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材料 本文关键词:核心,体系,价值,材料,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材料 本文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材料何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材料 本文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材料
何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那么,为什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些都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需要认真给予回答。
为什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个人为人处
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比是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那么,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此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只有抓住了这个根本,才能树立和谐的理念、培育和谐的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和谐的心态,才能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共同的理想信念。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玄妙。其实,它的内容很明确、很具体,就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作为一个产生于150多年前的理论,今天为什么还要坚持呢?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是科学真理,它把严格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命性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综观当今世界,各种理论思潮、流派纷呈林立,但不容否认,马克思主义仍然处于人类社会思想史的高峰,仍然是指引人类前进的一盏明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始终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勃勃生机。正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回顾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追求和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改革开放29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又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
理想是灯塔,是风帆,引领着社会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它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
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愿意为之共同奋斗。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千百年来,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挫折,面临多少艰难险阻,中华民族都始终高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火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由贫穷走向富强,靠的也是这样的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要靠这样的精神。只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传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精神实质,不断拓展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各族人民始终凝聚在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旗帜下。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既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它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融合在一起,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何为荣、以何为耻,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构严谨,定位明确,层次清晰,是完整的、系统的,它坚持了社会主义又有中国特色,总结了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概括,反映了现实的迫切需要又是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提到青岛,人们会想到迷人的海滩、清爽的啤酒。今天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又多了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微尘”。“微尘”,起初是一位青岛普通市民数次捐款时的签名,后来越来越多热心公益事业的人都留下了“微尘”的名字,“微尘”逐渐成为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它命名的募捐箱、徽章等走进了青岛的大街小巷。许许多多类似“微尘”的行动,汇集成了我们时代的共同价值追求,这也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
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理论武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工作的实践中,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提高创建水平,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事有千万件,总得抓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日日照、时时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老百姓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通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同时,要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在包容多样中共铸和谐,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伟业的生动局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社会的灵魂工程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价值导向和重要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