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日期:2021-02-23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本文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教师,培训,网络

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本文简介: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韩素芬近期以来,我一直沉醉在远程研修里,课余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归于电脑前,我每天流连其中。在这个研修的平台里,我们有专家引领、互动对话、在线交流、导师引导、作业导航等方式,每天都会快乐而充实的度过。一个个专题学过来,生怕漏掉些许的精华,写评论努力做到客观而实在。我按要求

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本文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韩素芬

近期以来,我一直沉醉在远程研修里,课余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归于电脑前,我每天流连其中。在这个研修的平台里,我们有专家引领、互动对话、在线交流、导师引导、作业导航等方式,每天都会快乐而充实的度过。一个个专题学过来,生怕漏掉些许的精华,写评论努力做到客观而实在。我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作业和评论数,参与在线研讨,时间虽然短暂,但对我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宽了自己的眼界,结交了一批陌生却熟悉的朋友。下面和大家交流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很享受网络培训带给我的幸福。在日复一日的细琐工作中,还有机会坐下来聆听他人的教诲,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还能彼此间真诚交流学习心得,共同分享教学资源,进而重新审视自己从事的教学行为,这就是工作的幸福。

其次,多交流才能常进步。

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但我觉得我们很可能不单单因为交流有了两种思想,我们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多种思想。在研修中把自己的心得,研修日志记录下来,让别人读,他人有了自己的收获;我给别人评论,回复或者参与班级研讨和在线研讨,每一次交流都是学习和进步,交流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思想,也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第三、重实践和反思。我总以为做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可以了。现在我才明白,没有深厚的积淀,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每一期每一模块的学习要反复地听,并记录要点,结合我校现在开展的“小组互助式”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不断进行实践和反思。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能以启发性的语言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能以充满激情的声音去引领学生踏上热爱母语的快乐旅程。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借助语文这个百科之母去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做一个有文化有品位的人。

总之在研修中知识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升华,头脑得到充实的同时,情感也时时受到关爱暖流的滋润,感谢网络研修,网络教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们未曾谋面,我们素昧平生,但共同的事业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网络让我们成长。网络研修这样的学习其实是一种对我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改进教育思维模式,探究提升自己的教育有效途径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不断地加强学习,才可以确保我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扩大视野,更新、丰富我们的知识库容,实现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体现我们作为教师的核心人生价值。

篇2:《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本文关键词:文化与,课题,语文教育,初中,传统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本文简介:《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嘉定区南苑中学贺红梅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面对西方外来文化汹涌而至的波涛,我们既不能因为曾有一个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期而夜郎自大,更不能因急功近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本文内容: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嘉定区南苑中学

贺红梅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面对西方外来文化汹涌而至的波涛,我们既不能因为曾有一个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期而夜郎自大,更不能因急功近利而盲从。因此,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中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道德意识有待加强。如没有责任感、同学间缺乏友爱精神等。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天空中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基于以上思考,我提出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的课题。

二、拟解决关键问题:

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价值,通过二期课改教材体系与新课程实施策略的构建等途径,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民族文化精髓内化为青少年的精神素质,培养与提升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形成具有民族气派与时代精神的理想人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成长为“一个生活在和谐世界中的完美的人”,成长为21世纪承担复兴民族大业、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栋梁之材。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如“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是设在武汉大学的国家级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为跨学科研究中国文化的机构,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下设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研究室、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楚文化与楚地出土文献研究室等机构,办有《人文论丛》年刊。它发挥武汉大学文、史、哲、外语、图书馆各学科的传统优势,长期以来在学术上相互渗透,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为中心的学术交流和协作关系。并且在中国传统哲学、楚文化、明清文化、明清社会经济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优势和特色。现任中心主任为著名文化史专家冯天瑜教授。国内对“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很多,而把初中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还不多见,这就为本课题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语文新课程标准》、李慎之《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王松泉等主编《语文教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通过《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

