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梦——数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观摩,中国教育,数学,活动
中国教育梦——数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本文简介:中国教育梦——小学数学关注课堂教学、理解核心素养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路体小学马青2016年10月15日至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弥勒会堂举行的“中国教育梦——小学数学关注课堂教学、理解核心素养教学观摩活动”。本次观摩活动共有四位专家做客弥勒,他们每人给我们展示了一堂课,然后是精彩的讲座。牛献礼老师原本
中国教育梦——数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本文内容:
中国教育梦——小学数学关注课堂教学、理解核心素养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路体小学
马
青
2016年10月15日至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弥勒会堂举行的“中国教育梦——小学数学关注课堂教学、理解核心素养教学观摩活动”。
本次观摩活动共有四位专家做客弥勒,他们每人给我们展示了一堂课,然后是精彩的讲座。牛献礼老师原本计划上四年级的《时间、速度和距离》,见到庆来学校被授课班级的同学们时,他才了解到这个内容已经上过了,于是他临时改上《烙饼中的数学问题》、仲广群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吴正宪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周卫东老师的《间隔排列》。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展示了他们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自主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探究和游戏中学习知识并体会数学的乐趣。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针对这次学习谈谈我的一点感想和体会。
一、
注重课前的谈话功能
这些老师们走进课堂,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没有自己熟悉的学生,与他们一同上课的是都是初次见面的小学生,他们不知道学生的基础、语言表达、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等。他们只能从短暂的课前谈话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他们的话题和语言魅力及幽默的风格总能让学生感兴趣、爱数学、乐思考。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关注课堂教学、理解核心素养在很大程度上更关注儿童心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牛献礼老师在上《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时,就地取材,拿课本作业本当做烙饼,让学生们进行探究,记得很真切,他当时说的一句话“只要心中有饼,眼前事物皆是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仲广群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给我们展示了,老师的位置只是一隅,中心地位是学生们的。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能力是我们不可预知的。他的助学课堂,让教学充满生长的力量。创设学生们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牛献礼老师执教的《烙饼中的数学问题》一课,让学生动手摆烙饼,亲自去体验会出现哪些情况。仲广群老师让学生们玩计算、玩扑克、抢12、猜年龄,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新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我们应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五、教师要用鼓励性语言
这些鼓励性的语言随时随处可见,贯穿了整节课,在这些老师中,他们所说的每一句鼓励性语言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真实。如“你的想法真好”“聪明的同学就不那样”“那边的同学发言真积极”“咱们班的同学真活跃”“你知道的可真多”“说的多好啊”等等,这些听来随意的语言,可老师的评价却是适宜和到位的。但这些看似平凡的语言,这种评价艺术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这些语言在学生的心里激起了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学生的积极性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总之,通过这次观摩活动,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数学大家的教学风采。活动主持人的原话:“牛老师真牛!”“仲老师,你让我们感觉自己之前的课堂教学真是脑残!”这次学习培训,让我获益匪浅,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宝贵的理论经验。希望以后类似的活动我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宝贵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16年10月17日
篇2:小学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小学语文,观摩课
小学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本文简介:小学语文观摩教研会——心得体会张南张雪梅这次培训我有幸看到老师们绘声绘色的精彩课堂,使我受益匪浅,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一、教学目标明确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情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总目标的一
小学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本文内容:
小学语文观摩教研会——心得体会
张南
张雪梅
这次培训我有幸看到老师们绘声绘色的精彩课堂,使我受益匪浅,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
一、
教学目标明确
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情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总目标的一部分。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落实“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标准对一节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上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明确,传授那些知识,进行那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读、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落实读写训练。
二、
新课程概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1、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还有范读、指导读等,在读中悟,悟中读,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找出自己疑惑得地方??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老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每位教师都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
三、教学过程,要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删繁就重,从容指导。
以前我存在这样一些教学误区:总感觉一堂课给我的时间不够,时间到了却还有好多的内容没有传达给学生,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并不是给你的时间不够,而是你没有充分利用好和把握好时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并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在你这堂课上他掌握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我们很多老师常犯一些认识性错误。