搞好这项系统工程建设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要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在社会和谐方面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具体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丰富内容构成的,是内涵十分丰富的完整体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我们应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仅仅强调发展还不够,一定要强调科学发展,可以说只有经济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是共同富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这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是核心中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价值导向,应该是创造条件,达到不仅个人富裕而且共同富裕的状态。我们曾经主张和实行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并没有错,但它只是共同富裕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三是民主法治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
步,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因而也就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实行民主、扩大民主、发展民主,而民主是必须由法制来保障的。因此,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基本保障。四是文明进步是社会和谐的标志。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现代文明是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为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文明、环境文明、宗教文明等丰富内容的完整文明系统。只有四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只有四个文明都搞好才是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导向。这次全会特别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建设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为什么说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工程呢?因为,人是存在决定意识、思想支配行动的社会主体,人的行为要正当首先需要正确的思想指引,社会建设必须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的自觉的社会行为,其中价值观念非常重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用科学理论指导建设实践,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全社会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建立和发展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作为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和谐的肯定评价和相应的奖惩褒贬,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以及法律规范、行为准则,以指导和约束各种社会行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有进步事业的支撑,有正义行为和先进文化的配合,就当代中国来说,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一切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事业都是进步的事业;一切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一切有利于维护法律尊严、一切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一切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切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切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一切有利于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努力工作追求美好生活的文化都是先进文化。综合起来就是“积极”、“进步”、“先进”、“文明”、“和谐”的价值导向,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导向。
三、要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根据全会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这样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没有正确的政治导向、没有基本的政治立场、没有科学的构建方法。二是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问题,偏离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就是偏离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是偏离了当代中国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大趋势。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三是应该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正如六中全会公报所指出的那样,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注意把和谐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价值观念,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并认真实践和谐理念,着力培养并不断弘扬和谐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和谐社会的建设成为每个公民基本的观念和自觉的行动。四是必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伟大理想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长期奋斗,需要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基本内容之一,应该认真总结、深入研究、广泛宣传,使之在认识上成为全体公民的共识,在行为上成为整个社会的通则,成为全
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群策群力谋和谐的指导思想、精神动力和行为准则。
寻求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