2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的丰厚的文化积淀,会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感情,正好弥补枯燥的标准化考试使学生对语文产生的距离感,弥补我们语文教学的缺陷,促进完善我们的语文教学。

3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4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

5在二期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五、研究对象:本校全体学生。

六、研究内容: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它首先应该是“二期课改新理念下”的一种研究,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它必须是以二期课改理念作统帅,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从中学生的特点出发,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其次,我们要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以如何宣扬初中语文教材所蕴涵的传统美德(诸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以及如何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为研究重点,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如走近古诗文经典、走近传统节日、古诗文背诵大赛、写字比赛、成语故事演讲比赛、设计名人名言卡,课本剧表演、观看有关民族文化的影视录象等)寻求中学语文教育与传统民族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八、课题研究的展开和初步成果

(1)、走进古诗文,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

把走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语文的应试能力。

a整理新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课文,制订教学方案。

b根据《课程标准》推荐的目录和老师根据班级实际补充课外阅读内容,并制订“走近古诗文”方案——

1)指导思想

充分利用好我国的文化遗产,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优秀文化熏陶,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教育口号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活动的具体途径和原则

3)三个原则:

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对所背诵的古诗文能达到朦胧理解即可,即本着“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生受益”的方针指导学生读经诵典;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以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

4)六条途径:

听,即听录音,利用课前时间,班级播放古诗文录音,让学生听。

看,教室里布置一些古诗文,课间学生可以随时观看。

读,学生可以在课前2分钟,和睡前10分钟进行朗读吟诵。

讲,教师可以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解诗文大意。

创,班级和学校组织学生根据诗文,进行诗配画活动,进行再创造。

赛,根据不同年级组织不同级别的古诗文比赛,选拔出明星班级和个人。

c整理编辑了《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是近几年来考核考查的重点项目,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而且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教材角度,从考试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所谓鉴赏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强烈反应,得到美的享受,从而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古诗词鉴赏,对众多的学生而言都觉得有点难。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关键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鉴赏诗歌可以先从了解有关诗歌的一些常识,如:古诗的不同传统、风格、流派等开始。

第一讲:诗歌的传统之一

——现实主义传统

第二讲:诗歌传统之二——浪漫主义传统

第三讲:诗歌风格

第四讲:陶渊明及其诗歌

第五讲:唐代的边塞诗人——高适

第六讲:唐代的边塞诗人——岑参

第七讲: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第八讲: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第九讲:鉴赏诗歌的方法一

——知人论世

第十讲:鉴赏诗歌的方法二

——体味意境

第十一讲:鉴赏诗歌的方法三——咀嚼字词

第十二讲:鉴赏诗歌的方法四——了解典故

第十三讲:鉴赏诗歌的方法五——明辨手法

第十四讲:鉴赏诗歌的方法六——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第十五讲:如何提高鉴赏能力及训练题

d

举办《诵读经典诗文,弘扬传统文化》古诗文朗诵会

e

依托学校的“毽舞飞扬”活动,举办了征文比赛,弘扬民族文化。

(2)、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初步拟定文化课堂教学模式,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课题实践意义与成效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以课程改革为背景,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根本点和出发点,从理论上拓展和丰富了学科教学方法研究的内涵和领域,总结了新课改理念下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从实践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文化氛围,把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

通过课题这个平台,使广大语文教师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贺红梅老师、吴林老师、王艳丽老师荣获上海市第四届古诗文论文大赛三等奖。学生也在古诗文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陈嘉兰同学荣获上海市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嘉定赛区一等奖,夏梦同学荣获上海市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嘉定赛区二等奖。陆佳莹同学荣获上海市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嘉定赛区三等奖。

十、课题研究的展望

1

坚持把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文本视做语文教学可以肩负的一项重任。如开展《论语》每日一读等活动。各研究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发挥所长,大胆摸索适合自己和学情的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力争达到提高学生文学鉴赏力,知识和能力,学识和德行能得到和谐发展的目标。

