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反腐倡廉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学习材料三份

日期:2021-02-14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反腐倡廉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学习材料三份 本文关键词:反腐倡廉,名义,电视剧,材料,学习

反腐倡廉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学习材料三份 本文简介:反腐倡廉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学习材料三份反腐倡廉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学习材料前几日,一部史上最大尺度反贪污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台首播,并在播出几天后达到收视第一的位置,并且该剧在豆瓣上的评分也达到了9.1分。可能很多人不解,此次湖南台播出的剧为什么会如此之火。第一,该剧是史上第一部关于反腐倡廉

反腐倡廉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学习材料三份 本文内容:

反腐倡廉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学习材料三份

反腐倡廉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学习材料

前几日,一部史上最大尺度反贪污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台首播,并在播出几天后达到收视第一的位置,并且该剧在豆瓣上的评分也达到了9.1分。

可能很多人不解,此次湖南台播出的剧为什么会如此之火。

第一,该剧是史上第一部关于反腐倡廉,且尺度如此大的电视连续剧。在近几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反腐精神的背景下,该剧正好剑指贪污,揭露了那些贪官私下的金钱交易。剧中那些熟悉的官僚主义作风,暴发户的丑态,追寻权利,趋炎附势的人们全部都展现在镜头下,让人看后直呼过瘾。另外该剧是最高检影视中心重点打造的一部检察题材的精品力作,相信在如此权威的拍摄指导下,该剧应该会抠住每一个细节,力求让观众满意。

第二,在近几年仙侠题材连续冲击电视剧市场的情况下,该剧的出现无疑让已经审美疲劳的观众们眼前一亮。在该剧仅播出四集的情况下,微博舆论讨论已经达到25.4万,阅读点击量甚至达到1.9亿。这无疑是反映政治官场电视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一个阶段性胜利。

第三,参演该剧的都是著名的老戏骨们,陆毅、张丰毅、吴刚等都拍过著名的影视作品,并且在已经播出的几集中,将自己表演的人物表现地淋漓尽致。执导该剧的李路也曾执导过《山楂树之恋》等几部口碑影视作品。在如此庞大的参影人员用心表演的背景下,想毕这部反腐倡廉大剧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这是小执收集整理的该电视剧里的经典台词:

1.打铁还得自身硬,党和人民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我能辜负党和人民么,不能!

2.你以为别人敬他酒敬的是他的人缘,那都是敬他手里的权力。

3.你大把大把捞黑钱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中国农民那么倒霉,有你这么个坏儿子。

4.法律条纹的解释权,在我这儿。我说你犯罪了,你就是犯罪了。

5.我就不信了,朗朗乾坤有几个鬼啊!

6.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

反腐倡廉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学习材料

《人民的名义》正是满足了公众的这种要求。尽管这不过是一部电视剧,不是纪录片,但由于有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为“底料”,更兼有反腐败斗争“前敌总指挥部”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直接“牵头”,因此,说这部戏是对反腐斗争的艺术体现,应该不算夸张。

阔别十年题材大剧

顶级团队为品质保驾护航

除了演员阵容强大,《人民的名义》制作团队也是业内一流。编剧周梅森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他表示,这次他把积蓄十年的洪荒之力都用在了这部作品中,这是他创作生涯以来最好的作品,写得酣畅淋漓,全面超越了他过去的作品。《人民的名义》突破了原有的坏人只写到副省级反腐轻描淡写的创作模式,把反腐的斗争推向深处。除了反腐经历,它更多的是对于人性的反思,聚焦的是贪腐者和反贪者之间的情感纠结和人格较量。

让“两面人”难以遁形

——从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谈起

辛识平

“点灯是人,熄灯是鬼”,如此“画风”,你能想象么?

