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参考教案

日期:2021-02-15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参考教案 本文关键词:地理环境,教案,人类,区域,参考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参考教案 本文简介:《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参考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变化,学会动态地认识人地关系。3、培养读图分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重点与难点:认识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的变化。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参考教案 本文内容: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参考教案

教学目的:

1、

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变化,学会动态地认识人地关系。

3、

培养读图分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认识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的变化。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材料,思考问题:

1、

墙壁厚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这个案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欧洲处于中高纬度,冬季寒冷,冬季气温自西向东递减,在没有普遍使用保温材料的时代,只能依靠增加墙壁厚度来防寒。这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说明了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新课讲授: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有哪些影响呢?

(在认识这种影响前首先认识两个概念:1、

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2、区域地理环境: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

——区域地理环境是一成不变的吗?

(区域地理环境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而生存,所以区域地理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分为两大方面,即陆地地理环境与海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板书:

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各时期人地关系不同,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板书:1、采集和狩猎阶段:(读图1-2-2人类早期的采集和狩猎)

——影响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

——这一时期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少数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资源丰盛的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人类依赖自然、崇拜自然)

板书:2、农业社会阶段:(此时人类活动主要为农业生产)

——影响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因素有哪些呢?(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生产力)

——读图1-2-3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回答:人类早期农业起源地区有哪些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哪些相近的地理特征?(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这些条件是农业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因此,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成为世界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板书:

3、工业社会阶段:

——这一时期,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又有哪些呢?(能源资源、金属资源、交通状况等。)

(因此,在有丰富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形成重要的工业区。)

——世界上这样的工业区有哪些?(英国南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德国鲁尔区等传统工业区。)

——是否只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才能形成工业区呢?(不是,为什么?)

(例如:日本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赖性,形成了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带。主要的五个工业区:京滨(东京与横滨)、名古屋、阪神(大阪与神户)、濑户内海(福山与广岛)、北九洲。主要的工业部门:钢铁、机械制造、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子电器等。)

——是否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就一定能形成工业区呢?(不是,为什么?)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果一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环境条件较差,那么这一区域的良性发展也较难实现。如我国西部很多地区自然资源很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却很低,这与西部的地理环境较差有着很大的关系。)

板书:4、后工业化阶段:

(这个时期新技术兴起,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环境质量对高新技术产业有何影响?(1、优越的环境可以提高新技术产品的质量;2、优越的环境可以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

——世界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有哪些?(如:美国硅谷、德国南部、日本九州等。)

板书:

二、海洋和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板书:1、海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洋对人类活动的价值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海上交通、海洋资源)

——在不同历史时期,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何差异?

(1)航海技术落后阶段:障碍、疆界、海域不被重视。

(2)航海技术发达阶段:交通通道、人口与城市向沿海集中,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渐超过内陆原有经济中心地区。目前,世界上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有一半分布在沿海地带。西欧、日本、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区域。

(3)海洋开发技术进步阶段: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为扩展,海洋权益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解决海洋权益纷争的法律依据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解读图1-2-10上海港的集装箱码头)

(集装箱:货物运输中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金属容器。使用集装箱,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并运送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换车船时不必从箱中取出换装,减少货物搬运次数,节省了时间,节省了包装材料和费用,有利于实现杂件货物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运输,是交通运输专业化的表现。)

(解读图1-2-12海底石油和锰结核的分布)

(石油: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以西北太平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几内亚湾、东北大西洋沿岸。锰结核:分布于深海底部大洋中,以太平洋的锰结核蕴藏量最丰富,占了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

(解读阅读材料:领海和大陆架)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每一个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按照本公约规定的从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1海里=1.852千米)的界限为止。领海海域是沿海各国领土的一部分。大陆架:沿海国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包括“海床和底土的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以及属于定居种的生物,即在可捕捞阶段在海床上或者海床上不能移动或者其躯体须与海床或者底土保持接触才能移动的生物。中国在1958年9月4日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宣布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中国的大陆架最宽处达400海里。东海2/3的海底是中国陆地向海洋延伸的大陆架。)

[补充: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管辖权和义务:1.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有:(a)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不论为生物或非生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关于在该区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源等其他活动的主权权利;(b)本公约有关条款规定的对下列事项的管辖权:⑴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⑵海洋科学研究;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

板书:2、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岛屿对人类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岛屿本身具有的自然资源、港口、旅游景观资源、周围海域的归属权等)

——在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何差异呢?