2

关注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广泛虚心学习,认真深入研究,探寻最科学的语文教法和学法,竭力提高课堂效益。各参与研究的教师负责完成一份能体现课题研究思想的优秀论文或案例或录像课。力争有作品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

3

各语文课题研究教师应秉承、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语文学习在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篇3: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本文关键词:语文课,培养学生,口语,堂中,交际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本文简介: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初探【内容提要】本课题主要针对学生听说、交际水平差,教师有意或无意忽视了学生的口语教学,而社会上对口语交际水平和能力的要求却较高的现状,以语文实践论、学生主体论为理论依据,提出较为切实的做法,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口语交际培养训练《语文教学大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本文内容: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初探

【内容提要】

本课题主要针对学生听说、交际水平差,教师有意或无意忽视了学生的口语教学,而社会上对口语交际水平和能力的要求却较高的现状,以语文实践论、学生主体论为理论依据,提出较为切实的做法,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培养训练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职高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职高语文课程要求:“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口语交际”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但在过去,我们往往只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却并未摆到应有的位置。

其实,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广泛的交际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更为直接作用。学生本来就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决大部分要直接走向社会,求职、工作、生活等都离不开与人沟通与交流,而他们的实际口语表达能力却相差甚远。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口头表达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际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式莫过于口语,可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智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因此,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教学实际所需,是教学改革所需,应摆在突出的位置。

目前,职高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忽视口语教学的现象,教学仍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考试成绩,却忽视学生最基础的、却又最有用的听说等口语能力的教学与训练。学生在听说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有的听话不专心,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表述事情时,说不清楚,或罗嗦没有条理;有的朗读文章时,破句,平淡,没有感情;有的声音不响亮,让人无法听清要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当前职高语文教学现状是密不可分的,纵观当前的职高语文的教学实际,对学生“口语交际”的教学似有若无,甚至没有。

一、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1)在阅读情境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新课程要求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改变以往教师对文本的肢解和剖析,走向对话,在对话中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共生,在对话中实现学生生命的生成。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其一,利用情境的优越性,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曾说:“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交际训练,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文本的故事性本身就具有了情境,在文本的情境中自然训练口语交际,比单纯的口语交际课刻意创设情境要优越有效得多,更利于实现师生互动。语文教材中,特别是文学作品中人物交际的艺术方式很典型,教学时,应抓住其丰富的含蕴,去感悟学生,引导学生学习。

其二,利用语言的借鉴性,培养口语交际

交际训练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过程,在训练过程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是口语交际的主要内容。在阅读课中训练口语交际,文本所提供语言的表达方式、情节的思维过程,都可供交际时借鉴。交际训练时往往需要利用或组合文本语言,是一次对文本语言的内化过程。有了丰富的积累,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就能厚积而薄发,学生在口语表达时自然能滔滔不绝了。口语交际方式要求掌握分寸,态度和蔼,语言平和。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学到的口语交际对其在生活中的的交际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其三,利用应变的可能性,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交际就要有临场应变的素质,都按原先预设的行程一问一答,不能称为“交际”,还只能说是停留在过去的“听说”层面。结合文本学生思考、研讨、回答问题,既是学生深入、领会文本价值的需要,也是训练口语交际的好形式,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应变能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一样,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才与人交际,需求不同采用的方式也不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与蒋干的交际原则是先发制人式:蒋干乘小舟到江东去说降周瑜,周瑜听报蒋干来访,顿悟蒋干来意。一见面说道:“子翼,为曹氏作说客耳。”一句话封着了蒋干的口。大会群英,周瑜解佩剑与太史慈曰:“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这种先发制人式的口语交际艺术震慑着蒋干,使蒋干说降阴谋彻底落空,稳住了吴军的作战阵脚。又如《项链》中路瓦栽夫人参加夜会,为了满足其虚荣心,前去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项链的交际是乞求式的。她发现想借的项链又恐对方不借,手颤抖着说:“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显然带有乞求性,这种交际方式也是一种艺术。艺术能吸引人,感染人。这就是路瓦栽夫人达到交际目的奥妙之处。