一个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上千万。当反贪总局侦查人员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的“老农民”在简陋旧房里吃炸酱面……

这是正在热播的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中的一个场景。剧中的腐败分子装得很正、藏得很深,活脱脱一个“两面人”形象。

追剧的人们,想必看了不会太惊奇。毕竟,艺术源于现实。

还记得“亿元司长”吗?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家中赃款数以亿计,清点时连点钞机都烧坏了。可巨贪如他,平时却很“低调”,穿衣朴素,常骑自行车上班。明明是贪的里子,偏要戴上“廉”的面具,这样的贪官并不少见。不过,“机关算尽太聪明”,演技再高,总有演砸的时候。“两面人”的戏段,终究是丑剧。

“这种口是心非的‘两面人’,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很大,必须及时把他们辨别出来、清除出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向“两面人”亮剑。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随着反腐不断深入,治理“两面人”已成为从严治党的重要课题。

透视本质,画出“众生相”

“两面人”古已有之,被视为政治公害。荀子曾把“口言善,身行恶”的“两面人”称为“国妖”,认为治国者要“除其妖”。

我们党历来向“两面人”说不。党章明确规定,“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习近平总书记给“两面人”画出入木三分的“众生相”:

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要别人坚定理想信念,自己却笃信风水、迷信“大师”;

有的口头上表态坚定不移反腐败,背地里对涉及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不追问、不报告;

有的张口“廉洁”、闭口“清正”,私底下却疯狂敛财……

对号入座,“两面人”在现实中不乏其人。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曾说了不少诸如“腐败没有后悔药”之类的话,暗地里却打招呼干扰纪委办案;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落马之前言辞“恳切”,请别人监督自己,私下却疯狂敛财、多次出入豪华会所;山东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常常把“守纪律讲规矩”挂在嘴上,背地里却全家上阵、大肆贪腐。

一些领导干部做“两面人”,不仅带坏一批人,污染政治生态,而且会对社会价值观造成冲击、带来混乱。“没想到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了!”网友之言虽不无调侃,但其中的焦虑足以灼痛人心。建设清正廉明的政治,必须铲除“两面人”这个重要污染源。

除恶务尽,当有“照妖镜”

识破“两面人”,清除“两面派”,得有去伪存真的“照妖镜”,更得有扶正祛邪的治本良方。

正如《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所言:没有人脸上写着“贪官”二字。观人识人从来不简单。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不仅要看当面的表现,也要看私底下的行为;不仅要看其一时怎么做,也要看其一贯怎么做;不仅要问同僚的看法,也要问群众的口碑。“听其言量其心志,观其行测其力,析其作辨其才华,闻其誉察其品格”。聚焦一个“实”字,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识别和考察干部,才能不为口号所迷,不为表象所惑,客观真实地了解干部。

很多案例警示我们,“两面人”的潜伏期一般较长,“带病提拔”“边腐边升”是其人生常见“剧情”。“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监督缺失,为“两面人”提供了生存土壤。“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腐败的马脚是藏不住的,关键要有监督的“火眼金睛”。突出一个“严”字,把党内监督、巡视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种方式都激活起来,构筑起无所不在的监督网,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环境,“两面人”就难以遁形,“台上喊廉、台下捞钱”的戏码就再也演不下去。

反腐倡廉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学习材料

日前,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当天,《人民日报》连续发布两篇文章,其中包括一篇头条,对《人民的名义》评价道“‘潜心八年,六易其稿’、‘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这些印在同名小说《人民的名义》腰封上的推荐语,让你难以忽略它的分量。”“我们真的太久没有看到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了。”不难看出,《人民日报》对电视剧的称赞,不仅源于电视剧本身精良的题材选择和制作,也源于观众对该剧的呼声。(2017年4月2日

中国青年报)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也是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现,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展现。抗战时期,落后的旧中国的艺术更多的是唤起民族觉醒,团结一心打赢抗日战争,对旧制度害人的抨击,反映人民群众对新生活的渴望;而新中国建立以后,歌颂党的歌颂新政权的歌颂解放军的文艺节目比比皆是,凸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新政权的拥护与支持,对党和人民军队的支持。文革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艺术更多地反映文革中的种种丑行,以及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人民的名义》则是在十八大以后,首播的反腐大戏,而这个是继反腐小品、反腐对联、反腐话剧之后,有一艺术形式表现反腐。