(1)工业化前:经济发展水平低;岛上居民、文化、技术传入;旅游地。

(2)工业化后:利用港口发展经济(如日本、英国);利用海洋旅游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业;获取专属经济区权益。

例如:

“冲之鸟”是太平洋上的一处珊瑚礁,地处我国台湾省东南部“冲之鸟”,从前在涨潮时可有5块岩石露出水面,但由于海水长年冲蚀,现在在涨潮时只有北露岩和东露岩两块岩石勉强露在海面之上。

“冲之鸟岛”高约1米,由直径仅为数米的两块岩石组成,日本政府担心该“岛”被海浪侵蚀,特意在两块岩石上浇铸水泥,以保证可按日方一贯主张,以此岛为中心划定半径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海域。日本政府为了防止“冲之鸟”的消失,从1988年开始花费近500亿日元,以铁制设施及水泥等防护工事将“冲之鸟”加固加高,并设置了气象观测装置,造成“岛”被使用的景象,但是目前无人驻守。日本如此煞费苦心地保持“冲之鸟”的存在,并坚持其为“岛屿”的用意非常明显。因为,如果“冲之鸟”是岩礁,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的规定,岩礁不具备主张专属经济区的条件(那么日本在资源开发与海洋调查的主权范围仅限于其周围的40平方公里);如果“冲之鸟”是岛屿的话,那么以此为圆心的方圆200海里内(约4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全部专属经济区面积的10%,比日本陆地面积还要大)都将成为日本的专属经济区。

案例研究:地理环境与种植业、畜牧业的分化

——本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现象)?(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人类生产活动方式的差异)

——三个地区分别为何种生产方式?三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什么特点?什么原因导致三地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

巩固练习

1.2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在欧洲东部的喀尔巴阡山脉是丘陵和平原的联结地带,夏季高温多雨,非常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该地区有这样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即在一个大园中,把土地划分为三块,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并把种田的地也划成几块,实行轮作(既一部分土地种植谷物,一部分土地休耕),这种生产方式叫“三圃制”。据些回答1—2题:

1.

有利于欧洲发展“三辅制”农业生产方式的人文地理环境是(

A.

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

B.

平坦广阔的地形

C.

较小的人口压力

D.

合理的产业结构

2.

根据资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这种农业的生产方式属于混和农业

B.

这种种植业和畜牧业并存的形式比单一的种植业或畜牧业更适合当地的地理环境

C.

该地种植的谷物是水稻

D.

这种生产方式利于水土保持及土地肥力的恢复

3.

有关区域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区域发展的基础是资源和环境

B.

区域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五大要素

C.

区域地理环境不包括工业区

D.

环境不能容纳人类的废弃物

4.

下面哪个阶段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具有决定性(

A.

采集和狩猎阶段

B.

农业文明时期

C.

工业文明时期

D.

信息社会

5.

适宜发展种植业的环境因子有(

(1)平坦的土地

(2)适宜的气候

(3)肥沃的土壤

(4)广阔的草原(5)充足的日照

(6)便利的灌溉水源

A.(1)(2)(3)(4)(5)(6)

B.

(1)(2)(3)

C.(1)(2)(3)(5)(6)

D.

(1)(3)(5)(6)

6

生活在人类社会后工业化阶段的人们,选择的理想居住地是(

A.

山清水秀,飞禽走兽成群结队

B.

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景秀丽

B.

沃野千里,土壤深厚灌溉便利

D.

交通便利,矿产丰富人口密集

7.

下列关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古文明时期,海洋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因此海洋深受人们重视

B.

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是影响工业布局的唯一条件

C.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沿海经济的发展水平逐渐超过了内陆

D.

后工业化阶段,由于新技术的兴起,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不断下降

读右图,回答8~10题:

8.图中所示世界著名高新技术产业区对应正确的是(

A.①-美国北硅谷

B.②-俄罗斯新西伯利亚

C.③-日本北九州

D.④-英国慕尼黑

9.

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区布局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环境质量优越

B.高等院校密集

C.有大量廉价劳动

D.靠近高速公路和航空港

10.③所示国家在工业社会阶段成为世界重要工业区,主要不是凭借(

A.优越的地理位置

B.丰富的自然资源

C.发达的海运

D.先进的科技

读右某小岛归属权益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某小岛的归属权说法错误的是(

A.在a区域完全属于主权国家所有

B.在b区域其它国家享有无害自由通过权

C.在b区域最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是锰结核

D.根据国际法规定小岛的归属权遵循先占原则

12.

