再不断地去补充和调整。

主持人:那么咱们提供这些游戏材料,怎么去提供?还是需要咱们进一步对孩子进行观察和了解,同时从材料提供上和环境的创设上,让孩子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还有其它的策略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吗?

教师7:我觉得孩子在剪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一种探索,我觉得老师可以利用角色的那种身份来引导幼儿,这样做可能会更好一些。老师可以用积极的情感去引导孩子,就在娃娃家投放更丰富的材料。我关注的是老师在后期是否继续关注了孩子的需要,弄清孩子到底是情感的需要,还是剪的动作技能的需要,然后去调整。

教师2:我突然想到教研室左老师刚才问咱们的问题:“老师跟孩子说了,娃娃的头发剪了就长不出来了,这个孩子懂不懂”。由此我想到这个经验怎么给孩子?既然娃娃的头发已经剪成那样了,索性就让孩子剪。等过两天这个孩子再玩的时候,可能就会发现娃娃的头发并没有长出来。这样就是让孩子在她自己的游戏当中去发现,通过自己的体验来获得经验。因为孩子的经验并不是我们告诉他们的,我们即使告诉他们,他们也不一定能理解。为什么孩子不服气呀?她可能就是觉得头发剪了就是能长。这是受它的年龄特点所限制的。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

主持人:刚才这个老师从教师跟孩子的互动,如何介入孩子的活动来谈的想法。这也是不同的策略。反正娃娃也已经剪了,就在牺牲娃娃的基础上,让她通过观察去发现娃娃的头发是否长出来了,让孩子在生活中慢慢生成一个新的经验。这可以避免了老师单纯的去说教。

教师2:这就是孩子获得经验的一个方法问题。

主持人:但这是不是唯一的方法?刚才大家说到了不同的策略,不同的策略就有不同的价值判断。那老师怎么做才是对于孩子的发展更有价值的?

区教研员(对教师2):我觉得你刚才说的想法很好,就是让孩子通过游戏中的亲身体验,通过结果反馈的方式去获得老师想让她知道的经验。针对你的想法,我想老师们当中可能还会有这样的困惑:如果让这个孩子把娃娃的头发剪了而不去制止他,这个娃娃别的孩子可能就不能玩了。会不会觉得孩子是在损坏玩具?如果有你为什么这样想?我们应该如何去分析?

教师2:过去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老师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会去教育孩子去爱护玩具。因为娃娃的头发剪掉了,确实不好看了。

区教研员(对教师3):你说的是一个思考角度,我说的是另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咱们是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是我说的这个角度,不知大家是如何看待的?这里面其实存在着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面对这个价值判断,咱们作为老师先说应该怎样去思考,然后再说怎样做的问题。没有正确的思考,就很难会有适宜的做法。

教师2: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价值的问题,你看是因为毁了娃娃的头发而去教育她爱护玩具,还是让孩子通过这样一个意外的事件去获得一种新的知识经验,哪个价值更大?

区教研员:这里面其实也涉及到了一个社会规则和公共意识的问题,而培养孩子的公共意识也是应该从小去培养的。这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角度,那对于这样的一个两难问题,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思考?

教师8:我觉得可能会存在这个问题。如果今天不去制止这个孩子剪,那其它孩子可能就会互相模仿,模仿的结果可能最后才能寻找到答案,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适度的引导(先制止再引导),灵活的运用教育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有的。

(这时,在老师们之间产生了认知冲突和思想的交锋)

教师6:在孩子心里那不是一个玩具,那就是他的孩子,他要给自己的孩子剪头发。

教师5:这就涉及到老师引导的方向,如果老师是从这个角度去引导的,那可能就会给孩子们的感受是破坏了玩具。而小班的孩子,自己是不会认为他是在损坏玩具的。如果牺牲一个娃娃,能让那么多孩子们都获得娃娃的头发不能剪的生活经验值得的。

主持人:这其实就是一个以什么为代价的问题。如果代价太大了,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制止。

教师2:其实这个孩子自己本身并不会意识到,其它的孩子没准儿在今后会发现这个问题,所以老师可以在后面的活动中去引导孩子们去关注这个问题。

主持人:那关键是你老师怎么去引导,关注没关注到这件事情?