艺术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一个艺术形式能否流传下去,主要观其能否为广大百姓生活服务。《人民的名义》热播,正是对当前党中央力推的“打虎拍蝇”反腐的集中体现,一方面说明广大民众对待腐败问题的痛恨,对待腐败问题的厌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持续深入推进反腐的良好愿望。卫视联播受热捧,更加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与生活的特点,也是文艺紧跟时代步伐的体现。只有百姓爱看,卫视才可能联播;群众若不喜欢,便很难在为使强档连播,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民众对中国政府强力反腐的高度认可和拥护。

文艺只有与时俱进才有生命力,只有植根于人民群众才有创造力。只有创作出反映时代潮流发展的文艺,才能彰显广大艺人的责任担当。“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实施“打虎拍蝇”式的反腐,党的十八大以后近五年的时间里,共处理省部级及以上干部211人,数量远远超过过去30多年,其中不乏正国级、副国级干部,而《人民的名义》对此也毫不避讳,直指“副国级”干部。当然,反腐剧开播,一方面给广大群众情绪的宣泄,更重要的另一方面也更是要给干部一个警示教育,当然能否借此达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还得观后效。

篇2:学习材料三严三实是干部必修课

学习材料三严三实是干部必修课 本文关键词:必修课,干部,材料,学习,严三

学习材料三严三实是干部必修课 本文简介:学习材料三严三实是干部必修课2014年12月,习中办近日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明确“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作为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要融入领导干部经常性学习教育,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不是一次活

学习材料三严三实是干部必修课 本文内容:

学习材料

三严三实是干部必修课

2014年12月,习中办近日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明确“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作为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要融入领导干部经常性学习教育,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不是一次活动。

“实实在在做人做事,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总书记的这一谆谆教诲,是每名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检验标准,也是各级领导干部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就特在修身为政成事要恪守“三严三实”。全面从严治党,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四个全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的关键,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抓住了这个“关键少数”,确保其率先垂范,就抓住了从严治党的“牛鼻子”。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已经无可辩驳地表明,领导干部在践行“三严三实”上带了头、发挥了示范作用,广大党员就学有标杆、行有指引,就能够起到团结鼓劲的正向激励作用。反之,领导干部如果“不严不实”、软弱涣散,一个地方和单位的政治生态必然“塌方”,严重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留下惨痛教训。

“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必须强化问题导向,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标尺,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不严不实”的问题。要通过专题教育,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恪守“三严三实”的自觉性,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努力做到三个“见实效”:即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雷厉风行,以雷霆万钧之势狠抓党风建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深入人心,反腐倡廉工作抓铁有痕,党员干部面貌焕然一新,作风建设成效持续显现。但是,这仅仅是开了一个好头,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各级干部在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等方面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严更实更全面的要求,迫切需要对照“三严三实”查摆问题,聚焦忠诚干净担当,实现强身健体。毋庸讳言,一些领导干部为官用权、做人做事不严不实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浑浑噩噩者有之,哗众取宠者有之,表里不一者有之,行无底线者有之,明知故犯者有之。《方案》列举的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值得党员干部认真对照检查。如着力解决理想信念动摇、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宗旨意识淡薄、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党性修养缺失、不讲党的原则等问题;着力解决滥用权力、设租寻租,官商勾结、利益输送,不直面问题、不负责任、不敢担当,顶风违纪还在搞“四风”、不收敛不收手等问题;着力解决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不忠诚、做人不老实,阳奉阴违、自行其是,心中无党纪、眼里无国法等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是给那些“不严不实”干部画了一幅“标准像”。

“三严三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修身律己用权要“严”,做人谋事创业要“实”。领导干部唯有做到“三严”,才能结出“三实”之果;同样,“三实”落到实处,“三严”才能内化于心。从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些腐败大案窝案看,那些身陷泥潭的领导干部往往首先在严以修身上出了问题,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失了灵。“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底线失守犹如“点墨”,权力就会脱缰染黑整件白袍,一发而不可收拾。