贯彻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前提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们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和管理上逐步走向了确立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工作,从我党建党初期提出“支部建立在连上”到后来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从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到眼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都表明我们党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建设与管理,逐步由以往那种意识形态化的规定和“灌输”,过渡到现在寻求“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既是对人类认识、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遵循,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具体表现。
社会思想共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追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取向,主要是通过寻求社会思想共识来凝聚社会发展的合力,从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在这方面,《决定》明确提到了“社会思想共识”和“精神纽带”这样的概念。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它的内容无疑是多元化的,其形成过程也将是长期的,其中,有党和政府的主导和提倡,但主要是要达到全社会的认同和接受,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的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但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确立、被社会成员所遵循并成为真正的社会动力的关键,都必须基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同。
多元价值整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特征
《决定》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是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的有机整合,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价值体系,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社会的多元诉求,因而更加贴近百姓,也更容易为全社会所接受和认同。
尊重包容存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路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鉴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成机理以及内容的多元化特征,我们在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时,还需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这无疑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具体路径。
兼容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所承担的使命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哲学社会科学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其特有的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一是要树立兼收并蓄的心态。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同时并存,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思想文化间的吸纳排斥、融合斗争、渗透抵御,不仅将在国内长期存在,而且也将是国际间思想文化交流的基本生态。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种健康思想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减少思想冲突、增进社会认同;二是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不仅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范例,而且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自觉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努力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沿,大胆创新,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篇2:业务学习材料一
业务学习材料一 本文关键词:业务,材料,学习
业务学习材料一 本文简介:业务学习材料一学习时间:2011-8-30学习地点:会议室学习内容:《如何写教学反思》组织者:如何写教学反思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教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写好教后反思对教师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业务学习材料一 本文内容:
业
务
学
习
材
料
一
学习时间:2011-8-30
学习地点:会议室
学习内容:《如何写教学反思》
组
织
者:
如
何
写
教
学
反
思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教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写好教后反思对教师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因此,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
一、明确反思的内容。
伴随着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留给教师的感触颇多,教师要捕捉最令自己得意、最使自己感到缺憾的地方来写反思。选取反思内容的着眼点应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设计;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课堂上教师落实学生主体、知识主线、教师主导的情况;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与体现;课堂教学摸索出了哪些规律;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训练是否到位等。对以上成功和失败之处,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对其进行深刻的探究和剖析,及时记录下这些得失,考虑到下一步教学应该如何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指导教学。