语文教材中,人物的交际方式很多,《守财奴》中葛朗台想让女儿放弃母亲财产的继承权与女儿的交际是诱骗式的;《鸿门宴》中沛公到鸿门向项王谢罪,用的是恭维式的。此外,中学课本《陌上桑》中罗敷与使君的交际是拒绝式的;《晏子使楚》中晏子与楚王的交际是应对式的,等等。授课时,适当引导学生效学书中人物健康的交际方式,以便与人交际时恰当运用。

(2)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随着现代作文训练的深入与发展,口语表达在作文教学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口头作文可以提高说话的条理性、连贯性和完整性。口头作文也给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帮助大家明确题意,开阔思路,使所有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提高说话与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学生作的口头作文评论,又可由其他同学作补充,甚至对评论作出评论,这就是很好的说话训练,可以锻炼说话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条理性。说话能力的增强,极大地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体现了说、写互动的正面效应。

其一,看图说话写作法。即指导学生对所看之图进行口语评价和描述,对画面的构图、造型、线条、色彩、静动态的评价和描述,最后形成书面表达。

其二,说、写新闻法。即指导学生将其耳闻目睹的“新闻”,用口语的形式进行报道,对一些重大“新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跟踪采访和跟踪报道。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综合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三,说、写思路训练法。即对某一作文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构思,各抒己见,然后比较筛选,每一作文题都有若干种构思路线,要引导学生善于区别各种思路的优劣,实行择优汰劣。通过反复训练说、写思路,使学生思路开阔、顺畅。

其四,情境描述法。即组织学生在真情实景中去观察去体验去感受,并用口语描述真情实景和自己的感受。

(3)重视教材中的口语表达训练

新编的职高语文教材新增设,口语表达训练课,由此也体现了对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视。教材安排有关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如大胆开口、文明得体。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说话材料,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说话环境,教给学生良好的体态语。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一举多得。一句话,只要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锻炼,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讲,大胆练,如加大学生发言的比重,经常组织课上的一些“大型说话”项目。并教以方法,适当指导,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在课外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还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仅仅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口语交际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而丰富多的生活又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因此,教师在思想上树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多种的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说练,正如口语交际的实践性特点所要求的,课堂训练并不能真正代表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训练还要在真正的生活情景中开展起来。

(1)在学校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学校开展的讲故事、演讲比赛,课本剧的表演等等;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也是进行训练的好机会;教师可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此时的学生无拘无束,十分乐意谈感兴趣的话,这样起到了交流信息、训练说话的作用;在活动课时,可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讲故事,从中练习说话。

(2)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社会教育更是口语交际的大课堂,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口语交际资源,让口语交际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各行各业的口语特征;还可以安排小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也可以进行一些有主题的社会调查,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在语文教学的其他环节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如利用教材内容、插图、课堂发言等机会,不失时机的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时刻抓住运用语言的机会。每次课余都可布置一个话题供大家训练,讨论。下次上课时分组讲述讨论结果。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课余说话的动机和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发挥语文课程资源,拓宽“口语交际”训练途径

(1)利用好教师的示范作用

职业学校不少农村孩子从小就用方言说话,给学生的口语交际造成障碍,因此,平时师生接触交谈时,教师尽量要用普通话与孩子对话,而且要从一词一句中引导孩子说话规范,用词准确,说话完整,为学生做好示范。鼓励孩子多说话,而且要及时发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毛病,随时纠正。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2)重视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乐于交际

赫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劳动的快乐,取得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卑感,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在儿童的内心深处,有渴望被人赏识的愿望。因此,学生在说话时,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要耐心地听取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即使某个词错了,也要允许他换个词再说,对想法独特的同学,还可奖给“智多星”的称号,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满足感,这样有助于增强每一个学生口语交际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就会乐于口语交际。