许多国家争夺一些小岛的根本原因是(

A.

争夺小岛的土地资源

B.争夺小岛的淡水资源

C.争夺小岛的矿产资源

D.争夺小岛的周围海域的归属权

13.

在下列海洋矿产资源中,目前发现只分布于深海底部的是(

A.

锰结核

B.

天然气

C.

煤炭

D.

石油

14.

海底锰结核蕴藏量最丰富的大洋是(

A.

印度洋

B.

太平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15.

台湾省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河流因素

B.

气候因素

C.

地形因素

D.

矿产因素

二、综合题:

16

读下图,回答:

⑴.图一中①所示国家是_________,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洋流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是受盛行风___________的吹动作用而形成的,属于____流(就性质而言).在该小图的图示范围内,它流经的大洋是_________.

⑶澳大利亚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其东南部,在图中填注其首都________和最大城市________的地理位置.其人口集中在东南部的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图中8、9两处,海洋表面盐度较高的是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一般是_____________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题:CCAAC

6---10题:BCBCB

7---15题:CDABC

16:(1)南非;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矿产丰富,气候适宜

(2)

西风漂流,中纬西风,寒流.大西洋

(3)堪培拉,悉尼.

气候温和湿润

(4)

(8)处.因为(8)处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海水水温高,蒸发强.而(9)处有秘鲁寒流流经,蒸发较弱.

(5)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另有寒流流经,降温降湿.且位于信风的背风处,少雨.

9

/

9

篇2:11-12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综合检测 湘教版必修3

11-12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综合检测 湘教版必修3 本文关键词:地理环境,学年,必修,人类,区域

11-12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综合检测 湘教版必修3 本文简介: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综合检测一、选择题(2分×25=50分)读下图,回答1~3题。1.下列地理分界线不经过秦岭—淮河的是()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B.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C.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D.常绿阔叶林带与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2.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错误的是()A

11-12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综合检测 湘教版必修3 本文内容: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读下图,回答1~3题。

1.下列地理分界线不经过秦岭—淮河的是(

)

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B.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D.常绿阔叶林带与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2.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错误的是(

)

A.a——洪涝灾害

B.b——夏季低温

C.c——灌溉水源

D.d——低温

3.有关四大区域优势农产品的错误判断是(

)

A.a——水稻、柑橘

B.b——小麦、大豆

C.c——棉花、葡萄

D.d——青稞、油菜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演化图,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

A.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

B.城市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C.城市由点状发展成为岛状

D.该区域与外界联系减弱

5.推动本地区近年来空间结构变化较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6~7题。

6.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7.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D.第二、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②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

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其社会经济通常是开放的

④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区域是相对封闭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从工业化时期迅速崛起为领导城市,到沦为二战后萎靡不振的老工业城市,后经过著名的“匹兹堡复兴”而成为面目一新、充满勃勃生机的后工业化白领城市,匹兹堡的成功转型令人瞩目,值得借鉴。据此回答9~10题。

9.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水能丰富

②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

④利用五大湖和运河,水运条件十分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复兴”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积极整治环境

②扩大工业规模

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④大力发展传统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五个国家。该图表示2009年这五个国家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11~12题。

11.国家⑤的三次产业按就业构成自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12.图中①②③④是四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京津唐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水资源数量少

②土地和耕地面积大

③人口少

④水资源利用率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与耕地资源分布不匹配,面对这种情况,合理的做法是(

)

①减少耕地面积

②多种饲草、饲料,大量减少耕地的灌溉面积

③研究并推广抗旱作物

④积极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等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读“苏州、东莞电子信息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是(

)

A.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B.劳动力资源充裕

B.市场经济比较完善

D.经济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16.苏州、东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主要功能是(

)

A.营销基地

B.生产基地

C.研发基地

D.终端市场

17.下图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地形剖面图”,图中表示淮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阅读材料,完成18~22题。

材料1:专家认为: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实际上就是电力供应紧张,由此,才导致了煤炭和石油的连锁反应。在未来2~3年时间内,中国将出现电力紧张状况。浙江、江苏和上海将是缺电的重点地区。

材料2: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分布、西气东输工程线路图及西电东送示意图。

18.不属于缓解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区能源短缺的重大工程的是(

)

A.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

C.三峡工程

D.西气东输

19.由于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煤炭,这将主要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哪种污染的程度(

)