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写: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如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式单调等等。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及时客观的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并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做好及时查漏补缺工作,我相信这样做,课堂一定会越来越来完美。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6)对“情景创设”的反思:教完每节课后,对教学情景创设进行回顾总结,考虑所创设的情景是否真的让学生感受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是否与上课内容相符,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同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努力修正下次课的情景创设,并及时改进教案。
(7)对“上课效果”的反思:备课的最终目的是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一节课下来,我们应认真从每一位学生的上课表情、课堂作业、回答问题、板演以及我们自己的课堂观察等环节反思本节课的实际效果如何。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效果好就可以积累经验,效果差可以及时找出原因,并在教案的反思一栏中作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及时修正。
(8)对“教法学法”的反思:上完一节课,静心沉思,摸索出其中的某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思维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9)对“评价体系”的反思:每堂课后认真思考一下本节课的评价内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数学任务、数学活动;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是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主题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因材施教等等。
业
务
学
习
材
料
二
学习时间:2011-9-6
学习地点:会议室
学习内容:《如何写教学反思》
组
织
者:
二、写教后反思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反思,应从“第一时间”开始。
一位颇负盛名的特级教师刚上完课落座后,又匆匆地把笔记本电脑接好,他时而抬头瞄一眼还来不及被擦去的板书,时而微微侧头思考,同时双手飞快的在键盘上敲击。在后来的互动交流中,他竟然已经把对刚才作课内容的总结、反思及修整等做成了一份形式不拘但相当完善的演示文稿,一时四座称奇。
我们身边常有一些青年教师,他们或许也曾上出过比较“有味道”的课,也曾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有过不少成功的举措。但如果事后你要让他谈上一谈或整理成文,他们却常常大感为难。是因为他们的口头或文字表达能力不佳吗?未必如此。主要是他们上完课或做完事没有“笔录”的良好习惯,以致都被时间给“冲走了”。
所以,我们写教后反思要注意从课后的“第一时间”开始。
2、写教后反思要尊重教学实际。
对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可以进行反思。但“反思”并不是仅仅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理念。“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所以写教学反思要写得实实在在,摒弃华而不实的做法。
3、写反思要注意反思的全程跟进。
写教后反思不能停留在思维层面,必须关注“反思”之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进”与“教学重建”也就是我们写反思应该是全程反思,反思必须有教学实践的跟进,我建议教师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反思,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一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述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反思基础上,最好教师定期全面反思,并认真进行小结,确定阶段性重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订出改进计划。
三、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反思。
(1)、思效。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比如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同时,还要坚持“阶段思效”,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思得。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3)、思失。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4)、思改。“思”的最终目的是“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
课后反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一位优秀的教师,上完课后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反思。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后反思都必须用文字记述下来,写成手记。教学手记记的应当是有价值的东西。下面五个方面可供参考:
(1)、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此,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2)、教学的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如问题情景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等。
(3)、精彩的片段和成功之举。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的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如果出现了课堂教与学的高潮,最好能详细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精彩问答,作为第一手素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教学反思还应侧重于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比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4)、学生的独到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独特的见解、精彩的问答、创新的思维等等,都是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宝贵材料。
(5)、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不妨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不妨写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