(3)大量模仿、朗读、背诵

让学生模仿与课本配套的磁带,或在家中听广播、看电视,这些读音标准纯正地道的有声材料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模仿范例。大量反复模仿,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语调,培养熟练的口头表达能力,获得初步的课文语言方面的语感。在基本熟悉、掌握了标准读音语调的基础上,坚持朗读、背诵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直接、有效的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文笔优美、内涵丰富、琅琅上口的课文,让学生先听课文录音,在反复听录音的基础上模仿、朗读、背诵,在整个过程中要坚持做到语音标准语调正确、声情并茂,表达出语文的韵味和美感。长期坚持模仿、朗读和背诵可以提高语文口语交际能力。

(4)精心营造交际氛围,让学生喜欢交际

口语交际的开设是为生活服务的,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现场操作,效果显而易见。因此,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之而变得高涨起来。学生进入情景,在类似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宛如就在生活当中,能够自然而然的进行交际,不知不觉地学习到与人交际的方法。这样,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强或持续。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景中去,去做进一步体验。可见,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创设口语交际的情景呢?我认为可以借助具体内容创设特定的情景。如:致生日词、组织主持会议、组织辩论会、相声小品表演、情景剧、课本剧等。为了加强时代性,可以设置诸如模仿“实话实说”、“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艺术人生”、“道德观察”等节目,在特定的情景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创设情境,还可以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产生想说、要说、不说不快之感,这是口语交际的必要条件。利用课文为学生创设表演情景:学生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犹为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课文,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学生会其乐无穷。如在指导完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就把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的权利放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为主持人和策划者,带领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商量故事中的每个角色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共同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表演最合适,最后小组每人担任角色一次,进行表演,互相评议,取长补短。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感所想,体验到了说话的成功和喜悦。

口语交际情景创设的方式还有很多,如陈设相关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播放录音录像来渲染气氛、教师或学生的语言描述和表演等等。

(5)实现双向互动,让学生敢于交际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基本特点是听说双向互动,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

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提供的用武之地。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课,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激励学生敢说。在课堂上“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学生的回答”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习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得很好,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化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在已经精心创设的口语交际情景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实现互动,通过商讨实现互动,在创造条件中实现互动。从而实现教师与课本、课文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这三者之间的交际。

(6)创造一切可以“说”的机会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让学生人人有说话的机会,人人乐于说话。

①角色表演说话。选择有情节、有趣味、学生比较熟悉的小说、戏剧或寓言故事来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不但要让学生注意行动、神态的表现,更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条理性。

②开展活动练说话。教师组织和开展即兴演讲、辩论会、采访、主持人比赛等,要求让学生办完报刊后向全体同学介绍报刊。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③课堂语言及回答。课堂上老师、学生必须用普通话。老师要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该激昂时激昂,应哀婉处哀婉,再现言语章的情境和氛围,并对学生的发音、语速、语气停顿等做出及时地规范。还可以抓住课文内容的丰富含蕴,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作有价值的有实质内容的发言。像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课中,我在引导学生研习“中流击水”图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学生踊跃发言,我适时地指正学生语言组织上的错误,使学生明白“中流击水,浪渴飞舟”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帆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不仅使学生深入感受“我”的形象,还提高了学生组织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四、用活教材,使口语交际训练科学有序

虽然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编排内容丰富,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自成一体,一练一得,预留空间大,便于因地制宜。但是,我们若拘泥于教材,就教材静态地展开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只会使口语交际教学走入死胡同。教材编得再好,它永远是有缺陷的、那就是它的滞后性和定型性。我们必须用活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因为口语交际的灵魂就在于交际时的生成性、不确定性。它不再是“听说训练”那样单向的、独自的,而是多向的、互动的。所以每位老师在课前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更有计划地对教学的内容、方法、步骤等方面多加预设,把课堂教学跟学生学习和生活交际中共同熟悉,急需又有趣的内容紧密联接,以增加课堂中的临场应变的能力和成功的机率,做到不打无准备之战,尽量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科学有序。具体安排是:

①训练学生克服害羞、怯场心理。我选择背诵课本后补充资料中的短诗的训练方法。由于内容简单,学生花少量心思在记内容上,可留下大部分心思克服害羞、紧张心情,同时这种方法也丰富了学生古诗词的阅读量。

②训练学生有条理完整地说完一段话,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我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篇喜欢的来复述,并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复述时能抓住课文中心,,突出内容重点,层次清晰地讲述出来即可。复述是说话训练同时也是听话的训练,教师在指导学生复述的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听复述、评复述。

③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能使用语体语言表达情感。采用“说日记”的训练方法。要求学生将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说出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听别的学生说也启发了自己的表达。

④训练学生能从容自如、乐乐大方的表情达意。我采用“三分钟演讲”、“两分钟评说”的训练方法。为此我的做法是要求每个学生在课文中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在纸条上,装在盒子里,课前抽纸条做准备,上课后站在讲台上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后,由另一个同学讲评。同学评同学,无所顾忌,有感而发,肯定中有建议,不足中有补充,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⑤是在前面的基础上,使口语表达富有思辨色彩,能有理有据地论述清楚一个问题。我采用辩论会的训练方法,辩论训练的形式除了司空见惯的“擂台赛”式,还可采用“开放型”。开放型的辩论,除了担任主席、计时员的人以外,在场的人都可以参与辩论。而个人意见,除主辨人以外,也可以在辩论过程中改变立场,双方只规定相互发言的总时间,不计助辩发言人次。这种辩论训练灵活多变,益于更多学生从中获得技巧,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⑥通过训练使学生能针对实际的问题进行论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社会实践接轨。我选择“某某问题之我见”的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专题训练的方法。仍然是一说一评,在评中得到补充和肯定,学会针砭时弊同时也学会与人交际的能力。

五、几点思考

1、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的是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动态环境,因此,必须由课内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加强学生口语交际方法与技巧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目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书面测试的分数仍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度量衡”,这种长期沿袭下来的只考文,不考语,只笔试不口试的考试制度及评价方法,日益成为制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障碍。我们认为应当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使语文口语测试与笔试一样占有一席之地。《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评价”部分明确提出对学生的评价要实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我们提出不成熟的建议:改革语文成绩的评价机制,加大口语交际的考试内容及比重,除了可以把平时的课堂发言纳入到平时成绩以外,每学期期中、期未考试可以由口试和笔试两部分组成,口试成绩可占总分的20%到30%。

3、要培训实施有效的口语教学,必须扩大知识面,提高口语交际技能,并训练学生胆量,注重说话的连贯性,逻辑性和完整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应变训练。我们进行口语教学,实施教学的前提,就是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因此必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训练部分学生克服不敢开口训练的问题,使后续的口语教学能顺利完成。让学生感受语言思维过程,学习语言思维方法,掌握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口语教学中,实践教学与训练,课堂教学提问与口语训练的同步进行,使语文课口语教学与专业课相辅相成,尽量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众多,方法纷呈,各人也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口语交际对学生的一生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必须尽最大可能利用好各种资源,多找捷径,有的放矢,这样做一定会使口语交际教学硕果累累的。

科学、活泼、规范、有序地对学生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势在必行,广大教师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工作中必须解放思想,有所作为,努力开辟教育和科研新天地,更快更好地提高职高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参

献】

1、高林生《口语交际的界定、特征及操作》江苏教育2002.9

2、李冰梅《美国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中学语文教学2006.8

3、邵守义《中学生口才训练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4、王尚文著《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5、《丽水教育》2009、7

6、《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6

7、《教育探索》2009、11

8、《教育科学研究》2009、10

9、《教学案例》2010、4

10

    以上《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