从一些党员干部心无敬畏、如入无人之境的言行看,严以律己显然在这些人身上失效,“不严不实”的问题随之而膨胀。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某些地方和部门的“一霸手”,老子天下第一,视党纪国法为无物。这些人“任性”而为的结果,就是自我毁灭。“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全面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依规治党,党性强,“任性”就没有空间。守纪律讲规矩的核心就是对党的绝对忠诚,而绝非三心二意、心猿意马、见风使舵、口是心非,更不是妄自尊大、无法无天。

从一些党员干部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问题看,严以用权必须体现在谋事创业做人上真抓实干、为民用权上,而非大权独揽、以权谋私,或者得过且过、混日子。当前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党员干部面对经济新常态下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是积极作为、主动作为,而是敷衍了事、应付了之,工作了无生机。“为官不为”的实质就是不担当。邓小平同志曾批评一些干部“把文件传过来传过去,尽画圈”“有的事画圈画了半年还解决不了,究竟是赞成还是反对,也不知道”,像这样不干事的“太平官”,只能贻误改革发展大业。“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习近平总书记的提醒,应当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座右铭。

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的大政方针,在原则问题和重大决策上决不容许乱拍板、搞“变通”。而大政方针与地方和部门的具体实践如何相结合,同样是一篇大文章,特别需要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如果一切工作都是生搬硬套,像算盘珠一样拨一拨才动一动,满足于当“泥塑菩萨”、做“传声筒”,又怎能迎难而上,化挑战为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呢?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三严三实”是党员领导干部永远的必修课。检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效,开了多少会不是评价标准,干了多少实事才是评价标准;表了多少态不是评价标准,是否风清气正、奋发有为才是评价标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尤其要做到“严”与“实”,正如像越王勾践那样日夜卧薪尝胆,才换来“三千越甲可吞吴”,对“三严三实”这面镜子和标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经常照、天天量,扪心自问修身、用权、律己严不严,谋事、创业、做人实不实。如此,才能从我做起,惟志、惟德、惟实,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守为政之本,成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马前卒、先锋队。

篇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材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材料 本文关键词:核心,体系,价值,材料,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材料 本文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材料何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材料 本文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材料

何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那么,为什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些都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需要认真给予回答。

为什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个人为人处

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比是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那么,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此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只有抓住了这个根本,才能树立和谐的理念、培育和谐的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和谐的心态,才能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共同的理想信念。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玄妙。其实,它的内容很明确、很具体,就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作为一个产生于150多年前的理论,今天为什么还要坚持呢?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是科学真理,它把严格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命性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综观当今世界,各种理论思潮、流派纷呈林立,但不容否认,马克思主义仍然处于人类社会思想史的高峰,仍然是指引人类前进的一盏明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始终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勃勃生机。正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回顾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追求和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改革开放29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又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

理想是灯塔,是风帆,引领着社会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它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

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愿意为之共同奋斗。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千百年来,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挫折,面临多少艰难险阻,中华民族都始终高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火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由贫穷走向富强,靠的也是这样的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要靠这样的精神。只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传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精神实质,不断拓展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各族人民始终凝聚在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旗帜下。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既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它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融合在一起,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何为荣、以何为耻,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构严谨,定位明确,层次清晰,是完整的、系统的,它坚持了社会主义又有中国特色,总结了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概括,反映了现实的迫切需要又是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提到青岛,人们会想到迷人的海滩、清爽的啤酒。今天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又多了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微尘”。“微尘”,起初是一位青岛普通市民数次捐款时的签名,后来越来越多热心公益事业的人都留下了“微尘”的名字,“微尘”逐渐成为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它命名的募捐箱、徽章等走进了青岛的大街小巷。许许多多类似“微尘”的行动,汇集成了我们时代的共同价值追求,这也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