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
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没有到此收兵,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篇3:秋冬季安全行车培训学习材料(12.26)
秋冬季安全行车培训学习材料(12.26) 本文关键词:秋冬季,行车,材料,培训,学习
秋冬季安全行车培训学习材料(12.26) 本文简介: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秋冬季安全行车培训学习材料一、学习目的秋冬季是雨雾冰雪恶劣天气多发时节,对人民群众生活、安全生产易产生不利因素,特别是对道路交通行车安全构成重大威胁。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对不利因素的认识,增强规避风险的能力,强化安全意识和雨雾冰雪条件下的驾驶操作能力,增强遵章守法自觉性,推动安
秋冬季安全行车培训学习材料(12.26) 本文内容: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秋冬季安全行车培训学习材料
一、学习目的
秋冬季是雨雾冰雪恶劣天气多发时节,对人民群众生活、安全生产易产生不利因素,特别是对道路交通行车安全构成重大威胁。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对不利因素的认识,增强规避风险的能力,强化安全意识和雨雾冰雪条件下的驾驶操作能力,增强遵章守法自觉性,推动安全行车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二、学习要求
提高思想认识,遵守培训学习纪律,追求彼此之间思想上的交流、沟通,真正认识雨雾冰雪天气道路驾驶风险和道路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切实提高正确规避风险的能力。
三、学习内容
雨、雾冰雪天气对行车安全的不利影响及预防措施。
(一)雨天的不利因素及防范措施
1、能见度低。行人、非机动车、摩托车只顾埋头赶路,不能及时发现车辆。雨伞、雨衣易造成视线障碍,相对于晴天,雨天的交通秩序较为混乱,特别在城郊结合部、市区道路上车、人混合路段和车道较窄路段。驾车视线盲区内易突然出现行人、车辆横穿现象。
2、路面湿滑,附着力低。特别是久旱初雨,雨水和尘土混合成泥浆,导致轮胎和路面之间有一层“润滑膜”。还有久雨未晴,路肩松软,路基易塌陷,对行车路线、停车地点的选择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3、路面积水,易产生“水膜效应”,俗称打水漂现象,即轮胎花纹的排水功能得不到发挥,轮胎通过积水路段的时间不足以排掉轮胎与路面之间的积水,轮胎附着力突然下降,车辆会随时发生侧滑,偏离正常行驶路线。另某些高速公路的排水功能不完善,车辆快速通过时易出现方向失控。
预防措施:
1、细心观察,减速礼让,提前预防,礼让的同时也不能丧失路权,要积极地化解路面障碍,保持足够间距防止其他车辆、行人的突发行为(调头、急刹、横穿等)。车辆减速尽量利用发动机牵阻,制动踏板要轻踩,不可紧急制动。一旦发生侧滑,松油门保持谨慎,车尾往哪边甩,方向往哪边修正。
2、合理使用好雨刮器,确保视线良好,还要分清白天、夜晚条件下的路面视觉区别,通常夜晚条件下干燥路面呈灰色,积水路面呈黑色。大雨时,灯光还容易散射,干扰观察,一定要加速慢行。
3、从“水膜效应”形成的原理来看,对大型载重汽车的转向、制动效果影响不大,而对小型车、空车则相反,它们一旦出现变速、变道转弯的情况时,驾驶员如果还像在正常天气条件下一样操作,比如遇前方车减速,前方出现弯道、陡坡面又视距不足等情况时,措施不当就很容易发生事故。因此我们驾驶人在遇下雨天气时,不仅要做到谨慎驾驶,更要防止被其他交通参与者所影响而导致事故发生。由于雨天路面附着系数下降,而使得晴天行车时同样存在的一些车辆受力作用突显,车辆易改变正常路线引发不良后果,这样的道理使得我们不难分析出雨天产生事故的原因、真相,从而积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二)雾天的不利因素和防范措施
在影响安全行车的诸多因素当中,雾天是最恶劣的气候条件,驾驶员收集路况信息大多靠视觉,一部分靠听觉,下雾直接导致视觉信号中断,雾天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概率比正常天气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浓雾造成几十辆车追尾的事故屡见不鲜,事故损失十分惨重。
雾天是道路交通安全的刽子手,其主要不利因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能见度下降。刚进入团雾时还存在视觉方面的错觉,雾天长时间行车还容易出现幻觉。
2、空气湿度浓导致路面湿滑,因雾影响视觉这一点还不易发觉,容易忽视,如突然出现了障碍物或行人、车辆横穿而急打方向避让时会出现车辆横滑。
3、下雾天封路、堵车是常见的,一旦开通初期,行车秩序混乱,因长时间压抑后,不少驾驶员心理上有个发泄过程,特别是一些年轻的,缺少经验的,自控力差的驾驶员。
预防措施:
1、行车前检查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特别是制动、灯光、雨刮器等都必须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以备随时发挥最大效力。
2、控制车速。雾天视野受限,这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雾天驾驶最重要的注意事项就是控制车速,尽量不要以超过100公里的时速行车。专家建议当能见度
500米
20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能见度200米10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能见度
100米5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能见度在30米以内时,时速应控制在20公里以下;一般视距10米左右时,时速控制在5公里以下,並视情停驶在安全地带,耐心等待,能不行驶的尽量不行驶。
3、停车靠边。如果雾太大,能见度太低时绝不可勉强行驶,合理选择安全地点停放车辆,同时打开雾灯、近光灯和闪光灯、视廓灯。停车后,及时疏散旅客至安全地带,离开公路尽量远一些,千万不要坐在车上,以免被莽撞的车撞到。等雾散去或者视线稍好再行驶。另在车内一定要携带三角警示牌,遇到突发故障停车检修时,可在车辆后150米处摆放警示牌,提醒其它车辆注意。同时还要切记,不要将车停放在刚下坡路段,后方来车因坡道会造成视线盲区,来不及采取措施,从而造成事故。前方有事故发生路堵时,一定要选择好停车躲避意图明显状态位置,同时,不要马上就下车走动,尽量把车往前方移,适当控制间距,最好不要停在最后,防止后方车辆突然追尾。同样道理,进入团雾前,应尽可能压住后方尾随车辆,低速跟随其他车辆进入,并注意观察前车动态。
4、使用灯光。要遵守灯光使用规定,打开前后雾灯、尾灯、示廓灯和近光灯,利用灯光来提高能见度和提醒对方车辆注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雾天行车不要使用远光灯,因为远光灯射出的光线容易被雾气漫反射,会在车前形成白茫茫一片,驾驶人反而什么都看不见。
5、勤用喇叭。在雾天视线不好的情况下,勤按喇叭可以起到警告行人和其他车辆的作用。当听到其他车的喇叭声时,应当立刻鸣笛回应,提示出自己的行车位置。两车交会时应按喇叭提醒对方车辆注意,同时关闭远光灯,以免给对方造成炫目感。
6、保持车距。在雾中行车尽量低速行驶,尤其是要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不要跟得太紧,更不要随便超车。要尽量靠路中间行驶,不要沿着路边行驶,以防不小心落入路侧的排水沟,或者与路边临时停车等待雾散的人、车相撞。如果发现前方车辆停靠在右边,不要盲目绕行,要考虑到此车是否在等让对方来车。超越路边停放的车辆时,要在确认其没有起步意图而对方又无来车后,适时鸣喇叭,从左侧低速超越。另外,也请注意小心盯住路中的分道线,不能轧线行驶,否则会有与对向的车相撞的危险。如果发现后车与你离得太近,你可轻点几下制动,以刹车灯提醒后车注意保持适当车距。