教师2:对,从价值取向上来说,老师一方面应该取对于孩子发展来说最有价值的。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引导者,对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心里应该是有数的,应该去关注,找一个特别适合的时机去引导孩子去爱护玩具。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事,老师都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去想,而应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然后去一个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最有价值的角度采取策略。

教师3:我觉得对于小班孩子来讲,老师从情感教育方面下手会更适宜。到了中班了,孩子可能就有爱护玩具的意识了。但是对于小班孩子来讲,就没必要提升到破坏玩具的这个方面。

教师4:刚才我问任老师当时娃娃家里的其他小朋友的反应,他们并没有向老师告状,从孩子的意识来讲,他就是融入到这个游戏中了,他们就是在给娃娃剪头发,没有意识这个是对玩具的损坏,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向幼儿强调玩具的损坏。所谓的价值,到底哪个方面更重要,我觉得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在引导策略上去找这两个角度之间的结合点。

教师2:这其实也是一个点,要求我们老师在关注这个孩子的同时,还要去关注其他孩子的反应。而关于爱护玩具的教育还可以到其它的活动去进行。

主持人:从刚才研讨的过程看,我们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这个孩子为什么要给娃娃剪头发。这个过程中,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怎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行为是否适宜,就看你是否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既要关注他的需要,他的原有经验,又要从教育点去思考引导他往什么方面去发展,这都是需要老师去思考的。这就是咱们老师的反思。关于活动区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等方面,这是活动前的思考,另外还有活动中和活动后的反思。咱们的专家王瑜元老师在《学前教育》06年第

期上写了一篇“做善于反思的幼儿教师”的文章,里面既有实例、老师的感悟,也有王老师的分析和提升。老师们下来可以接续学习。

咱们今天的研讨,可以说是达成了三个方面的共识,也就是咱们在以后的反思当中应该关注的是什么。

今天的体验活动和研讨活动,我觉得他们有共同之处,从任务上来说无论是推销员还是教师,都是在完成一定的目标。那么从角色上来讲,都是在为他人服务。在完成目标和服务于他人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要更过多地考虑对方的需求和原有经验。我们常说“教育要适应孩子,而不是孩子要适应教育”。怎么去理解?《纲要》中提出:“关注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这就告诉了我们怎样去反思。另外,在反思中我们的教师普遍反映出就事论事,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困惑。反思中我们常会根据具体的事例去想应该怎样去做,而不能跳出这个事例分析,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反思,做理性的思考,这也是我们教师比较缺乏的,这个高度就是我们的《纲要》。正如王老师在文章中所说的:“老师的反思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善于反思的幼儿教师应该在教育的不同阶段亲身感受反思的过程。”

区教研员:

最后,我还有两点思考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是对于今天的案例来说,我觉得任老师还是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的。一个是她在过程中用一种游戏性的口吻而不是用一种强硬的方式跟孩子互动,这说明老师当时是有思考的。并且老师后来看到了孩子剪得很认真,这使她当时对于要不要制止孩子有一些犹豫,而且还看到了孩子不服气的表情,感觉到孩子剪的兴趣还没有停止。这说明老师还是捕捉到了孩子传达给她的一些信息的。这里面其实也体现了她当时的价值取向。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如何做价值判断的问题,尤其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去思考这个问题。老师反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在活动之后才去思考如何调整,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这样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价值才更大。

另一个是,针对这个案例,总结一下,我觉得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分析和反思:年龄特点、心理需要、感受、原有经验、获得了哪些

关于这个案例,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突发事件,而恰恰是这种突发事件,是最需要老师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做出有利于幼儿更大发展的价值判断。刚才大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谈自己的想法,这体现了我们的一种开放的心态。不同的角度可能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我们要做价值判断的最终目的是要从这些合理性当中找出它们的结合点,这样才可能做出从哪个角度思考对于幼儿的发展更大的价值判断。所以,分析这个案例的价值不在于解决最后到底怎么做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引导老师去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想。

    以上《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规定》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规定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规定》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