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理论武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工作的实践中,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提高创建水平,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事有千万件,总得抓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日日照、时时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老百姓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通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同时,要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在包容多样中共铸和谐,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伟业的生动局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社会的灵魂工程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价值导向和重要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搞好这项系统工程建设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要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在社会和谐方面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具体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丰富内容构成的,是内涵十分丰富的完整体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我们应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仅仅强调发展还不够,一定要强调科学发展,可以说只有经济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是共同富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这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是核心中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价值导向,应该是创造条件,达到不仅个人富裕而且共同富裕的状态。我们曾经主张和实行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并没有错,但它只是共同富裕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三是民主法治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

步,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因而也就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实行民主、扩大民主、发展民主,而民主是必须由法制来保障的。因此,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基本保障。四是文明进步是社会和谐的标志。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现代文明是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为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文明、环境文明、宗教文明等丰富内容的完整文明系统。只有四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只有四个文明都搞好才是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导向。这次全会特别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建设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为什么说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工程呢?因为,人是存在决定意识、思想支配行动的社会主体,人的行为要正当首先需要正确的思想指引,社会建设必须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的自觉的社会行为,其中价值观念非常重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用科学理论指导建设实践,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全社会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建立和发展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作为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和谐的肯定评价和相应的奖惩褒贬,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以及法律规范、行为准则,以指导和约束各种社会行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有进步事业的支撑,有正义行为和先进文化的配合,就当代中国来说,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一切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事业都是进步的事业;一切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一切有利于维护法律尊严、一切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一切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切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切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一切有利于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努力工作追求美好生活的文化都是先进文化。综合起来就是“积极”、“进步”、“先进”、“文明”、“和谐”的价值导向,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导向。

三、要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根据全会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这样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没有正确的政治导向、没有基本的政治立场、没有科学的构建方法。二是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问题,偏离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就是偏离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是偏离了当代中国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大趋势。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三是应该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正如六中全会公报所指出的那样,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注意把和谐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价值观念,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并认真实践和谐理念,着力培养并不断弘扬和谐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和谐社会的建设成为每个公民基本的观念和自觉的行动。四是必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伟大理想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长期奋斗,需要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基本内容之一,应该认真总结、深入研究、广泛宣传,使之在认识上成为全体公民的共识,在行为上成为整个社会的通则,成为全

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群策群力谋和谐的指导思想、精神动力和行为准则。

寻求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

贯彻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前提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们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和管理上逐步走向了确立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工作,从我党建党初期提出“支部建立在连上”到后来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从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到眼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都表明我们党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建设与管理,逐步由以往那种意识形态化的规定和“灌输”,过渡到现在寻求“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既是对人类认识、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遵循,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具体表现。

社会思想共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追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取向,主要是通过寻求社会思想共识来凝聚社会发展的合力,从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在这方面,《决定》明确提到了“社会思想共识”和“精神纽带”这样的概念。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它的内容无疑是多元化的,其形成过程也将是长期的,其中,有党和政府的主导和提倡,但主要是要达到全社会的认同和接受,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的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但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确立、被社会成员所遵循并成为真正的社会动力的关键,都必须基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同。

多元价值整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特征

《决定》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是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的有机整合,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价值体系,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社会的多元诉求,因而更加贴近百姓,也更容易为全社会所接受和认同。

尊重包容存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路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鉴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成机理以及内容的多元化特征,我们在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时,还需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这无疑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具体路径。

兼容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所承担的使命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哲学社会科学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其特有的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一是要树立兼收并蓄的心态。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同时并存,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思想文化间的吸纳排斥、融合斗争、渗透抵御,不仅将在国内长期存在,而且也将是国际间思想文化交流的基本生态。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种健康思想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减少思想冲突、增进社会认同;二是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不仅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范例,而且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自觉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努力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沿,大胆创新,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以上《反腐倡廉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学习材料三份》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反腐倡廉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学习材料三份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反腐倡廉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学习材料三份》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