7、一旦因雾封路或者路堵开通之初,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保持全方位安全车距,不乱打方向抢道,控制好情绪,杜绝超速行驶,及时汇报路况信息。(同一单位的车辆要保持信息互通,以便正确选择行车路线)雾天行车耗时、费神,注意途中合理安排好休息。雾天行车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限速行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三)冰雪天气的安全行车的不利因素及防范措施
冰雪天气是“道路自然灾害”,冬季道路常被冰雪覆盖,汽车的运行条件也发生了变化,轮胎对地面的附着力显著降低,车轮容易产生打滑、侧滑、空转、方向失控、制动距离增大现象。路面积雪、结冰导致车辆方向失去控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冰雪道路制动效能降低导致制动距离延长、制动时间和制动减速度缓慢、车辆地面的纵向附着系数减小,附着系数与车轮相对地面的滑移力增大,纵向附着系数在滑移力为20%时最大,此时制动力最大,当车辆抱死滑移力为100%时,纵向附着系数直线下降,因而制动力有所下降,即制动效能将下降。
侧滑和制动距离延长对行车安全的危害:
1、引起侧滑的原因:主要因为制动器使用不当,尤其是紧急制动造成的侧滑现象最严重,而汽车发生侧滑后的危害最大,导致车辆偏离正常行驶路线,常引起不同程度的交通事故。
2、汽车在坡道行驶,由于平行重力的影响,同时又处于冰雪道路,也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
3、冰雪道路行车,由于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下降,使汽车的制动距离大大延长,往往是正常路面制动距离的三到四倍,这样就增大了汽车的制动非安全区,容易造成事故。
冰雪道路行车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1、出车前,应加强对车辆的检查,保持其技术状态良好,特别是转向系、制动系应有效、可靠,不得有行驶跑偏和偏刹现象。轮胎气压应取规定值的下限,且左右轮胎气压应相等,轮胎花纹磨损的应相对一致,磨耗过剩应成对更换,以免引起侧滑和甩尾。结冰路面很光滑,通过时应装防滑链,且防滑链松紧应一致,左右对称。另外,还应携带必要的防滑器具及取暖用品。
2、冰雪道路停车有时轮胎会与地面冻结,起步前应先用十字镐挖开轮胎周围的冰雪、冻土,不得强行起步,以防损坏轮胎和传动件。起步时,可半联动、轻踏油门,以适应冰雪路面较小的附着力,避免驱动轮滑转。若驱动轮打滑,应铲除车轮下的冰雪,或在驱动轮下撒些干沙、煤渣、木板、被子等物,或用铁镐将路面刨成x形或Y形槽,以提高附着性能,利于起步。
3、冰雪天,大地覆盖积雪,白茫茫一片,往往辨不清道路、沟坝及路面状况,这时应根据行道树、路标、水渠等仔细观察,判明行车路线,沿路中心和积雪较浅处通过。若路面倾斜或呈拱形,应选择平坦、安全一侧或道路中心通过;若有车辙,应循车辙行驶;若车辙已结冰且较浅时,应跨骑车辙行驶;若积雪过厚应予铲除后再通过;若需通过弯道、坡道、河谷和山路等危险、可疑之处,应停车勘察清楚,判明情况后再通过,不可冒险。
4、冰雪路行车一定要控制车速,特别是转弯或下坡时必须将车速控制在能随时停住车的限度内;需要加速或减速时,应缓缓踏下或松开油门踏板,以防驱动轮因突然增速或减速而打滑,甚至侧滑、甩尾。
5、冰雪路面的附着系数只有干燥沥青路面的1/4,制动非安全区大大增加。若跟车过近,当前车减速制动时易造成追尾撞车事故。因此,驾驶员应根据地形、车速和装载等情况,与前车拉开正常行驶时2倍以上的安全距离(一般不得小于50米)。
6、在冰雪道路上应尽可能避免超车,若赶路紧急非超车不可,一定要选择宽敞、平坦和冰雪较少的路段,不得强行超车。会车时,应选择平坦宽阔的路段,保持两车有足够的侧向安全距离,且不要太靠近路边;若路面狭窄,有条件的一方应主动停车礼让;若路面积雪较深,对路边无把握,应下车试探积雪下面的路况,再进行会车。
7、需转向时,一定要提前最大限度地降低车速,把稳转向盘,慢转慢回,在不影响对方来车的情况下,尽量加大转弯半径,以减小转弯时的离心力,切不可快速急转猛回,以防侧滑横甩。
8、行车中应尽量采用预见性制动,尽量利用发动机的牵制作用减速,多用手制动、排气制动,少用脚制动,避免使用紧急制动。若情况紧急,可强行减挡,以发动机的反作用阻力牵制车辆前进,同时间歇使用手、脚制动,谨防“一脚成祸”。
9、行车中雪花纷飞时,应降低车速,使用刮水器改善视线,多鸣号;雪后行车,易使驾驶员双目晕眩、畏光、流泪甚至视力下降(即雪盲症),因此,行车中应配戴有色防护眼镜,并注意休息。
10、市区内行车,通过十字路口,常因灯光信号迫使驾驶员为了停车而使用制动,这时也会出现侧滑现象。因此通过十字路口时应事先降低车速,随时准备停车,尽量避免因制动而引起的侧滑。
冬季在结冰的高架、立交道路上行驶应注意的事项:
冬季时高架、立交道路因离地较高,空气自然对流,温度相对较低等因素容易结冰。行驶中要集中精力稳定车速,不可猛踩油门;下坡时松开油门尽量利用发动机牵阻作用而降低车速,避免急刹车和急打方向;处理情况应提前减速和制动,不要超车,加大横向和纵向行车间距,预留紧急处置的时间和空间;保证轮胎气压正常,防止侧滑或方向失控。
(四)秋冬季节黄昏时段的不利因素和防范措施
秋冬交替季节,天黑得早,天昏地暗对驾驶人的视线有很大影响。驾驶员对距离和速度的判断能力会有所下降,特别是城郊结合部,行人、非机动车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常常会往家赶等因素而出现横穿公路,突然转弯等现象,险象环生,这就要求我们各位倍加小心,控制好车速,提前预防,确保行车安全。
秋冬季黄昏时段对驾驶员来讲,是一天中最危险地时间段,其主要特点:
1、天刚变暗,驾驶员眼睛的暗适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视距缩短,视力变差,即使打开车灯也不能明显改善视野,因此降低了观察路面状况的能力,驾驶员很容易因判断错误而发生交通事故。
2、路灯没有开启,加上对面车灯的影响,会使驾驶员的视觉产生暂时性模糊和视力下降而发生事故。
3、秋冬季的黄昏时段,正是下班的高峰期,路上车多人多,归心似箭,人们不自觉的就会加快步伐或行驶速度。另外,人们经过一天的辛劳,生理心理都很疲惫,反应能力下降,遇到突发情况,极易发生事故。
针对这些特点,为保证黄昏时段的行车安全,我们驾驶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减速慢行,仔细观察,随时做到制动停车准备。严格控制车速,加大车辆间距,给临危状况的出现采取措施留下足够的时间。
(2)要及早打开示廓灯和近光灯,以引起其他车辆和行人的注意。
(3)要认真观察道路两侧车辆和行人动态,发现人行横道线时应提前减速,如有行人通过时要停车礼让。
(4)尽量避免超车,如确要超车时,应选宽阔的路段,并用灯光提前告知前车,确认前车让行后再加速超越。
(5)会车时,应加大横向间距,减速慢行进行会车,并注意避让非机动车道的行人和非机动车。
(五)秋冬季刮风天气安全行车的不利因素和防范措施
秋冬季易出现秋风四起的现象,虽然正常的阵风并不会对行车造成影响,但当你开车行至过江大桥或空旷的高速公路上时情况可能不一样,因为突然飘过的侧风很可能让原来正常行驶的车辆偏移路线,从而引发危险。在高速公路上,主管部门一般都会在侧风多发路段竖立警示标志,提示司机注意。
一般来说,在空旷的高速公路、隧道的出入口,过江大桥或在立交桥上等都有可能出现侧风,在建筑物相对密集的位置侧风的力度也会相对较小,越是开阔的道路车辆受侧风的影响也就会越大。
车体越宽大,受风面积就会越大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实际上汽车的自重、车辆重心的高低、悬挂的软硬等等诸多方面都影响汽车在风中的稳定性。车辆正常高速行驶时,车外的气流会在车表形成一个下压的力以增强行驶稳定性,但突然袭来的侧风会打破这种稳定的力压,令原来的下压力改变方向,阻力和升力也会在一定程度增加,这样就会令车辆发生行驶路线的偏移。而这种情况下,自重比较重、车辆重心低、装备了一套刚性比较好的悬挂系统的车辆,将很有利于车辆在侧风中保持稳定。
许多的交通意外事故都是由于驾驶员在险情出现后没有很好地做出相应的反应,或是反应过激造成的,所以经常观察前车、保持合理的车速和注意路边的警告标示都十分重要。当车辆不可避免地受到侧风影响后,急刹车或急打方向都是不明智的举动,应该先搞清车辆的偏移路线,然后再慢慢地修正方向。
总之,搞好安全行车工作,是驾驶人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反应,应注意多方信息和知识吸收,勤加思考,不断积累。祝大家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综合素质全面的驾驶人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