A.水体

B.固体废弃物

C.大气

D.噪声

20.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

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D.木材短缺的问题

21.西电东送输送的电能属于(

)

①核电

②水电

③火电

④风力发电

⑤一次能源⑥二次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22.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

)

①高科技产业

②高耗能产业

③高原料消耗产业

④高污染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我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23~25题。

23.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24.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25.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我国东北某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A、B两区域划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东北某流域本身表示________。(提示:自然区域还是经济区域)

(3)东北某流域,又可以分成A、B两个区域,这种划分说明在同一类型的区域内,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北某流域作为大区域,按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原则分析,东北某流域的区域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两个区域作为次级区域,按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原则分析,其区域特征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1: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振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

材料2:部分地区图。

(1)有关人士将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其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丙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开阔

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3)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

(4)填写下表,分别写出甲、乙、丙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28.为了保证能源安全,我国已正式启动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工程,第一期工程的基地确定为浙江的镇海和岙山、辽宁大连、山东黄岛。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目前,我国进口石油的最主要供应原地是________地区。

(2)②运输线经过的重要运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在建或拟建的油气运输线③、④的合作伙伴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设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确定在浙江镇海和岙山、辽宁大连、山东黄岛,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及其产业转移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较周围的广东其他地区发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广泛升级,当地一部分产业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边远地区转移,转移的大部分是________型产业和________型产业。

(4)接受产业转移的广东边远地区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产业转移,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对缩小广东区域内的________________有重要意义。

-

7

-

专心

爱心

用心

篇3: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20XX高中地理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2014高中地理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本文关键词:岳池县,信息技术,地理环境,课时,必修

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2014高中地理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本文简介: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遥感的概念、主要环节,掌握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说明全球定位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工作特点,掌握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的适用方向与范围教具准备:PPT、视频文件等教学方法

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2014高中地理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本文内容: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遥感的概念、主要环节,掌握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说明全球定位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工作特点,掌握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的适用方向与范围

教具准备:PPT、视频文件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学习过程(或内容):

课前基础知识(自学引导)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

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

3.应用领域

(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包括资源调查、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

(2)大众化应用:包括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二、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

的感知。

2.主要环节

3.原理:由于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

也各不相同。

4.在区域分析中的作用: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⑤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

;用户设备部分:

3.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

、速度和时间。

4.特点:具有全能性、全球性、

、连续性和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遥感及其应用

【探究材料】

2010年11月8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布“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

这张月球虹湾局部影像图成像时间为10月28日18时25分,卫星距月面约18.7千米,分辨率约为1.3米。影像图中心位置为西经31度3分,北纬43度4分,对应月面东西宽约8公里,南北长约15.9公里。影像图显示,该区域表面较平坦,由玄武岩质的月壤覆盖,分布有不同大小的环形坑和石块,其中最大的环形坑直径约2千米。影像图的传回,标志着“嫦娥二号”任务所确定的六个工程目标全部实现,四个科学目标也正在陆续实现,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

获取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的技术是什么?这种技术由哪几部分组成?

2.

遥感技术有哪些主要环节?用联系框图加以说明。

3.

遥感技术在区域地理研究中有哪些作用?

4.

如何判读遥感图像?

【考例探究1】

国庆60周年纪念活动于200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为此我国利用多颗气象卫星对北京的天气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据此回答(1)~(2)题。

(1)国庆期间,气象卫星发回的卫星云图主要运用了(

)

A.全球定位系统

B.卫星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虚拟技术

(2)对寒潮、台风、暴雨、洪涝等进行监测,是提高气象预报准确度、减少气象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台风的监测,分析多幅卫星的云层图片,可以获得(

)

①台风中心位置

②台风的强度和速度

③台风所造成的降水范围

④台风的移动方向

⑤台风的登陆地区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探究点二

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应用

【探究材料】

2010年12月18日4时2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2年前具备亚太地区区域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由30余颗卫星、地面段和各类用户终端构成的、覆盖全球的大型航天系统。至此,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四大定位系统齐聚太空。

1.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用简图表示其工作过程。

2.全球定位系统有什么用途?其工作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3.全球定位系统在区域地理研究中有哪些具体应用?在大众化的导航服务中,GPS有什么用途?

【考例探究2】

下图为“GPS手持机界面图”。此时,持有GPS手持机者所在的地形区为(

)

A.江汉平原

B.江淮平原

C.华北平原

D.江南丘陵

课后反思

我的疑惑

3

    以上《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参考教案》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参考教案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参考教案》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