所以我认为应删去很多多余的知识,做到敢于有所放弃。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追求“简洁”的心理,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即应充分体现“简洁”的原则,选取较小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讲课有章有法,“以小见大”,突出重点。
3、使用多媒体,以“趣”带“动”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个人认为我的教学总目标就是一个“趣”字,而不是灌输式或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还在于学生是否有兴趣学。“趣”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师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呈现课文内容,学的人是否乐“趣”,就要看你的教学策略问题,然而其终极目标就是达到读、说、写的能力。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千篇一律,那么这时学生对你,对这门课的兴趣就会减弱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反感。这时就需要老师不断的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读”“练”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读”“练”的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生简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课堂中,鼓励性语言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四、教学艺术。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多媒体设计教学的效果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结构环环相扣。总之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小学语文的教学。
篇3: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听课心得体会 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观摩,听课,小学数学,优质课
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听课心得体会 本文简介:教育路上且行且思考——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听课心得体会10月28—30日我有幸到重庆市聆听由重庆市组织的“中南、华北、西南十省区市第七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交流会”。在此期间一共观摩了十个省区市的11节小学数学优质课。这次学习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老师们讲的是各具特色,而且都充分体现了“创新、自主、探索”的教
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听课心得体会 本文内容:
教育路上且行且思考
——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听课心得体会
10月28—30日我有幸到重庆市聆听由重庆市组织的“中南、华北、西南十省区市第七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交流会”。在此期间一共观摩了十个省区市的11节小学数学优质课。这次学习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老师们讲的是各具特色,而且都充分体现了
“创新、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教学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
通过这次学习,我又增长了不少见识,积累了教学经验。经过这两天的思考和沉淀吧,我整理了一下听课材料和自己的思绪,简单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各有千秋。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这一点值得学习。例如咱们沧州泊头的刘芳老师利用魔术引入,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有的老师以比赛引入,还有的老师以欣赏自己家乡的美引入,欢迎同学们到家乡来做客,以此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铺好路。
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新课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湖北武昌实验小学欧阳竞老师的《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在这节课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这节课,欧阳老师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让学生利用七巧板自己拼出图案,再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七个图案,根据图案完成表格,引导学生发现1个7是7,2个7是14……再根据学生的发现让学生写出乘法算式,1×7=7,
7×1=7,依次写出,然后引出课题:7的乘法口诀。欧阳老师并没有急于教学7的乘法口诀,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自己编口诀,在汇报编的口诀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哪个算式编出了什么口诀,这样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就加深了印象。然后很自然地引出用口诀、记口诀,采用不同的形式记口诀,如:大声齐读、边击掌边读、同桌对口诀等。然后交流口诀的记忆方法。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三、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
奖励、激励,评价语言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老师们借助一些小的礼物或者口头奖励,对学生的成绩及时进行鼓励,积极地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如:云南的王吉慧老师上《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她非常善于表扬学生,很细心,特别会捕捉学生亮点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如:把掌声送给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你真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很有创造天分。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能改很好,要是能说出它的意思就更好了等等。老师的评价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富有鼓励性,富有亲和力,多种评价方式都非常值得我学习。
四、数学源于生活
合理的情境创设,让知识易于理解。把数学知识放置到一定的情境之中,让他贴近学生的生活,越是离学生近的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尝试着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如: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欧阳竞老师利用了贴进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帮助学生背7的乘法口诀。即俗话说:“不管三七二十一”、西游记中太上老君说“七七四十九天”和日历表。又如:湖南王智萍老师用学生经常见到的天气预报主持人播报天气时所站的“位置”来说明“黄金比”的美。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感到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五、与专家互动,引领教学新方向
专家精彩的答疑和互动,让我澄清了一些误区。如:在讲一些知识的初步认识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太深,要制定好教学目标,把握好重难点,不能为了出彩而加重知识难度。板书呈现时机及时而且书写工整;重视课堂多元评价,及时诊断学生表现,调整矫正;学生活动表现应是主动而富有个性,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应是深刻而充分。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学习活动令人难忘,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最后我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机会,我将积累这次学习活动的经验,将它们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